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撞身贝勒爷》
重生撞身贝勒爷

第43章 沦陷前的准备

在处理产业时,哈岚没有忘了解一半儿和丁宝,就在住家附近的小街南口开了家小饭馆,起名“香再来”。

由一半儿主厨、丁宝当掌柜,利润四三三分,哈岚拿四、一半儿和丁宝各取三成。

孩子们也大了,老大哈云飞十岁、小学四年级,二儿子哈俊平八岁、小学二年级,女儿哈维娅五岁多。

这也是哈云飞自出生,第一次与老俩见面。

也许是佟侯爷,在北平无所事是的原因?

或者是,这里没有他们家的缘由?

四周的环境也非常好,依山傍水,苍松翠柏环绕,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这里离村子有二百米的间距,清静但又不偏僻。

一进驻,孩子们就闲不住了,可着內外二围的院子疯跑、疯闹。

这个园子可比哈府大多了,比哈王府也不遑多让,围墙内可有十多亩地大呢。

三位夫人也十分满意,大大的院子,种有各种植物和花草,每个院子内又有差异,而最可心是正院里有池塘,荷花开的正盛。

哈岚和三位夫人正坐在池塘中的凉亭内喝茶纳凉。

“爷,这处院子真不错,地儿大,还建在坡上视线也好,左边是寺院,右边是村庄,咱们正处于中间不远也不近,关键是这么好的位置怎么没有人看上呢?”

哈岚笑着说:“翠儿,你弄错了,这块土地是卧佛寺的庙产,而庄园这个土坡原来都种有大树,是咱们买下来后给伐掉了,而伐倒的大树正好用于建房子,工程可不小,一般人也挑费不起啊”。

“爷,坡下的粮田全是咱们的吗?”

哈岚对晓月说:“是的,下面有三十亩耕地归咱们,剩下大片的是人家的了”。

“哈岚,这池塘的水,是那边河里引过来的吗?”

哈岚对佟丽华说:“不是,咱家用的和这池塘里的水都是后山的山泉水,后山有很多的泉眼,就你说的那条河道的水也是由山泉水汇聚而成的”。

翠儿问:“爷,那咱家照明用什么,煤油灯吗?”

哈岚:“不是,我从洋行弄来一台发电机,还弄了一台锅炉,这样照明和冬季取暖问题就全解决了”。

佟丽华听说连取暖锅炉都买了,便问:“哈岚,你是打算在这儿长住了?”

哈岚笑着说:“目前不会,这里是咱家预留的一条退路,平常可以到这儿踏青和避暑,城里要有什么变故,咱们一家子人还可躲到这里来”。

翠儿:“这里环境这么好,就在这里长住都行,想吃什么了就自己种,还可以上山打猎物和采些山珍,空气好又清静多好呀”。

娄晓月:“没事儿了,还可以去寺里烧烧香”。

佟丽华:“这地儿选的确实不错,很舒服”。

这时陈黄氏和赵红梅各端一大盘切好的西瓜了走了过来。

“爷、夫人,快尝尝咱们地里的西瓜,可甜了”。

哈岚拿起一块咬了一口。

“嗯,又甜又沙,好瓜”。

“这瓜真不错”。

小翠起身道:“我去把孩子们叫回来”。

赵红梅:“您别动了,我去叫”。

哈家三小来到了庄园后,就如出笼的鸟儿一般,撒了欢儿的在一围和二围的空场疯跑了起来。

用“疯”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待赵红梅找到了三个孩子,见个个满头那个汗,就可想他们怎么个不消停了。

“石头(哈云飞)、平儿(哈俊平)、丫丫(哈维娅)过来,你们爸爸叫你们过去吃瓜呢,都跟我过去”。

三个孩子真听话,全都乖乖的聚拢在赵红梅的身边。

看着一个个小脸通红,满头大汗,赵红梅心痛的掏出手帕给每个孩子擦拭着。

“看你们这一身的汗呦,快歇歇吧,以后有的是时间玩”。

丫丫仰起粉里透红的俏脸,眨着一双黑又亮的大眼晴问道:“姨,这么大的院子都是咱们家的吗?”

赵红梅:“是的小姐,这里全是咱们家,喜欢吗?”

丫丫笑带着两个酒窝回答道:“喜欢,好大呢”。

大儿子哈云飞:“赵姨,咱们要长住不回城了吗?”

赵红梅笑着解释:“这事儿得听你爸爸的,不过你们暑假会在这儿过的”。

二儿子哈俊平则高兴的大叫道:“太好了,我可以在这痛痛快快的玩了”。

赵红梅笑着说:“小祖宗们,咱们该回去啦”。

孩子起哄道:“哦,回去喽,回去吃瓜喽”。

看着一蹦一跳回来的三个孩子,佟丽华笑着说:“瞅你们这一头汗,都去陈婶哪儿去洗把脸,回来吃西瓜”。

陈黄氏早就为孩子们打好了洗脸水,又为三个孩子洗净擦干。

看着孩子大口吃着西瓜,就跟用瓜给脸美容,满脸又是瓜汁又是瓜子。

哈岚开心的笑了,他掏出卷烟惬意的抽了一口。

佟丽华:“哈岚,这一片归哪个旗?”

哈岚:“咱们这里原是正白旗的营地”。

小翠:“爷,那这一片住的都是旗人吗?”

哈岚笑着说:“大多是,或者说是旗人的后裔”。

正在啃瓜的大儿子插嘴问:“爸,什么是旗人啊?”

哈岚说:“旗人是满族人的称呼”。

大儿子:“为什么我的同学管父母叫爸妈,而我妈管姥爷、姥姥叫阿玛、额娘呢?”

哈岚笑着说:“两种叫法的意思是一样的,汉族人管父母叫爸妈,而满族则叫阿玛和额娘了”。

大儿子:“那咱们家是满族人吗?”

佟丽华:“是的儿子,我和你爸爸都是满族人,所以你也是满族人”。

大儿子:“那弟弟和妹妹呢?”

佟丽华:“弟弟和妹妹也是满族人,他们随你爸爸的民族”。

大儿子恍然大悟道:“那我明白了,孩子的民族是随父亲走的,如果我爸爸是汉族,那我们就是汉族人了”。

哈岚笑着说:“是这样的,不管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

我们的国家很大,有很多的民族,但我们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所以我们都是中国人”。

大儿子点了点头,听明白了,我们都是中国人!

二儿子这时问道:“爸,我们可以去爬山吗?”

哈岚:“当然可以了,但要记住一条,爬山时一定要有大人带着,因为你们现在年纪还小,山里有猛兽容易伤到你们”。

二儿子兴奋的问道:“一会儿就去吗?”

哈岚笑着说:“今天太晚了,明天上午咱们一家子全是爬山,就事也逛逛这周边的风景”。

丫丫举着小胖手说道:“爸爸我也要去”。

哈岚:“好,我们的宝贝也去”。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他们仅在北平待了三天,就又匆匆的回到天津后,去了日本。

时间过的很快,三年过去了,转眼间就来到了一九三六年的夏天。

根据哈岚的要求,这个庄园有一条直通樱桃沟的三里长的地道,通过这条地道可以直接进山而不被发现。

房山的杂货铺也在半年前开张了。

各类蔬菜、水果千余吨,牛羊猪肉五千余吨,水产品及海产品也七千多吨,家畜和蛋类有三千余吨。

哈岚回到家后,还是让李连才,去学校接上放学后的大儿子哈云飞,送到了大东亚株式会社,与姥爷和姥姥见了一面儿。

按照哈岚早前的布署,华翠耧饭庄、亚太贸易公司、一品茶庄全部脱手,甭说,还真卖了个好价,一百二十万块大洋。

大头,还是位于东直门内的贸易公司,占地大、设施齐全。

这三年,空间中的物资多了有一倍。

总之,空间内的物资按二十人的生活用量,够吃几十年的,再说十名傀儡可以不吃不喝。

另一个大数就是大黄鱼了,兑换了三万根,合三十万两,这还不算那五千多根小黄鱼。

位于西山卧佛寺的农庄也建好了,经过三年的施工,农庄呈“回”字,两围的庄园,第一围是傀儡们的住房、马厩、仓房、车库,围墙很厚也很高,墙上有马道专为防御入侵反击所建;二围是主建筑共两进一园,但东西都有跨院是为孩子们起居准备的。

就连在南门仓租的粮库、存的粮食,也全收了起来。

现在的生意,只剩下和美国驻北平公使史密思,合开的怡和洋行了。

这个夏天,哈家人全来到了庄园度假。

庄园选址非常科学,在农田的中央有一块近二十亩地的土坡,而庄园就建在这块土坡上,居高临下。

当初被物资占了一半的空间,由于宝贝女儿丫丫的诞生,空间面积又翻了一番,达到一万五千亩地,空间再次显的空荡荡的。

贮存的物资,最多的是粮食,洋白面一万三千吨、国产白面七千吨、精米四千吨、玉米面万吨、高粱米三千多吨,还有红薯、黄豆、江米等农成品。

出售前,哈岚把仓库内、冰窖内的所有物品,全收进了空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