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634章 冯盎的箭术不下于飞将军吗?

不用想也知道,眼镜是李二送给他的。

这东西对于工艺的要求很严格。

原料的玻璃不能有丝毫气泡,而且打磨得极其精细。

今天的李二,穿着一件江南上贡来的锦缎袍子。

柳家是关中最大的丝绸经销商,柳白一看上边的纹饰,就是出自苏州的工艺。

大唐还没有四大名绣的说法,苏州也是十几年前才改的名字。

一个是金大坚,剩下的四个,是他徒弟...

这东西没法量产,只能少量供应地位比较高的几位。

看样子,冯盎的近视度数和李二差不多。

若是度数不对,刚才踏过门槛的时候,他肯定会摔个大马趴。

再往后是刘瑾。

他跟怀恩经常替换着倒班,此刻手里正抱着一大摞书。

估计李二这堂课,短不了...

“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

早就等候多时的人们,纷纷起身行礼。

李二哈哈大笑几声,走到讲台上,“诸卿不必多礼!”

说话间,李二吓了一跳。

一副见了鬼的表情,看了看身后左右。

在台下说话,嗓子用多大力气,就有多大的声音。

站在讲台上,李二本来就提高了几分音量,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的作用,声音如同战鼓一样,震得人耳膜生疼!

还是许敬宗最机灵,他几步跑到台上,在李二的耳边,道:“陛下,讲台经过了特殊处理,四周都是回音壁,您用平常说话的声音就行了...”

李二恍然大悟,脸红了一下,转瞬便恢复了正常。

他坐了下来,吩咐刘瑾把书都放下,而后把刘瑾赶了下去。

冯盎走到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见柳白在,脚步迟疑了一下。

房玄龄笑道:“耿国公这边坐,你看这里不是写着你名字呢吗?”

冯盎眯着眼睛一看,果然发现,自己的座位,竟然就在柳白旁边?!

“多谢房相!”

他一拱手,坐在了柳白旁边。

这个位置,也不知是谁挑选的。

左边是柳白和房玄龄,右边是杜如晦和高士廉。

后边是戴胄、温大雅和阎立德。

坐下来之后,他浑身不自在。

仿佛被敌人给包围了...

“方才进门之前,听犬子智戴所言,说他打算宴请柳公子,不知柳公子可听说了?”

柳白把小柱子,往房玄龄的方向挪了挪。

之前在新教室的时候,小柱子把冯盎得罪死了,离着这么近,柳白可不放心。

“自然听说了,智戴还说,耿国公也会前去!”

“犬子胡闹,以他的身份,又有什么资格宴请柳公子?老夫已在天香楼定下酒席,不知柳公子可否赏光?”

见房玄龄他们都看过来,冯盎尴尬的低头咳嗽了几声,“届时还请诸位大人同去!”

“好说好说!”

柳白帮房玄龄他们一块答应了。

他很理解冯盎的那复杂的心情。

说不想与朝廷合作,乃是假的。

却因为在岭南的时候,被柳家欺负的太惨,咽不下这口气。

冯智戴年纪小,在书院见了世面,可以不在乎面子。

冯盎不行!

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岭南!

不过,冯智戴开口请客,倒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来,可以真正试探一下,以柳白为首,这群人的态度,同样,也可以借机将冼夫人的遗物,讨要回来。

见柳白答应,冯盎的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几分喜色。

“那等陛下授课完毕之后,咱们就一同前去,如何?”

柳白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因为台上的李二,已经准备好了,正整理着衣领,打算长篇大论!

王勣亲自站在台上,为李二当主持人。

“诸位静一静!接下来,有请陛下开始授课!课堂纪律老夫就不多说了,望诸位有自知之明!”

事实上,台下早就安静下来了。

就是显得比较混乱。

颜家门徒来了近五十号人,缺德带冒烟的许敬宗,想了一个馊主意。

在过道上,加了五十多个小马扎。

进进出出的十分不方便。

王勣一句话,让秩序恢复了过来。

对位置不满的颜家门徒,不得不坐在小马扎上。

颜思鲁的位置,本来在第一排,也不知他怎么想的,八十岁的老头子了,硬是在会议室东侧,跟李愔他们那群**岁的孩子,挤在一起。

和对待旁人的态度不同,跟孩子们在一起,颜思鲁的脸上,都笑开花了。

嘴里含着一块,不知谁孝敬上来的关东糖,正对李祐作嘘声状。

陛下授课,到场的人都显得十分激动。

书院的学生们都准备好笔记本,手里拿着炭笔,打算把陛下的课程,记下来之后,回去好好钻研。

李二也显得比较兴奋。

冲王勣颔首致谢之后,清了清嗓子。

看着台下,那一千余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李二忽然展颜一笑。

“今日,朕是教书先生,诸卿在遵守课堂纪律之余,也不必拘谨,提前说好,这堂课总共一个半时辰,若有想方便的,尽可自行离去!”

一句话,引起了所有人会心一笑,气氛顿时放松了下来。

他们觉得,此刻的陛下,格外的令人亲近。

,

老一辈的人,还习惯称其为吴州。

不过,近年来,苏绣已经名声鹊起,渐渐取代了湘东刺绣的地位。

不是说,冯盎的箭术不下于飞将军吗?

竟然是个近视眼?

今天却没有带。

说话间,李二到了!

最早的一批匠人,还是柳家带起来的。

江南女子的手,就是灵巧。

往常出行,李二都习惯带帽子。

和书院大多数先生一样,用一根素净的檀木钗子,把头发束起来,看着十分利索。

冯盎是跟他一块来的。

让柳白感到很意外的是,冯盎鼻梁子,竟然架着一副圆片眼镜?

不过,价格也是相当的贵...

如李二这件,若是把忌讳的纹饰换一换,放在市面上,大几百贯都有人抢着买。

稍微有一点不对,度数就会出现。

整个长安城里,有这种手艺的人,不超过五个。

眼瞅着就到中年了,难免有些谢顶。

他很忌讳让别人看见自己略微有些发亮的头皮。

她们的奇思妙想,在这件袍子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