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第一百零八章 “高兴”军,出击!【四更万字求订阅】

“真的?”

“嗯……”

“词曲天赐,难道我的儿子……竟是天选之子不成?”

震惊之余,卫子夫的心中又莫名怅然起来。

她忽然觉得这首歌曲极符合自己的心境,不由忆起了曾经受刘彻宠爱时的许多过往。

曾几何时,她也天真的以为会与刘彻长相厮守,恩爱一生。

她更确定,世间也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曲。

那是因为她并不知道,这词其实是来自宋朝,这曲是来自两千多年后的新天朝。

但这却并不影响她对这首歌曲很有信心。

因为刘彻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就喜欢这些标新立异的东西,就像李延年的那首《佳人曲》。

《佳人曲》便是首次用了与汉赋截然不同的五言诗句式,音律也与如今流行的曲调截然不同。

而且。

刘据的这首歌曲很好听,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就像一个人坐于月光下静静陈述心中的遗憾与相思,不聒噪,也不声嘶力竭,令人甘愿静下心来倾听,比《佳人曲》更加耐听。

“据儿,还有旁的歌曲么?”

“母后莫急,饭要一口一口吃。”

“你说的是……来来来,光顾着说话,菜肴都快凉了,你多吃些。”

“嗯,够了够了,别添了。”

“这回出征,伱路上一定要当心,见势不妙就奋力逃,什么都不要管,只要能逃回来就行。”

“母后,那就是逃兵了……不过母后不必忧心,这回汉军优势极大,那些羌人只有被斩杀的份,何况我还不用上阵杀敌,就远远躲在最安全的中军观望。”

“早知为母就该先随便给你定一门婚事,旁人出征总归都要留个种,要不你也看看你那博望苑里有没有瞧得上的,不论身份贵贱,先留了种再说。”

“……”

“记得多带上几个精干的厨子,饭务必每顿都吃好吃饱!”

“……”

“为母再命人去城郊不慎摔死两头牛,你过几日出征时带上!”

“……”

“把那个名叫义妁的女医也带上,她很不错!”

“……”

……

时间一天天过去。

大约又过了半月左右,李息与徐自为终于命人前来通知刘据,各路人马已集结完毕,誓师之后便要开拔!

不过这些十万兵马并未全部来到长安。

都是在当地征发之后便就近向武威郡和陇右郡进发,只与中军在半途中约定了一个确定的会师地点。

至于这誓师仪式,刘据并未前去参加。

这年头这种事情繁文缛节太多,又是搞祭祀,又是拜太庙,又是指灵旗,还得念一大堆没营养的祷文,折腾来折腾去大半天就过去了。

有那功夫还不如多在太子府躺一会养足精神。

何况他这个中监军也不是主帅,并非必须到场,也不用讲什么提振军心的话。

“咱们不去参加誓师大会么?”

刘据懒得去参加誓师仪式,却还有人想去长长见识,就比如刚被刘彻安置进建章营,如今正委身于太子府的李广利。

“殿下说了,不去,等开拔的时候直接出城跟上中军便是。”

一个建章营的同袍无所谓的笑道。

“誓师大会这么重要的仪式也能如此对待,太子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李广利不甘心的道。

“太子说了算,除了天子,谁还能做了太子的主?”

那同袍看了李广利一眼,郑重告诫道,

“新来的,看在你才来的份上给你提个醒,咱们现在虽隶属建章营,但以后也是有很大可能晋期门的,劝你这种置喙上头的闲话最好还是少说,否则不论被谁听了去,对你都没有任何好处,稍不小心就是——咔!”

说到这里,那同袍忽然目露凶光,抬起手来做个了抹脖子的手势。

“!”

李广利没有防备,顿时被吓得倒退了一步。

“哈哈哈,就这点胆量啊,上了战场见了死人,可别吓得尿了裤子。”

那同袍哈哈大笑两声,转过身去继续收拾自己的甲胄装备。

李广利顿时心生不满,本还想将这名同袍叫住理论几句,但话到嘴边究竟还是犹豫了一下,咬着牙强行忍耐了下来。

不过他的心思却并未因此静下来,而是望了一眼刘据所在的秋坊方向,心中暗忖:

“酒后当众失仪就算了,如今身为中监军竟连如此重要的誓师仪式都不去参加,反倒躺在府里呼呼大睡,这样的太子如何能够靠得住?”

“有些人,不过只是会投胎罢了……”

如此一直到了下午未时。

李息和徐自为再派人来通知,大军已经正式开拔。

请刘据前往霸城门,已经有人在霸城门下接应他前去与中军汇合。

刘据才终于从秋坊里走了出来,随便与太子詹事季平交代了几句,懒洋洋的带着一名颇有姿色的女子登上马车。

随后百名建章骑翻身上马,在刘据的随从车队前面开路。

另外百名建章骑则留在车队后面殿后。

这一幕也被李广利看在眼中,心中不由的再次腹诽:

“出征竟携带女眷,这似乎有违军法,竟如此明目张胆么?”

不过这次他倒学聪明了,只在心里想想,并未再将这话说出口来。

……

是夜戌时。

刘据的车队终于赶上了大军中军。

此时中军已经扎下营帐,大营内升起了多堆篝火,兵士们已经在用食。

有人进去通报之后,不一会李息与徐自为就亲自一路小跑着出来迎接,后面还跟着数名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校尉:

“恭迎太子殿下!”

李息已年过半百,徐自为如今也过了不惑之年,此刻见到刘据却是一脸的殷切。

而跟在两位将军身后的数名校尉亦是笑的有些过头,看起来很像是精于溜须拍马的谄媚之徒。

待刘据与他们一一见过礼之后。

李息作为代表立刻又向刘据发出邀请:

“殿下,下官已在帐中为殿下搭好了营帐!”

“不过在这之前,还请殿下先移步中军大帐,下官已经备好了宴席,也可借此机会与殿下说明下官与徐将军最新制定出来的方略,殿下若还有其他的高见,正好可以一并提出来。”

结果却听刘据只是摆了摆手,笑道:

“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我又不懂军事,只要是能令我高兴的方略,你们看着定就是了,我完全相信你们的领兵能力。”

“?”

这回听到这话,可就不光是一个李广利腹诽了。

就连太子府的随从和一众建章营骑士面色顿时都变得古怪起来。

劳烦谁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能令我高兴的方略”?

打仗就是打仗,如此严肃的事,方略却要看能不能令太子高兴,这算怎么回事?

就算他是太子,他是此战的中监军,也断然不能如此行事吧?

这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唯有紧跟在刘据身后的义妁和郭振心中无奈摇头:

“太子这回怕是又在大智若愚的作怪了……”

而接下来的一幕,登时令李广利等人更加无法理解。

只见李息与徐自为听了这话非但没有任何不适,反倒瞬间满面红光、甚至还略有些兴奋的道:

“下官可以向殿下保证,如今的方略一定是能令殿下高兴的方略,非但能令殿下高兴,下官与这次出征的这些将领也都高兴,不信殿下可以问问他们。”

“是啊是啊,高兴!”

身后那数名校尉闻言竟显得比李息和徐自为还要兴奋,忙不迭点着头大声道,

“这回能跟随殿下出征,是咱们祖坟上冒了青烟,只要殿下高兴,咱们就个顶个的高兴,都高兴,哈哈哈。”

“???”

李广利等人见状顿时面面相觑,心情变得越发复杂,有些人心里都已经有个小人掀桌子了。

闹呢?!

这些人真的是去打仗的吗,确定不是组团去寻欢作乐?

一个连作战方略都懒得听的太子,再加上一群从上到下都只会陪着太子高兴的奇葩将领。

你高兴,我高兴,他也高兴。

你们高兴个屁啊高兴!

要不你们也别叫汉军了,干脆改名叫高兴军算了,一干如此滑稽人领军,真的有可能打胜仗?

打了败仗有你们哭的时候!

尤其是李广利。

此生头一回随军出征的他真是大大的涨了见识,内心感到无比震撼,难道汉军内部就都是这么个德行?

然而他们哪里会知道。

这是李息、徐自为近日与这干校尉一同商定了方略之后才出现的效果。

这些人至今已经根据刘据的“高兴”方略进行了多次细化,从分兵到探查行进路线,再到军需粮草补给,都已经尽可能做到了万无一失。

之后他们又对这个方略进行了数十次推演,而这数十次推演,无一例外都是汉军大获全胜。

区别只在于究竟是斩杀俘获八万羌人,还是斩杀俘获五万羌人。

而这个数字的浮动,主要还是取决于刘据指出的那片区域中有多少只有羌人才知道的小道……

因此大伙早已一致决定放弃李息和徐自为原本那八成会无功而返的方略,坚决拥护刘据提出来的“高兴”方略!

反正不管是五万还是八万。

对于他们来说都将是惊世之功,此战之后一定会有不少人封侯拜将,一跃成为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将,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而这一切自是全拜刘据这位太子所赐。

他们怎么可能不高兴?

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已亢奋的摩拳擦掌,只等着尽快达到战场,去拾取那十万个光彩夺目的功勋!

当然,也还是有一个例外。

这个人就是与那干校尉立在一起的先登校尉公孙敬声,他此刻虽也陪着“高兴”,但笑容的背后却尽是苦涩。

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带头冲锋……

别人封侯拜将的时候,他八成只能得到一个“追封”。

3600大章,今天也是万字了,求订阅。

(本章完)

虽然她早就明白,刘彻是天子,绝不会只有自己一个女人,他未来的女人何止几十,何止几百,而是数千。

但恩爱中的人又怎会在意这些,总以为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词是心中有感而发,曲是梦中所思而来。”

刘据笑了笑,厚着脸皮道。

回过神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是好词啊。”

然而到后来,她渐渐地只期盼刘彻心里有她就够了,几个月来一次椒房殿也不是问题。

再后来,她期盼是半年来一次、一年来一次、两年来一次……

至于刘彻……

卫子夫看向刘据,这个她将曾经所有的期盼都转移于一身的儿子。

“据儿,你的这首歌曲,是从哪得来的?”

卫子夫的声音有些低沉,也略微变得沙哑。

她早已彻底接受了自己正年老色衰的事实。

她的心中终于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期盼,那就是只要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位。

卫子夫的内心颤了一下,隐隐有些激动。

她很确定,世间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词。

或许也正应了这首歌曲中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吧?

天下哪有那么圆满的事情,怎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教她一人占了?

现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