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497章 老房!老房!出来接客啦

两边的大佬都支持,就没人敢反对。

可怜他们,偏偏是压力最大的。

到时候,还不知有多少中层将领,来找他们诉苦。

更加没有想到,戴胄早就跟程咬金串通好了。

这一文一武,守望相助,倒也着实有趣。

如果是别人这么干,李二免不了多想。

他恨不得直接在大殿之中,就把这身官袍给扒下来。

程咬金等老帅一并向外走。

他们刻意将脚步放慢,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不多时,戴胄出来了。

今天这场戏演得,不可谓代价不高。

往日戴胄身边总会围着一大群人。

现在,身边一个没有。

跟魏征一样,成孤臣了...

“老戴!”

程咬金招呼一声,仿佛忘记了刚才在大殿之中的冲突。

戴胄快走几步,皱着眉头,道:“出去说。”

老帅们是骑马来的,戴胄也懒得坐马车了,干脆也跟金吾卫的人,要了一匹快马。

七八个人赶忙向常乐坊的方向赶去。

不快点不行。

大朝会的消息,总是传得最快。

若是在没有商议出个好对策之前,被得到消息的门生故旧拦下,可就被动了。

常乐坊在长安城算不上多好的地段。

若非紧挨着十二坊住宅区,恐怕连一点发展前途都没有。

这里地属万年县领,走上几步,就能到达长安城的东大门。

众人来到这里,完全是因为,房玄龄等人致仕之后,都搬迁了过来。

理由很充分。

说什么儿子在十二坊当差,搬过来离着儿子近一点,省得老来寂寞。

十二坊的宅子卖得死贵死贵的,只能在常乐坊凑合一下...

其实谁都知道,老家伙们纯属在扯淡。

姑且不论房遗直等人都去了江南,而且老家伙们在十二坊本来就有宅子。

要知道,距离十二坊近的宅子,可都没便宜到哪去...

纯粹就是为了应应景,表达自己在任上的时候没怎么贪污。

若是真住进十二坊,怕是少不了风言风语。

没了权力,老家伙们把名声看得比命都重要。

几匹快马飞速穿过十二坊,老帅们都在,有没有护卫都一样。

来到常乐坊门前,几人老老实实的下了马。

为表恩典,李二特意在常乐坊门口安排了一支兵丁,说什么保护退休大佬们的安全。

具体安的什么心,谁也不知道。

好在,兵丁们都认识老帅,没怎么费事,就进入了常乐坊内。

坊门左边第一家,便是房府!

之前在城中心住着的时候,门匾挂的一直都是‘梁国公府’。

换了‘房府’,主要也是为了避嫌。

表明一下,致仕之后的宰相大人,并不贪恋权力。

很多人都会这么干。

甚至于,还未致仕,只要朝廷没有给安排具体官职的,都会避讳一下自己的爵位。

满朝文武之中,只有死了好几年的武士彟,才会在卸任时期,大摇大摆的把‘应国公府’的门匾,继续挂着。

因为除了爵位之外,他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东西了...

这种情况在将门之中更加严重。

为了表彰战功,朝廷会给武将赐予仪仗。

最常见的,便是带着红缨的长矛,属于礼器的一种。

将军们会把长矛插在自家房顶,表示荣耀。

按照他们的说法,长矛的缨子是用鲜血染红的。

而到了致仕之后,武将们会把仪仗摘下来,供在家庙之中,等同于告诉皇帝,自己退休之后,一点都不贪恋兵权。

像李靖和李勣这样的,哪怕没致仕,也早就把仪仗摘下来了。

这两年,他们的宅子总是莫名其妙被雷劈,有人传言,说摘下仪仗之后,将门便少了皇家庇护的气运...

房玄龄的老管家,早就听到外边的动静,特意跑到门口来迎接。

都是熟客,众人也没进门。

程咬金扯着嗓子在外边喊道:“老房!老房!出来接客啦!”

不多时,穿得像个老农一般的房玄龄,黑着脸走出来。

他手中摇晃着一把大蒲扇,时不时在身上拍打几下,把乡间老农的模样,学了个十足十。

“你这憨厮,平康坊去多了吧?”

抱着开玩笑的心态说完这句话,房玄龄却猛地发现,众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八成是出事了!

“速去叫其他几个老家伙!”

房玄龄跟老管家吩咐了一声,也没跟众人打招呼,转身走回去。

不多时,换了一身儒生长衫走了出来。

杜如晦和萧禹已经出来了。

几个人什么都没说,坐进马车,跟着程咬金等人,一路向着泾阳县行去。

早就有人去书院,通知虞世南和高士廉了。

而其他有关联的人,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等到下午,泾阳县柳家庄子,柳家老宅之中,已经聚了三四十号人。

柳白走后,老宅子俨然成了他们那个圈子的集会地。

不是说长安城找不到地方,而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尤其是已经致仕的那批人,总不好堂而皇之的,经常跟当朝重臣集会。

来柳家庄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因为太上皇就住在这里。

谁还能拦着老臣们,给太上皇请安?

可戴胄跟程咬金不同。

程咬金自然不必多提,论及李二的信任,恐怕没几个人能超过他。

武将之中,程咬金足以代表所有老帅的意见。

至于李靖和李勣他们那些孤臣,说不说话也是一样的...

群臣还能说什么?

李二也没想到,满朝文武没有反对施行军票之策。

戴胄曾任大理寺卿多年,这个位置,相当的敏感。

前隋的大理寺卿,就没有能当超过两年的。

m.

文官之中的一把手魏征,表现出鼎力支持的态度。

二把手戴胄,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其他两个,说不说都一样。

没办法,形势所迫,不低头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而戴胄这个大理寺卿,一当就是九年!

...

退朝之后,温彦博跑得最快。

这九年,他不光积蓄了足够的底蕴,还让李二,对他充满了信任。

“若是无人反对,那便擢三省厘定细则,呈朕批阅!”

就算自己不想贪腐,身边周围一大群人,也会逼着他贪赃枉法。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