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918章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被公主 尚 了

而且,向宰相递条子已经不管用了。

必须用奏章,写好自己请假的理由、时间,呈送到皇帝的龙案上,朱笔御批才行。

今天也是一样。

这个早朝,和大朝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位列宰相之中的官员,只需要来一位,充当班首就可以了。

皇帝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太子深陷西域,生死不明,最信赖的人带着几千个士兵匆匆离去,出了凉州城后,再也没有丁点消息传来。

放谁身上都会慌。

李二头戴通天冠,脚踩踏云靴,身披龙袍,神色俨然。

“参见陛下!”

官员的礼仪,是随着皇帝的权力,而不断变化的。

去年上朝,大殿两侧还有垫子,大臣们可以坐下听。

距离皇帝远,或者有顶梁柱挡着的,甚至还可以眯一觉。

现在不成了。

垫子全都被撤了下去。

不仅如此,除了列入宰相席的老臣们,其他人还要跪拜!

“众卿平身。”

李二淡淡的说道。

柴令武站在武将列比较中间的位置,前边是安国公,并九江公主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后边是右武侯将军梁建方。

老熟人了,没必要客气。

柴令武冲后边的梁建方呲牙一笑,靠在他身上,又把执失思力往左边拽了拽,挡住前方的视线。

他早就练成了,站着打盹的好本事。

一个是异族降将,惹不起柴令武。

另一个官小,同样惹不起柴令武。

只好迫于无奈,帮着他打马虎眼。

迷迷糊糊之中,柴令武隐约听见,陛下和文武百官正在商议一些国家大事。

哪个地方闹灾了,哪个地方有山贼了,哪个地方的官员贪墨...

他并不怎么关心。

七月份的时候,他从右武卫,借调到了金吾卫。

平常管管皇帝出行的事宜,就没别的事情可做了。

就算有人犯上作乱,只要不打进皇宫,跟金吾卫也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站在武将列,第四位置的柴绍,偷偷回头看了一眼,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这个儿子原来不争气,现在足以让柴家引以为豪,可看见他惫懒得模样,柴绍怎么都忍不住。

好像,跟柴令武生气,已经成了习惯性的生理反应...

杜如晦禀报完梅州的灾情之后,柴绍忽然站出来。

“启奏陛下!”

李二看了柴绍一眼,道:“卿家有何要事?”

柴绍单膝跪地,道:“早年间,陛下将巴陵公主许配给犬子,老臣斗胆,求陛下赐婚!”

听见‘赐婚’二字,柴令武条件反射一般的猛然睁开双眼!

执失思力和梁建方吓了一跳。

李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

“朕怎么记得,平阳侯不愿意呢?”

柴绍‘狞笑’一声,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况且,陛下亲自赐婚,乃是柴氏的荣耀,若平阳侯不愿,陛下尽可革去他的官职,免除他的爵位!”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倒吸一口冷气。

这当爹的,真狠!

“臣有本启奏!”

柴令武猛地跳出来,高声喊道。

不出来不行!

再藏起来当乌龟,没准明儿就被人塞进被窝,强行洞房了!

老爹老娘才放手不管,为何要找个女人,继续管自己?

脑子有泡吗?!

“你一个金吾卫兵曹参军,能有何要事?”

柴绍回头,恶狠狠的瞪着柴令武。

不过他说的没错,柴令武这个金吾卫兵曹参军,无非就是帮皇帝装样子的。

国家大事,跟他一点边都贴不上。

而公主下嫁,听起来是李二家的私事...可皇家,哪里有私事?

柴令武满脸悲愤。

他看出来了,自家老子跟皇帝陛下,早就串通好了!

俩人一唱一和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绕进去!

貌似,这回不娶不行了。

好像,也不叫‘娶’,叫‘尚’...

若是有圣旨颁布,不会说是自己娶公主,而是公主‘尚’自己...

柴令武心里仰天长叹。

他觉得,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被公主‘尚’了。

李二看了看柴令武,又看了看柴绍。

“那就准卿所言,命钦天监择一良日,最好是选在皇后的寿诞之前...宫中,也该喜庆喜庆了。”

柴绍大喜,道:“多谢陛下!”

柴令武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在皇后寿诞之前。

也就说,用不了一个月,自己就要被公主‘尚’了?

现在,他可以断定,自家老子早就跟皇帝陛下串通好了。

因为他赫然看见,皇帝的龙椅后边,露出半个梳着丫头发式的小脑袋。

这是带自家闺女,提前来看看夫婿?

“恭喜陛下!恭喜谯公!”

满朝文武道贺,大殿上多了几分喜气。

柴绍哈哈大笑,抱拳还礼。

时隔多日,李二的眼中,也终于流露出来几分笑意。

就像他说的,宫中也该喜庆喜庆了。

他抬眼看向大殿一侧的窗户。

从那里,依稀可以看到东宫的飞檐。

李二幽幽一叹,喃喃的说道:“若是等巴陵大婚之后,还没有消息,朕...也该去了。”

,

若是不来的话,便称之为‘廷议’。

六部尚书这个级别的三品中臣不想来,提前给中书和门下,递了条子便可。

近来,朝廷的规制愈发严苛了。

大朝会密集得令人疲惫,三日一次的时候也有过。

那时候战争频起,大事一件接着一件,不处理不行。

按照武德二年修撰的典制,每三日上一次早朝。

佐贰官的存在,就是专门给他们跑腿的。

如韩同,任工部侍郎后,露面的次数比工部尚书李大亮,多好几倍。

前隋,以及再往前的王朝,大朝会都是安排在岁首的,当然也有几次安排在岁末。

到了贞观年后,大朝会更加频繁了。

定计攻打颉利之时,甚至有十日一次大朝会的时候!

整个长安城,除了那些闲散王爷之外,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到齐!

只要不涉及到朝廷根本,皆为琐事。

大朝会就不同了!

前天才开过大朝会,今天又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臣,都有些支撑不住了。

不过,大臣也是理解李二的。

说白了,就是年终总结,或者是年初的鼓励大会。

武德年间基本上是三个月一次。

平常的时候,无非就是商议一些琐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