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14章霸主之资

最终成果也颇为不错。</P>

前两年陆渊率军征讨西南诸夷,最终无不大破之,可见此法练兵之能耐。</P>

李良自信,自己所练精兵,比之各国强军也毫不逊色,足可与天下强国争锋。</P>

巴陵城外的军营内,兵马嘶吼,旗帜如云,一队队士兵听从号令,在上官的指挥之下,不断的变化一个个阵型。</P>

“不错,这些兵马才入营不过月余,便有如此峥嵘,李良你的练兵之能,不愧是我楚国之首。”</P>

点将台上,陆渊望着下方正在演练的大军,不由回过头来,极为满意的对着自己身旁的弟子说道。</P>

如今各国纷乱,我楚国难得有喘息之时,必须得抓紧时间,尽可能的增强实力。</P>

军中那些老卒,我不担忧。</P>

可去年和今年招募的十几万兵马,一个个确实太过稚嫩了,根本无法当得大用。</P>

数年后,孤争锋天下,须得一只强军辅助才行,这就要靠你了。”</P>

陆渊看着李良,目光灼灼。</P>

而后者受此殷切,也凛然受命道:“大王放心,数年后,臣必将一只强军交到大王之手,绝不辜负所托。”</P>

“嗯。”</P>

陆渊满意点头,然后抚慰道:“只要你办好此事,名爵功位,孤绝不吝惜之。”</P>

如今天下各国,风云涌变。</P>

尤其是随着北边梁国的跃然崛起,更是加剧了各国间的争斗,使之愈发激烈残酷起来。</P>

此时各国之间,一场大战所动用的兵马规模,普遍已增长到数十万、上百万之巨,较之以往不知扩大了多少。</P>

陆渊可还记得,当初梁国南下,越国所动用的兵马,也不过是发兵三十万北上,隔河以击之。</P>

后面北伐周国,越国直属的兵马也不过十余万,算上长沙国、南海国等几个附庸,也没超过五十万,并且其中还有大量民夫性质的兵马。</P>

真论战兵,四国相加,也没超过二十万。</P>

可以上两场大战,已经是越国这种统一扬州的大国,倾尽全力所维持的兵马了。</P>

而现在才过去不过十余年,天下各国之间,当初那种一二十万、二三十万的兵马规模,已经称不上倾国之战,顶多只能算个局部战役了。</P>

周国西线战场,动用了四十万战兵,六十万的民夫乡勇,兵力规模值超百万。</P>

在东线,同样动用了四十万战兵,挣扎的民夫乡勇,也有二十万左右,兵力足有六十万。</P>

在北线,为了防备魏国,那里长期屯驻了十万战兵,以及三十万左右的民夫乡勇,兵马也达到了四十万。</P>

哪怕是在南线的汉中郡,也有五万战兵和十万乡勇,兵力足有十五万。</P>

再加上周国京畿的五万战兵,各地郡府县留守兵马,这些内部治安力量,约莫也有个二十万兵马左右。</P>

只是一个周国,如今全国可以动用的兵力,就有二百三十五万以上。</P>

不知是它。</P>

扬州的宁国,原先就已编练了六十万大军,前些日子听闻梁国之事后,金陵那位建武天子更是受到刺激。又在国内扩军二十万,将举国兵力增长到了八十万的规模。</P>

处在徐州的徐国,为了防备梁国北上,如今也在徐国南境,屯驻了六十万战兵。</P>

冀州的赵国,向来以武立国,兵力更是强盛,梁国原先尚未统一青州之前,赵国听闻国内便有百万大军。</P>

如今梁国统一一州,已然威胁到赵国安危,受此刺激,更是不知赵国,如今兵马扩张到了多少?</P>

想来百二十万,应是有的。</P>

至于梁国,统一青州之后,其便有十五郡之地,人口更是超过七千万以上。</P>

这么广大的地盘,这么丰茂的人口,所能供养的大军,自然更是难以计数。</P>

据青州皇城外司的探报,统一了青州后,梁国便开始了扩军。而且扩军的规模,更是一口气招募了一百万新军。</P>

这可是一百万新军啊!</P>

这个数目,想想就让人感到绝望。</P>

天下各国间,能一口气招募一百万战兵的,大概也就独此一家了吧。</P>

而梁国原本就有百万战兵,再算上新招募的新军,这个青州霸主,只是拥有了战兵数量,便超过了两百万之巨。</P>

若是在征发一些民夫乡勇,兵马的规模数量,更是让人无法想象。</P>

保守估计一下,举国用兵五百万,应当是轻而易举的。</P>

以上这些诸国,一个个只是战兵,便动辄有八十万、百万之数。</P>

若是算上民夫乡勇等辅兵,那兵马规模更是以百万计数。</P>

陆渊有志争雄天下,早就将这些九州诸国当成对手,此时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开始扩张兵马,增强实力,心理自然感到紧迫。</P>

而且如今翻涌变化的局势,不断扩大的战争规模,也无不使楚国必须跟着大势趋向,一起扩张兵马起来。</P>

因此继去年扩军之后,陆渊一改保守防御策略,选择在原先十一支禁军的基础上,再增加四支禁军八万战兵,以此增强楚国的兵马实力。</P>

这样一共十五支禁军,楚国便有三十万战兵,可以随时调用。</P>

再算上地方的三万郡兵、六万八千府县兵,以及京师这边扩编到五千,负责国都治安防卫的金吾卫。还有新晋设立,专门用来守卫王宫禁内的五千宫廷卫士。</P>

最后加上五万水师。</P>

经过一连串的扩军之后,这些林林总总的兵马加起来,楚国已经有了水陆共计四十五万八千人的兵马。</P>

以上这些,全都是常备军。</P>

此外在黔中郡那边,还有十余万的夷人俘虏,也勉强算是仆从军。</P>

所有兵马加起来,陆渊对外,也能号称拥兵六十万了。</P>

而这,也是楚国的极限了。</P>

这次扩军八万六千人,全部都是战兵,为了供养他们,楚国每年的开支都要增加六百万两银子。</P>

若非黔中郡那边开了金银铜矿,西南昆海等三个附属国也在诏命之下,进行赋税上供。同时苏国那边也做起了粮食贸易,让楚国又多了一笔进项。</P>

不然以楚国的财力,还真顶不住这笔开支。</P>

不过兵马虽多,但陆渊能够动用的,其实也不算多少。</P>

在他诸多真传弟子之中,李良的习武天赋,其实并不算多么出众,甚至属于中下流的层次。</P>

可对方却能脱颖而出,成为与楚维并列,仅次于周青的弟子,自然是有所依仗的。</P>

李良所说的练兵之法,便是其中归纳总纲。</P>

这些年来,楚国招募的所有新兵,都是按这个法子来训练的。</P>

稍后还需提供更多肉食,配以军中拳脚功法,令这些新卒习练武艺,熟悉军中惯用的刀法、枪法。</P>

鼓声雷动,呼喊震天。</P>

练武李良虽然不行,但若论练兵之能,所有弟子都当以他为首。</P>

当初陆渊提拔对方,也正是看重这一点。</P>

“弟子不上武艺,统兵更是平平,也就唯有练兵之术,勉强能拿得出手了。”</P>

期间再教以鼓号旗令,训明军法条例,使其知晓敬畏,懂得上下尊卑。</P>

如此锤炼教训三年,再上阵见一见血,经历过生死,便就是一支天下强军了。”</P>

经过十数年的练兵经验,还有借鉴天下各国的练兵法门,如今楚国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完善的练兵之法,并将之总结成制度,彻底规范化了下来。</P>

这里面除了有陆渊这位善于领兵的统帅的原因外,其中也少不得李良在后方源源不断的训练兵马,为楚国培养出一支支合格大军的功劳。</P>

单论此点,对方功劳就不下于为楚国一手打造出水军的楚维。</P>

“训练这些新卒,有你把持,孤放心。”</P>

陆渊听到李良的话,笑着点头:“这是我楚国修养数年,有足够时间训练新兵。不过除了这次新编练的八万大军外,去年招募的那些兵马,你也要多多把控一下。</P>

听到自家师尊兼大王的夸赞,李良谦逊的笑了笑,然后看着下方大军,出言说道:“如今大军经过一月整训,已初步打熬气力,并且学习了一些军法队列。</P>

不过这也只是开始而已。</P>

而实际上,这些年来,楚军之所以能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毫无败绩。</P>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