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公元1998》
重生公元1998

69,讨价还价

也就是说,这千字七百的稿酬,算是买断了《龙蛇演义》在除大陆外的全球纸质版权!

如果说范晓华完全不知道此时香江顶级作家们的稿酬,恐怕此时的他,早就激动不已,毫不犹豫地选择跟《联合报》,或者《武侠世界》合作,让其以最快的速度刊登他的处女作,然后名利双收,一炮而红。

此时的香江,已经是成熟,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人均月收入近两万港元,是大陆的四五十倍,即使放眼全球,香江人的人均收入,那也是名列前十几名,和很多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果我每天码字一万的话,每天的收入便有三千?一个月便有九万?一年差不多便能赚上百万?

尽管上辈子,范晓华见多了网文界的大神们年入几千万,加上各种IP改编甚至上亿的超高收入,但是他自己,在得绝症之前,也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大神待遇。

莫说大神,中神,小神他都从来没有当过!

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充分竞争,多方参与,多方博弈。

比如,大陆打星李练杰,如果在大陆拍电影,比如让人一炮而红的《少林寺》,全球票房一两亿,但他的片酬却只有一天一元,总共拍了十个月,总计所得片酬不到三百元。

而一当他去了香江,李练杰的片酬就开始坐火箭,随便拍一部武打片,片酬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2,在商言商。

在香江,绝大多数行业,都没有什么一言九鼎和只手遮天,更没有什么“红头文件”。很多东西,都是随行就市,价高者得。

而且人们都并不以谈钱为耻;相反,能够赚钱,赚大钱,都是被人津津乐道和让人羡慕的一件事。

所以,面对一家比一家高的报价,范晓华在激动兴奋之余,头脑依然是平静加冷静,明白香江几家报刊对《龙蛇演义》的报酬报价,并不是他们的底线,这里面还有很多讨价还价的空间。

范晓华开始一一给五家报刊杂志写回信。

在给报刊杂志的回信中,范晓华首先感谢了几位编辑对他作品的青睐,而后,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望”,说他们给的稿酬太低,完全不符合他心头的预期,还说,就倪匡那种一无文笔,二也没啥想象力的“低劣之作”,都能得到千字两三千的稿酬,他呕心沥血,花了十年时间构思,一字一句,冥思苦索,精心炮制的《龙蛇演义》,却只有“区区”千字三四百的稿费,这也实在太低了,和他的作品质量完全不符。

范晓华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对,就差直接骂几位编辑“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了。

他就是起点数百万写手中不起眼的,只能勉强混个温饱的一小鬼!

如果他现在立刻接受《明报》的报价,每天在明报上连载个四五千字,每日赚个一千多,也就是目前雍县城镇职工两个月的收入,他将一举成为这年代的金领!

“卧槽,武侠世界竟然给我千字七百元?”看着最后一封电邮上的报价,范晓华目瞪口呆,忍不住来了句“卧槽”!

不过,待他又仔细阅读了《武侠世界》给他的来信后,他才发现武侠世界的这个千字七百的报价,还包括了后期出单行本的版权在内。

《东方日报》,千字四百元!

什么,千字三百?

不过,此时的范晓华,虽然心头激动,心脏更是跳得扑通扑通,仿佛下一刻就将蹦出心脏,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范晓华并未被《明报》千字三百元这种他上辈子梦寐以求都梦不到的,相当于上辈子“中小神”的稿酬给冲昏了头脑。

比如,其他的不说,八九十年代,香江稿酬最高的作家倪匡,此时的稿酬,便达到了千字两三千!

范晓华压抑住心头的兴奋和激动,开始移动鼠标,阅读起其余四家给他的回复来。

《新晚报》,千字四百五十元!

《联合报》,千字五百元!

《武侠世界》,千字七百元!

“《明报》的老板金庸金大侠,在整个香江的出版界,给作者的稿费都是比较抠的,据坊间传闻,倪匡便是因为金大侠太抠,在《明报》发表过一两次作品后就再也不投稿给明报了。

“所以,既然最抠的《明报》都能给我开千字三百的稿酬,那其他的几家……”

而成熟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两个好处:

1,竞争充分。

其余四家报刊给他的回复大同小异,都是先客套地对他的作品进行了一番吹捧,然后给他的作品进行稿酬报价,最后是期待跟他的合作云云。

范晓华并不关心编辑们嘴里的套话,他只关心对方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开多高的稿酬,匆匆扫了眼邮件的大致内容后,便迅速地将目光定格在了四家报纸的稿酬报价上:

他的千字三百,看似很多,但是和倪匡比,那就完全拿不出手了,只相当于人家的十分之一!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