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藩乱》
藩乱

第76章 船桥

剩下歪歪斜斜的二千人,都是凑数的。

为了壮大声势,刘进忠从周围村庄强征壮丁、团练,以及招揽盗匪、山贼,甚至连尚军的俘虏都被拉了进来。

中看不中用。

明军七千余人,列阵于洪阳城外,等待进攻的命令。

铿锵有力的军鼓声响彻城下,大明军旗迎着冬末的北风猎猎振响。

准备先登的每支小队,都难得的分到了一囊袋烧酒。

虽说是俘虏,但也是壮劳力,是舍不得杀的。

于是直接跳过了斩首环节,准备攻城。

普宁原本就是刘斌的驻防地,他对洪阳城再熟悉不过,哪面适合正攻,哪面适合佯攻也是心中有底。

洪阳城,依榕江支流洪阳河而建,东、北两面临河,墙虽不高,但三四丈宽的河面,对攻城方而言,是不小的麻烦。

刘斌决定从东面进攻。

因为,西面是尚军的退路,藩军精锐应该在那里,南面高墙,估计也是压了重兵。

只有东面和北面因为临河,当时建的城墙较低,再加上冬季河水干涸、流速变慢,他才有机会攻进城去。

所幸,二次大败,尚军炸毁大炮后撤到普宁。

不然,面对善使大炮的尚军,给他十个胆也不敢攻。

刘斌没有废话,直接吩咐亲兵督促工匠、俘虏,搜寻渔船、木筏,把船桥、云梯建好。

和北方城池不同,广东水系发达,大多数城池都是依河而建。

而且河边的土地偏软,北方车桥(攻城车)太大太重,在松软的土地上容易陷入泥泞,寸步难行。

虽说冬天冻僵了土地,但广东冬天的田土,远没达到北方那般生硬。

想要攻入广东的城池,用船载兵,最是直接,但有一个不好的情况,就是渡河时,船上的人都是活靶子。

所以,轻便的船桥才是南方攻城的首选。

一旦搭成,攻城士兵们则可进可退,不用担心后路。

等攻过河后,还需要架上云梯,由披甲兵冒着箭矢、炮子,登上城墙。

小队长领到酒后,急不可耐地往嘴里灌上一口。

“咕咚”一声,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那一股清凉的炽热划过喉咙的感觉。

刘斌压力很大。

七千人,除去四千福建兵,真正能用的,只有自己手头上不到一千人。

刘国轩部何祐、江胜领四千人为辅,听从刘斌调遣。

普宁·洪阳城

等烈酒下肚后,才不愿地把酒囊递给身后的兄弟。

他自己舍不得出气,硬是将酒气憋在腹中,良久才吐出一口白练一般的水气。

望着眼前并不高大的城墙,小校两眼漠然,忽然举起酒囊大大地往嘴巴里灌上几口,再舒舒服服地“哈”出一声。

说是随军辅佐、听从征调,但刘斌心里清楚,二人其实就是监军。

二人来这的目的,就是以“殿后、压阵”的名义,驱赶潮州镇兵攻打洪阳城,以此进一步评估潮州兵的战力,确定刘总爷在明营中的地位,乃至决定了刘总爷是否继续镇守潮州。

如果潮州兵孱弱,相信明军会毫不犹豫的吞下潮州兵。

再掏出腰间一块被冻得又韧又硬甜粿(注1),美美地咬上一口,慢慢咀嚼,为即将到来的攻城战补充体力。

穿着布面甲的先锋小校,亲兵正在给他身上的甲衣做最后的检查。

按照以往,俘虏是要拉到城墙下,斩首耀威的。

但自从清军屠了潮州城十余万人后,剩余百姓纷纷出走,潮州各地的人口也是稀稀疏疏,人丁资源就异常宝贵。

或许,这是他的最后一口酒了。

原大清潮州总兵,现大明右提督、封定虏伯的刘进忠派遣亲信大将刘斌,作为全军总指挥。

一身热汗,舒坦。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