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339章 这么久也不知道进去送饭,你想饿死朕

“你要去扬州?”

李二已经忘记生气了。

他的心思,被满满的好奇占据。

脸色时而凝重,时而古怪,偶尔有变得有些忧心忡忡?

他没有想到,柳白的胃口,已经不限于开发一片区域来盖宅子了。

真正所想的,莫非是要建一座城?

食堂里。

房玄龄跟老王勣借了绿蚁,给自己按摩肩膀。

这两天在景业坊,他们这些顾问一点都不轻松。

杜如晦等人,三五成群的攀谈着。

似乎,对院长餐厅里两个人的对话,失去了兴趣。

韩同和狄知逊找了个位置坐下,也在低声聊着。

柳白和李二已经聊了快一个时辰。

老王勣也坐不住了。

正背着手,围着食堂绕圈子。

李承乾不知何时进来了。

也只有他一人,蹲在院长餐厅门口,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字。

外边的人早就散了。

成群结队的金吾卫,将食堂围得水泄不通。

“算算时辰,今日也该结束了...”

房玄龄向绿蚁道了谢,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指头肚大的玉扣,当小礼物,送给绿蚁。

虞世南和高士廉对望一眼,起身向外走。

对于大部分参加科举的考生而言,考试已经全部结束了。

剩下的一小批,诸如武举等,明日还有两个科目。

各自都有不少要忙的事情,不能留在这里,继续耽搁时间。

很快,食堂里就剩下了李承乾,以及韩同和狄知逊。

冷静下来想一想,柳白要走,似乎不足为奇。

只是,从感情上讲,心里头有点不舒坦。

柳白和李二之间的这场冲突,算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雨点再小,也能把地面染湿。

三人各怀着心事,打算一直等里边的人都出来。

这一晃,又是一个多时辰。

天色渐渐晚了。

食堂锁着,书院的大师傅们想做饭也进不来。

三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谢天谢地,柳白和李二,终于出来了!

李承乾浑身一激灵,急忙迎上去。

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李二一巴掌糊在脑门上!

“这么久也不知道进去送饭,你想饿死朕?!”

李承乾愣了一下,眼中出现了浓浓的喜色。

父皇既然有心思打趣,说明情况并不严重。

李二转过身来,面向柳白,脸色变得十分郑重。

“你要的,朕都会给,不过,至少也要等到放榜之后。”

柳白笑着拱手,道:“谨遵陛下旨意!”

李二点了点头。

眼中的复杂之色,一闪而过。

“回宫!”

...

晚间,柳白回了家。

剩下的算学科卷子,他不算去判了。

整宿整宿的熬,铁人也受不了。

跟老王勣借来的马车,稳稳停在自家大门口。

没有出乎柳白的预料。

大门口乌央乌央的,也不知究竟凑了多少人...

只有小部分熟面孔。

剩下的,多是依附于柳家之下的人。

有朝廷官员,也有长安城的一些东家掌柜。

最多的,还是书院的学生。

柳家的新宅子离书院太近。

金吾卫不让他们靠近食堂,只能跑到柳家来,等个说法。

程咬金几步上前,将车夫一把拽下来,旋即掀开车帘,道:“听说你要走?!”

老程总是这样的脾气,却是最关心柳白的人。

柳白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强提起精神。

实在是太困了...

见尉迟敬德等人也围了过来,柳白道:“咱们还是进去说吧。”

柳家宅子都是妇孺,这些人都知道,柳白这个主人没回来之前,进去等着总归不太好。

怕是已经在这等了好几个时辰。

往里走的时候,柳白看到了,穿着一身普通儒生长袍的郑王李元礼。

这厮混在一群学子之中,背着个书箱,应该是才从景业坊赶过来。

他考的是明经科,今天已经完全结束了。

柳白稍微想了一下,伸出手指,朝着李元礼一点。

意思是,让李元礼跟进来。

李元礼点点头,往前挤。

来到大门口的时候,程咬金扫了一圈下边,冷着脸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散了!”

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之中,程咬金的威信,犹在房玄龄之上。

人们也知道程咬金的脾气。

大部分人都散了。

只有一些,刚刚考完试的书院学生,执拗的不肯离去。

还是匆匆赶来的李义府等人出面,才将他们劝走。

李元礼略有些紧张。

他站在假山下,看了看前边的一群老家伙,最终还是决定,等着李义府等人把大门关上,跟他们一同进去。

这个王爷的爵位,在前边那群人眼里,并没有什么份量。

看到他模样的李义府,将关门的任务交给来济,笑嘻嘻的上前拱手,道:“参见郑王!”

李元礼勉强一笑,道:“义府兄不必客气,小王...”

话说了一半,他猛地一哆嗦。

愕然发现,四周的墙头上,忽然出现了一大群弓弩手!

,

他越想,越觉得没错。

按照柳白的设想,一座简单的城池,恐怕都无法满足他那庞大的需求。

江南的确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可实际上,那里的发展程度并不好。

比起岭南,还要逊色一筹。

李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李二盯着柳白看了好一会儿。

一座由金钱塑造起来的城池,最大的要求,自然是交通条件。

李二很清楚,凭借柳白那恐怖的吸金能力,会给江南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似乎,是对大唐很有利的事情。

南方则不然!

似乎,在战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人们总有一种微妙的共识。

从来都只有北方征服南方,根本没有南方征服北方的先例!

由此,大唐南北交相呼应。

北方的三都起到政治作用,而南方的,则是经济职能。

柳白略微思索,不置可否的说道:“或许吧,苏州和越州也是不错的选择。”

...

如果柳白选择北方的某处,李二就算不想怀疑,也只能怀疑。

凭借柳白的手段,哪怕再小的地方,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强大的势力。

说不定,几年之后,江南就会出现媲美三都的巨城。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