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第23章 诏狱

所以,朱棣最后留给朱高炽的近臣是杨士奇。

相信有了杨士奇的辅佐,再加上太子朱高炽的多年经营,一定大有作为!

可惜。

南京诏狱前,身穿飞鱼服的纪纲恭敬地行礼。

朱悟净神色淡然。

如今朱高煦得势,风光无限,锦衣卫自然不敢得罪,虽不至于战战兢兢,但也十分恭顺。

只能说,大明真的是蒸蒸日上。

“明朝除了太祖、太宗,也只有英宗和嘉靖两位皇帝会帝王心术。”朱悟净莫名想起了这样的评价。

虽然在后世的网络上,朱祁镇被戏称为战神。

但是。

朱祁镇确实会帝王术。

应该说正统年间的朱祁镇不会帝王术,但是天顺年间的朱祁镇确实会帝王术。

“经历一场大变,足以让人脱胎换骨。”

阴暗的牢狱之中,朱悟净忽然开口,对着纪纲说道:“纪大人,你觉得经历牢狱之灾,这位解大才子,是否有所领悟?”

纪纲闻言一笑:“世子说笑了,诏狱又不是书院,哪里会让人领悟什么?不过脱胎换骨倒是真的。”

不过是物理层面的脱胎换骨。

“不一定。”朱悟净摇了摇头:“监狱可是一个悟道的好地方。”

说话之间,穿过闹房,朱悟净斜睥了这些闹房中宛如行尸走肉的官员,忍不住摇头叹息。

从洪武到永乐,两位大明天子对于文臣都无比苛刻。

朱棣或许还好一些,但是对于贪官污吏,他们的态度倒是一致的,那就是严惩。

锦衣卫诏狱更是令当朝文武百官闻之色变。

朱悟净不太喜欢这种行事风格。

“太浪费了。”

“世子说什么?”纪纲怀疑自己听错了。

朱悟净叹息道:“这些犯了错的官员,就这样关着实在太浪费了,应当将他们以及全家老小发配漠北、哈密卫、安南等大明的边陲之地,以此填充当地人口。”

纪纲:“……”

很长一段时间,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都觉得自己是个狠人,是个无情冷血、残忍狠毒的人物。

现在听到朱悟净平静的话语,忽然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坏。

“哼!”

旁边的监牢忽然传出一声冷笑。

“将这些贪官污吏迁移到边陲之地,也不怕这些官员跳反为胡人牵马,更何况他们对朝廷不满,日后必然生乱。”

闻言,朱悟净微微颔首,看向发出声音的监牢,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安南、哈密卫、努尔干都指挥使司与大明本土相连,确实不是一个好去处,我听闻三宝太监在海外打下一处领土,那是一个好去处。”

监牢中的犯人闻言,终于抬起眼帘,看向朱悟净。

他在看朱悟净,朱悟净也在看他。

这是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眼睛炯炯有神,身穿脏兮兮的白色衣服,坐在草垛上,披头散发,监牢的石壁上画着各种文字图案。

此人就是曾经的才子解缙。

沉吟片刻,解缙哈哈一笑,说道:“放逐犯官去海外之地,确实是个好办法。”

“这些官员本就是戴罪之身,又孤悬海外,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郑和的舰船,换言之,他们只能依靠大明。”

“他们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大明。”

“此法,比起太祖的迁移百姓到关中的法子,还要高明。”

“只是……”

解缙说到这里,看向朱悟净,似是等待对方接话。

朱悟净没有接话,反而笑道:“解大才子,你接下来说的话,会决定你的最终命运。”

解缙闻言一怔。

朱悟净续道:“若是答的好,我准你入我阐教门下,十年后许你还俗,若是答的不好,今年的第一场雪夜,便是你单衣离开诏狱的日子。”

身穿飞鱼服的纪纲闻言,只觉心里一寒。

雪夜,单衣。

这是要解缙死在冰雪之中啊。

纪纲不由联想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解缙被拖出诏狱,泼上一桶冷水,身穿单衣,赤足走在雪地上,锦衣卫手持火把在不远处跟着,一直跟着,直到解缙倒在地上,直到身体冰凉,再无呼吸。

这是让解缙自己选啊。

是作汉王世子门下走狗,还是孤单的死在雪夜。

解缙颤抖地看向朱悟净手中的圣旨。

这位陌生的少年究竟是谁?

有没有权力处置自己?

解缙不知道,但是他不敢赌。

若是再年轻一些,解缙或许会耍些小聪明,但是被关入诏狱的三年,磨掉了他身上的锐气。

旋即,解缙苦笑道:“道长的想法很好,只是海外领土虽然让迁移过去的罪臣及其家眷只能依靠朝廷,但也势单力薄,不是海外蛮夷的对手。”

朱悟净笑了。

他很满意解缙的回答,

这位才子的锐气已经被磨掉,再无那些揣度上意的小聪明。

用得好,便是和珅、严嵩、秦桧这般的佞臣。

咻的一声,圣旨被扔到狱中,解缙连忙拾起。

解缙后背发凉,也吓得半死。

这天下怎有如此大胆之人,竟然将圣旨投掷出去。

心中的想法才出现,紧随而来的却是朱悟净古井无波的话。

“迁移一万安南壮年男子为仆从军,驻扎旧港宣慰司,迁移一万朝鲜壮年男子为仆从军,驻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解缙只感一阵恶寒,猛地抬头,从朱悟净的眉眼之间,看到了几分熟悉的风采。

不!

比起永乐帝还要狠毒万倍。

朱悟净手里拿着圣旨,身穿一袭百纳道袍,双眼微阖,漫不经心。

“带我见见这位明朝第一才子吧。”

朱棣留给太子的臣子也是有考究的,无论是忠心耿耿的武勋,还是特地挑选的文臣,都是精挑细选的。

金忠有能力,也有忠心,但是年事已高,活不到朱高炽大展宏图的日子。

作为父亲,他不允许未来自己儿子的重臣,是这样一个不忠诚的家伙。

“见过世子殿下。”

纪纲闻言,心中一动,联想到朱悟净手中圣旨,心中惊疑不定,觉得朱棣可能想启用诏狱中的解缙。

这位解缙,号称明朝第一才子,曾经也是朱棣的重臣。

解缙不仅仅想做权臣,更想作太子近臣,更是妄图成为未来的天子近臣。

能臣需要能力。

近臣却需要忠诚。

解缙不忠诚。

当然,若仅仅如此,朱棣倒也不会杀解缙。

可惜。

朱棣没有想到,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好圣孙朱瞻基在位十年,也随之而去。

朱棣留给朱高炽的杨士奇辅佐了朱瞻基,留给朱瞻基的于谦辅佐了朱祁钰。

这就犯了朱棣的忌讳。

作为皇帝,他不允许一个臣子如此亲近太子,影响自己的权柄。

只是可惜,人虽聪明,却犯了杨修一般的错误,不仅仅揣度上意,还掺和进了立储之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