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最美好的回忆,原来在小学

于大为既然来了,便是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好好记在脑子里,毕竟这里曾经也是他的学生时代。

而作为河善小学的荣誉校友,他这次也要帮助这所小学,为孩子们搭建出心中的乐园。

按照河善小学校长张百仓的想法,是准备在学校大门这处地方,一直往里铺一条砖路,一直铺设到学校房子下面。

猪脑袋和肉都有大娘家一份,三舅特意交代的。其实就算他不交代,按照于大为跟他之间的默契程度,也能明白三舅的用意。

一般冬天有人家过年杀猪,会把猪头肉和猪蹄子留到二月二再吃,如今东北的天气不足以让把猪头肉放到冬天,只能是拿回去分一分吃掉。

于大为回到家以后分好了猪头和猪头,隔天便去了河善小学那边帮忙。

而右边则是一个小屋子,屋里面有个火炕,中午谁要是想休息了,或者晚上有事儿不想回家的,可以在这个小屋里借住一晚。

每一间教室能有五六十平米,木质的黑色黑板,上面挂着红色的华夏旗帜,左边贴着好好学习,右边贴着天天向上几个大字。

窗户都是用木边框加玻璃做成的,在窗户旁边墙垛子上,还挂着一些名人画像。

伽利略,贝多芬,列宁,马克思,恩格斯……

学校操场如果在中间划一条砖路,那整个场地就分成了三个部分。

左右两边差不多同等面积的操场,正对着房子左边的操场,放的是两个篮球架子,用来给孩子们打篮球的。

不过按照于大为的记忆来看,好像这两个架子就是摆设,孩子们到现在估计都不知道篮球是个啥。

而且地面都是土,操场上大部分面积都是土地,上面偶尔还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儿,这能打篮球?

或许能,但估计爹妈都舍不得钱给孩子买个篮球。

操场的右边,靠近房子的下面,有一个石台子,又叫演讲台,四四方方的演讲台后面有一个石梯。

这个演讲台唯一的作用就是,夏天排队回家的时候,校长站在上面安排队形,再数数别落下了哪个孩子。

他不猜也能知道,校长张百仓跟老村长孙和民,肯定舍不得花钱雇工人修路。

果不其然,当于大为把四轮车开到学校,发现干活的都是学校的老师们,至于小学生们都在上劳动课。

于大为也乐得清闲,偶尔去班级里瞅瞅,偶尔在学校里面逛逛。

未来随着华夏人口减少,村里面的小学也会不断合并,学生们都会到镇里中心学校去读书。人口锐减,学生流失,河善小学未来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嗯,正好也没啥事,过来帮你们干点活。”于大为看了一眼正在操场中间,用挖掘机翻土的黄蛮,“这小子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离开的时候,三舅让食堂多给了自己一个猪后丘,还有两个猪脑袋也放在了于大为的车斗子里。

老村长为了给学校修路,特意在砖窑买了一批红砖,如今红砖正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东边的墙根底下。

于大为把车开到了河善小学的大铁门外,学校的大门也是钢丝网跟钢管焊接成的,四根长方体的垛子作为大门的立柱,上方水泥板搭成顶。

于大为来开以后,将两扇钢网大门推开,把四轮车开了进去。

“没有没有,小黄师傅干的可起劲儿了。”老村长一阵夸赞。

于大为笑笑没再废话,直接开始加入了搬砖队伍当中。

不过不论是校长还是村长,都没给于大为安排什么重活,而是跟一位年轻女老师一起,主要是在旁边负责孩子们的安全。

下面的钢丝网门便是平日里很少进出的大门儿,旁边小立住的钢丝网门,才是主要平时进出的地方,而且白天的校门都是开着的,校外的人进去了出去了也都没问题。

只是今天的大门没有拿锁链的锁起来,反倒只是上了铁栓。

河善小学的学校班级十分好区分,从左到右,一共八个房间,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最后是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跟班级不太一样,办公室进去以后是有左右两间屋,左边的屋里放了各种桌子椅子,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中午也在这个地方吃个饭。

操场里,正在往学校中间搬砖的孩子们,是最先发现于大为的,每一双眼睛都带着好奇朝于大为看去。

“大为来啦!”老村长孙和民也在跟孩子们一起搬砖,除他之外,居委会里的会计老李,后勤老黄也都在帮着忙活着。

四根立柱两根大的两根小的,大的最上方顶上,有四个刷了红漆的铁皮大字:河善小学。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