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第327 章 徐家基金

除去各家互相抵扣的工分,多余剩下的部分折算成金银发放。

至于工分怎么挣,那就是除去各家互助干农活之外,还要修水渠,修堰塘,修各家门口的路。

这就是男人们的福利了,读不进书又怀不了孩子,那就凭体力干活去。

江枝听着这些话只微笑不语。

成王败寇,话由两边说,历史从来都是由成功者撰写。

之前原身只是普通农妇,无名无利自然也无人帮忙说话,更多的是随大流踩上一脚。

就连生孩子都提到日程上,家里人多就能多挣工分,而且连媳妇坐月的鸡都不用买了。

把这笔钱拿出来用,江枝一点不心疼,这钱可是徐小姑给的封口费。

无论自己拿与不拿,在聂繁天眼中都视为同谋。

既然背一个名,那就大大方方拿了,借鸡生蛋养着一村人。

有大家作证,自己全家都是被骗,徐小姑才是罪魁祸首。

想法很好,只有那五十两当基金的本金,显然也不够折腾几年的。

江枝除会自掏腰包继续注入资金外,还想用这些钱为本金做一个小产业,以后也是资金来源。

对这笔钱的安排,二瑞没有任何异议,他现在彻底懵了,也傻了。

江枝带着人出门去看“闹鬼”回来已经三天,他还没有缓过神来。

在得知小姑就在城里吃香喝辣,放任自己一家在村里吃苦受累。

从小,爷奶和爹的教育都是要对“表弟”好,要照顾“表弟”,要把“表弟”当亲弟弟。

此时这话说的观念崩塌了。

或许是以前听的都是“表弟”孤苦无依很可怜,小姑生死不明很可怜,徐二瑞对小天很是同情。

哪怕亲生大哥的死亡,他也没有怪罪到表弟身上去。

可现在才知道,小天不仅有富裕的爹娘,有宽宅大院,有奴仆下人,而且还有可能不是小姑生的。

表弟不是亲表弟。

亲小姑骗了爷奶一辈子。

害得大哥夭折,害得爹落下病根,一遇阴雨天就疼得整夜无法睡觉,家里常年熬煮着草药。

二瑞敲着自己脑袋,十几年来,他无数次听到娘对小姑的抱怨和漫骂,只感觉是娘脾气不好。

他已经记不得小姑长啥样,只知道爷奶说,小姑长得好,是个有福气的。

就连爷奶和爹临死时,都说要自己一定找到小姑,要对她好,还要给小姑养老送终。

现在呢?

他后悔知道得太迟!

关于小天的身世,江枝没有对徐二瑞隐瞒。

二瑞已经是成人了,现在没有人再给他洗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脱离以前的环境和家庭氛围,对生活有了更多认识,曾经那些怎么也不明白的话,如今已经能理解。

尤其是娘的辛酸苦楚。

在听到真相后,徐二瑞蔫蔫的不说话,江枝知道他心情不好,正想找他再多谈谈,结果一个不注意人就不见了。

这可把江枝急坏了。

二瑞跟男主从小关系不错,一直当亲弟弟,现在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肯定受不了。

她在村里找了几圈不见人,立即让李老实带着人开始四处寻找,山上找过,村外祖坟找过。

这一找就找到半夜,还是刘氏想起一处地方:“二瑞娘,你看看大瑞那里有没有?”

因为没有成年,意外死亡的大瑞被单独埋在偏僻的山林里,连一个碑石都没有,这些年也无人去看过。

结果在那里真的找到二瑞。

可怜的娃跑到自己亲哥那已经被草淹没的小小坟头上嚎啕大哭,直到被李老实他们找回来。

江枝问他为什么会去野地找小坟?

二瑞说,小姑是骗子这事他不想告诉爷奶和爹,就让他们一直被骗下去。

就当小姑早已经死了,以后也不再相认,可亲哥死得太冤!

要是哥哥还活着,一定能早些理解娘的苦衷,而不是像自己这样傻。

江枝有些泪目,二瑞虽然傻了一点,但心思最纯净。

关心爱护着家里每一个人,就连自己这个“娘”也没有丝毫怀疑过。

徐小姑这件事在村里沸沸扬扬闹了几天,渐渐的也被农忙冲淡。

农时不等人,是不会留着人唏嘘惆怅的。

割麦子,打麦子,晒麦,村里活多,巧云也下山帮忙。

江枝家里的油菜籽收割打完,就接着打麦。

打麦是苦活,又累又热又脏,全村男女老小齐动。

带着麦穗的麦杆铺在平整压实过的地面上,十几个拿着连枷(连盖)的村民围成一圈。

高高扬起的连枷逐寸敲打着地上的麦杆,一遍又一遍。

等麦粒脱落后,有人收拢到旁边,用大大的粗眼竹筛分离出麦杆和麦叶。

筛下的麦粒还需要经过摇动的风谷机(风车)吹去麦壳,淘出土块,然后才是干净的麦子。

在田贵几人的安排下,所有人分工明确,做事井井有条。

这些都需要记录工分,谁也偷不了懒。

在一群灰头土脸打连枷的人里面,身穿靛蓝衣裙的秦氏格外醒目。

从县城回来她就一直穿着这身衣服,晚上洗白天穿,走在村里昂首挺胸,就好像一只骄傲的蓝孔雀。

不远处李老实也没有偷闲,一只手摇着风车,一手拨着仓斗里的麦粒。

好像是让麦灰呛着了,时不时就要扭头在肩膀上蹭鼻子,趁机往旁边瞟上几眼。

现在的江枝就不同了,有名有利有靠山,那话头风向也就变了。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孩子,女人能得好处,男性自然不能落下。

第三条是每年到年底工分最多的家庭,村里有奖励。

前两条已经让村里人怦然心动,送孩子上学最贵的就是每年束脩。

第327章徐家基金

脑子有了油水滋润、个个灵光起来,面对事实真相也能深层考虑。

江枝不缺钱,但缺社会舆论。

规定第一条:以后谁家有读书的孩子,只要学业优秀,村里出束脩,考试第一的有奖励。

现在只要孩子上学用心,就能用村里出钱,这可是大好事了!

还有生孩子坐月能白得一只鸡,就连嫁出去的也有,那就更让人欢喜。

以后谁还敢说一句女儿媳妇吃闲饭,弄不好一家人跟着沾光。

徐家本姓能各自分到几百文钱的油盐肉,那些外来户也没有失望。

江枝把剩下的几十两银钱存进钱庄,直接宣布这就是徐家基金。

干活就是工分,干活就有钱!

这消息一出,人人摩拳擦掌,再没有一个愿意偷懒的。

规定第二条:无论是嫁出门的女儿,还是娶回来的媳妇,生孩子有三个月的补助,每月领十斤米粮蛋外加一只大肥母鸡。

这些米粮数量虽然不多,但能宣示出一种态度,这是徐家村的女性专属福利。

哪怕面前只有这几户人家,也都是看着男主长大的乡亲,更是本姓本家,以后他们说的话就是“真相”。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