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八十年代小娇妻》
八十年代小娇妻

第七十九章

她于是也用行动表示欢迎,熄了灯爬上床,把软软的小家伙搂进怀里从头到脚揉捏一遍,然后两人头靠头,用最熟悉最安心的姿势,一起进入了梦乡。

热情欢送了背着书包上小学的大朋友,她自己也要回学校报道了,进入大二就恢复了九月初开学的传统,其他学校也大都安排在这两天。

新学期新气象,开学不到一个月,苏小美得知同样升入大三的她二哥去竞选他们院学生会主席并成功的好消息,她表示毫不意外。

小少爷的爸爸妈妈虽然不够合格,但在他逐渐走上正轨后,他们也有努力履行父母的职责,每年至少抽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出来,好好陪儿子去看看世界。

当然他们的努力跟已经是苏小美和小少爷两人监护人的谢容笙相比,还是差的远,他们每一年寒暑假的出国游他都全程参与,哪怕是公务忙到一边陪他们游玩,一边用电话远程安排员工、处理公务,他也要坚持参与进去。

毕竟让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巨额国际话费,对家大业大的谢总来说不过毛毛雨,付点话费就能在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同时不缺席苏小美和大外甥的寒暑假,他表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一的时候,苏振华必须埋头苦读才能勉强跟上同学们的时候,发现他妹对此游刃有余,还有精力上兴趣课,他在谢家做客的时候亲眼看过她的表演,作为一个外行的观众,他只能说他妹演出的架势,很有电视上明星的样子了。

这些也就算了,从小爱花钱、手里攒不住一个子儿的苏小美,到了期末,居然可以轻轻松松拿钱帮他升级卧铺票!!

光这个举动,就震撼了苏二哥之后的一个学期,万万没想到还有更离谱的,满打满算就学了一年钢琴的苏小美,突然就挤掉了沈凛以前的老师,正儿八经开始教他弹钢琴?

苏振华简直想把“谢先生后门开得不要太离谱”这话写脸上,不久后他妹不小心透露了工资,尤其是那震撼他全村的惊人数字,让他彻底忘记了这些质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

该不会这样下去,他混得连咸鱼躺平的苏小美都不如吧?

尽管某些方面苏小美已经成功躺赢,是他奋斗几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可他也不想就这样放弃,比不上他妹抱大腿的本事,总要在其他地方比如学业事业上找回来,不能方方面面都被苏小美碾压了。

毕竟,自己的平庸固然可惜,但他妹苏小美的优秀更让人揪心呢。

本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苏振华果然如苏小美预料的那般飞速进步,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专业成绩也成功挤进前几名。

同样是专业前几的学霸,但他可是在高手如云的名校啊,这个学霸的含金量早已超过他妹了。

但只要一想到苏小美如今都能学业事业两手抓,苏二哥就坐不住了,经过一天繁重学习的身子突然精神焕发,开始寻求搞副业搞钱的机会。

凭借亮眼的成绩,和不错的交际能力,他

才对外透露出兼职的意思,立刻就有本地同学给介绍家教工作了。

有钱人家的孩子,待遇相当可观。

不过苏振华现在眼界高了,这跟他妹的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他自然不会为此沾沾自喜,于是一心三用,学习,兼职,并继续寻找更轻松更有钱途的路子。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真找到了百分百符合他要求的途径——给各大杂志报社供稿。

这个年代,后世称之为最近一次文艺复兴的时代,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可以说遍布满校园,理工男出身的苏振华在这方面毫无优势,他自己也有逼数,一开始便否决了文学创作,而是另辟蹊径,选一些专业、冷僻的题材给报社投稿。

如此一来,局势反而逆转了,写本专业相关的题材,苏振华显然比大多数人都有优势。

另外,别的同学可以跟他一起泡图书馆、博览群书,可哪怕是在国内最高学府,他们图书馆的藏书也很局限,国外文献都是一书难求的珍品,能够了解外面世界和最新资讯的报纸杂志更是够不着边,以至于大部分师生对国际动向总是半知半解、后知后觉。

最高学府尚且如此闭塞,普罗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而苏振华在这方面却堪称近水楼台,谢容笙家里有最高端最前沿的资讯,他书房的藏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就连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相关的书籍都能找到,让他一度认为他的书房比他们学校图书馆都更为珍稀。

那时他只是把谢先生的书房当做开拓视野、丰富见识的宝藏,现在变通一下也是可以的,让它成为他写稿期间的知识库,那叫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在苏二哥还没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在利用信息差攫取财富了。

从此开始,苏卷王的卷,便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学习成绩要抓,校园活动也积极参与,奖学金更是势在必得,就连写稿子他都要卷,一周至少产出一篇、每月过稿两篇起步的恐怖实力,让财富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了。

就在开学之前,他们都在老家过暑假,苏大哥抱着刚满半岁的大胖儿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跟他们商量,“我同学强子不是去那边打工吗,他是过完年领了加班费回的老家,那天我们在镇上遇着,他说正好想来家里找我,问我要不要跟他一块出去,我会开车,到那边不管给哪个老板当司机,一年赚个几千上万块,也是轻轻松松的。”

对于老同学的邀请,苏大哥纠结了好一阵,赚大钱机会谁都不想错过,可他是家里的长子,弟弟妹妹都能去大城市上大学,大概率以后也不会回来了,他得留在父母身边孝敬,再说还有娇妻幼子,他自己也不舍得背井离乡。

难得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正好问问大家伙的意见。

苏小美肯定是支持的,她没啥故土难离的思想,在老家饿不死可也发不了财,去大城市淘金多好,大不了发家致富了,把一家老小接出去。

可惜根本轮不到她发言,刘女士头一个反对,“你可别想

一出是一出了,去外边打工哪有轻松的,一年到头不着家,媳妇孩子也都顾不上,那都是穷得没办法才出去的,咱家还没到这份上。”

苏支书也抽着他闺女孝敬的香烟,沉吟道:“你妈话不中听,但也是这个理儿,还是别折腾了,家里再攒两年就能给你买车。”

“我也是想出去干两年,回来自己买个卡车在附近跑跑货。”可能是当了爸爸,铁憨憨苏大哥也难得正经一把,把自己琢磨好久的理由说出来,“卡车价钱每年都在涨,咱们家一年收成也就两三千,不知道还要攒到什么时候。再说老二小妹就连上大学都没花家里一分钱,他们都有国家补贴和奖学金,寒暑假还能给咱们全家买礼物,就我一直让你们往外掏钱,从来没给家里赚过。”

说到最后,苏大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又变回苏小美熟悉亲切的傻大哥,让她忍不住会心一笑,安慰道:“没事的,我们都不差钱,也不会有意见,你放心啃老就是。”

苏大哥:……

谢邀,更扎心了。

她这毫无意义的发言自然被所有人忽视了,听了半天的苏振华开口问道:“卡车要多少钱,家里攒了多少?”

苏大哥:“我听朋友说,最便宜的也要两万了。”

苏支书也没有藏私,“加上你高考那年得的奖金,咱家账上已经有一万三了。”

不声不响就成了万元户,支书父亲语气中透着浓浓的骄傲,也是因为如此,他才说再攒两年就能买车,就算到时候又涨价,找亲朋好友凑一凑也够了。

苏大哥苏大嫂明显被这个数字惊呆了,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老父亲这么能攒,就连刘女士和苏二哥也惊讶的看了苏支书一眼,唯独苏小美不甚在意,她关注的反而是苏二哥把奖金贡献出来的细节——她当年也在老家收到上千块的奖金,一分不少都存起来了,谁也不给,当然也没人问她要。

所以苏小美很意外,跟她一起发家致富的苏二哥居然这么无私,把小金库拱手让人,让她忍不住看了舍己为人的家伙一眼又一眼。

然后,她看到大公无私的苏二哥,一脸淡定的掏出存折,“正好,我这里也有一万,暂时也用不着,大哥你先拿去买车。”

苏小美:!!!

怎么回事,刚还说上大学前的奖金都给家里了,这才两年过去,他居然又拿出万元存折,魔鬼二哥是属八爪鱼的吗,这么能攒?

关键是他们这一万两万的家底,放在富婆小美她这零头都赶不上,怎么他们聊得火热,反而把她给落下了?

该死的胜负欲,让苏小美头脑一热,当场举手许下重金,“我,我存折没带回来,但我也可以帮大哥买车!”

然而她的一时上头,并没有人在意,苏家父子三个开始了一场极限拉扯,最后是苏大哥拍胸脯保证,“老二,你的心意哥收下了,这钱就当我借你的,保证在你毕业之前连本带利还你。放心,我这就去给你打欠条!”

富婆回村都这么没排面的吗,想花钱都没份?苏小美

表示不信这个邪,努力想要加入他们,“你们看看我啊,我真的很有钱!”

然而她的努力,只换来刘女士不轻不重的一掌,“哪有自己瞎嚷嚷有钱的?真有钱也不能这么大嘴巴,你给我听好了。行了,一边玩去吧。”

对于小闺女嘴里说的有钱,刘春芳他们都是相信的,老二也说了,他妹比他还厉害,从大学第一个学期开始,期期都能评奖学金,谢先生他爸还按月给她零花钱,谢先生又承包了她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是没有花钱的地方。

哦对了,她还在教小虎钢琴什么的,也有报酬拿,这丫头搞不好攒的比老二还多。

不过,她对小闺女是没啥要求的,她能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用他们太操心,就谢天谢地了。

她现在还知道把钱攒起来不乱花,简直是意外之喜,压根不需要她拿私房钱为家里做什么。

其他人也跟刘女士一样,面对苏小美的巨款,不但不为所动,还像是赶苍蝇一样,挥挥手让上她自己玩去,他们正七手八脚给苏大哥找纸笔,并见证他打欠条呢。

就这样,苏小美这个名副其实的富婆,像个上蹿下跳的猹努力要掺一脚,竟是半点没有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苏二哥成为老苏家第一辆车的金主之一。

钱到位以后,苏大哥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力,立马组织队伍进城提车。

他们准备去市里看看,那边选择性更多,在市里读了三年高中的苏二哥就被选中了,苏支书作为一家之主更是不可或缺。但这种堪称光宗耀祖的喜事,其他人也不愿被落下,苏小美这才派上用场,她和谢容笙一人开一辆车,把全家老少包括半岁的大侄子,都一起拉着进城了——苏大哥这次没加入司机队伍,因为他是即将喜提爱车的苏总,得负责把新车开回家。

然后喜提新车的苏总,在回家路上被无数次拦停下车收小纸条,都是有拉货需求想提前跟他交换联系方式的,等他们回到兰溪村,订单更是纷至沓来,堪称人在家中坐,生意天上来。

见证这个奇迹的苏怀瑾,可算是明白他们为什么砸锅卖铁也得买车,这玩意儿真不比去大城市打工少赚。

苏大哥再买车钱做出的老二毕业前把欠款连本带利归还的承诺,现在看是没有悬念了。

在苏总喜提爱车后,苏小美他们还在家待了一周才返校,那些天的日常,就是看着他早出晚归,晚上回家一起数钱。

就还挺爽的。

他们回首都之前,老苏家已经在商量装电话的事情了,尽管货车在他们周边都是供不应求,不缺生意上门,但往长远来看,装个电话跟老客户保持联络,总归是利大于弊的。

总之,苏二哥凭一己之力,帮助苏大哥提前几年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苏小美嘴上不说,内心对他搞钱的本事是服气的。

她知道苏二哥这种人,拥有八百个心眼子,是不肯轻易亮出底牌的,他拿出万元存折,可没说这是他唯一的存款,私底下小金库还丰富着呢。

很显然,掌握了

财富密码的他,已经不再满足于金钱了,开始向更高层次的东西努力——比如说权力。

当初被谢容笙激发出来的留学之梦,再也没有听他提起过,终究是错付了。

他们如今讨论的,都是毕业分配工作的话题,苏怀瑾路过听一耳朵都能明白,无论是父母,还是苏二哥本人,都倾向于进入政府部门。

她肯定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啦,卷王二哥可是他们老苏家最有前途的人,他要是保持初心出国留学,她也不会反对,但心里总会遗憾,凭他的本事一旦出国可就独美了,留在国内,以后就可以罩着她了。

试想一下,她傍上了谢家的大腿,又有个从政的亲哥,岂不是在四九城横着走路?

抱大腿这种事,当然也要多多益善。

像苏二哥这种最懂得扬长避短的聪明人,还没毕业就为此准备起来了,竞选学生会干部,积累经验那些都是表面原因,真正重要的是人脉,他们这些校友,从政率不要太高,经营得好可都是政治资本。

当选学生会主席,就是他下的第一步棋。

扮猪吃老虎的苏小美一听就明白了,当时就欢呼赞美道,“那你好棒棒,要再接再厉呀!”

电话那头的苏振华,却只听出他妹一如既往的没心没肺,无奈叹了口气,“你也大三了,就不想改变一下,比如说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不需要。”苏小美躺的很彻底,“我保持专业前几的成绩已经很棒棒了,没必要再努力什么。”

苏二哥:……!

正是谢总的不离不弃,保证了苏小美他们旅行途中的生活水准,吃得好睡得好同时玩得还特别好,每每让他俩依依不舍,旅行结束回家了,还要念叨好一阵才罢休,不厌其烦跟家里人讲他们旅行途中的趣事,就连谢父听了都免不了心动。

就在苏小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寒假,他人家终于在百忙之中抽出了一个假期,加入他们体验了一回阖家欢乐的旅行。

明天过后,正式上小学的小少爷就是大孩子,无论是他自己的偶像包袱,还是董事长舅舅对他的严格要求,都不会允许他再这样像小宝宝一样粘着她,睡觉也要贴贴的情况发生。

害,最后一次,且睡且珍惜吧。

这些旅程除了改善亲子关系,对小家伙的治疗也有帮助,同时也让他的性格得到了成长,变得越来越独立,算算时间,他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没半夜偷偷敲苏小美房门

大概是这一年寒暑假都出国游留下的优良传统,苏小美和小少爷之后每一年的寒暑假都有这项安排。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小少爷他爸妈所谓的努力远不到合格标准,但他们也有别人无可替代的地方,作为资深的、且不差钱只追求理想的野外工作者,夫妻俩几乎用脚步丈量过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知道何时何地能看到最美的极光,在哪里领略最壮丽的山河——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也想尽可能多的让儿子去感受他们看到的世界,和追逐的理想,而他们精心安排的行程自然不是普通人能比拟的,是每次都能让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苏怀瑾也大开眼界、备受震撼的程度。

目前能得到这待遇的,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小少爷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全军覆没,酷盖用行动表示他不需要朋友。

了。

不过在小学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变得独立自主的小少爷还是没忍住抱起小枕头,敲开了熟悉的房门。

时隔半年上演熟悉的剧情,苏小美只觉得怀念,站在床边看着他现在轻轻松松就能爬上去的动作,她有预感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同床共枕。

而这些能让人深度感受大自然的地方,往往生活都不那么便利,这时谢总充分发挥钞能力,提前安排好一切,跟他姐简直是强强联合,给苏小美和沈小凛提供一次次完美无缺的精彩旅程。

苏小美尚且能在这些旅途中开拓视野和心境,那它们给小朋友带来的影响只会更巨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他们那生疏塑料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惜字如金的小少爷可以顺畅的喊爸爸妈妈,这就表示他们已经被他纳入自己人范畴了。

苏二哥早就忘记初心,开始融入这个花花世界了。

当然也少不了她的影响和刺激。

反倒是入学当天在校门口接他的陈老师,得到了他的认□□获小少爷第二喜欢老师的称号。

他第一喜欢毫无疑问是苏小美苏老师。

谢嘉许夫妻还拥有比导游更渊博的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绝美风景配上精彩解说,总能带给他们酣畅淋漓的体验。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