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神康野撰》
神康野撰

第十二章 居祯门大阅慰帝心

青罗伞盖之下,三生天子头戴折上巾,身着朱红绛纱袍,正手扶城垛,向远处眺望。贵妃楚尚柳手持团扇,与三生天子并肩而立。

文武百官分立下首,齐向琼华宫东侧的驰道张望。远方尘土弥漫,刺目的日光令人难以直视。朱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卒正纵马而来。

宰相姚玄祯适时举起了手中的王道旗,接受检阅的将士们会意,山呼着“万岁”驰过居祯门。听闻,三生天子微笑着向士卒抬手示意。

……

大淇北部重镇,敬州。

辛怀仁率军抵达此处已有十天之久,他不再前进,而是命令麾下士卒长期驻扎。

居祯门下,士卒仍然源源不断地行进着,百姓们早已跪拜在地,“万岁”的浪潮愈发高涨。文武百官躬身向三生天子拜道:“吾皇万岁!”

楚尚柳挽住三生天子的臂膀,轻声道:“北伐必胜。”

三生天子感慨万千,他拍了拍楚尚柳的手,压抑着心中的激荡回过身来。熙熙的初阳照得三生天子浑身金灿,群臣莫敢仰视。他身后的太阳光芒万丈,居祯门下士卒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宛若军中战鼓。三生天子一拂长袖,豪气万丈道:“清平之耻,当与众卿共雪之!”

楚尚柳近乎痴迷地望着自己的丈夫,三生天子前所未有的意气风发,具有着别样的魅力。

上至天子,下至万民,所有人都期盼着雪耻之日的到来。

……

……

大帐之内。

辛怀仁头上的三斋帽一尘不染,一身纯白的打扮显得与帐内风尘仆仆的众将格格不入。他负手立于一幅巨大的舆图之前,目光停留在怀抱敬州城的罴熊岭上,若有所思。

……

金陵,琼华宫,居祯门。

泰德殿内支着一张巨大的舆图,北抵北海,南至南洋。皇帝右手一抬,早有宦官奉上锋利的箭矢。“嗖”的一声,箭矢被皇帝用力掷向舆图。平日里破甲击胄的箭镞瞬间将舆图洞穿,钉在了木板之上。

……

先锋大将名为勃烈昌通夏,他的祖父曾追随淇太祖乌勒丹南下伐康,为开国勋爵“二王四公十六侯”之一。作为开国名将之后,勃烈昌通夏更多地继承了祖父的勇气与武艺,而智慧与谋略则稍逊一筹。

“勃烈昌将军,我们汉人用兵讲究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若无充足准备,绝不轻启战端。南朝的北伐是如此,辛某用兵亦是如此。”辛怀仁微笑着转过身来,他一指舆图上的罴熊岭,朗声说道,“与其盲目北上寻找肃迈部主力决战,不如在这里布设一道坚固的防线。只要敬州仍然存于我手,金彦和便无法南下劫掠。”

为了防止消息的泄露,辛怀仁将参与设计罴熊岭边墙的几位民间工匠尽皆处死,各兵寨自此保持静默,以逸待劳,等候着金彦和的主动出击。

思正合察抬头望去,只见洞穿处的旁侧赫然题有“金陵”二字。

“臣遵旨。”思正合察会意,躬身说道。

……

勃烈昌通夏躬身双手接过令牌,转身出了行军帐。

成千上万的淇军士卒在将领的监督下于罴熊岭起起伏伏的山脉上挥汗如雨,日夜不息。数道夯实的土墙很快便沿陡峭的山势而成,东西绵延达八百里。一座座岗楼、望哨、箭楼、卫所都隐藏在罴熊岭边墙之后,数不尽的地道四通八达,箭矢、火铳、甲胄、枪矛应有尽有,更有充足的粮草自后方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

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俱皆踊跃称贺,御林军士卒铺天盖地,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方阵齐整、义武奋扬,战意猛涨、士气高昂。

三生天子微眯双目,享受着来自身旁爱妃、阶下群臣、海内万民的崇拜臣服。

北淇,邯郸,宝严宫。

皇帝乌勒莫合好了辛怀仁的奏疏,隐藏于文金冠阴影之中的面上多了一丝笑意。但一旁恭敬站立的大王思正合察清楚,接下来的事将使皇帝陛下不得不紧绷起神经。

“虽然八兴堡已经陷落敌手,但八座废墟无法为金彦和提供足够的粮草。我们应迅速行动起来,以敬州府为依托,构筑起一道固若金汤的边墙。”辛怀仁拿起桌案上的令牌,递给了勃烈昌通夏,沉声道,“勃烈昌将军,辛某请你带领麾下士卒开凿土石,修筑罴熊岭边墙。”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