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 34 章

谢景行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干不来这活,被家长们赶着走开了。

不能再做动刀子的活,只能将割下的稻谷抱到田坎上放好,再由石天生赶着马将成捆的稻穗运走,到河边一处压实的平地上。

谢定安和周忠义就在那里,面前摆着谷桶,他们需要不断使力将稻穗拍打在谷桶上,让全部稻粒脱下来滚到里面,这是最费力的,就由他们两个壮年汉子来做。

刚搬下来的十来年,村里部分人还是习惯去山上找山货,许多人家想着反正家里已经有朝廷分的地,自己再买上几亩, 已经够家里嚼用了。

朝廷虽然一直鼓励开荒, 可周家村能开的荒地全在小舟山上, 山上地势不平, 还有各种杂树, 实在难处理, 少有人家去费那功夫。

周家先祖一直认为土地才是根, 加上周家男人大都勤劳肯干,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 在小舟山上没有人居住的地方,陆陆续续开出了十几亩荒地。

陈孝珍唾了他一口,“用得着你说吗?还不快点忙活,我们得在这两天把稻子全部收完,山上还有那么多地等着收呢。”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两天的忙碌,才终于将水稻全部收完,现在脱下的稻粒正在两家院子里晒着,秀姐儿需要时不时地去翻动一下,让每颗稻粒都能被晒到,只有晒干其中的水分,储存时才能不发霉,可以保存更久时间。

晚间大家是在谢家吃的饭,为了忙秋收,周家几乎所有空闲着的地方全被各种东西占着,都快无处下脚了。

谢家稍微好点,只有院子清出来晒着稻粒,但中间也留出了一条空道,方便人进出院子。

吃完饭后,天已经黑了,周广德却还没打算闲下来,带着家里的男人们去了地里。

稻杆还堆在河边上,他准备去把稻草一捆捆扎起来,搬回家中作柴火。

周家村靠山,时时都能进山去砍柴,再运到镇上或县城卖钱,这是家里条件差些的人户收入来源之一。

小舟山是大家居住和种地的地方,村里人都是去大舟山里面砍柴。

深山里面是不敢进的,大都是在外围,而且周家村的人都知道,不能将树全砍了,不然山容易滑坡,村里老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谁也不敢违背。

因着这个原因,周家条件好些的人家,只在家里柴火不够时,会去砍一些回来自家用。

自家很多时候都是烧稻草杆、玉米杆、高粱杆这些。

哪种都不太经烧,农家一年用的量大,还需要省着点用,不然,就算是将地里全部收集起来,也不一定够。

男人们都出去忙活,女人们和周宁在厨房里收拾,谢景行坐灶膛后面歇着,双目放空,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厨房里的闲聊。

这两日可真是累坏他了,他这身板子真不是干农活的料。

不行,他得想想法子,另找活路。

不然,就算有谢定安和周宁在前面撑着,他想要在古代当条咸鱼躺平,难!

真干一辈子农活,谢景行觉得他可做不到。

可他能想什么路子,要是大炎朝的伙食差点,说不定他还能想想法去卖点美食,到时候不说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最起码能混个温饱。

可大炎朝的伙食一点也不比现代差,只说周宁的手艺,就比上辈子一些小餐馆的大厨还好。

前几天分到鱼后,陈孝珍和大舅母做的鱼,他吃着也不比他做的泡菜鱼差。

这条路眼看着就被堵死了。

制玻璃、做炸药吧,他确实会,可他不想被权贵人家抓起来,关着一直做这些。

他就一普通小老百姓,随便一家有权有势的就能夺了他的方子,说不定连被关起来帮着做事都是最好的结局,更狠的是将他灭口,甚至连累家里人。

把手搁在膝盖处,撑着下颌,谢景行思绪翻飞,算了,家里还有谢定安和周宁顶着,车到山前必有路,上辈子已经拼掉了一条命,这辈子就先躺平吧,他暂时是拼不动了。

捡漏下的高粱穗子、扒玉米皮、摘花生粒,谢景行跟着家里人坚持了十几天,才彻底将地里的各种粮食收了回来。

就算家里顿顿白面,每天都用大油炒了菜,时不时还有鱼吃,全部忙完后,所有人都黑瘦了一圈。

最后,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午饭,石天生就准备告辞回去,都已经忙完了,他不能还在别人家蹭饭。

走之前,他悄悄用眼角看了秀姐儿好几眼,秀姐儿也是,手里虽拿着抹布在擦桌子,半天却只擦了面前的一小块。

谢景行看地只想捂脸,这表现的也太明显了,他觉得家里除了大大咧咧的男人们,家里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发现了。

谢景行眼看着陈孝珍、大舅母和周宁来回交换了几个眼神,表情微妙。

将石天生送出门后,陈孝珍走到了堂屋,看着秀姐儿的动作打趣道:“秀姐儿,这块儿都快被你擦掉一层皮了,是不是也该擦擦其他地方?”

秀姐儿才回过神来,看着面前干干净净的桌面,赶忙挪着去了另外一方,嘴里结结巴巴地回道:“哦哦,我刚刚想事呢,没注意到。”

廖文慈也走了进来,说:“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没什么,就随便想想。”手里快速地将桌面整个擦了一遍,“我擦好了,这就去厨房洗碗。”说完匆匆忙忙地往厨房跑去。

婆媳俩对视了一眼,双双笑着摇了摇头。

谢景行在一边看着,看这样子,两人对石天生和秀姐儿的事好像还挺乐见其成的。

秋收时也是艳阳高照,往年遇到这种天气,心里都得笑开了花,不然一场雨下来,全部人着急上火地忙,不然粮食被水一泡,又得有不少损失。

今年看着这个天气,村里不少人却露出了担忧之色,接下来如果还一直这样,就算他们这里有河,明年粮食也难。

这日,周广德被叫去了村里,和村长几人商讨了一番,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今年秋收的粮食,除了交税,自家还是要多留点才行。

要是明年旱了,粮食收成不足,到时候想买粮,得花更多的钱回来,这还算好的,怕就怕连粮都买不到。

今年冬天大家都省着点儿,知道家里都等着卖粮的钱,好置办各种家当,可看这情形,明年遭旱是八九不离十了,大家都考虑长远些。

回来后,周广德通知了家里人,也来谢家说了一声,他家接下来一年的口粮,早点去村里人家里买回来。

村里应该还是有不少人家,需要往外卖一些粮,换些银钱。

再怎么担心明年的粮食,有些钱得要花,总不能看着家里大人、孩子过不了冬吧?

谢定安先去村里问了哪些家里有卖粮的意愿,也不压价,跟镇上粮行收购粮食的价格相同,在村里花了一日功夫,将接下来一年的口粮买了回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荒地不用花钱买,头三年还免税, 三年之后十税三,周家凭借着地里收成,慢慢成了周家村条件数得上的人家。

其他村民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才开始在小舟山上找地开荒。

费尽全力才割了几捆,最后一刀手上力道不对,镰刀顺着稻杆往上割来,要不是他眼疾手快松了手,差点被划伤。

陈孝珍本在一边笑看着他笨拙的动作,见此情形,赶忙让周广德把刀拿了回去。

谢景行从怀中掏出绣着胖娃娃的手帕,抹了抹额头的汗,站在稻田里歇了歇,眼睛不由自主地就看向了一直弯着腰割稻子的几人。

周家有二十几亩地, 这是从搬来周家村后,周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一开始只有朝廷分给的几亩, 后来存了钱才又买了些好地。

小舟山很大,可周家人二十几亩地都得费尽心思,每年秋收都跟打仗一样, 实在没有精力再开其他的荒地了,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开出来种庄稼。

周家村大几十户人家,一窝蜂地上山开荒, 小舟山上才能是现在这幅丰收景象。

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忙,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秋收时都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只见陈孝珍左手抓住一把稻杆,右手利落地挥着镰刀在根部一割,满满一捆稻穗便被齐根割了下来,之后随手就放在了身后。

看着很轻松,谢景行刚开始也这样以为,周广德见他好奇便将镰刀给他试了试。

谢景行这才知道什么叫‘眼睛学会了,手却不会’。

周家想着山上有十几亩旱地,就把村里靠河的田地整理出来,引水灌溉成了水田,种了十几亩稻子,这样能多卖不少钱。

今年已是几个月没下雨,就算时不时从河里挑水灌溉,稻田也快干透了,周家决定先将水稻收回家,再去收山上的粮食。

谢景行只歇了一会儿,又开始来回搬动,他一个人肯定是赶不上其他几人的速度的,石天生有时也会下稻田里来帮忙,众人齐心协力,不到一个时辰就收割完了两亩地。

周广德站起身捶了捶腰,老了,干活不行了,看到忙活的成果不由感叹,“还是得人多,我们往年忙一整个上午,都不一定能收这么多。”

谢景行已在稻田里来回跑了无数趟,家里除了周宁和秀姐儿全来了地里忙活。

当然,也有石天生。

不过,后面开荒的人家太多,每家每户也只开出了几亩,远远比不上周家,要不是周家在周家村一贯有威望,且为人热心豁达,村里有事找周家帮忙,几乎都能得到助力,不然,就算是团结的周家村民,心里肯定也会生出不少坏心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