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08章楚帝,兵仙也

郑产道:“陛下,楚军借口在阳夏郡征了五十万民夫,为了保证这些民夫和他们家人的耗粮,所以需要我国再提供一千万石的粮食。</P>

那黄玄还说这些民夫和阳夏郡的百姓,也都是郑人。陛下身为郑人之主,应该不会不顾自己子民的死活吧?”</P>

郑廉脸色有些难看:“当初郑想迁走这些百姓,楚国不愿。如今其却用这些借口和百姓,来要挟于我,真是可恨!”</P>

郑国皇宫内,郑帝郑廉收到楚梁梁国,在阳夏郡和胶东郡互相对峙,随时都要大打出手的消息,立刻召集人群臣。</P>

“好,好啊!”</P>

书房内,郑廉面色兴奋,来回踱步:“楚国和梁国打了起来,豫青边界一片战火,只要楚国的百万大军没灭,今后梁国就休想再入侵我郑国了。”</P>

现在又要割走一郡,疆域就缩水更多了。</P>

而阳夏郡虽然身处边疆,但人口也有二百二三十万人,已经相当于总人口的九分之一了。</P>

一下子要送楚国这么多的人口,郑国当然舍不得。</P>

可楚国那边说的也很干脆,不仅要地,也要人。</P>

不然上百万楚军跑来阳夏郡,入眼之处,一片荒凉,几千里看不到人烟。</P>

像这种地方,他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啊?</P>

所以本郡的人,绝不能被迁走,要留下来,给上百万的楚军提供服务。</P>

说实话,这其实挺有道理的,也是供应百万楚军消耗的必需。</P>

故而郑国君臣这边,经过商讨之后,最终也只能咬了咬牙,同意了这个决定。</P>

但谁能想到,当初他们的一时让步,竟会成了楚军再来要账的借口。</P>

“楚人真是无耻之尤,今秋阳夏郡丰收,他们就是靠在此郡收税,都能收上来四百万石粮。加上我们给他们的,就算多了五十万征召民夫的消耗,也够吃一年的了。”</P>

郑国大司农主管财政,此时愤愤道:“现在又来要粮,我自己都不够,那还有多余的给他?”</P>

郑产叹气道:“可是那些楚人,威胁说,如果不给粮草,那他们就要退兵,放梁人过来。这次我们引来楚国,可是狠狠得罪了梁国。要是梁国真来了,那我大郑可是就有亡国之忧了。”</P>

大司农冷哼一声:“阳夏郡那么好的地盘,他楚人若真舍得,当初就不会来了。”</P>

郑产摇头:“话虽如此,但我们还要依仗楚国,现在终是不好太过得罪他们。”</P>

“行了。”</P>

郑廉打断了两个争吵,然后问道:“执政,我记得楚国富庶,向为天下第一。其太平了三十年,钱粮满仓,应该不缺钱粮才对,为何此时却要用这种手段向我郑国要粮?”</P>

郑产苦笑:“陛下,楚国虽然富庶,但是听闻在扬州之南,已有地火涌现,大量被地火逼迫的蛮夷之民,开始疯狂的北迁。</P>

所以其从今年初,就开始大规模的迁徙西南、岭南的百姓,把他们向北转移。</P>

此项迁徙,就预计不下千万人。</P>

同时楚国在西北汉中,听说也准备出兵百余万,和魏国联合,出塞扫荡雍西蛮夷。</P>

为了保证这百万大军的供给,少说也要动用百万民夫,这就又是数百万人的消耗了。</P>

只这两项,楚国就要供应一千余万、乃至两千万人的钱粮消耗。</P>

现在又要保证阳夏郡大军的消耗,想来以楚国的富裕,应该也有些支撑不住了吧。</P>

或许正是如此,楚军才想法设法的向我国讨粮。”</P>

郑产说出了自己的推测。</P>

“两千万人的消耗吗?”</P>

郑廉低声说着这个比自己举国人口都要多的数字,心中一边感慨羡慕楚国的强大,一边也是有些理解楚国的难处人。</P>

一下负担这么多人的消耗,怕就算是楚国,也支撑不住吧。</P>

他这般想着,然后看着郑产道:“执政,楚军的要求,我郑国可以答应。不过一千万石粮食,还是太多了,我自己也要供养大军百姓,没那么多粮给他们。</P>

朕最多再给楚国三百万石粮,并且这是最后一次了。</P>

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黄玄,如果他还是不知足,那就随楚军撤兵吧。</P>

梁人虽然可怕,但也不及一只贪婪无度的饕餮。</P>

我郑国宁愿面对梁人,也不愿面对后者。”</P>

郑廉语气坚定,看来也是不愿一直做个冤大头,如今愿意给这些,已经是极限了。</P>

人也是有脾气的。</P>

“是。”</P>

郑产听了皇帝的吩咐,行礼答道:“臣一定会转告楚军,尽力将他们说服的。”</P>

郑廉点点头:“那就拜托执政了。”</P>

……</P>

豫青之交,阳夏胶东前线。</P>

清晨雾气浓浓,十余身穿青甲的梁军骑着骏马,上了一处山头。</P>

“那就是楚军营寨吗?”</P>

燕云庆驻马远眺,数里开外,辽阔平原之上,一片绵延无际的营寨坐落,远远观之,犹如一头巨兽,让人望而生惧。不由感慨道:“规制严整,巡视有度,让人找不到丝毫破绽。</P>

黄玄不愧为天下名将,治军若此,败之难矣。</P>

楚军果为我大梁劲敌!”</P>

旁边有人听到这话,不服气道:“大将军何必如此抬举楚人。大将军五年前率百万之师,领着我们大破魏赵徐数百万之军,长垣一战,令三国丧胆。</P>

最后若非楚贼背信弃义,断我粮草,大将军早就带着大军平灭三国了。</P>

那黄玄以往也就欺负一下江南鼠辈,战绩也是平平,如何能比得上大将军击破的九州群雄?</P>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也能被吹成名将。</P>

那江南的名将,也就这样了。”</P>

五年前,魏赵徐三国二百余万大军来犯,梁国彼时久战疲弊,兼之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被大大分薄了兵力。</P>

“臣为陛下贺!有了楚国为我屏障,我大郑西境,至此无忧也。”</P>

“楚国能够入瓮,皆赖陛下之谋,臣等此前还有不解,此时真是惭愧。”</P>

不过面对的梁国的强大压力,那时郑国君臣为了西境的安全,还是咬牙承担下来了这笔支出。</P>

可如今看来,这才过去不到一月,楚梁两国还在对峙,战还没打起来,楚军就先来叫穷,找自己搜刮来了?</P>

老实说,这笔支出已经很大了,几乎是当时郑国国库的三分之一了。</P>

豫州,新郑城。</P>

“那当然了,陛下乃天子,智计非凡,又岂是我等凡人可比的。”</P>

房间里,一群郑廉的近臣,很有眼色的开始歌功颂德。</P>

上次郑使李户,为了说动楚国接受郑国的条件,答应了陆渊提出的由郑国提供楚军进驻阳夏郡之后的先期粮草物资。</P>

不是谁都是楚国,休养生息三十载,府库充盈,钱粮多的都花不完。</P>

郑国和其他九州各国一样,都打了十几、几十年的战,剩下的家底很薄,并不富裕。</P>

一下拿出这些物资,已经算是割肉了。</P>

不过在这时,皇叔兼执政的郑产,却是皱眉道:“陛下,楚梁交战,祸水东引,对我大郑固然可喜。但是楚国阳夏行营总管黄玄,这几日又派人来新郑,催促索要一千万石粮草。楚军贪婪无度,实难应付。”</P>

旁边有人问道:“不是给了他们百万大军的半年粮草物资了吗?怎么楚军还来要粮。”</P>

郑国开始的时候,说是割让阳夏郡,但割让的却只是阳夏郡的土地,而不包括上面的百姓。</P>

毕竟如今的郑国,情况着实有些不妙,举国只剩下七郡,人口也就两千万左右。</P>

也就是百万大军,半年时间的所耗。</P>

这笔物资,大致包括了五百万石粮草,一千万支箭,十万条弓弦,铠甲万领,刀枪剑戟各二十万,以及一千万两银子的赏银。</P>

郑廉听了,也不免有些飘飘然。</P>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