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356章 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

宗室们是必定会有封地的。

虽说分封制早已土崩瓦解,但也是皇族血脉至高无上的代表。

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力,同样也可以截留一部分当地的赋税。

尤其是封异姓王!

首先的,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问题,既然成了王爷,起码要有封地吧?

放在哪一块地方,都是有讲究的。

地方权力太大,必定会导致中央的衰落。

而想要给异姓王,厘定封号,更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整个唐朝前期,唯一得到善终的异姓王,就是程咬金。

这还是在他死后,才给的王爵。

明明叫‘鲁王’,非要加上一个‘长寿’的前缀。

意思很明显。

异姓王是能给死人,而且不能代代相传!

这也是李承乾在草拟圣旨之时,总是心惊肉跳的原因。

若是开了封异姓王的先河,皇族内部能不反对?

哪怕李二足够强势,镇得皇族上下毫无话说,可又该将柳白的封地,安置在哪?

若是只给个虚衔,这个王爵封得,又有什么意义?

联想起,柳白马上就要去江南。

而江南又属古越之地。

难不成,是越王?

李承乾给李泰,默哀了一瞬间。

重新接过盖上玉玺的圣旨,李承乾回头看了柳白一眼,沉重的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柳白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仿佛在他身边,一切慌乱都可以消失。

李承乾将圣旨,小心的卷起来。

李二淡淡的说道:“且先交给三省审议,若房乔等人无异议,便当众宣旨!”

“儿臣领命!”

李承乾躬身退下去。

临走之前,又看了柳白一眼。

似乎,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某种回应。

可让他失望的是,柳白没有看他。

三人明显还有悄悄话要说。

李承乾微微一叹,关上了万春殿的大门。

...

李白所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非是空穴来风。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少不入川,老不入蜀’,也在说明,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出蜀入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八百里横山,阻断了一切。

想要过去,除了走陈仓之外,只能冒险攀爬那条,令人望之生畏的栈道!

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

早就成了蜀地土皇帝的两位年轻亲王,决定弯道超车。

修水路!

不过,修水路的工程量同样庞大。

从都江堰开始,一路向东,与大运河勾连,或许要耗费很多人一生的心血。

细细算来,两位亲王在蜀中,已经逗留一年之久了...

小白胖子在这一年的辛苦之中,已经变成了黑猴。

拥有‘厨王’之称的蜀地之主,也习惯了吃糠咽菜。

天天围着河道转悠,一待就是几个月,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益州城的蜀王府,已经限制了半年多。

为了考察地形,李泰和李祐,在牛进达的保护下,来到了渝州的巴县。

站在一座仞山之上,依稀可以看见,在云雾之间,有一座寂寥的古城,若隐若现。

两人的不远处,就是一座破旧的古庙。

他们才在古庙之中,祭拜过先哲。

这里,曾经有一个名震天下的名字。

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恪刻意用长调,念出了这首诗。

引得一旁的牛进达,拽耳挠腮。

被李恪牵着的范秀秀,满脸崇慕。

唯独李泰...一脸的鄙视。

“柳大哥的诗,被你念出来,透着一股子恶心的劲...”

李泰倒是不知道,这首诗,同样是他柳大哥剽窃来的。

李恪没好气的瞪了李泰一眼。

才想在心上人面前装装样子,豪迈的气势刚要涌出来,就被李泰无情的撕破了。

这时候,几个身手利落的人,拽着绳索,从悬崖下爬了上来。

当先一人,赫然是泰记主事,当年的锦衣卫百户之一,徐振南!

李泰和李恪赶紧过去,将徐振南身上的绳索摘下来。

“怎么样?”

“地势如何?”

徐振南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施工难度太大了,若不是身手还过得去,怕是早就被山风吹跑了...”

两人的脸色有点难看。

李泰掏出炭笔和小本子,一边记一边道:“把下面的情况,仔细说一下。”

徐振南把所见所闻,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李泰记得格外细致。

李恪烦躁的说道:“施工困难,你还记它作甚?”

李泰严肃的说道:“咱们这一年来,走了无数的地方,记下来的,都是珍贵的文献,我打算回长安以后,召集天下大儒,修撰一本《括地志》!”

“有毛病!”

李恪捂着头,心里烦闷得不行。

眼瞅着都江堰的工程,就要结束了。

到头来发现,找不到勾连大运河的合适地点。

光蜀中水系发达,有个屁用!

后边的牛进达,咬了咬牙,上前道:“将蜀中与中原之地勾连,乃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实在不行,便召集民夫,阐明利弊,多给些补偿便是...蜀中百姓活得艰难,却最明事理,大不了,我老牛散尽家财,鼎力支持!”

,

王爵总共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亲王,一种是郡王。

譬如忠勇侯、镇海侯之类的称呼。

没有封地,只不过是个象征罢了。

当然,他们在王爵之中,并不是最靠下的。

封王不是一件小事。

也有称之为‘一字王’和‘二字王’的。

很显然,‘一字王’要远比‘二字王’尊贵得多。

意味着,他们的封地在古越之地,或是在古蜀之地。

抛开军权不看,还有一种王爵属于虚衔。

大唐并没有虚衔的王爵和公爵。

倒是有不少虚衔的侯爵。

李泰是越王,李恪是蜀王。

这些封号,都是古代国度的字号。

这就导致,在王爵的封号上,皇族内部、宗正寺,以及三省,都极其的谨慎。

说到底,无非就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把他们吓坏了。

而郡王的封地,就要小上很多了。

譬如李孝恭的河间郡王,李道宗的江夏郡王。

就像李二的亲儿子们。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