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66章再入岔口

现在多消灭一些宁军,来日攻灭宁国时就少一分阻力,整个江东地区的损失也会少上一分,能为后来北伐多积攒些底蕴。</P>

因此秉承着这个思路,在下令各部之后,第二日,陆渊就领兵出了城。</P>

……</P>

青云子、黄玄、李雄等三路兵马,甚至长沙、衡阳、庐阳三府之军,这些都不用管,六部兵马主帅自己会依计行事。</P>

但江夏这边,陆渊却是要亲自配合了。</P>

沉丘率领的主力大军,剩余兵马不少,单只是城外军营之中,兵马就有十一万之多。</P>

陆渊身骑白马,领着一众将官位于阵前,眸光看向了远处宁人营寨。</P>

却见宁人营寨百步之外,前去邀战的十余楚军将士,来回呼喊。</P>

但宁人营内,却无半点回应。</P>

甚至喊得多了,十几道箭羽飞来,瞬间就将前面挑衅的楚军将士吓了一跳,连忙拍马逃了回来。</P>

“大王,令人还是龟缩不出,想引他们出来,怕是难啊。”</P>

身旁的一员楚将见此情形,不由扭头看着陆渊,无奈说道。</P>

“无妨,他们想缩就缩吧,也就这几日了。到时候这些乌龟想走,便由不得他们了。”</P>

陆渊看了一眼,被令人驱赶回来的军中士卒,随即离开了视线,无所谓道:“相比于此,螺口渡那边如何了?”</P>

旁边有安排此事的人回道:“昨日深夜,两万水师就已出营,趁夜急下,载着城中四万兵马,前去突袭螺口渡。算算时间,此时螺口渡应该已经拿下,水师那边消息应该传回来了。”</P>

正说话着,突然天边一处清亮的鹰鸣,随后一只丈长的雄鹰,变成天空飞射而来,呼啸一阵劲风,就落到了陆渊白马身前。</P>

这突然来的勐禽,吓得众人身下白马一阵颤抖,几乎就要逃离。</P>

好在陆渊神念一动,扫过众多骏马,瞬间安抚了它们情绪。</P>

随后才看向眼前雄鹰。</P>

这只看起来威勐异常,犹如凶兽的雄鹰,正是陆渊此前从雪原处,用百枚灵丹换来的灵鹰。</P>

此鹰可日飞五千里,即便楚国和雪原通信,用此鹰也不过三五日时间,已成楚国如今最为倚重的通讯之物。</P>

来回传递消息,极为便利。</P>

伸手在雄鹰主动递过来的脖颈处,取下一个挂着绳索的青铜小筒,打开后取出一张细纸,翻眼看了起来。</P>

待看完上面内容,陆渊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赞道:“不错,水师处进展顺利,片刻前,已经拿下了螺口渡,宁人水上后路,已为我所断。”</P>

“恭贺大王,灭宁在即。”</P>

“天佑我大楚也。”</P>

旁边诸将闻言,纷纷不由贺喜。</P>

不怪众人如此高兴,实在是这螺口渡的位置,甚为紧要。</P>

在江夏附近百里区域,除了江夏城下的那个渡口外,唯一可通大船的渡口,便是向东百里外的螺口渡。</P>

此渡口处在楚宁边境,此前归于楚国,渡口内除了有十余水师船舰巡视外,还有常驻上千兵马看守。</P>

后来两国大战开启,宁人大军横压而来,该渡口自然无法抵挡,水港内的驻军,早早的就按照军令,弃守而退。</P>

而宁人接收之后,也没荒废此渡。</P>

众所周知,水路运粮,不管是承载力,还是速度,或者成本,皆是远胜于陆路运粮的。</P>

如果从豫章腹地,输送物资前往江夏前线,那么按照其物资集散地为该郡首府南昌来算,从此城出发,抵达前线大营,一路约有六百里左右的路途。</P>

六百里运粮,要供应前线十几万大军,那么于将军最少要动员二三十万民夫,征发数十万头牛驴骡马,才能勉强满足需求。</P>

而且粮食从城内出发,要送给前线,可能耗时要一月之久,快点也要半月时间。</P>

如果换做水路运粮,那就只需数百船只,以及在船队抵达渡口时,偶尔征发万余民夫协助搬运物资即可。</P>

并且乘舟直上,顺风的话,可能一日便可抵达。</P>

两种运粮方式,哪种损耗更大,更加安全,更加高效,一目了然。</P>

所以自开战之后,宁国的粮草物资,基本都是由水路运来。</P>

而船只运粮,自然免不了需要港口。</P>

距离江夏前线最近,同时也为宁军掌控的渡口,便只有先前楚军放弃的螺口渡了。</P>

此渡口自被宁军占据以来,就设为了后勤基地,每日里都有数十船只从宁国腹地驶来,在这里卸载货物。</P>

然后由此渡口安排车马人力,输送百里送底前线大营。</P>

因为此地关乎钱粮供应,宁军在兵力有所紧缺的情况下,还特地在此安排了上万守军,以及五千水师防守此港,可见此处重要。</P>

往日里,陆渊也知此地紧要,为宁人七寸之地。</P>

可那个时候,他纵然派兵偷袭此地,打下来后,也无法长久守住。</P>

因为港口附近,便有大量宁军,得知后路被偷,随时都可抽调数万兵马前来夺回。</P>

而前面江夏城内的楚军,被宁军无数营寨层层阻拦,也无法跨越百里敢来支援。</P>

长江之上,也有宁军水师封锁江面,贸然前去偷袭港口,不仅无法起到截断宁军钱粮,阻其后路的效果。</P>

反而会将自己兵力,白白困死在港口之中,被宁人吃下。</P>

同时除了水路之外,宁人还可以通过陆路运粮。耗费虽然大了一点,但身处后方,安全却是无虞。</P>

楚国哪怕断了水路通道,宁人也不会陷入缺粮。</P>

所以那个时候攻打螺口渡,不仅没什么好处,反而风险极大,陆渊自然不会去浪费这个功夫。</P>

但此时不同。</P>

沉丘即将击破长沙宁军,届时便可继续轻兵疾行,直插宁国后方,夺取空虚的豫章首府南昌。</P>

若能做得此事,那么宁军陆上退路便失,断去一条退路。</P>

然后陆渊再攻下螺口渡,分重兵驻守此地,便能再断宁军水上退路。</P>

他也不需分出去的几万偏军,能守多久,做得多好。</P>

只要那两万水师、四万禁军,能顶个一月,便足以困死宁军了。</P>

因为按照细作回报,宁军大营内的储粮,基本是维持半月份额,同时螺口渡每十日送来一批补给,以保证大军物资不缺。</P>

在如今宁军各路大军,接连溃散的情况下,这十一万兵马,已经成了宁国最强的一支兵力,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主力了。</P>

若有可能的话,陆渊自然不想放这支兵马返回宁国。</P>

此时多灭它一分精锐,日后宁军想要补充回来,比之此时,将要付出更多代价。</P>

甚至补充回来的兵马,也只是无多少战力的新兵,远不如如今的老军劲卒,整体战力差的远了。</P>

如此水、路两个退路,一个断绝,一个遭到威胁,宁军兵马如何能久持?</P>

确定了三路供应的计划之后,陆渊也不拖沓,很快就执行起了此计。</P>

不然,待日后自己发动灭命之战时,此十一万人,或许会成为楚国最大阻碍。</P>

因而哪怕明知宁军在江夏还有七万水师,甚至国内随时能紧急调来四万水师支援,别说接走这十一万人了,哪怕把襄阳江北的宁军全都撤走,船只运力都绰绰有余。</P>

切断沉丘所不宁军的路上退路,虽不至于将其陷入绝境,毕竟还有水路。</P>

届时陆渊再整顿城中兵马,对城外宁人挥军倾力而攻,在退路皆失,军心惶恐,甚至粮草困乏的情况下,想要击破这支宁军最后主力,也是大有胜算的。</P>

甚至陆渊都不用全歼这支兵马,只要灭个四五万人,此次都算赚的了。</P>

如今宁国各部兵马大损,国中马上就要丢失三郡,所控人口大为减少。</P>

先别管成功概率大不大,试着去牵制、拖延、甚至灭了这只宁军,总是不会错的。</P>

甚至只要陆渊这边多托住江夏宁军一会,争取到黄玄那边击溃长沙项端部,然后整顿兵马,奔袭到豫章腹地,从路面上切断这支宁军退路,这都是极好的。</P>

宁军大营三里外。</P>

上万楚军已列好了阵列,旗帜猎猎,大地一片苍黄。</P>

但陆路一失,其必军心动摇。</P>

届时陆渊再令楚国水师,对宁军水师发起勐攻,军心浮动之下,其部败势必然大增。</P>

可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P>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