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208章 祖宗八辈都担不起这首七律

可惜,在书院之中,他的为人也‘广为流传’...

舞弊一案,他算是替书院背了一个黑锅。

才在天牢住了几日,竟然不得不去倭国!

陆德明用宽厚的语气,缓缓将诗句念了出来。

众人闭着眼睛,体味着诗句之中的意境。

品味良久,孔颖达率先睁开双眼。

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许敬宗若是继续留在书院,此生难有出头之日。

唯有以身赴险,才是破解之道。

等许敬宗回来,极有可能直接进入三省!

到那时,书院的诸多学子,差不多混出头了,也能有个照应。

“袁朗先生,可否将这首诗,送给在下?”

许敬宗泪眼婆娑得抬起头来。

陆德明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这时候,孔颖达将诗句拿了起来。

看了几眼之后,神情略显尴尬。

“这是...柳白的诗?”

柳白的字,的确太好认了。

此言一出,帐篷里的人都是一愣!

柳白素有诗名,却很少做诗。

这倒不是众人愣住的重点。

而是因为,柳白不是还在岭南吗?

莫非,他回来了?!

陆德明洒然一笑,道:“的确,这首诗就是柳白的手笔,他已经回到长安!”

哗——

众皆哗然!

要知道,当初柳白走之前,把满朝文武都坑了一遍!

天下这才安宁几天?

他一回来,恐怕又要乱套了!

不少人都认为,柳白是近几年,天下乱事频起的元凶...

唐俭和戴胄对视一眼,知道到了他们出场的时候了。

两人同时起身。

“诸位,且听我等一言!”

众人看向唐俭。

唐俭组织了一下措辞,将这场文会的来由,说了一遍。

戴胄予以补充。

两人说完之后,众人如同被敲了闷棍一般,全都定在了原地。

一位老儒生,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

“莫非...莫非这场文会,是倭国人组织的?!”

唐俭轻轻点了点头。

“唐茂约你不当人子!”

“戴玄胤,老夫跟你拼了!”

“老夫的一世英名,皆毁于你等之手,老夫...老夫不活了!”

“参加倭国人组织的文会!老夫的脸往哪搁?传出去,还不被士林耻笑?!”

“...”

众人破口大骂。

有几个拎着拐棍的冲上来,作势要拿拐棍敲两个的脑袋。

陆德明一见,急忙起身。

“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他亲自下去,将那几个拎着拐棍的人,拦了下来。

“元朗先生,我等抱着交流之心,前来参加文会,不少好友都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你们...你们就是如此对待我等?!”

陆德明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多多努力之下,算是让众人稍稍冷静了一些。

孔颖达和于志宁,一动不动的坐在主宾客席上,仿佛还没有从那首诗的意境之中,缓过神来。

“都是自己人,陆某便不藏私,实话实说,这场文会,本就是做给倭国人看的...”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人群之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大胡子身上。

“事实上,这场文会也颇令陆某满意,此间贤士云集...就如方才所言,冲远先生邀请在座二十余人,共同编纂《五经正义》,若是书成,天下读书人便有所归望!”

“此乃文会的头等功劳!”

“其二,诸位以诗会友,尤其是柳白著的那首送别诗,更堪称千古绝句,诸位须知,好诗千金难求...况且,陆某人可将其当个彩头,赠与在座之中的一位!”

他最后一句话,起到了很好的安抚效果。

在座的众人,怎么看待柳白是一回事,可那首诗却是另外一回事。

不得不承认的是,那首诗就像陆德明所言,称得上千古绝句!

若是落在自己手中,岂不能随之流芳千古?

后世传颂,说不得也要提一提自己!

简单来说,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数不胜数。

能被人记住名字的,又有几个?

乘着这首诗的东风,定可载入史册!

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无上的荣耀!

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元朗先生打算把这首诗,赠与谁?”

“莫非柳白早有人选?”

“老夫不日将启程,前往淮南为官,得此一首,恰如其分!”

“老夫也将去江南为官...”

“在下有一挚友,即将远赴黔中...”

陆德明见众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高深莫测的一笑。

他回头,从桌子上拿起那首诗。

而后,他步入人群,来到了一个,完全不被人重视的中年男子身前。

“德言先生,这首诗...还望笑纳。”

陆德明话音刚落,顿时引来所有人的不满!

“怎么会是他?”

“赵德言何德何能?”

“老夫不同意!他赵德言才不配位,祖宗八辈都担不起这首七律!”

,

他的眼中,竟然带着些许泪光!

“送别诗,常常缠绵悱恻,低徊留连,这首七律一扫缠绵幽怨的老调,以开阔豪迈入篇,前两句,直述北方冬日之景,若是再稍加雕琢,不免斫伤气势,后两句几使人泪下,故知己不能甘心...”

陆德明轻轻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以示安慰。

实话实说,许敬宗在书院,也算是兢兢业业。

他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前往倭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到这,孔颖达一顿。

深吸了一口气,幽幽的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记得,吾友王琰,仕前隋之际,赴齐州为官,至今十余载,尚不得见...”

一时间,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此去经年,远渡重洋,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返故乡。

念及于此,他竟是不顾体面的,趴在桌子上痛哭了起来!

“延族...”

他长叹一声,不禁黯然神伤。

或许,大多数人都想起了,离别多年的好友。

陆德明心中,也着实的不忍。

不过,他也很清楚,柳白这么做,不光是为了书院好,也是为了许敬宗的前途考虑。

同在主宾客席上的,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就只剩下一个许敬宗。

听闻这首诗,许敬宗的反应,比谁都大!

于志宁思虑良久,慨然道:“吾友薛收,亦是如此,可惜他早已病逝于武德七年,此生无再见...”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