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701章 这群学生,比房玄龄他们还要难缠

刚才他还以为,拿出这份官员考核来,是对付河东贪墨案,以及长孙无忌发难的权宜之计。

可如今看来,绝不止那么简单!

就像柳家,有着严格的升迁体系。

而后,他啪得一声把小册子合上。

沉默了一小会儿,目光复杂的看了上官仪一眼,目光又更加复杂的,看了李义府等人一眼。

最后,将目光定格在马周身上。

而李承乾手中的这份官员考核体系,要比柳家的内部考核手册,更加细致!

做生意,毕竟不能和治理国家相提并论。

制定这份手册的心酸,恐怕不是旁人能体会得到的。

一时间,李承乾心中甚是感动。

他从不愿以上下级,或者君臣的关系,来对待这群人。

相比之下,他更加享受做朋友的感觉。

马周和李义府那种人精不同,天生就比较木讷。

经常会受到同学们的调侃和嘲笑。

在《致知》编委会的成员之中,算是和李承乾关系相对一般的。

如今,却为李承乾做了这么大的事情!

马周看到了李承乾的口型,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清了清嗓子。

武德殿之中,立刻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冷峻,冷冰冰的说道:“这份官员考核手册,的确是本太子下令制定的,在本太子监国期间,须得严格按照这本手册执行,明日开始,便要进行第一批的官员考核!”

说着,他看向长孙无忌,道:“长孙仆射,自父皇走后,三省已无主事之人,你身为尚书省之首,自当担起这份责任来!”

长孙无忌心里一突。

他虽不知道那份考核手册里,究竟写着什么东西。

但被李承乾牵着鼻子走,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正要开口说话之际,站在大殿中央的上官仪,忽然一嗓子吼出来。

“臣等领旨!”

后边的张柬之等人,几乎和他同时喊了出来。

韩同和狄知逊他们稍微慢了一丝,在反应过来之后,急忙给身后的自己人打手势。

‘太子党’们纷纷喊道:“臣等遵旨!”

长孙无忌的脸黑得像锅底灰一样。

这群人,就这么把自己的话,给堵了回去!

根本就是地痞手段!

习惯了与手段老辣,心思缜密的人打交道,长孙无忌何曾见识过,书院那种充满了没皮没脸风格的算计?

就好像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军师。

即便这个军士再厉害,若是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碰见一个拎着板砖的流氓,该挨揍,还是要挨揍。

人家才不会管你究竟是不是军师,擅不擅长打架。

这一板砖只要砸下去,天王老子也要被砸得满脸花!

现在,长孙无忌也明白过来了。

从一开始,后边那群后生,把上官仪推出来。

就是为了赌自己的嘴。

到现在,这群扯着嗓子在那吼,同样是为了赌自己的嘴。

眼瞅着来武德殿都小半个时辰了,自己竟然连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

而提前商量好的,把河东贪墨案引出来,为难李承乾,更不知何时才能提出。

想一想,长孙无忌心里就恨得不行。

他心里鄙视这群书院来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忌惮他们。

从某个方面来看,这群学生,比房玄龄他们还要难缠。

房玄龄毕竟还是要脸的。

可这群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脸皮撕下来,扔在地上踩几脚,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终于等他们喊完了,长孙无忌不肯再继续吃亏。

连连冲陈、江两位大人使眼色。

陈、江两位大人,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耽搁下去了,急忙将奏折拿出来。

“启奏监国太子,河东贪墨一案,现已查明真相,河东道汾州、沁州、石州、云州等八地刺史,及其治所四十余县,自贞观二年来,发现贪墨案总计百余起,涉及一百二十余万贯赃银,该以何罪论处一应官员,还请监国太子示下!”

两人说完,把奏章交给走下台来的刘瑾。

李承乾皱着眉头,拿过奏章,翻看了几下。

脸色显得有些不好看。

河东贪墨案,比狄知逊所了解的,更加严重!

整个河东,总共就二十州。

涉案的刺史,竟然有八位!

占了将近一半!

要是把河东道的一半刺史换掉,再加上四十多位县令罢黜掉,当地的门阀,不使劲闹腾才怪!

幸亏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若是真被长孙无忌得逞了,后果不堪设想!

一回想起来,李承乾就不由的出冷汗。

把河东的那些门阀逼得造反,父皇肯定是会处置了自己,安定那些门阀的心。

想到这,他愈发的恨长孙无忌。

李承乾拿着奏章,眯起眼睛,冷笑一声,暗道:“舅舅,你不仁,就休怪外甥不义了!”

,

这些人都拜了名师。

譬如李延寿的老师是颜师古,上官仪的老师是虞世南...

李承乾冲马周对了对口型。

大概是‘辛苦了’之类的话。

只不过,他所修习的学问,是集百家之长,从不对某一家的学生偏倚。

李承乾又看了许久。

马周是陆德明的弟子。

陆德明是经学大家,不过近几年来,却对法家感兴趣。

而且,在《致知》中关于法度的文章,也几乎都是出自马周之手。

帝王心术,本就包罗万象,法度规制,只是其中之一。

正因如此,李承乾才知道,修订出这样一份官员考核制度,究竟要花费多少心思。

就算有张柬之等人帮助,恐怕马周也呕心沥血的好一阵。

可惜的是,王勣和虞世南等书院高层,一致认定,陆德明身边的追随者太少,加上法家的先生不够,才就此作罢。

在这几个学生之中,马周是唯一一个,有法家学说基础的。

从小伙计,到主事,到掌柜,再到执掌一道的大掌柜,每一级都泾渭分明。

除了升迁体系之外,还有奖罚制度,甚至有一些应急措施。

那么这本关于官员考核的册子,也只可能是马周亲力亲为,编纂出来的!

李承乾同样学过法家的学说。

去年更是在书院的会议上,一力主张再开办一个法学院。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