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第2050章 毫无争议的当朝第一人!

赵普亲自把手书送过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柳白了。

坐在柳家大宅的会客厅里,柳白不能像从前一样,对待家里人似的,对待赵普了。

如今的他,是毫无争议的当朝第一人!

因为国库,是完全属于这个国家的钱财。

真正能够由皇帝直接支配的,只有内孥。

首先,光是三省那一关,就不是那么好过的。

这个家伙的性格古板,历史上的他就是这样,硬的像块石头。

可是,却又懂得与时俱进。

当年柳白之所以安排他,成为长安县令,实在是因为,他太适合做官了!

如果放在明朝,那就是于谦一样的人物。

放在大唐盛世,由于君主过于强悍,反倒没有了他露脸的机会。

“少爷,少府监那边已经打好招呼了,再有半个时辰,他们就该把文书送过来了,不过民部那边,却不是能轻易通过的,您也知道刘洎的脾性...”

柳白微微一笑,指了指他手头的茶杯。

“喝茶!”

看着赵普端起茶杯,柳白这才笑眯眯的说道:“按照你的性格,少爷我本来以为,你会追问到底,结果没想到,你竟然连问都不问,直接把手书送过来了!”

赵普似乎从来就不知道,笑容是个什么东西。

他那张脸,一如往昔般古井无波。

“少爷的眼光,不是我们能够比的,就好像当初选择开发岭南,满朝文武都拼了命的阻拦,只有少爷和陛下,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现在,那些蠢货都已经看到了成果,想必他们不会再怀疑少爷的能力!”

柳白哈哈大笑!

“这番话说的倒是漂亮,你虽然已经离开柳家了,但至少还念了几份恩德,不过,以后还是尽量切断和柳家的联系吧!”

赵普点了点头。

他是真正明事理的人。

作为柳家,唯一在朝中担任高官的人,他需要尽可能的,和柳家避嫌。

并不是因为怕人说闲话,而是有两个原因。

一来,柳家虽然并不沾染政务,但是说到底,柳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和朝廷脱不开关系。

而且,柳白还有一个闲散王爷的头衔。

虽说别人的封地,是以州来论的,而柳白的封地只有一座小岛,但王爷终究是王爷。

如果赵普,依旧和以前一样,跟柳家十分亲密,耽误的是他自己。

要知道,当年柳家之所以整体向江南搬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即将升任宰相的赵普让路!

二来,赵普同样也是柳家的一条退路。

一旦出现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变化,说不定,赵普会成为柳家的救命稻草。

狡兔三窟,任何一个家族,都会给自己留下很多条后路。

柳白也属于,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

多预备些后手,总是没有坏处的。

两人聊着天,没过多久,少府监的人,就把手书送来了。

有了太子颁布的圣旨,有了柳家的招呼,所有需要打通的关卡,差不多都把手书,送到柳家来了。

唯一没有这么干的,只有民部!

当今的民部尚书刘洎,虽然已经和柳白,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了。

但是,他始终觉得,柳白做事未免太过天马行空。

想要让他,出具手书,让柳白从国库里提出银子,实在是太难了...

...

刘洎居住在太平坊的宅子里。

距离太子李承乾颁布圣旨,还不到两个时辰。

他在家里,就已经塞满了来自民部,各个位置的人。

左右两位侍郎,就堵在他家卧房的门口,说什么都不肯离去!

刘洎躲在房间里,整个人烦躁不堪,来回的走动,不停的抓耳挠腮。

“尚书大人,您看在我们的面子上,就答应柳家如何?别的不提,下官已经在民部侍郎的位置上,待了整整十三年,若是就此遭到柳家的厌恶,恐怕就要待满二十年了!”

民部左侍郎刘永喜,就差给刘洎跪下了。

他们出自同一个家族,虽然相互之间的血脉联系,几乎已经没有了,但是算一算辈分,刘永喜反而要比刘洎,高上一个辈分。

这样的人站在门口哭诉,让刘洎更加的烦躁了。

林部右侍郎靳立言,今年不过四十二岁的年纪,正是大展宏图的时间。

各个衙门都已经通过了,唯独还有民部卡着不放,傻子都看得出来,民部必定会遭到那些衙门的敌视!

别人都还好,民部是朝廷财神爷,地位仅次于吏部。

可是,还有一个柳白呢!

即便通过了三省,也要经过少府监、民部等多个衙门的同意,并且出具正式的手书。

一大圈转下来,少说也要半个多月。

恰恰相反,他们会大力支持!

从宣政殿离开不到一个时辰,柳白就已经拿到了来自三省的手书。

不管是赵普,还是王弘直,都能算是柳白的人。

即便是皇帝,想要动用国库里的银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还是皇帝亲自下令,如果是太子,那就更费劲了。

皇帝总觉得天下是他自己的,国库里的银子,当然也是他的。

当制度彻底被废除,内阁,成为权力的巅峰之后,皇帝和大臣之间,彻彻底底的成了主人和奴仆之间的关系。

当然,跟韩同那种狗腿子不一样的是,这两位宰相,拥有着卓越的眼光,以及独立的思维。

如果柳白的想法同样昏聩,他们拼死也会阻拦。

可如果柳白的想法,是真真正正为这个帝国着想,他们哪里有阻拦的理由?

如果皇帝昏庸无道,第一个站出来造反的,肯定是权力最高的大臣!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朝时期。

跺一跺脚,整个长安城都要颤三颤!

如同当年的房玄龄一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滔天!

看到皇帝要下跪,好像已经是最起码的尊重了。

想要通过三省,并不困难。

可是文武大臣,不会这样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