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384章 历史的硝烟,其实很少体现在血与火之上

后来,干脆形成了各个学院之间的纠纷。

最终,还是院长亲自出面,强力弹压,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渐渐的,纸币的说法,成了书院学子们,思想上的洪水猛兽。

他是学过经济学的。

纸币的概念,在书院早就流传了很多年。

上到书院的先生,下到普通的学子,都一致认为,纸笔的发行,是大势所趋。

他很清楚,封荣手中那张看似轻飘飘的纸片子,究竟蕴藏着多大的杀伤力!

柳白盯着李元礼看了片刻,缓缓说道:“所以,才会去江南,所以才会有督导组的存在,所以...此行必定无比凶险!”

众人不知道他们两人在说些什么。

却都惊异的发现,李元礼汗如雨下,抖若筛糠!

柳白并不想跟他们解释什么。

实话实说,柳白压根就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解释。

严格的讲,现在发行货币,的确太早了。

历史的硝烟,其实很少体现在血与火之上。

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杀人刀...

本来就是史学出身的柳白,太清楚纸币这东西,有多么大的威力了。

他将纸币取名为‘大唐宝钞’,就是想吸取明朝的教训。

大明开国之时,曾短暂的发行过‘大明宝钞’。

那种四四方方的纸质货币,一经出现,迅速占据了中原地区的货币市场。

防伪手段的高级,是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信心满满,一度以为他的壮举,可以扭转元末战乱,给中原大地造成的创伤。

起初的效果,正如他想象。

中原地区的贸易,空前繁荣。

但没过多长时间,仅仅在大明宝钞发行的三个月之后,这把‘杀人刀’的锋芒,尽显无疑!

洪武九年制定的‘倒钞法’,让本来利于贸易发展的纸币,彻底沦落为上层人物盘剥百姓的工具。

通货膨胀、币制溃烂、管理混乱、只进不出...

伴随着物价的飞速增长,朝廷的公信力濒临崩盘。

后来的几位帝王,倒是制定过一些政策,勉强将大明宝钞维持住。

但收效甚微,以至于到了弘治年间,大明宝钞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彻底沦为笑柄。

事实上,如果能行之有效的发行货币,说不定大明王朝的国祚,可以延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或许,让明朝由盛转衰的土木堡之变,压根就不会出现。

管他皇帝昏不昏庸,军队能不能打...中原地区强悍的经济实力,足以用相对怀柔的政策,将任何异族生吞活剥!

就像如今,大唐针对吐蕃的政策。

异族一旦打来,朝廷根本就用不着出兵。

只需要关闭几座通商的隘口,吐蕃的老百姓,就会毫不犹豫的把松赞干布搞死!

饿肚子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多么疯狂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换言之,纸币就是一把双刃剑。

玩得好了,可以施展屠龙之术。

玩不好,那就是夜战八方藏刀式,挥舞起来,自己的脑袋先掉了...

因此,推行纸币势在必行。

不是在未来,而是在当下!

柳白并不认为,大唐的发展,能比得上七百多年后的明朝。

连明朝都不具备条件,那么在柳白有生之年,还有希望吗?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搞试点。

江南那块地方不大不小,既有口岸,又有农田,商贸发展适中,自然是不二的选择。

这便是,柳白前往江南的原因。

如果江南的试点,能够容纳纸币发展的空间,便可以一点一点的辐射向中原大地。

直至...彻底将旧有的贵金属货币废除!

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监督机制。

这种事情,不能全都让皇族来干。

也不能不让皇族的人来参与。

而这些公主们的子嗣,身份不高不低,权力不大不小,恰如其分!

至于朝中的那些官员,柳白压根就没想过。

使用纸币的人,终究是老百姓。

满朝文武站在一块,玩了命喊,在老百姓的耳朵里,还不如李二放个屁响亮。

看着汗如雨下的李元礼,柳白倒是不心急。

其他人都已经表明态度,要参与到督导组之中。

李元礼参加不参加的,已经不那么重要。

参加是锦上添花,不参加,也无伤大雅。

“你可以多考虑考虑,明日清晨,再给我答复。”

说完,柳白起身。

贺兰尚同跟着他,一块走了出去。

柳白刚走,李元礼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冯相想要把他拉起来,却被他一把推开。

封荣纳闷的挠了挠头。

“你这是怎么了?”

李元礼不搭理他,口中喃喃的,不知在絮叨些什么。

周围这一圈外戚,可以不考虑任何人的看法。

但李元礼不同。

他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当今皇帝的亲弟弟!

站在皇族的角度考虑,如果他进入督导组之中,就等同于,彻底割裂了与皇族的一切关联。

说不定,还会成为敌人...

,

这种趋势,自票据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用贵金属进行交易,是对大唐经济发展严重的掣肘。

由此,书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史学院以历史为考评,算学院以数据做支撑,文学院引经据典,以此来论证他们的观点。

莫说柳家,即便是朝廷亲自为纸币背书,又能起到什么效果?

在场这些人之中,只有李元礼接受过书院的系统化教育。

而书院的人也全部都相信,纸笔发行是需要有一定期限的。

贸然发行,除了会摧毁大唐固有的经济体系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也就是,以柳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体量,来为纸币进行背书。

不用与全天下抗衡,只需要一座长安城,就足以轻而易举的撕碎任何人的信誉。

柳家再大,也不可能比得上一座发展了千年的巨城。

朝廷再强,也无法做到,规范所有百姓的交易行为。

这是大环境造成的缺陷。

有人说过,可以让第一批货币,走票据的路子。

如何发行是有待商榷的,但在所有人的共识之中,现在发行货币,势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

李元礼的担心和恐惧,便是由此而来。

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再徐徐推行。

这种说法,在书院被沦为笑柄...

说白了,大唐还不具备发行纸笔的条件。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