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1764章 李治,他能是个简单的人物吗?

简单的说,儿子们根本就瞧不起这个皇帝的位置。

他们有更加远大的抱负。

皇帝之位,只能拴住他们的手脚。

其实这种事情,在皇族之中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他决定进入玄武门的那一刻就知道,在自己的这一生之中,肯定还会经历一次同样的事情。

只不过,时间上有早晚罢了。

李二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他从来都没有防备过的小九,会成为心腹大患!

这个孩子,还不满十二岁!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想到什么?

李二一直把这个孩子拴在身边,每天都在他眼皮子底下打转。

这个孩子并没有什么潜力,而且太过于懦弱。

然而,就是这个懦弱的孩子,干出了一件胆大包天,连他的兄长们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身上的僧衣,并不能让李二的心情缓解分毫。

他惨然一笑。

“大师若无法为朕开解,就出宫去吧,关好大慈恩寺,不要让佛门,进入这场狂风暴雨之中。”

玄奘缓缓起身,双手合十。

“大慈恩寺永远不会关闭,世上芸芸众生,尚处悲苦之中,就算大慈恩寺在这场狂风暴雨之中毁于一旦,贫僧也愿意给世间留下最后一片净土。”

说完,他欠了欠身,转身离去。

李二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只觉得身上格外阴冷。

“父皇,你的话终于应验了...”

......

城北新区,柳家!

在众多兄弟之中,最愤怒的,并不是被设计绑架的李祐。

而是李泰!

长孙皇后总共就生了三个儿子。

所有人都知道,想当年李泰和李承乾,斗得有多么凶狠。

冰释前嫌之后,兄弟们都格外珍重各自之间的情谊。

这是柳白经过多年努力教育后的结果。

除了李承乾之外,他们不承认任何一位储君。

如果皇帝打算换一个人,这些兄弟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跟着李承乾造反。

可偏偏,现在打算抢储君之位的人,同样是他的亲兄弟。

一母同胞,何其难得的情分?

随着这三封信的出现,彻底成了笑话。

李泰拿着那三封信,浑身忍不住颤抖。

刚才,若不是兄弟们阻拦,他早就跑进皇宫去,就算不把李治活活打死,至少也要让他给一个合适的说法。

自始至终,只有柳白一个人最为冷静。

他从来都没有小看过这个李小九。

所有人对他的看法都是懦弱。

可柳白却很清楚,就是这个看起来懦弱的小孩子,最后成功登上皇位。

他能是个简单的人物吗?

让柳白也没有想到的是,李治虽然很勇敢,但是却很蠢。

他算哪根葱哪头蒜?

别说和李承乾争抢皇位了。

李泰他们这些孩子,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把李治虐得遍体鳞伤。

“你也先别这么激动,至少,李治并没有明目张胆的跟承乾争抢皇位,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他只不过是请求一些亲近的老臣,帮助他讨皇帝的欢心罢了。”

柴令武苦口婆心的劝道。

李泰额头青筋暴起。

“他本不该有这样的心思!为什么?为什么?”

最后几个字,李泰几乎是怒吼出来的。

事实上,这三封信并没有暴露出李治的野心。

可兄弟们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岂能看不出这三封信背后的心思?

李治只有十二岁,和他那些强势的兄长们争抢,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这个岁数,他只能争宠。

谁都知道,等李治成年之后,必定会露出獠牙!

如果不将这个苗头扼杀于萌芽之中,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不行!我还是要进宫去找他,问个明白,如果他真有不该生出的心思,我就亲手结果了他!”

李泰再次向外面冲去。

这一回兄弟们并没有阻拦他。

因为柳白就站在大门口。

李泰几步冲到柳白面前。

他满脸痛苦的说道:“柳大哥,你也要拦着我吗?”

柳白摇了摇头。

“就算怒发冲冠,你也不能失去智慧,想想你小时候,在同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李泰一愣,喃喃的说道:“如果被人发现了,我肯定会破釜沉舟...”

柳白微微一笑,道:“你现在进宫,去当面质问李治,只能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李治被皇帝活活打死,二是,被李治安排好的人,扣在宫中,哪一个结果是你想看到的?”

李泰苦恼的蹲在地上。

“我该怎么办?”

这个最出色的孩子,终究还是被亲情牵绊住了智慧。

“想当皇帝的是承乾,有人拦在他的路上,当然要由他自己亲自扫平,难道你们能护卫他一辈子吗?”

“可太子还在江南...”

柳白笑道:“我怎么觉得,承乾早就得到消息了呢?”

他并没有具体的解释什么。

这件事看起来,实在是有意思的很。

在牌桌上,总要了解对方的路数,出牌才能出的更加稳妥。

他并不知道,李治的计划究竟进行到了哪一步。

现在只需要等着李治出招。

甚至于,都用不着柳白他们动手。

或许现在,宫中已经出现了些许变化吧...

他防备过李承乾。

早在贞观六年的时候,他出巡蜀中,令李承乾监国之际,就无数次派人试探过。

直到最近这两年,他才完全放下对儿子们的防备。

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儿子们的心思。

毕竟,‘泰记’这个名字,跟李泰的关联性太强了。

李二知道,就算他不说,玄奘也肯定能猜出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年侯君集造反之事,败露了足足半年,李二才真正的出手。

为的,就是想看看李承乾的态度!

没办法,谁让李恪还有一半前朝皇族的血脉呢?

甚至于,他还防备过李祐和李愔!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送到柳家。

接受柳家的教育,同时也接受他们那些兄长的安排。

他也防备过李恪。

将李恪的封地安排在蜀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不是无可奈何,恐怕李承乾都不愿意当皇帝。

这些孩子见识过世界的多姿多彩,也就不愿意被圈禁在皇宫这座大监牢之中。

他同样防备过李泰。

当年泰记才刚刚建立,他就迫不及待的,将百骑司掺入其中。

因为当时的李承乾,早就跟侯氏有了婚约。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