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三百七十二章 超越光速!

有了更为精密、效率更高、体积与质量却更小的人工重力系统的加持,在裂变实验室之中,人们首次制造出了可以被精确控制,可以平缓输出能量的夸克裂变装置。

第一台诞生的夸克裂变装置体积与质量都很大,还不具备装备在宇宙飞船之上的能力。不过没有关系,后续继续优化就是了。

但此刻,飞船的加速方向与人工重力的指向方向并不相同。

因为韩阳经过研究发现,金元素基于其特殊的性质,是最为容易实现“夸克裂变”过程的元素,就像是铀元素最适宜核裂变,氘氚最适合核聚变一样。

当然,最简单的效率通常都不是最高的。

夸克裂变理想状态下的质能转化效率高达14%,金元素的理想转化效率则是9.5%,以此刻人类的工程能力,最高就只能达到8%左右了。但就算如此,仍旧是理想化核聚变质能转化效率的11倍还要多。

有数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汇聚在这艘飞船,密切注视着这艘飞船之上每一个部位的每一个动静。在实验基地那里,还有数量更多的人员监视着每一个传感器回传的数据。

除非使用超光速航行技术到达那里,否则,任何文明都无法知晓不可观测宇宙之中究竟存在着什么东西。

“引力屏蔽,启动!”

原本超光速航行这种能耗极大的技术是需要夸克裂变技术来支撑的。不过现在夸克裂变技术还不算成熟,也只能先通过核聚变电站集群来代替了。

众多仪器设备也在展开着密切的测量。

首先仍旧是给予了一部分重力,令所有人全都脚踏实地,然后重力一号飞船开始了缓缓的加速。

伴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现场总指挥庄重的按下了一个按钮。立刻,在庞大的能源供应之下,一系列复杂庞大的设施同时开始了工作。

一座占地面积足有上万平米的巨大厂房之中,一条长长的管道贯通厂房两侧。在这条管道之中,一颗小小的金属球静静悬浮。

刹那间,那股“推背感”瞬间消失。人们重新又脚踏实地,就像是站在大地之上不动一般。

它并没有常用的通过自转来制造重力的设备,所以此刻它内部便是完全没有重力的。所有的人都悬浮在船舱之中,要依靠喷气背包和拉手来移动。

这项技术的意义之重大,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半径为465亿光年的宇宙,被人们命名为可观测宇宙。超过了这个距离的宇宙,被命名为不可观测宇宙。

韩阳则将自己的算力投入到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领域。

但此刻,所有人都没有处于高重力场所引发的丝毫不适。

虽然此刻的超光速航行是在众多超大型设备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且位于小球之外,而不是小球之内,根本不具备在飞船之上实用的能力,但,仍旧是那句话,无非是后续的优化而已。

如今的韩阳已经明确知晓,超光速航行的技术要点,在于通过引力控制技术对于空间的影响。

在完成了不可控的夸克裂变实验之后,人类科学界在韩阳的带领之下,立刻展开了可控的夸克裂变反应堆的研发工作。

又是匆匆数年时间,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

两者工作机制相反,却要融洽同步运行。这毫无疑问对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速度与重力是等价的,也即,如果一艘飞船以9.8米每平方秒的速度加速,那么身处于密闭房间之中的人,将无法分辨自己究竟是位于地球上还是在飞船之中。

这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突破。

幸好,金元素虽然希有,但放在宇宙层面,甚至于仅仅放在太阳系层面,其绝对含量都十分庞大。

超光速航行,在这一刻真正成为了现实!

在这其中,甚至还有年老体衰的老人。

在四级文明的几大标志性技术之中,韩阳最为看重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技术,便是超光速航行技术了。

在这一刻,原本已经失去了货币锚定作用,已经单纯退化为一种工业金属的金元素,又具备了某种特殊的价值。

太阳系之中有许多小行星的金元素含量都在数十万亿吨以上。而以人类此刻的工程能力,直接将小行星“碎尸万段”都是小意思,那些金元素埋藏的再深都不能对人类的开采造成阻碍。

宇宙暴涨理论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红移。

通过计算,韩阳确认,像是太阳这般质量的星体,以此刻的技术,进行超光速航行的极限距离,是1万亿公里之外。

这对于引力转化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阳必须要做到令引力转化设备的效率更高、体积更小、更加稳定可靠才行。

答案是,这个距离是存在的。其长度约为465亿光年。

不同文明的智慧生命身体结构不一致,相对应的可以承担的加速度也不同。不过三级文明飞船的加速极限与智慧生命身体的抗压能力没有太大关系,而与抗荷服、抗压剂、身体补充剂等生物科技相关。

它的体积大约相当于一艘小行星级战舰,但它上面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也几乎没有防御设施。它只是一艘单纯的工程试验飞船而已。

那么有一个问题是,既然距离地球越远的星体远离地球的速度越快,那么会不会存在一个距离,超过了这个距离的星体,远离地球的速度快到甚至于超过了光速,导致该星体发出的光永远也无法达到地球?

加速度还在快速提升之中,到了此刻,甚至于达到了700米每平方秒。

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神色凝重,不断在船舱之中走着,跑着,跳着,攀爬着,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着这股重力。

之后,便是最为重要的实验部分了。

伴随着设备的启动,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就像是漂浮在水中一样。一直到重力完全消失,人们轻轻一跃,便能直接跃升到天花板为止。

当然,这一要求,也与引力转化设备的实用性相关,算是同一个研究课题。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