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一百八十六章 老纪修理

小仓子顶上也挂着个木牌子,红色油漆写着“老纪修理”四个字。

于大为还看到对方门口,还摆放着一个拆掉轮胎的自行车,有个中年的汉子,穿着黑色的破旧厚棉裤,上半身套着棕色棉袄,后背处还能清晰的看到一个大红补丁。

汉子此时正在给摘出来的内胎打气,打好了以后,双手按住内胎一处,将其放在水里,按压后没发现漏气,又轮换到另一端,就这么一点点尝试着寻找扎胎的地方。

泰县隶属于油城五区四县之一,又叫杜尔伯特蒙,是蒙族的一个分支县,人口在十八万左右,因在嫩江下游东岸位置,淡水资源比较丰富,本地特产的鸭蛋非常好吃,腌出来的咸鸭蛋个个冒油。

顺着铁路下面的公路一直往北走,大概一个多小时便到了泰县。

如今冰天雪地的,路上也没有个铲雪车,公路上也全都是压出来的白雪,哪怕换上了防滑胎,若不是不谨慎的话,也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仓子里有一位老人正坐在破旧的藤条椅子上抽着旱烟,他透过门口看了自家傻儿子一眼,有些不争气的教训道:“傻愣在那干什么!有车停门口了,还不起身去看看。”

“哦。”纪有德双手从水盆里抽出来,朝两边用力甩了甩,然后将剩余的水渍放在棉袄两旁擦了擦,这才缩个手朝停下来的小汽车边上走去。

只是当他看到车里走出来的那个人,眼中的震惊久久无法退散,双手窘迫的插在两侧的棉袄口袋里,有紧张、也有躲闪……

于大为深知北方冬季时候开车的危险,哪怕有点开车的技术,也不敢开太快,不过还好,来到泰县,往南走穿过两个村子的公路,就到了纪有德大队长所在的永和镇。

泰县跟于大为家那边的县城差不多,破旧的公路上,偶尔就会出现个大坑,要是绕不过去,车底盘就会被边沿狠狠地剐蹭一下。

越往村子里走,能看见的越多,整个一条街好像都是做点啥小买卖的,最终于大为锁定了村东头的一家。

院子的设计跟他老爷子家很像,靠近主街的地方有个垒起来的小仓子,旁边是养猪的猪圈,身后是园子,最后面才是当院跟居住用的房屋。

地方又小又贫瘠,往远看周围全都是荒草甸子,想来应该是大大小小的泡子结成冰了,这地方种水稻行,但好像没人把村子周围开垦出来。

检修阿克曼挖掘机于大为用了两天的时间,处理好厂子里检修的事情后,于大为便带着姚金斧去了泰县。

红色的小汽车一路躲躲闪闪,来到永和镇一路不停,继续顺着高高的路口往下疾驰,下坡的时候,有驴车顺着下面往上坡走,两车差点没撞上。

终归是有惊无险的穿过狭窄的覆雪土路,顺着高低不平的坡道,又穿过干枯的林荫,这才来到同样有些偏远的永和村。

俩人来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东北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习惯吃两顿饭,所以车窗稍稍摇下去一些,烧柴火的味道和蒸饭的味道就会夹杂在一起,然后飘进小汽车里面。

“靠山吃山靠水,啥都靠不上,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于大为朝斧子笑笑,“再穷也肯定能有条活路的。”

小汽车再往前开,有些挨着主街的院子门口前开始有些个捡漏的牌匾,说是牌匾,其实就是大木头板子上刷的红色油漆。

上面有写“住宿”,有写“饭馆”,还有写“小卖店”的。

于大为一路开到这里,对永和村的一切都有些惊讶,路过其他村子,至少还能看见几个砖瓦房,可永和村几乎都是干打垒。

每一家的院子都小小的,能有个九分地面积便不错了,干打垒的屋子也很矮,多说了举高能有个两米五,甚至都不到。

于大为将车绕过院子前的壕沟,顺着土路往下开停在了汉子的修理铺前面。

原本汉子看见有小汽车停在了自家院门口,他还挺兴奋,毕竟村子里走过的汽车不多,坏掉的更少,要不是啥大毛病都去镇上去修,根本没有停在这儿的。

“哥,这地方开个修理铺,不得赔的裤衩子都不剩?”副驾上,姚金斧双手扒在车窗上,将旁边的窗花擦掉,朝外看。

当街溜达的狗都比他们路过别的村子的瘦,这村子毫不夸张的说,是姚金斧见过最穷的村子。

别看永和村跟永和镇有两个字相同,可似乎没什么关联,这个村子里的人很少,一共只有三个大队屯子,屯子跟屯子之间只是隔了两条壕沟,越过高高的陡坡也就到了另一个屯子当中。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