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181章 用不了多久,你会再度名震天下,柳某真是要多谢你了

魏征的感情是充沛的。

说着说着,眼眶里泪光盈盈。

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说得太细。

殊不知,那些墨客骚人,吞嚼着五石散,穿着开裆裤,一个个做着藏书于南山,永不见世人的美梦。

国体愈衰微,百姓无血力,以致造成五胡乱中原之势,男子为牲畜,女子为猪猡。

千万人之众,百不存一!

见自己身上放着一杯热茶,不由得微微一怔。

“倒是让柳公子见笑了...”

柳白将《晋书》收起来。

听人讲,可比自己看,有意思多了。

“郑公不必介怀,修史明智,柳某还需多多讨教才是。”

魏征心中很纳闷,为了柳白忽然对晋史感兴趣?

不过,多读些书终究是好的。

柳白富有诗名,当年主持《尚书》真伪之考证,更凸显其才华。

总当个商贾,实在是浪费的很。

“既然如此,那魏某就厚颜说道说道...”

接下来,魏征开始系统的,为柳白讲述,那段可以被形容为屈辱的历史。

一讲就是大半天!

茶水都喝完了,柳白要找人去取热水,魏征都拦着,生怕柳白漏听了什么。

到了饭点,才终于讲了个差不多。

“若是柳公子还有修史之心,不妨去颜家瞧瞧,颜家藏书上万,总能解开柳公子心中的疑惑。”

柳白再次起身拱手。

学习就要有学习的态度。

达者为师,魏征给他的启发,着实不小。

“郑公之前说,五胡作乱,起因是晋人居治而忘危,醉生梦死,柳某深以为然...”

说着,柳白打开门。

想邀请魏征一边吃一边说。

魏征见时候也不早了,跟着柳白往餐厅溜达。

“这的确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国祚传承,重在农桑,各种制度的鄙陋,也是重要原因...”

吃饭的时候,魏征又在不断的跟柳白讲述,两晋时期的一些制度特点。

柳白听得很仔细。

不时的拿出小本,记上几笔。

魏征从农业,讲到手工业,再讲到商业。

还背出了几篇文章,着重论述当时的文风,对于百姓思想的影响。

“只有精神衰微,才重于德行,士大夫荒诞无经,玄佛道盛行,文人不思报国,空有一身学问葬于坟茔,以致民生渐渐凋敝...”

魏征讲的十分精彩。

和他们两人一起吃饭的李祐,也听得入迷了。

“魏师傅,为何宫中的诸位师傅,都不愿教授这些学问?”

魏征沉默不语。

五胡之乱,虽以氐人和匈奴人为主,但鲜卑旧民,也没干多少好事。

而当今皇族的身上,却偏偏流淌着鲜卑人的血液。

短时间内,怕是没人敢将真正的历史,记载在书本之上...

更别提,向皇子们宣扬了!

柳白吃完饭,用筷子敲了敲李祐的脑袋。

“不该问的别问!”

李祐嘴一撇,默默的低下头来,继续刨饭。

“燕王殿下求上进是好事,可惜老臣势单力薄,若是想继续修学晋史,还是多问问文纪先生的好...”

这世上,也只有王勣、李纲、颜师古三人,才有资格,有底气向皇家评述那段历史。

他们说出来,就连李二也要虚心听着。

哪怕,三人说的是李家祖宗的丑闻...

...

吃过了饭,柳白安排魏征去午休。

他自己一个人回到房间里,开始整理今天的成果。

等魏征睡醒了,来找柳白的时候,柳白刚刚把笔放下。

“郑公,柳某将五胡之乱的根源,主要归结于两点,还望郑公予以批驳。”

今天,魏征对柳白大生好感。

往日的柳白,堪称嚣张跋扈。

这回的求学态度,却堪称文人典范。

“这个词用的好,娱乐至死...”

魏征眼前一亮。

“老夫要将这四个字,加在《晋书》之中,回去就找师古兄商榷!”

柳白意味深长的一笑,道:“还要多谢郑公才是。”

魏征哈哈大笑,无意间看见桌子上,还未打开的圣旨,这才想起自己前来的任务。

“柳公子,陛下回朝之后特意吩咐老臣...”

柳白笑道:“郑公放心,柳某已经收拾好行装,过几日便可启程回去!”

“那老夫就先行一步,待回长安,遍邀好友,再与柳公子一同研讨史学!”

看他的样子,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柳白将他送到门口,挥手告别。

“郑公慢走,咱们长安见!”

看着魏征的队伍远去,柳白深吸了一口气,莫名的说了句。

“用不了多久,你会再度名震天下,柳某真是要多谢你了...”

,

像魏征这种实干型的读书人,对那段历史是深痛恶觉的!

他恨司马氏的昏庸,恨读书人的无能,甚至恨当时的百姓,毫无骨气可言!

“五胡十六国,胡人为尊,汉人为狗,八千少女活活淹死,十万健儿骈死寒居,岂止滔天祸患?!”

“两晋一百五十五年国祚,文人不思报国,武将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百余年,将最后一丝血性,消耗得干干净净,文明不存,何其悲哉!”

但《晋书》的诸多作者,包括李二本人,都对司马氏的发家史,有过批驳。

都说魏晋风流,文人雅士层出不穷。

柳白手中的这本《晋书》,是去年才编纂完成的。

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个。

自古以来,很少有作者,在史书之上表明自己的观点。

提起五胡之乱,魏征大为感慨。

柳白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打算好好听一听,大唐主流文人,对那段历史的态度。

“三国后期,中原人口严重不足,魏晋的统治者不断招抚‘五胡’进驻中原,短短百年,迁入中原的胡人,是汉人的两倍之多!”

以魏征的地位,都只是挂了一个小编纂的名头。

其二,是态度鲜明。

“若非武悼天王一纸灭胡令,恐怕汉传将亡,文华湮灭,可悲可叹...”

魏征深吸了一口气,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譬如司马迁的《史记》,大汉视项羽为仇寇,司马迁却没有抹杀项羽的功绩。

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阐明项羽短短三十几年内,所做出的一切善与恶。

其一,是作者众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