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悟道南华之人界篇》
悟道南华之人界篇

第五章 无名心法

他也不知道,从他摊开这束竹简那一刻,便注定了那仙途的光彩与长远。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弟子不知,愿闻其详。“

庄周捋了捋胡须,抬首望天,意味深长道:“心法与功法。“

公孙晟思索片刻,恳切问道:“何为心法,何为功法?“

“想必这便是那灵气了吧。“

初次感受到灵气,感受果然不同于商府深墙大院那般压抑。

沿石阶向山上走去,山庄内十分幽静,清风拂面,虫鸟私语。林间花香弥漫,溪水潺潺。远离尘嚣,宁静恬淡。

“心法乃是我等修行之根本,它源于内心灵魂之道。正是通过心法的修炼,方能洞悉宇宙奥秘,通达天地之间的玄机。心法是内在力量的凝结,是与法力的共鸣。

因此,心法是我修行旅程中最为重要的法宝,必须持之以恒,不断修炼心法,追求内心与宇宙的合一,成就至高无上的道之境地。“

细细品味这几行字,公孙晟忽然有种超脱世外之感,仿佛宇宙运行就掌握在他手中,而名利无归,甚至祖上是否位高权重、家人是否身涉险境都无可厚非——当然,他并非无情之人,这些虚幻想法仅仅存在弹指一挥间,便随风消散而去。

无法否定的是,他对于这仙道的好奇更大,对于师父那样的境界更加渴望。

道者,天地之根本也。无形无名,却蕴含一切之源。道生万物,万物归于道。是以道为众生之本,为天地法则之纲。穷源之深,体道之微,超越有限而通达无限。

“你可知我等道门中人以何修炼?“既然拜师礼毕,庄周也谈论起了正事。

庄周像是想起什么东西,顿了顿,继续说:“说起功法,其旨在引导修行者超脱尘世,掌握法力,攀登修行之巅峰。它是修炼者修行之核心,凭借功法,修行者可以引导天地灵气,以法力施展各种仙术。功法的习练能够增加修炼者的法力威能,提升修为境界,从而在战斗中力压群雄。

功法之妙,在于它融合天地玄机,让修行之人具备凌驾尘寰之力,掌握法则之精髓。通过不断钻研、修炼,修行者可以掌握更高深的仙术,踏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你可明白?“

刚入仙途,公孙晟并不知道这“登仙“之意,也不知道自己师父的真实实力如何,更不知道那老先生究竟为何人——他也不想问,他此刻只是受宠若惊,慌忙地接下,连声道谢。

道者,无欲无为,顺应自然。虚静无为,寂然自守。顺应天地之道,合乎人性本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途径于道。

道者,本无名无形,实乃宇宙至纯之源。天地万物之根本,生灭变化之根由。其妙在于不可言说,非有字言可尽诠。故曰:“道可道,非常道。”

欲得道,须脱去俗尘之累,超然物外,心无所执。净化心神,澄悟本然,通达宇宙奥秘。处于至简至真之境,得其一者,万事皆得。其为道,贞常不易,众生皆可追求。苟能悟得道之真谛,乃可返璞归真,达至无为无不为之境地,得长生不死之机缘。

庄周颔首笑到:“悟性超凡啊,既然如此,为师便赠你一本心法,此心法乃老先生在为师登仙前赠予的,令我传其于悟性洞若观火之辈,为师未曾开启。如今赠予你,倒也没有失了老先生的真传。至于功法……我尚存一部,且其品阶极高。但你与为师这些弟子不同,过早修炼功法,怕是纯纯浪费时间,待你可操纵天地灵气之时,便赠那功法于你。“

然后他凭空变出一卷竹简,并无任何名称,却不见虫蛀毁伤之痕,看来庄周对它极为看重。

公孙晟认真参悟这心法第一列,反复琢磨,仍不思其解:“何为常道,何为常名?既然可名为道,又为何不是常道?既然可称之道,又为何不可执迷于道?“苦思片刻,他便释然了,“唉,不行了,这问题越积越多,想必参悟这心法不是什么容易之事,或许应该先熟悉一下这山庄,结交一下各位师长,日后有什么难事也好麻烦一下。“

站起,走出竹屋,突然感觉身心莫名清爽,如同旱时甘霖——虽然只有一滴,也就是片刻,但这种感觉还是人生头一回。

“老先生之物,想必差不到哪里去,以你那绝高悟性,恐怕修炼可一日千里。这竹屋便是你起居修炼之地,待你境界高深,自行拯救你那兄妹吧。“说罢,庄周便凌空而去,只留下那跪在地上的公孙晟。

公孙晟小心翼翼地摊开手中竹简,几行小字群蚁排衙般映入眼帘:

公孙晟努力琢磨师父所言,不断领悟其中差异,随即回答:“弟子明白。“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