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极度雄诡》
极度雄诡

第149章 凤阳花鼓

老板娘听了大半天,每个字都努力地听得清清楚楚的,但放在一起啥也不明白。

这时她再也绷不住了,气愤愤地呼了一口气,把木铲乓地一声敲在锅沿上,“说人话!“

田宁自然还是云淡风轻的样子,不会和老板娘计较。

想着,低声对霓罗说,“霓罗,你不是说买早餐的时候也可以吟诗吗?

你听着啊,我用诗情画意来告诉这老板娘我们要吃什么样的煎饼,你应该就会更喜欢这煎饼果子了。“

霓罗一听,自然是喜欢。

听到身后那老板娘气哼哼地嘟囔着:“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把把上。

唉,看着挺光鲜的一个小伙子,怎么就脑子有问题呢。

真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十样全啊。“

田宁被霓罗拉扯着跑出了好一段距离,这才听到霓罗放开了的笑。

田宁尝了尝那煎饼果子,嗯,这老板娘的手艺还真是不错,外嫩里焦,香辣兼具,很是可口。

直到田宁几大口把那半拉煎饼果子吃到了肚里,霓罗也没敢咬一口。

她还在那里咯咯咯咯咯地笑着,怕咬了煎饼果子给噎着了。

两个人正准备再买些吃的回家,却听到前面的街头响起一阵锣鼓声。

霓罗一听,脚步就挪不开了,活脱脱一个乡下刚来城里的小丫头遇到什么热闹都要看一看的样子。

田宁也只好随着霓罗向着那锣鼓声走去。

还没有走到呢,田宁就从那锣鼓声中知道了那热闹是怎么回事了,“霓罗,这应该是在表演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霓罗不明所以。

“嗯,凤阳是徽州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很喜欢歌舞,特别擅长于边打着锣鼓边歌舞。

他们经常一家几口地走南闯北,在各地街头表演,所以,凤阳花鼓就在华夏各地都很是流行。

凤阳花鼓来自南方,就像北方的莲花落一样,是劳动大众叙说苦难、向往美好、针砭时事、劝人向善的一种街头演艺形式。“

“有趣儿!傻儿,你会唱凤阳花鼓吗?“霓罗问到。

“你还别说,我真的学过一点凤阳花鼓的腔调儿和舞步。”田宁笑着说到。

来到了那锣鼓声处,零散着一些人围了个大圈,大圈里面的场地中间是一家四口在表演,正在唱着的是家里的女儿,田宁和霓罗也站到了圈里饶有兴趣地看着

不曾想,表演的四个人此时正唱完了一首歌,要从围着的看客里找一位配合演出的。

那唱歌的女孩扫了一眼围着一圈的人,眼光自然就放在了胳膊上挂着一个玲珑小萝莉的田宁身上。

“这位小哥,以前可曾听过我们凤阳花鼓?”那唱歌的女孩走向了田宁,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吸引了过来。

田宁也没想到自己会被拉到这互动环节,如实地回答到,“听过的。”

唱歌的女孩脸上马上一喜,“哦?不知道小哥听过哪首歌呢?“

“我也就是听过凤阳花鼓小调儿。“田宁回答到。

“呀,那太好了,来来来,这位小哥,有请你一起和我们唱一下凤阳花鼓小调,怎么样啊?“那唱歌的女孩子还真是很会控场。

田宁还在犹豫着,围观的人们已经鼓起掌来了,霓罗此时也是推着田宁,怂恿着他上去。

田宁想了想,就大方地随着唱歌的女孩来到了场地中间。

“太好了。

诸位乡亲们,现在由这位小哥和我们一起演唱一首凤阳花鼓小调儿。“

女孩的话音刚落,那锣鼓声就响了起来,田宁赶紧清了清嗓子,和那女孩一起合唱了起来。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呀凤阳歌儿伊得儿哎哟,

得儿咙咚飘一飘,得儿咙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咙咚一得儿飘飘又一飘……“

田宁唱着,进入了角色,慢慢地也跟着舞了起来。

田宁的舞动自然带着阳刚和威武,配合着那唱歌的女孩婀娜的柔软,竟是让围观的人们一阵叫好。

霓罗真的没想到田宁不仅能诵那高雅的词儿,吟那各帝国的曲儿,在这街头,竟然也能把这小调儿模仿地忒是有几分原汁原味儿,不禁把一双小手儿也是拍得起劲儿。

此时,该是那女孩单唱了。

“我命苦,真命苦,一生一世嫁不着好丈夫。

人家的丈夫做官又做府,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鼓。

打呀打花鼓伊得儿哎哟……“

锣鼓声过渡了一下,又是田宁的单唱。

“我命苦,真命苦,一生一世讨不着好老婆。

人家的老婆绣花又绣朵,我家的老婆两只大花脚。

量一量一尺长么伊得儿哎哟……“

听到找的老婆两只大花脚有一尺长,大家不禁都是笑得前仰后合。

田宁和那女孩又一起合着,结束了这首凤阳花鼓小调儿。

“得儿咙咚飘一飘,得儿咙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咙咚一得儿飘飘又一飘……“

唱完了,围观的人们毫不吝啬地为田宁和那女孩的表演送上了掌声和喝彩。

霓罗更是两眼放光地看着田宁,心里倍儿甜倍儿甜的,那可是自己的傻儿。

可是霓罗一转眼,看到了另一双眼睛也看着田宁放光呢,那就是唱歌的女孩。

女孩此时多希望田宁是一个人在这里听花鼓戏,看到人群里为田宁鼓着小手儿的霓罗,心里不由地升起了一丝怅惘。

不过,她还是大方地叫住了田宁,“这位公子,暂且留步。”

田宁回过头来,看着那女孩。

“这位公子,有人说凤阳花鼓是乡野街头之调儿,断不是雅家大堂之曲儿。

这位公子却是把这凤阳花鼓小调儿唱的如此之好,不知公子能否为我们小戏班留几句话儿?“

田宁一听,看了看这唱歌的女孩倒也清秀,再看一看她身后她的父母和弟弟,也是不容易的一家人啊,“嗯,如果姑娘不笑话我现丑,那就送两句话吧。”

田宁念头稍微一动,随口吟出了两句。

“花貌一展已倾城,四乡八野天籁声;

鼓音再伴能作气,千山万水说曾经。”

坐在那里负责打鼓的女孩的父亲,听了田宁的吟诵,不觉心头一震,鼓槌掉在了地上。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凝视着场中那少年。

看似这少年随口吟出的四句,可不是简单的七绝啊。

首先,这里面有着藏头的两个字,说的就是花鼓。

其次,借着唱歌女孩的容貌,肯定了花鼓戏不只是一些人说的乡野小调儿,反而用乡和野两个字嵌在句子里,反过来称赞花鼓戏的美妙。

而对那花鼓声的描述,用千山万水,不仅表现出了凤阳花鼓戏艺人天南海北的奔波,更点出了凤阳花鼓戏的本质,那就是演唱历史上各地的往事典故。

短短的七绝,虽然说的只是一个花鼓戏,但字里行间的气势,可有了一重恢弘。

此章特意为一位徽州书友所写,多谢对本书的支持!

老板看两个人嘀嘀咕咕地,以为是不知道都有什么调料,就耐心地问到:“要葱沫吗?”

田宁转头看着碗里的青葱末,对老板娘轻轻地笑了笑,然后开了口:“老板娘,这嫩嫩的一抹青翠,好似怀春乱了心扉的女孩子家的眼。

月色半掩,星光无限,有如世事的曾经映衬着现世的拥有。

若是如此么,此月之风采则会更具一番独秀!“

老板娘刚要做好了,不料那田宁在一旁又是细细碎地咕哝上了。

田宁以前吃过煎饼果子,知道老板娘是在问他们喜欢什么口味的,突然想逗一下这老板娘,让霓罗开开心。

如若平摊于日下,倒甚是沁人心脾,提神醒脑可是极好的!

但若忍心放于这火锅之上烧烤煎熬,干瘪而焦灼,岂不辜负了这青翠?“

却不料此时田宁又开了口,“那抹青翠上,如能抹上一袭红霞,岂不就恰如那美人娇羞遮颜,令其好似被那春光拂过,更加赏心悦目。”

“此煎饼果子浑圆如明月当空,真巧夺天工也!

古诗人李白先生有云: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实乃千古名句。

但有人喜爱圆月之完美,亦有人喜好半月之迷蒙,那美更令人称颂。

一旁的霓罗差一点没能憋住笑,看着老板娘被田宁憋得脸色发红,赶紧解释到:“他说的就是煎饼要少放葱沫。”

“哦。“

那霓罗可是俏脸儿憋得红润似樱桃儿一样,连忙对老板娘说,“麻烦你把煎饼果子切半!“

拿到了两半煎饼果子,霓罗赶紧拉着田宁跑开了,生怕田宁再扯出几句词儿来,把那老板娘惹毛了,她的木铲子下次砸的就肯定不会是那锅沿,而是田宁的脑袋了!

此时那老板娘脸上的笑容彻底不见了,口气也是重了一些,“公子,你就……你就不能好好说话?”

霓罗这时候捂着小嘴儿用力地憋住笑,看到了桌子上的那碗红红的辣子调料,就知道了田宁的意思,赶紧对老板娘说到:“加辣子。”

老板娘脸上的笑此时减了大半,更多地浮现着不解,“公……公子,你……我……”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