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第58章 被调去洛阳?

就像刚才杨慎矜所说,是以粮食为衡量标准,来核算税收。

这只是算法而已,不是说真的现钱就是1100万贯。

实际上现钱只有200万贯到250万贯,其他的都是实物。

盐税这东西,在大唐前期,就不存在。

没错,大唐前期采取的是无盐税政策。

说起来之前的北周是有盐税的,隋文帝杨坚认为农税充足,不要再苛责百姓了,便废掉了盐税。

关于权力掣肘,李隆基心里也有本帐,按照目前帝国各镇的兵力部署,任何一镇想要造反,几乎都会失败。

各镇节度使不会那么蠢,放着手里的大好前程不要,搞造反。

事实上,李隆基的权力掣肘之术,理论上是正确的。

帝国兵力的部署,以及目前各镇节度使的关系,都无法支撑其中一个节度使造反。

所以李隆基认为,只要权力掣肘用的好,不会有人轻易造反,毕竟造反成本太高。

可是李隆基在权力方面的认知过于理性,这是玩权术人的通病。

他们认为其他人都和自己一样理性。

偏偏安禄山就不是个理性的人,偏偏杨国忠就更是个蠢货。

李倓在一边一句话都不说,他其实心里有很多话说。

他想告诉李隆基,你这是在玩火,他还想说,你现在直接推行两税法,搞盐铁专卖都比放权给节度使要强。

但能说吗?

李倓现在只能设立技术人设,稍微对政治有点见解,都得完蛋。

而且两税法那种得罪天下权贵的事,本来就需要一个精力旺盛的帝王,和一个有公心的宰相配合执行。云九小说

李隆基和李林甫搭档搞两税法?

还是算了吧!

至于盐税能不能填平各镇军费,在场的其实心里都没数。

反正权力是已经给了。

说到这里之后,大殿内再一次沉默下来。

“十郎。”

“臣在。”

“盐税一事,你多费些心。”

“圣人放心,臣会把控好。”

“刚才王卿说的有道理,今年京兆府的田租免了吧。”

“圣人英明。”

李隆基说道:“你们下去。”

“臣等告退。”

李倓也行了礼,准备跟着一起出去。

“建宁,你留下。”后面传来李隆基严肃的声音。

“不知圣人有何事?”李倓转身又走回去。

“刚才的财税情况,你都听到了?”

李倓一脸愁容:“听到了,但没太听懂。”

“哪里没听懂?”

“都没听懂,什么京兆府免田租,什么折算,孙儿对这些不甚明白。”

“那现在朝廷财政紧张,你总该明白吧?”

李倓立刻说道:“明白,这个听懂了。”

“听懂了就好!我要告诉你,钱是多么的珍贵,你要节约!”

“是,大父教育的是,孙儿铭记于心!”

“你铭记于心!那你现在这几日都干了什么!”

“孙儿这几日在澄心堂巡视了一番,澄心堂目前日产纸已经超过九万张……”

“我在跟你说你买胡姬一事,你别岔开话……”

“孙儿愿意将澄心堂上交与大父。”

“胡姬也不是不能买。”

“下个月日产十万张绝对没有问题。”

“我叫你来,不是说澄心堂的事,你是我的孙儿,我主要还是想见一见你。”

“孙儿也每天都在想念大父。”

高力士看着这祖孙二人真情的流露,顿感欣慰。

这不就是家庭和睦吗?

“来,过来,坐在大父旁边来。”

“孙儿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我是你大父!”

“是。”

高力士连忙命人拿了座位到旁边,李倓坐下。

李隆基一脸慈眉善目地看着李倓,说道:“澄心堂是你创办的,这一点要搞清楚,你身为皇族子弟,为了天下着想,愿意给朝廷,我很高兴。”

“谢谢大父夸奖,孙儿愧不敢当,那本来就是大父的。”

“我跟将军商议过,想你去一趟洛阳,去洛阳再创立一个澄心堂,顺便去洛阳诸冶监,按照你的想法,来整改一番诸冶监,如何?”

李倓心头一动,李隆基啊李隆基,终于表达出来了。

你就只想跟我说,你想让我给你去赚钱不就行了。

诸冶监是太府监下面的,主要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居民。

大唐有自己的军器监,专门制造兵器。

太府监下面的诸冶监,也参与制造兵器,但不多,主要还是供给民间所用。

李隆基现在也不可能把军器监或者少府监直接交给李倓。

或者说,现在依然还在考察期。

看他是运气好搞了个澄心堂,还是真的对工匠制作有自己的方法。

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一致认为,应该与民休息,即便朝廷贫困,也坚决不收盐税,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直到武则天时代,对内大兴土木,对外频繁用兵,大唐局部地区的官府开始进入制盐行业。

给节度使放盐税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这显而易见,可大唐朝廷现在确实没钱了。

大唐朝廷现在一年税收折合是1100万贯到1300万贯,但这只是折合。

这个时候的节度使,还不敢公开跟朝廷叫板。

李隆基说道:“可以让各镇节度收取盐税,但盐价还是不要涨了,这关乎百姓日常。”

例如史料记载剑南道陵州在武周时期开始施行煮盐,一分入官,两分入百姓家。

真正到了李隆基时代,才开始扩充税种,如户税、地税、盐税。

到了李亨继位,任用第五琦搞榷盐法,盐价第一年就暴涨到每斗110钱。

李林甫说道:“圣人心怀百姓,是天下苍生之福。”

李林甫心中总算松了口气,他就担心李隆基咬着盐税不肯放。

这件事已经争议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唐会要》有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

这说明,天宝年间,盐税还只是尝试阶段。

至于给各镇放开盐税,到底能不能填平军费,李隆基心里其实也没底,他也懒得去管,交给李林甫便是了。

各镇节度是否有异心,就要靠权力来掣肘了。

既然李隆基时代还是尝试阶段,并未出现榷盐法,各地节度使其实也只是从中抽取一点税费。

或者说,节度使卖盐,但没有抬价,因为朝廷对商品价格是有规定的。

但天宝年间的盐价依旧很便宜。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