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68 傻娥子

函授生,也是交了学费的,考试通过也要发毕业证的!当然,吃饭还是要花钱和票的。

因为王援朝看到了一个女老外走向了食堂。

他快步跟了上去。

学院有新闻系、无线电系和外语系。

为什么王援朝这么清楚?

因为文工团这边帮忙弄了个函授报名,也是65年7年刚开始的,第一届!

“hello?”

王援朝立马一個英语三连:

“Hi,I’!”

女老外笑道:

“,yourEnglishisverygood!”

王援朝笑容满面,他居然听得懂!

于是两人就攀谈了起来。

但很快,超出了日常客套话的范围,王援朝的英语水平就不够用了。

他开始结巴起来。

迪莉娅也很善解人意,也开始普通话夹杂英语。

但两人的交流还是很顺利的。

王援朝得知,迪莉娅是学校英语口语老师,是跟随来华工作的丈夫一起过来的,她刚做口语老师的时候,才19岁,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都比她大!当然,现在她也才21岁,她是1944年出生的。

她的学生不多,63年的首届只有区区13个,今年初刚刚毕业。

但专业仅限无线电。

学校老师编书编的辛苦,但受过完整、系统教育的王援朝,加上“学识宝石”加持,学起来特别快。

如果外语系也在这边校区,王援朝觉得,女同学质量肯定能有一些提升,毕竟数量上去了嘛。

蹭完早上的课,他难得的去学校食堂吃饭。

他都不知道到底是秦嫂子太能打,还是女同学们确实不经打。

王援朝宿舍对面就是首都广播学院的大灰楼,前几年从广播事业管理处那边搬过来的。

因为就是无线电发射和接收操作,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维修。相当于电台、电视的简易操作说明书。

如果不是他担心显得太过逆天,不符合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估计两三天就能完成那个函授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了。

王援朝都这么近了,自然不会去寄信,他都直接去对面学校找老师的。

这就很让人只能心无旁骛,专心向学。

他还想去外语系旁听,听说外语系有23个语种,外教很多,学生也很多,有600多人,占据本科生的80%,占全体本专科的60%。

遗憾的是,外语系的校区在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离这边有18公里!

可不是交了钱就完事的。得真学,也得真考。

你想作弊?人家不怕啊,书就是给你参考的啊!

“hello!”

果然,那女老外停住了脚步,还转身看过来,一脸疑惑道:

但进去之后,他就混去新闻系旁听,因为这个系有编采专业、播音专业、文艺专业、电视摄影专业,符合文工团的发展趋势,对他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可惜,学校为数不多的女同学们,也就青春洋溢,除此之外,连四合院的秦嫂子都比不上。

是的,函授课程的作业,是需要书写,然后邮寄回学校的,老师会批改,回信。你有疑虑,也可以给学校老师寄信。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