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列国风云录》
列国风云录

第四十九章 差使

所谓“县学”,是吴国地方上官设的学院,也是地方的学子和士人议论时政的场所。虽然从来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地方官府必须参考他们的意见,但他们的议论确实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各地的政局。这是文风鼎盛的吴国在漫长的历史里形成的习惯。

县学每五日休一日。今天是六月十六,是县学应该上课的日子。陆深作为县学的学生,也当然来到了这儿。

他所在的,是一间偏院,偏院的主屋名叫搏雪堂。这间小院子在县学的西南块,用竹林子环绕了一圈,和其他部分隔绝开来,只有一条小石子路可以通行。搏雪堂由深棕色和黑色的木头搭建,正对面是几棵长青的老树,老树后头是一大块太湖石。搏雪堂的里头并没有椅子,而是摆了许多的蒲团。学生进门要脱去鞋子,然后席地而坐。

今天并没有什么名士来讲课。所以搏雪堂里的大伙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已经偷偷溜出了门去,有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抱着书却说着闲话。而更多的人,把蒲团拼到了一块,围绕出一个大圆形,然后就开始了指点江山。

他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最近在吴国朝野闹得沸沸扬扬的“军械失察”一事了。虽说最早捅出这杆子事情的妙居先生顾城佣不是喜欢玩弄党争的人,但这事情一但起了头,又哪里是他能控制住的呢?吴国朝廷越查,越发现这军械出问题的还不止棉衣棉被一类,什么船只形制、牛驴配置、料草储备种种都有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东党西党的人互相指责,吵闹得不可开交。

吴国平江府的县学里,陆深陆怀贤正捧着本小册子,坐在角落里看。

所谓“东党西党”,其实是很粗浅的区分。朝中因为政见不同、报团取暖等多种原因,逐渐形成了两拨人。其中一波人大多出身在吴都紫邺城东,主要是延陵、有铜、平江、华亭这些府县,所以被称作“东党”。而另一拨人,则大多出身在紫邺城西边的地方上,所以被称作“西党”。

平江府地方上的学子,当然是偏向东党的多。陆深一面假装看书,一面提着耳朵偷偷听他们的议论。陆深不是个不关心时政的人,反而是个忧国忧民的性格。他自问胸中的墨水学问和对事情的见解比他的同学们强不少,但他一到人前就说不出话,脸也红心也跳的,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偏偏不会表达。他的同学们很少听他说话,更不知道他胸中的丘壑,只把他当作死读书的书呆子罢了。虽然不至于嘲笑,但也没什么赞誉尊重。

陆深听了就是一愣。所谓“徊上”,指的是长江以北,徊河以南的那片区域,长期是吴、梁、齐三国各自分别占领的。陆深不曾记得自己有徊上的亲朋故旧。他下意识抬头向门口望去,却见自己的一个先前溜出去散心的同学领着个胖乎乎的人在门口拖鞋。

但他没看进去。不远处同学们议论的话语依旧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和心里。又突然间,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怀贤!有个徊上的员外郎来找你了!”

他听到妙处,想要喝彩。听到不贴切处,想要驳斥。可他不敢高声说出来。他除了李义李明仲外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李义不喜欢读书,并没有进县学,如今更是外出经商,也不知是飘荡在哪里了。陆深有一肚子话,也没个人说,只好埋头努力看书,希望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