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198章 一些大儒可堪称国之瑰宝

李二笑道:“那倒不至于...”

他忽然岔开话题,对长孙皇后道:“观音婢,咱们从蜀中带回来的蜜桔,还有多少?”

“还有一些的...”

不由她带着不行,巴陵从小性子恬静腼腆,若是让她自己去,恐怕整场文会下来,一句话都不好意思说。

长孙皇后则是显得有些迟疑。

“这...不妨去问问你父皇吧。”

都已经剥好了,放在盘子里,摆成了很好看的造型。

李二招呼着几个儿女吃水果,自己也想去拿一块。

手刚伸到盘子边,便被长孙皇后拍开。

“李神医说的话,您都忘了?若是再不顾及肠胃,怕是以后连肉都吃不得了!”

李二讪讪的摸了摸鼻子,道:“哪有那么严重...”

他倒是听劝的,不再打水果的主意。

李承乾没吃,盯着那盘子蜜桔,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近来,他学聪明了很多。

有问题,不再当场发问,而是学会了独立思考。

看父皇和母后的意思,那场文会肯定存在着某种目的。

联想起戴胄和唐俭曾说,是受了高向玄理的请托,一个想法,在李承乾心中缓缓成型。

“父皇,可有参加文会之人的名单?”

李二微微一怔。

紧接着,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的表情。

他从枕头旁边,拿起一本小册子,递给李承乾。

可见,册子上的名单,是他经过仔细揣摩后的结果!

恐怕,昨天晚上都一直在看。

李承乾接过名单,仅仅看了一眼,就了然于胸!

这名单上,陆德明等书院的先生,只占了不到两成。

剩下的,几乎清一水,都是书院的死敌!

甚至,还包括了孔颖达和于志宁!

馆院之争早已结束,弘文馆再无翻身的可能。

诸多学子,也纷纷打算改投书院门下。

不久之后,书院将再次招开打开大考,以便他们入学。

若非开春之后,就要进行科举,书院早就已经大考了。

只是单纯的给国家抡才大典让路罢了。

弘文馆剩下的这仨瓜俩枣,已经不足为虑。

可依照柳白的性子,能轻而易举的放过他们,才有个鬼!

李承乾不由得想起,很久之前,在刚刚接触到倭国人之际,柳白说的一番话...

“父皇,名单上的人,定要仔细思虑,毕竟,一些大儒可堪称国之瑰宝!”

李承乾的脸色,格外郑重。

长乐和巴陵满面的莫名其妙。

她们听不懂,李承乾话里的意思。

长孙皇后颇为诧异,定定的看着儿子,好像重新认识了他一遍。

两个小娃娃只顾着吃水果,浑身哩哩啦啦的,长孙皇后的随侍老嬷嬷,正手忙脚乱的帮两人收拾。

李二眼中的欣慰之色更浓了。

“朕思虑多日,名单之上,已是精中选精!”

“如此一来,儿臣愿参加文会!”

说完,李承乾呵呵一笑,道:“顺便带长乐和巴陵,去见识见识。”

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监国数月,你已经有了足够的成长。”

他看向长孙皇后,道:“观音婢,朕有意让承乾接手鸿胪寺,你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大喜。

虽说李承乾的地位,早已稳如泰山。

可他手中的实权,并没有多少。

说三省的大佬,以及几位尚书级官员,跟李承乾是一条心。

那只是因为,李承乾是正统的太子。

一旦李承乾走错了路,他们不上去推一把,就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而李二的意思,却是让李承乾彻底的掌管一方司府!

其中的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臣妾并无异议...”

长孙皇后微微蹲身。

李承乾欣然一笑,道:“多谢父皇!”

李二笑道:“来人,拟旨!”

刘瑾从门外蹿进来。

“自今日始,拟任太子李承乾,入政两仪殿,执掌鸿胪寺!”

两仪殿乃是皇帝,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者的宫殿。

地位比不上宣政殿、紫宸殿等国事要地,却也属于内朝之一。

如果李承乾是一位普通亲王,那么这就说明,他已经有了开府建牙,招揽自己属臣和门客的资格!

当然,对于太子而言,好处更是极大的。

从这里开始,李承乾的权柄会越来越大,用不了几年,李二甚至会让他直接掌管六部之中的几个!

“多谢父皇!”

李二摆了摆手,道:“去吧,两仪殿多年未用过,也要好生整饬一番,反正你东宫也有钱的很,就不从内孥里拨银子了。”

李承乾莞尔一笑。

他已经不是从前的李承乾了。

些许银子,还不放在眼中。

他正要告辞离去,李二忽然又道:“将长乐和巴陵也带去,帮着你一起收拾收拾。”

李承乾一怔,见李二满脸的意味深长,瞬间明白了过来。

“儿臣领命!”

,

李承乾一边将往自己身上爬的兕子摘下来,另一只手就着雉奴的脖领子,不让他去捡地上的棍子。

“母后,父皇可在紫宸殿?儿臣正好有要事禀报!”

他看了巴陵公主一眼,摸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长乐是个玲珑心思,轻声道:“父皇可有难处?若是会坏了父皇的大事,儿臣不参与便是了...”

净了口,擦了脸,梳了梳头,李二也懒得换衣服了。

长乐提出,想要带着巴陵去参加文会。

长孙皇后往大殿里边望了一眼,道:“想必这个时辰,你父皇也醒了。”

她将三大两小,五个孩子带进紫宸殿的后殿。

都快晌午了,李二还在龙榻上磨叽。

就穿着一身睡衣,坐在龙榻上,召见了几个孩子。

“文会?”

一听到长乐的请求,李二的睡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一个勤政皇帝,变成了一个爱睡懒觉的皇帝。

幸好是过年期间,不必上早朝,否则的话,每天送到他龙案上的劝谏折子,估计能把他活埋了。

长孙皇后对身边的随侍嬷嬷吩咐了一声。

老嬷嬷很快从外边,端进来一盘子蜜桔。

几个孩子过来,他恹恹的爬起来,坐在榻沿上打哈欠。

长孙皇后找了几个宫女,伺候皇帝洗漱。

在蜀中生活了一段时间,李二的习惯变差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