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93章 工业

别的东西桑弘羊不知道,但是只看搭建这么大厂房的钢铁架子,他换成现在的汉算一下所需费用就是笔不小的花销。

以工作的人作为对比,人都没有他们工作的飞机部件大,而那么大的飞机部件又在这个厂房里被车子拖动,都不会担心碰到厂房天花,高度着实不低。

这个厂房如果在汉的话,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呢?但是这么大的地方,木头和砖墙都不足以支撑起来……

“求问主播,你们那些白色的飞机到底是如何制造的,他们是怎么在高空飞行的呢?”

那么多的人,飞机材料轻了重了都不好,怎么飞起来的呢?

【“飞机不同部位是金属和各种不同的复合材料制作的,很重。需要先通过引擎让飞机自身产生推力,不断推动自己往前。”

[视频整体都是很快的,但是上面偶尔一闪而过的文字和捕捉到的人像,都显示着这里是异国。

这些人都穿着相同的衣服,头上戴着相同的帽子,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组,各自都在干着不一样的事情。

从吊机吊起一个空空的飞机外壳开始,所有人都被按了什么启动按钮一样,有条不紊做着自己的事情,结束了就轮到下一个环节下一波人,没有人是全程参与这个流程,大家都是按不同分工来进行。

大东西小东西都有工具起吊运输,把一台飞机按部件组装好后,还有有人拿着一个管子喷水清洗,再给光滑的银色金属上面喷漆处理,最后一台大大飞机就会被拉到外面试飞。]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当制作好的大飞机在跑道上移动的时候,从零部件蜕变的完整工业品的魅力,尽管没有天马行空的诗意与浪漫,仍旧让大家看的如痴如醉。

“奇哉!妙哉!”

神奇制造过程,还有驾驶舱里一碰就瞬间亮起,完全看不懂的仪表盘,这一切都让擅笔者们用脑子记录下来,等着后面再给它谱写成章。

虽然这个过程行云流水,也没有什么故事冲突,但说书先生们也再脑子里重新构思复盘这个过程,想着该怎么用形象生动的话语,在天幕结束后带动大家再次想象。

还有那些职业写书人,已经是脑子自动编写出了一个有人破坏工厂,义士拯救工厂,最后开着飞机带着家人环游世界的故事了。

至于飞机还需要维修,飞行需要资格证,启动需要燃油什么的,害,文艺创作的事情,管那么多做什么。

前两天做了地球仪,还卖的很不错的木匠家里,听着家里孩子惊叹地看着天上飞机也吵着想要,他们拿起吃饭的家伙,没法做那么大又能飞的,就那木头搞个形似的吧。

还有些人看着这个工厂,开始盘算这么大的一个工厂,一个大飞机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做出来的,这其中的安排调度,人员管理,还有安全保证,后期查验,每一个都不是轻松活。

九号幸运观众鲍秋池就好奇道:“主播,除了这种造飞机的工厂,是还有别的工厂吗?”

【“是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厂。”

“穿衣服我们有各种服装厂、纺织厂;吃喝的话有各种食品厂。”她扯了扯自己身上的衣服,指着桌上的零食牛奶举例。

“扎头发的头绳也有相应的小厂子,桌椅有家具厂,书有印刷厂和造纸厂,手机和电脑也是有制造厂……

我们现在虽然也很推崇手工制作和天然的东西,不过挺多都是假的,说是手工还是机器生产。

这种机器代替手工,可以大规模复制、生产,高品质、高效率去量产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工业化。”】

工业化?

随后一位清朝的幸运观众忍不住问:“那主播,你们读了那么多年书或者没有读书的人,出来以后就是去这个工厂工作吗?”

【“嗯,毕竟我们是世界工厂,什么生产线都在国内可以找到,同理就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人,制造业工人大概是在万人。”

这种事情,小小也完全自己知道的不多:“我爸说,现在工厂其实还是中年人比较多,年轻人会少点,读书多不多,很多工厂也都需要培训,高级人才也需要下生产线。”】

考虑到后世十四万万的人口数量,这个数字也不小了,每十几个人里就有在工厂工作的人。

这么多的人,没有那些高粮食的确养不活,没有那些机器,也不能够让这么多人都从土地上走出去……

【“好了,那我们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现在开始投票晚上的影视内容,大家,晚上再见。”】

没等他们再思索,主播就挥手下播了,看着只有五分钟的投票通道,大家赶紧投上自己宝贵的一票,就是系统不明票,一直到投票结束天幕消失,他们也没看到到底票数情况如何。

“师兄,我明白了!让这些机器代替人做危险麻烦的事,用这些机器提高效率,无论耕种、打铁还是织布,提高了效率,耕作有良种有机器,一切都能事半功倍!”

咸阳墨家据点里,一个中年人双眼泛光,眼神惊异。

“从蒸汽机开始,先是制造出了机器,再靠烧煤来驱动机器,靠这些机器来耕田织布变得简单,又继续研究,蒸汽火车、蒸汽船、飞机……一切都变得快了起来。

更少的人种地,就能让多的人去做别的事情,去读书,去研究,再继续来改进这些东西………”

以这个大飞机为例,从它设计开始,就需要十分充足的科学知识,才可以把它设计出来。

制作的时候也是需要人与机器共同完成,甚至需要专人来盯,就连这些制作的人,一个个也绝不会是普通人,他们做的事情同样需要相应的知识。

小小找出一张客机结构图出来,指着不同部位讲解。

“由于机翼的自身结构,决定了在飞行过程中,下面的气压作用力大于上部气压,二者的压力差便形成了飞机的升力,使下面气压拖着飞机飞。

等到主播点进去,他们跟着广角镜头,先是看到了大到看不见边角的室内,天花由数不清的钢铁搭建而成,上面白色的点灯星罗棋布,在下面就是一群穿着相同或不同衣服,戴着安全帽的人,在一个个不认识的飞机部件里工作。

“造一个飞机,居然这么花钱的吗……”

【“制造的话,我看看有没有造飞机的视频吧。”

明朝人韦一昌每天都有认真听课,他除了对主播学习的课程感兴趣,就是对主播所在后世的科技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当属飞机了。

飞机向前飞行得越快,机翼产生的气动升力也就越大。”

直升机……小小再去找了大型直升机的照片出来。

一些古代没有什么大名声的科学家们低头画着飞机结构,再学着主播来画箭头表示气压方向,试图脑子里复盘当这个大家伙飞起来时,它周围的空气都是怎么运动的。

这种大型工业制造还是很好找的,小小很容易就找出视频来,别说,她也没看过呢。】

知道这个造飞机不可能有什么古法或者自制,看见一堆封面都是各种制造工厂和不同国家、不同型号,大家不免好奇:这个在讲英国工业革命里出现的工厂,居然一直从那时候延续到后世现在?

而且标题上出现国家和飞机名字,几乎重合率差不多,是代表只有这些出名呢,还是只有这几个能造呢?

一些原本还觉得研究大气层除了搞天气预报就没什么用的人真香了。

研究大气听上去是很无聊,但是为了研究飞机的话,他们就感觉瞬间这门学科都变得神奇了起来。

一些人在注意建造的成本,还有一些人在注意工作的人。

他们不是农人,但也不是匠人,要类比的话,或许是可以和一些江南作坊的织布女工相比较,但是女工也不是这么做事情的……

靠螺旋桨飞行的直升机比较好了解,只是一点大家仍旧在思考,那就是到底怎么做能让桨叶变动的。

他们也看过救灾视频里的直升机,记得人都是坐在里面操纵飞机的,他们怎么弄才能让人在舱室里面操纵整个飞机?

“直升机主要靠顶上的螺旋桨。桨叶转动产生升力,桨盘改变方向,尾桨用来改变机头方向……”】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