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在三国成就霸业》
我在三国成就霸业

第十七章 三百万够干嘛

这么点东西对糜家来说就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

“我无法保证。”周信坦言道,“但我们会尽力,而且,也要看官府如何应对。倘若官府不管不顾,以我们这点人马绝对阻挡不住,糜君便是再多给一倍也没用!”

“唉……”糜竺不禁摇头叹气道,“东海相刘馗、刺史巴祇皆非讨贼之才,还有琅琊相阴德,琅琊黄巾聚众传言早起,他们却毫无应对之策,坐等贼势壮大。若是期待他们剿灭贼寇,我……我……”

“我们三人来此,那就三……”

“三百万?!”

还没等周信说完,糜芳就脱口而出,脸色铁青,显然是觉得周信要的太多了。

“糜君勿忧!”周信安慰道,“黄巾乱起,朝廷定会委派能讨贼之人来任刺史,依我看,有一人极有可能会被迁任为徐州刺史。”

“谁?”糜竺急问。

现任徐州刺史巴祇,打心眼里看不上糜竺这些商贾,糜竺就是再有钱也没用,巴刺史平日里对待那些普通百姓都比对他们好。

糜竺当然希望能换一个刺史,最好是换一个能让自己说上话的刺史。

孙观也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他一直不说话,由周信去说,心里似乎已经默认以周信为主,自己只是一个跟脚的。

“丹阳人陶谦,陶恭祖。”周信答道。

“陶谦?为何?”

糜竺暗暗摇头,显然没听说过这个会影响他一生的人物。

陶谦是扬州丹阳人,此前又没在徐州当过官,难怪糜竺不了解。

周信说道:“中平元年黄巾乱起的时候,朝廷调任陶谦为幽州刺史,很快便平定了幽州黄巾。听说后来他又随左将军皇甫嵩和车骑将军张温为参军,颇知用兵,我料朝廷或许会调他到徐州来当刺史,讨剿黄巾。”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倘若真如我所料,朝廷让陶恭祖来任徐州刺史,又有我们相助,则黄巾顷刻可灭!”

糜竺不知道事实会不会如周信所料,要是真的如此,那倒是一件喜事。

“陶恭祖此人如何?”糜竺又连忙问道。

其实他是想知道陶谦会怎么对待商贾,会不会和巴祇一样轻待自己。

周信故意沉吟片刻,才回应道:“我对此人所知也不太多,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此人与巴刺史大有不同。巴刺史自视清高,轻待商贾匠人,陶恭祖则不然,他一视同仁,说不定……”

“说不定他真当了徐州刺史,会辟糜君为别驾呢!哈哈哈……”

周信说完大笑,但糜竺觉得对方说得很认真,完全不像是嘲讽之语。

“辟我为别驾?!周君莫要说笑,我乃商贾之流,如何能让刺史如此高看!”

糜竺嘴上这么说,心中其实正在暗喜。

他很希望周信说的都能成真。

糜家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而身为男人,一旦不缺钱,想要的东西除了美人就是权力。

再有就是长生,但那是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追求之道。

糜竺不爱美人,他只想要拥有权力,也就是官的身份。

有了这个身份,才会真正让别人看得起,才是真的光宗耀祖。

士农工商。

汉代时商人处在最底层,是不能当官的,也会被处在最顶端的士人所轻待。

不管你多有钱,也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满身铜臭味。

因此糜氏兄弟都没有被郡国举为孝廉。

现在不一样了。

论经商,还得数当朝天子最厉害。

卖官卖爵可得了不少钱。

天子都这样了,下面的人也就没什么可忌讳的。

除了那些满腹经纶自视清高的家伙,大多数人都不再轻待商贾,同时也给商贾开辟了入仕之道。

陶谦更不一样,他十四岁的时候还在跟那些七八岁的儿童一起玩骑竹马的游戏。

周信明显愣了一下。

你打发叫花子呢!

正要表示感谢,又听对方说:“但是,你们要保证不让黄巾踏足东海之地。”

周信明白了,糜竺是想花钱消灾。

当然,也不能狮子大开口,免得把对方给吓到了。

周信先是看了旁边的孙观一眼,又向门外的典韦看去,再回头对糜竺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百万够干嘛!

招募人马要花钱买粮买布买兵器,要盖房舍或搞军帐给他们住,有家眷在身边的死了伤了还要给点抚恤金,这么点钱能招几个人!

周信从糜竺的神色里也看出来了,对方对自己有顾忌!

有些人是宁愿要钱不要命的,鱼死网破对谁都没好处,双赢才重要!

“好,我可以给你。”

周信没想到糜竺答应得这么爽快。

来之前周信准备只要一千万钱和一千石粮,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自己在糜竺面前展示出神射之术,糜竺又知道了自己诛杀张匡的事情。

糜竺本来想说,如果州郡能够剿贼,就不会答应给你钱粮了。

但这话怎么能说得出口。

也是,自己连县令都敢杀,还是中常侍张让的堂弟,要杀他糜竺一个商贾,那根本就不叫事。

既然这样了,当然要开口大一点,不要白不要。

“三千万钱,三千石粮食,三千匹麻布,三百斤黄金,三十匹马,嗯,就这么多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