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小皇子》
小皇子

90-100

好在来的是纪国。

或者说,现在只有纪国能来了。

还是他妹夫。

王都洛邑, 王室。

夜晚的王室点燃上千根蜡烛,稍稍缓解周天子对黑暗的焦虑。

周天子看看妹妹,再看看妹夫。

当时公子凌也是这个意思,不想让妹妹掺和里面。

但她还是来了。

周王一听说妹妹到王都,还专门先去见纪凌,下意识让人去找她过来。

不能做傻事。

城墙高楼不会一日崩塌。

必然是经年雨水虫蛀,才会变成这样。

可现在看两人的样子,实在是多虑了。

自己何必呢。

这会妹妹正在询问纪凌手臂的伤口,这是为了救他,被胡人所伤。

三人坐下,倒是没那么多君臣之别,反而像一家人,或者说一对狗情侣,还有一个被迫吃狗粮的国君。

不过谈的内容,大家心里都有数。

纪国会尊周,保障周的体面跟衣食无忧,甚至洗刷之前耻辱的名声。

只是再外面的世界,那就是纪国的了,而且纪国的一切指令,周都会同意,都能以周的名义来做。

当然话没说那么直白,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以纪现在的实力,根本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推翻也是可行的。

可归根到底,现在的天下人还是认周。

就算权力转换,也要慢慢来。

天下战乱三年,连纪国的日子都不如从前,更不用说他从纪都到洛邑这一路上见到的惨状。

想要让天下迅速安定,让各国士大夫归心,周的名义很重要。

同时,周也需要强力的纪来保卫安全,顺便留最后一点体面。

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至于现在的周王去了之后会是什么样,那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清晨,晨光微亮,疲惫劳累的周天子被搀扶着下去。

纪凌跟周公主在宫室里久久没说话。

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

对大家都好。

周公主刚想说话,心口又一阵恶心。

纪凌立刻道:“怎么了?”

“请医工,快。”

随行医工迅速过来,连换了衣裳准备休息的周天子也赶到此处。

等听到消息的时候,周天子大喜。

“公主,有孕了。”

差不多三个月。

周公主自己都不敢置信,纪凌更是直接呆住。

他要有孩子了?

周天子更喜:“来,王室赏钱!为公主祈福!”

不过话说完,好像有点不对。

他没钱。

纪凌轻咳:“纪国来出,公主身边近卫,婢女,赏钱翻倍!”

消息传出,整个王室欢呼。

公主有孕了。

这简直是最近阴霾里突然而来的好消息。

蒙在王都上的阴云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渐渐散去。

新生,总能带来欢欣跟鼓舞。

借着这件事,王都竟然散发生机,再也不像之前那般死气沉沉。

不管是王室贵族,还是百姓庶民,都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高兴。

现在没有比公主有孕,更让人高兴的。

这也意味着,周跟纪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少人知道,他们的小命保住了。

因为这个还没出生的孩子保住了。

周公主自己都觉得有点蒙。

她本来这段时间的不舒服是因为担心周,担心哥哥

没想到竟然是有了孩子。

周公主满是欣喜,看向纪凌的时候,发现他的眸子更深,还藏着无数笑意。

这是一个,很多人期待的孩子。

纪凌也没想到,他在这时空会有爱人,有孩子。

而他会用自己所有能力来护着妻儿。

周朝六百三十四年七月初九。

王都洛邑再次发重现胡人破城前的日子,甚至因为流水般的纪国货物,让这里更加繁荣。

就连不满意纪国军队驻扎的王室贵族都要承认,有了纪军之后,王都的治安变得极好,一切井然有序。

周王随即下令,命天下贵族旧臣不得生事,纪国伐昌乃是他的意思,天下士大夫不得违抗。

至此,纪国师出有名。

伐昌,伐卢,都是周王的命令!

不信就去看周王亲笔!

其实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情况,但没办法,纪国就占了理字。

再说,纪国小公子为了救周,更是受了不少伤。

就跟昌国国君让自己侄子当储君一样,大家都明白昌含笑很合适,但就要挑他的毛病。

原因自然是于理不合。

纪国这边,都知道他们并非真的尊周,只是以周当由头而已。

偏偏确实合理。

这也是卢国知道纪国跟周达成合作之后,竟然动用最隐秘的细作,想借周公主的手去害死纪凌一样。

目的就是为了破坏这层合作。

但很可惜,他们小看了周公主,更小看了纪凌。

这件事的显著效果就是,纪国的三百三十九城池里,生事的骤然变少,虽然还有不少乱党,但能好一点是一点。

王都洛邑这边,同样也在清理乱党,或者说细作。

周公主一到王都,立刻让锦涌控制住队伍里的人,特别是靠近马车的几个护卫跟文官。

果然,送信的人就在里面。

是里面一个文官。

他虽是纪国人,但早就被卢国收买,在纪国官学读书,一路考到国子监。

还在其他郡县当过官员,能力非常不错,所以派他到王都做事。

可他确实卢山鸣的人。

还是一心崇拜周礼,觉得卢国才是最尊周礼的诸侯国。

更认为纪国同样是在欺辱周。

“你们这些人,背信弃义,不顾祖宗礼法,上天会惩罚你们的!”

“纪国!特别是纪国!天要亡你!”

纪凌站在他面前,丝毫没有被他所说的话动摇,只是淡淡道:“你认为最尊周礼的卢国,他们做了什么。”

“反之,纪国又对周做了什么。”

周被围,纪国先来。

周有事,纪国出手。

就说周现在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纪国所赠。

怎么,他们这种出钱出力,维护尊严的,反而要被骂?

那边动动嘴皮子就行?

但纪凌也懒得说服他,更不会被骂两句就心中有愧。

他才懒得理。

除了这个文官之外,内里又开始清查。

但凡查到跟卢国有关的人,全部杀无赦。

两国交战的时候,不容一点马虎。

卢国那边。

卢山鸣没想到,最后一招也不管用了。

他近乎痴迷地看着火药。

反而是公子卢并未多看。

他心中似乎知道。

便没有火药,卢国也不是纪国的对手。

纪胜能力太强了,他调兵遣将的本事,整个卢国没人比得过。

纪凌又在后方周旋,让周成为他们的后盾。

纪伯本人也出了国都,在平定纪国三百多城的战乱,现在很有成效。

这些东西,只是加快了他们伐昌,伐卢的步伐。

并不是决定胜败的因素。

那因素是什么?

公子卢最后道:“广开言路,招纳庶民。”

可惜晚了。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卢国仿照纪国,开了国子监,同样建了工厂。

但都没模仿到精髓。

比如国子监现在确实招收庶民,但庶民却没有读书的途径。

纪国可是在所有郡县都设了官学的,而且因为他们的生活富裕,也愿意让家中儿女去读书。

这些庶民,会源源不断进入县学,郡学,之后再进入国子监。

百万人中选出来的良才,岂是卢国可以比的。

刚开始的卢国官学,甚至不让平民进入。

之后公子卢当储君,开放平民入学。

开了之后,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贵族,毕竟平民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可能通过考试。

这是第一错。

第二错,便是国君,上卿,贵族敛财。

盐的收益是贵族的,珍珠的收益是卢公跟卢山鸣的。

还有一些资产,基本都在贵族手中。

卢国的庶民只靠种田为生,而且赋税极重。

第三错,还跟庶民有关。

纪国培育良种,兴修水利,这才促成粮食高产。

粮食高产,纪国的赋税就多,多到他们开始减轻赋税。

这样一来,百姓的收入大幅度提升。

国富民强,说的大概就是这些。

第四错。

仿建工厂。

想法很不错,可依旧没有纪国的底子。

纪国的底子是靠无数识字的庶民,以及不论男女,有能力居上。

他们的官学里,或许有不少学生没有考中郡学,更上不了国子监,但他们依旧是读书识字的。

如果按照卢国的习惯,只让男人去管理,去学习,那从生源上,就直接少了近一半人口。

人口基数越大,出来的优秀管理者就越多。

他们抱着奇怪的思想,只选男子,简直自断生路。

还有第五错,第六错。

公子卢写完长篇大论,发现最后归根到底,就两个字,庶民。

他们忽略了庶民。

他们不在乎庶民。

最终自食恶果。

所以公子卢最后说,恶金,火药只是加快进度。

即使没有这些,纪国依旧能赢。

写完这些,公子卢瘫坐在地上。

父亲跟上卿还在讨论接下来的事,最多不超过半个月,他们这些人就会被俘虏。

现在的计划是,卢国人向北逃走,逃到卢国之外,重新建国。

这似乎是个好办法。

但能行吗?

不行的。

他们都知道火药配方。

纪国怎么可能让他们离开。

等着以后伺机报复?

这绝对不可能。

虽说穷寇莫追,但纪国是有绝对实力的。

接下来的事,跟公子卢猜测得差不多。

除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纪胜来了之后,第一目标不是他们,而是造火药的几个工厂。

所有知道火药配方的卢国人直接被控制,技术最好的工匠,甚至直接被拉回纪国。

然后才是他们这些贵族。

看吧,再次说明了庶民的重要。

比贵族重要多了。

九月。

卢国所有贵族被押往周,会在周附近开辟宫室直接看管。

要是在以前,周的军队不是纪国人,那他们还有逃走的希望。

但现在不行。

周已经密不透风,全是纪国兵士。

其实他们也可以选择把人送到纪,但这样会被天下人诟病,送到周就不会了,在天子脚下,他们甚至应该感恩。

十月。

剩下负隅抵抗的几个卢国城池全部被拿下。

纪国。

共计四百四十九城。

周以外,皆是纪国城池。

昌,卢,祁,郑,庆,赵,梁,百万,以及无数诸侯小国的数量。

为零。

虽然他们的旧党旧贵族还在活动。

但现在天下除了周,就是纪国。

纪伯也并未称什么霸主,更没有自封为王。

他就是无冕之王。

是这天下的主人。

天下主人纪伯又平了处乱。

怎么就那么难。

简直就是按了葫芦起了瓢。

纪国庞大的人才机器面对天下四百四十九城,这次也卡了壳。

人才真的不够用了!

很多小城,只能让原来的人管,但他们肯定有异心啊。

纪国国子监里,所有学生既高兴也害怕。

刚学没多久,是不是就要当官啊?

当错了怎么办?

耘先生强压住大家浮躁的心思,直接道:“两年考一次,这点不会变。”

“考完去实习,还不会变。”

宁缺毋滥。

不能丢纪国官员的招牌。

话是这么说,耘先生也头疼啊。

六部天天问他要人,内阁也问他要人。

特别是吏部缪成志,他抱着名单已经很久了。

可各地都缺啊。

这个城池重要,需要多派几个有经验的纪国官员,那个城池叛乱极多,更需要铁腕官吏。

派来派去,人就是不够用。

而被灭国的几个诸侯国旧臣旧贵族,则在暗戳戳使绊子。

天下太大了。

真的不好管。

可以说,若不是纪国的底子不错,肯定会被现在的城池撑死。

人是会被撑死的。

国家也是会被撑死的。

如此庞大的面积,如此辽阔的土地。

古往今来,谁也没有直接统治过这么多地方啊。

幸好被调回都城的郑锡接手不少事情,这也只是缓解压力。

真正的麻烦并未解决。

天下是统一了。

但这个统一太虚,太表象。

若处理不好。

纪国只怕会直接覆灭。

不少被灭国的贵族正在看他们的笑话。

不过此时,讲学台的好处凸显出来。

当初战乱之后,有不少大家并未离开,耘先生对他们的才能又很了解。

这些大家被郑锡,缪成志,杜邗等人亲自登门,就为了让他们去当官。

就算是离开的大家,也收到耘先生的书信,请求他们入世。

耘先生感慨:“若不是讲学台,我也联络不到那么多人才。”

不得不说,这些联络的书信,还真让纪国缓解不少压力。

还是有不少士大夫愿意给纪国做事。

天下四百多城,都是纪国的。

很难不让人折服。

纪国最开始的百姓,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十五年前,纪国只有五座城池,被人称为旧五城。

之后又建了五座,加起来不过十城。

现在呢?

四百四十九!

天下诸侯国,只剩下纪国。

这是何等可怕。

谁还记得,当初纪国只有五十万人口?

如今的人口已经超过五千万。

具体的人数,还要等所有城池安定之后再说,可大致应该是没错的。

在纪胜押送卢国所有贵族软禁在周后,在场所有纪国人爆发欢呼。

最后一个诸侯国!

卢国没了!

纪国伐祁灭祁,伐昌灭昌,伐卢灭卢!

这天底下,还有比纪国更厉害的国家吗?!

没有!

他们纪国就是最强的!

纪凌跟纪胜在周王都见面,兄弟两个几个月没见,先是看看对方的情况。

知道弟弟为了救周王负伤,纪胜眉头皱得都拧不开。

不过纪凌说的确实另一件事:“狄戎元气大伤,没想到给了胡人机会,他们估计从西而来,马匹极为高大,我们留了几十匹在马厩,哥你看了必然喜欢。”

“对了,他们的弓箭做的也特别好,你看看。”

按理说,以纪凌带的人手跟火药,大概率是不会受伤的。

但那样高大的马匹,跟先进的弓箭,还是威力不小。

两者都是纪国需要精进的。

毕竟武器可不是一个小项目。

盔甲都能分十几种,各类兵器更是上百种,大类都有很多项。

如今的纪国,可不想偏科。

纪胜看到被缴获的西北马,再看看递上来的弓箭,那羽毛箭用了更少的恶金,却锋利无比,上面更是有着倒刺。

这种箭一旦射中,再拔下来的时候势必会带下来不少血肉。

弟弟的伤就是这样造成的。

纪凌的伤被媳妇看过,这会又被大哥关心,忍不住道:“真的没事,都快好了。”

话说这么说,纪胜又吩咐医工,一定要好好给弟弟治疗,随后又祝贺弟弟将要有孩子的喜事。

这些忙完,看向骏马的眼神才格外不同。

纪国最早的骑兵,都是纪胜训练,更是一手带出。

关于骑兵的任何东西,他都再了解不过。

这样高大的马匹,意味着可以着甲更多,甲也可以更为坚硬。

重量越大的马,冲锋的时候力量也越大,杀伤力越强。

反正一句话。

好马!

是他见过最好的马!

怪不得这些胡人能一路从西边,从北边来到周。

确实是有些本事的。

那羽箭看起来射程很长,设计还很有技巧,似乎有特别的工艺。

这个交给纪叔公,他很快就能造出来。

只是马不同。

他们虽然可以用这几十匹马育种,但若能寻到更多马匹,岂不是更好。

纪凌道:“索性西边,原本是梁国地盘,现在也是我们。以后在西边建设养马地,一定能让咱们的骑兵更厉害。”

纪胜下意识点头。

对啊。

现在天下都是他们的地盘。

去那边养马啊!

其实庆国,梁国以前就养马,但这些马估计品种不同,也许是最近才发现的。

不管怎么样,等平定国内叛乱,一定要去捉些好马过来培养。

纪胜越看越喜欢。

他们这些打仗的,谁不喜欢骏马啊。

纪凌他们在周,不仅是安顿被俘贵族,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准备祭庙。

这次祭庙是在周的郊庙,算是天下庙宇之首。

准备好一切,就可以请父亲过来,由周王授权,管理天下事务。

总结一句话就是。

今年纪国腊祭在周举行!

这次仪式是为了昭告天下,以后纪伯做的事,都经过周王同意,周王授权。

可以名正言顺管理天下所有事情!

因为纪伯就是周天子的代理人!

腊祭结束,天下要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被纪国制度统治的开始。

名正言顺那种!

纪伯肯定要晚点过来,来的时候带着萱夫人,以及文武大臣等人。

还要表现得矜持些,会显得非常谦逊。

纪胜纪凌则在周布置场地,一定要让这次腊祭风光体面。

有他们操心的仪式,必然也会给周天子面子,让这场权力交接体面完整。

纪凌还道:“这种场面,其他诸侯国旧臣也该到场,看看谁愿意过来。”

过来便是捧场,捧场便是站队,以后纪国绝对不会亏待他们。

同样也是给那些想跳反的人一个机会。

纪胜纪凌都明白这时间不是非黑即白,只要他们好用,能用,并且在自己控制当中,那就没问题。

果然,消息放出之后,其他诸侯国遗民士大夫,竟然陆陆续续报名。

他们确实会被铁血其他诸侯国人们骂,骂怎么了,也不睁开眼看看,现在谁才是最厉害的。

靠着这一手,竟然也安抚不少先朝叛党。

反正跟着谁都是过。

跟着纪国,其实也没什么。

不是所有人都忠心耿耿,脑子灵活的人太多了。

就连被纪胜押送过来的卢国贵族,就有一两个愿意参加祭祀仪式,算是表达卢国立场。

这两个人被卢国剩下的贵族痛骂,也不知道是在骂他们抢了自己的名额,还是骂这两个人背叛卢国。

这些起哄的人当中,自然没有卢公,公子卢,卢山鸣的身影。

卢公住的地方好一点,就在王室,距离周天子不远,两人甚至还不时聊天。

但卢公一有别的心思,周王就会直接回去。

但凡经历过被无数人攻打,无数人,甚至胡人破城,都说不出这种话。

或者说,但凡他能反抗,他绝对会做。

周天子看看身边的纪国士兵,再看看上次胡人过来之后,在墙上留下的各处伤痕,虽说在一点点修补,但还能看到上面的痕迹。

再来一次,周连这样的体面都会没有。

公子卢只在外面宫室里写写画画,跟他老师仪先生在一起,似乎在著书。

剩下的卢山鸣,则被单独关押起来。

审讯他的,是纪胜。

纪凌的大哥。

原因自然是他竟然想毒杀弟弟。

再有,要报纪国国君,以及百万国国君的仇。

不过纪胜还未开始,公子钦已经从纪国来了此处。

公子钦的父亲,前前任纪国国君,就是死在卢山鸣的手中。

纪胜见此,也退后一步,看到弟弟也过来,开口道:“那就交给他吧。”

纪凌叹口气。

他们两兄弟很明白公子钦的想法。

倘若自己的父亲被这人毒杀,他们绝对会比堂哥还要激动,还要愤恨。

他们大伯有什么错。

不过是想让纪国百姓开始种田,想学习种田的本事。

就被卢山鸣害死。

还把堂哥扣在卢国那么多年,如果不是当时纪国让人放松警惕,卢山鸣绝对不会放过堂哥。

当年的纪国跟卢国,隔着那么大的郑国,隔着周,都挡不住他的黑手。

倘若不是纪国韬光养晦,怎么可能有现在的日子。

还有百万国国君,以及挑拨周公主毒杀纪凌。

每一件事,都足够他死上上百次。

很快,公子钦从房间里出来,他并未耽搁太久,甚至不想跟卢山鸣说太多的话。

杀人偿命,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过了这么多年,他终于给父亲报仇了。

纪胜纪凌都在门口等着。

倒不是为卢山鸣,而是为公子钦。

卢山鸣的死并未引起太大风波。

都成了别人的阶下囚,命就掌握在别人手中。

更何况卢山鸣这种,死都不愿悔改,更不觉得自己有错的人。

他这辈子享尽荣华富贵。

在卢国,他算是第二人。

在公子卢总结卢国为何失败时,他还是觉得自己没错。

不是自己有错,是对方太厉害。

至于杀了纪国国君,他更是要稍微想想才记起。

他杀的人太多了。

当年百国征战,死的不止一个纪国国君,他又怎么会知道那是谁的父亲。

卢山鸣这些话没说完,就被喂了同样的毒药。

他睁大眼睛,眼前的公子钦冷声道:“那现在知道了。”

“他是我父亲。”

这位跟死去的昌含笑不同。

昌含笑被纪国以国君礼仪送到昌国原国都安葬,还让昌仲前去祭拜。

卢山鸣就不必了,顶多是让他儿子跟着陪葬。

各国的事情一点点办完。

到昌国前国君的昌桓王称号时,纪凌等人只当不知道,也并未更改。

那位国君,确实值得一个霸气的称号。

这是昌含笑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也不必勉强了。

只是昌含笑的谥号就不怎么好听。

有人要用杀戮无辜的厉字。

还有人说昌含笑逆天虐民,要用抗。

最后选来选去用了惑,为满志多穷,以欲忘道之意。

这个欲在此是欲望之意。

纪凌听着,似乎还算合理。

昌惑公。

不知昌含笑看到这个谥号,又会作何感想。

死人的事情还好处理。

该埋的埋,该拉走的拉走,该立碑的立碑。

接着是活人的事。

周现在关着卢国贵族,昌国贵族,郑国贵族。

以及陆陆续续送过来的各国大臣。

这些人大概分两部分,一部分还是刺头,这部分人比较多,他们在各地都有势力,不能全杀。

若他们一起造反,纪国的腊祭都要推后。

好在他们虽然讨厌纪国,但也讨厌身边人,根本不会合作。

除非纪国逼的太狠,他们才会捏着鼻子一起施压。

另外一小部分,则是投机取巧来投奔的。

这些人夸起纪国,连纪凌听了都脸红。

“纪国果然真天命所在。”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纪国,国大臣睦,极善也!”

反正一个意思,夸纪国厉害,顺便找个官做做。

这里面虽然没有大才之人,但至少识字,而且听话,纪胜纪凌挑挑拣拣也不拒绝。

纪国这么大,总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知人善用,也是上位者的本事。

纪凌基本都在辅佐大哥,将这些事做的妥妥帖帖。

但在名册上看到另一个人名字的时候,纪胜纪凌都顿住了。

这名字他们很是熟悉。

仉选。

这个很久没听到的名字。

或者说,纪胜夫人的外祖。

要说他的经历,那也是非常传奇。

妥妥的郑国人,两个女儿都嫁给郑愍公,算是郑国国君以下第二人。

郑愍公在时,他为了权力排挤郑锡,把郑锡弄走,成功当上郑国第一人。

接着郑愍公去世,二公子上位,也是第一位郑灵公,他还算第一人。

等郑大回来,杀了二公子,还清除了二公子所有班底。

但仉选不算啊,仉选也是郑大的外祖,于是继续当他的国君以下第一人。

可这会,仉选其实已经不想干了,他甚至想去找外孙女郑姬,看能不能在纪谋个职位。

这几个国君一个比一个差劲,一溜全都是下坡路,还是那种穿着溜冰鞋在冰面上往下滑那种。

走自然是不行的,当时第二个郑灵公郑大,其实对他也有不满,只是看在亲戚的份上懒得计较。

要是再走,那就是死路一条。

再说纪国有被他排挤走的郑锡,估计不会给他好脸色。

想想还是算了。

那会郑国城池不多,还都被卢国管着,他这个第一人当的如坐针毡。

之后是郑大去周找麻烦,被昌顺便灭了。

趁着郑国大乱,无人顾及他的时候,仉选直接跑路!

郑国不是人呆的地方!

还是赶紧跑吧!

跑的时候,仉选也带了妻儿上路。

可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仉选老妻去世,只剩两个美妾。

又跑了短时间,两个美妾跟着他儿子偷偷溜走,不知道去往何处。

都这样了,还能不明白吗。

他儿子愿意跟他跑,那是因为老母亲在旁边。

而美妾愿意跟着他,是因为他儿子在身旁。

郑国第一人,不过孤家寡人而已。

最后的仉选只得躲到旧友家中。

天下大乱,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在旧友家时间长了,也被嫌弃吃米吃的多。

旧友家待不下去,正好听说纪国成了如今唯一的诸侯国,在周招揽各国人才,仉选干脆来周。

现在的仉选已经六十五岁,头发花白稀疏,整个人干瘦得很。

他估计也觉得没脸,不敢直接找上门,只是跟其他人一样,在名册上了写了名字。

估计纪国平民出身的登记官员只觉得这名字眼熟,却没想到竟然是仉选,是储君夫人的外祖。

名册到纪胜跟纪凌这,颇有些头疼。

这个仉选他们虽然不喜,但到底没做什么对纪国有害的事,他顶多一直在祸害郑国。

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自家友军。

当然这是开玩笑。

思前想后,官是别做了,这个时代六十五岁的老头了,安排跟卢国国君一起下下棋听听歌吧。

还别说,仉选竟然松口气。

在纪国当官?

算了吧,他不敢面对郑锡,吃吃喝喝是行的,当官还是算了吧。

不过他也被秘密分了任务,那就是观察被拘禁的卢公等人,他们想要挑事,纪胜必须第一个知道。

这种事对仉选来说也在行。

原本仉选对现在的日子还算满足,作为纪国储君夫人的外祖,还有郑国旧贵族,在哪都吃得开。

但在纪伯带着三位大学士,六部尚书等人到周的时候,仉选还是下意识躲了躲。

郑锡就是其中一位大学士。

他们这一行人其实算是轻装简行,唯独要提的就是,在七月到十二月期间,纪胜纪凌让人把纪国国都到周王都的路给修好了。

所以纪伯一行虽然人少,路上却畅通无阻,无论谁看了他们的队伍,都要称赞一句厉害。

郑锡作为大学士之首,气势令人侧目。

他就是把这样的人从郑国排挤走的?

仉选自己都觉得他不是人。

纪伯,萱夫人,郑姬,郑锡,缪成志,杜邗,纪叔公众人到周王都,自是以纪伯为首。

纪伯则看着王都大开的城门,以及面前的两个儿子兴奋。

能不兴奋吗!

王都为他们敞开大门!

他们即将在周郊祭!

祭祀一过,纪国将正式以周王名义掌权!

什么霸主,什么称王。

他们都不要!

他们纪国掌握的,是实际的权力。

虽说国内还有很多事要做。

虽说四百四十九城,需要一点点平定,虽说现在的天下跟纪国之前差远了。

但他纪叔立站在这,就是天下唯一的诸侯。

他,他的儿子,他的大臣。

会把天下治理的像三年前的纪国一样。

谁能想到,他纪叔立,那个被人嘲笑只会吃牛的纪国国君,会有今天。

不管是谁面对这样的场景,都很难保持淡定。

纪伯忍住笑意,面上还要显的诚惶诚恐。

“父亲,母亲,你们来了。”

纪胜,纪凌同时道。

纪伯,萱夫人点头,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起往周王室走去。

后面群臣跟随,各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围观的王都百姓,各国贵族,心里都不是滋味。

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结果。

但真看到的时候,还是不一样。

这一天真的来了。

纪国,真的成了天下第一。

甚至唯一。

已经归顺的六国士大夫越看越沉默,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纪国的身影。

各国被关押的旧贵族们则听到礼乐之声。

声音越来越近,直到纪国一行人面见周王。

纪国。

统一了六国。

这个想法在所有人心中疯狂生长。

再多的不甘也只能压下去。

因为现在唯一的国家,就是纪国。

天下,将会迎来新的篇章。

被纪国治理的篇章。

作者有话说:

? 第 92 章

腊祭过后, 纪国众人就要回纪国。

王都虽然很好,但大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现在这花里胡哨的确实挺有意思,可风光归风光, 该工作还是要工作的。

纪国四百四十九城, 一大半都有问题。

或者说, 一大半还不是郡县制。

按照纪国以前的习惯,每次吃的城池并不多,可以慢慢来。

自家培养的人手还够,一年半载就能转变。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祁国。

当初祁国也闹过旧贵族的事,但当时的祁国可以说分两次吞下, 以纪国的能力完全消化的下去。

现在呢。

一个巨大的昌国,赵梁,郑国,卢国。

哪个面积小了, 哪个城池少了。

大家一起闹事,谁都扛不住。

所以腊祭一结束, 有些老贵族以为纪伯说不定会想办法在王都待一段时间, 至少过完年再走。

但纪伯才懒得在这, 稍稍停歇四五天, 带着人立刻离开。

满打满算, 在王都也就待了二十天。

不过这二十天, 纪伯可不仅参加王都郊祭, 更接近六国旧臣。

服气的不服气都要见见,做到心中有数。

纪伯年纪越大,脑子越活泛, 对付这些败军之将更是手到擒来。

不少人这才发现, 传说中特别会打仗的纪伯, 不止会打仗。

让他们震惊的不止这点。

还有纪国的官员们,他们的官员真的不看出身。

有的看起来多么典雅高贵,谈吐那么得体有礼。

可一问姓氏,竟然真的只是庶民出身,是他们最看不起的庶民!

老贵族们自然不爽得很,甚至敢直接呛声,可他们身边的奴仆们却个个眼睛发光。

反正大家现在都是纪国人了,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能在老贵族身边伺候的,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家道中落,以前也是贵族,要么嘴甜,要么有学识。

还有一种是出身卑微,却很有能力的。

后者最为兴奋。

反正都是给别人当狗。

不如去纪国当啊。

按照他们的学识,说不定也能考个官员当当?

这些人第一反应就是,在老贵族出口讽刺纪国官员的时候直接闭嘴,私下去找那些官员打好关系。

那个,你说我们这种,能不能在你们纪国谋个差事?

答案是肯定的。

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有学问就行,你们先考试,考完再说,凭你们的本事,肯定能考上的。

这么一说,立刻招揽不少人。

这些人认真学习纪国的制度,纪国的律法,一定要在纪国缺人的时候把握好这个机会!

老贵族们傻眼了。

怎么还有这种见风使舵的人?

现在谁还理他们怎么想,纪伯带着两个儿子,以及文武大臣离开时,后面还跟了不少小尾巴。

去纪国有县学的城池!

去了那才有资格考试!

有些心思活泛的城池,已经在准备申请自家城池也有县学了。

只是想要办县学,城池就要改为郡县制。

这么一想,这件事就慢了下来。

纪凌把一切看在眼里,知道这都是以后要解决的麻烦。

先回纪国国都。

事情都要慢慢商议。

自从纪国灭卢,他们自己人一直没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

周公主已经跟周王告别,心里虽有不舍,但也惦记着她今年养的秋蚕,而且纪国国都比这里安全,她怀着孕。

不过纪国人虽然离开,但这里派了得力的文官看守,以及驻扎纪国军队,目的就是为了看住这里的老贵族。

老贵族中还安插了仉选等人,随时跟纪胜纪凌汇报情况。

确定周不会出问题,纪国一行才离开。

这一路回去,除了修好的官道还算太平外,其实沿途城池过的很不好。

现在天寒地冻,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从周朝六百三十二年五月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六百三十五年初。

两年半的征战,这天下变得破烂不堪。

庶民的日子越发不好过。

各国为了打仗,强征的情况屡屡发生。

便是纪国这种资源充沛的国家,粮仓也几乎见底,虽然没有苛捐杂税,但像往些年的减免,以及糖,珍珠的份额,基本都在降低。

因为征战,各地壮劳力基本都已经入伍,这种情况下,粮食必然减产。

往年纪国国库主要有两样收入。

一个便是粮税,可粮税的情况上面已经说了,粮食减产,税收必然也会少。

另外一个是商税。

这点主要公子庆负责,用纪国丰富的物资卖到其他诸侯国,收取价值不菲的商税。

那么问题就来了。

现在天下所有城池都是纪国的,就剩一个周,周那边还是纪国供养赚不到钱。

剩下的国家已经都是纪国所有。

去哪收关税啊!

根本没有关税可以收了!

纪国的货物一直很受各国欢迎,原本就因为其他国家禁止购买纪国精盐,禁止买纸张这些事,收入锐减。

现在呢!

现在直接没了!

虽说因为城池增加,人口增加,抛开关税不说,但卖出货物会大大增加。

可哪有那么简单。

各地乱得不行不说,除开纪国之外,也就昌国的官道还不错,其他地方很难运输。

约等于好不容易打下几百个城池,以为自己国家强大了。

没想到仔细一看,大家都是穷鬼,还要纪国原来的城池扶持。

打了他们还要扶贫!

实在太难了。

纪国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一个。

旧贵族旧势力有异心,爱造反。

各地百姓穷困潦倒,活不下去。

战争之后各地伤员需要照顾。

粮税,商税大大减少。

纪国官员数量不够,根本顾不上这么大的国家,如果再拖下去,有些地方肯定要脱离纪国管控。

如果不能实际管控那些地方,约等于白打。

细数这些问题的话。

纪伯第一反应是。

完了,我成周了。

周当时面临的困境,不就是这些吗?

若放任下去,各处势力分裂,那纪就是现在的周。

纪国国都。

众人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今年的年节不如往年热闹,大多数百姓没心思过节。

往年热闹的商铺酒楼因为战争的缘故,变得萧条起来。

再厉害的国家,也会被无休止的战争拖垮。

更别说打到最后,纪国的人手是吃力的,这也是当时纪国头疼的事。

若没有火药牵扯,他们早就停下来了。

只是一辆急速的马车,确实很难控制。

现在问题摆在这,纪国人难免发愁。

本来只是想报个仇,把对方打回去,谁能想到,一不小心就统一天下了?

这个年大家都没怎么过,基本都在宫室里。

国子监耘先生先道:“人实在不够用,国子监能用的人手全都派出去,现在已经没有可用的人了。”

纪伯点头。

吏部缪成志接话:“哪里都要人,实在没办法。”

工部纪叔公道:“各地工厂明显吃力,材料也不好运输,现在不打仗各地兵士回去,可能会有缓解。所以纪国原本城池还好说,问题是下面的事。”

“其他新城池官员,基本都在申请开工厂,只怕这里面有人异心。”

纪伯同样点头,这里的新城池指的是新打下的城池,怕他们有异心是因为这些人想让工厂开到那里,掌握技术之后造反。

公子钦又道:“良种也是这个问题,马上春耕,各地都在索要。纪国的良种虽多,但新城池三百多,不可能尽数供应。”

给谁不给谁,那也是问题。

厚此薄彼,会有更大的乱子。

四个官员说话,纪伯都头疼。

公子庆又讲了商税的事,估计要改革,这两年商税数字已经很难看了。

今年估计更丑陋。

这些问题不谈,郑锡说的更为关紧。

“郡县制不好推广,旧贵族阻力太大,他们各地还有屯兵,不好解决。”

这个时代,诸侯国的兵是诸侯国的。

各地城池士大夫的兵是士大夫的。

打国家的事,他们或许不会出力,但要是要收回他们的土地,那看他们闹不闹事。

纪伯长叹一声:“这四百四十九城的国君当的,还不如当初一百多城之时。”

那时候的一百多城,全都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粮食税收堆的仓库都放不下。

现在呢!

现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惨。

但郑锡要说的,可不止这些。

“一百多旧城池也有问题。”

“百姓明显感觉现在生活不如以前,民怨也很大。”

这点让纪凌看过去。

可以说旧城池是纪国的根基,若根基动摇,外面不论再怎么处理,纪国还是有危险。

看的出来,今年会是异常忙碌的一年。

纪伯开始分派任务。

他跟大儿子纪胜,明年肯定是要去各地平叛的。

特别是几个刺头,手里兵士众多的士大夫,一定要打点,给他们震慑。

可休养生息又必不可少。

这点就交给小儿子纪凌。

至少让纪国旧城池先恢复战前的生活。

虽然以前经常说纪国国都太拥挤,人太多。

现在不拥挤了,又不是滋味。

等旧城恢复生活恢复生产,他跟大儿子在外面巡游的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再一点点清除旧制度的影响。

纪国这边每日都在讨论。

天下间也等着他们的指令。

大家都想知道,纪国到底要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怎么治理如此庞大的国土。

当初周就是用分封制,这才勉强能行,后来也分崩离析。

纪国真的能把四百多城池治理得井井有条?

大多数旧贵族还是在看笑话。

卢公在周甚至考虑联络各国旧贵族,看能不能顺势离开,另建国家。

这些消息被仉选送到纪国这里,好在暂时回应他的人不多。

可只要纪国一旦出现弱点,显露出管理不当的时候,这些人一定能找准时机。

长达近半个月的会议结束。

纪国在一月下旬发布一长串政令。

第一条,命纪国四百四十九城所有长官,两个月内统计任下百姓,按照每户人数分发土地并登记在册。

若有不从者,任下百姓可前往纪国国都举报。

原来的庶民摇身一变,成为监督者。

如果是纪国以前的官员肯定不怕,他们早就知道要这么做。

脸色大变的,皆是投机取巧,趁着纪国人手不够,继续占领城池的。

统计百姓人数也就算了,还要分土地?

现在各地还是地广人稀,给土地没问题,但给了他们土地,他们还会给自己的土地干活吗?

如果没人给他们干活,那还能有现在富贵的日子?

必然不能。

现在的问题基本就在于,不是没有土地,是这些旧贵族要霸占百姓为他们干活。

虽说各地已经废除农奴,废除奴隶。

但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初见苗头,那些旧贵族还等着百姓佃户给他们种田呢。

可以说第一条,就已经触碰很多人的利益。

也是所有政令中最难的一条。

不过纪国既然敢放在第一项,那就是一定要解决的意思。

甚至可以说,给百姓土地,这是纪国的立国之本。

更是让百姓从旧贵族家中脱离出来,不再成为他们的附庸,可以大大瓦解他们的实力。

这件事肯定阻碍重重,却必须要办。

第二条,将各地原有的官学重新修缮,变为纪国官学,教导纪国文字,学习纪国语言。

更重要的是,所有学子必须学习纪国的律法。

现在新城池三百多个城池里的官学加起来,都没有旧城池一百多郡县官学多。

不过聊胜于无,这也是一个态度。

特别要表明,想要在纪国当官,必须学习他们的律法,学习纪国的文字。

第三则跟接下来春耕有关。

纪国的良种天下皆知,可若想要纪国良种,必须保证任地没有战乱,百姓户籍统计清晰,并且拥有自己的土地。

等于说,谁归顺,就给谁。

不过这点对旧贵族没有一点吸引力。

因为按照纪国的方法来做,以后土地都是百姓的,就算交税也是交给纪国,又不是给他们,良种不良种,跟他们没关系。

反正自己不在乎那点增产,他们又饿不死。

但这条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他们的希望在哪。

更让他们知道敌人到底是谁。

接下来还有工厂,商贸等等。

一连串的政令,尽量写的简洁明了,一共二十条。

纪凌派人去全国各地宣布,只是意思的向当地官员说一声,派出去的人全是精兵良将,用了最好的马具,最好的盔甲,还用最通俗的语言说给各地百姓。

放在以前,这些事也好做。

但四百多城,派出去几万人才行。

地方大确实发愁啊。

周朝六百三十五年二月,纪国政令发往全国各地,这些人更要看看各地情况,然后再着重处理。

不过也有人把这一年喊叫纪国元年。

当然都是偷偷喊。

虽说周名存实亡,但还是不好直接这么讲。

纪凌处理各项政务之余,还看了看纪国产的丝绸。

因为他媳妇的努力,纪国丝绸已经远超其他国家,而且因为火炕跟暖房的存在,让一年只能收一次的蚕变成一年三熟。

春天,夏天,秋天,甚至冬日,都能在恒温的室内养蚕。

温度如此稳定,蚕也不容易生病。

这几年的时间里,堂哥还培育出不少不错的桑树,早就种在纪国都城外面,春日一到,就有采桑的妇人们出动,已经形成风景。

这些妇人基本都在周公主的手底下做事,种桑养蚕缫丝织布,所有的步骤早就熟练。

说起来,纪凌原本还想帮忙,但这些年大多时间都在外面打仗收服新城,一转眼,他媳妇早就把这些事处理的妥妥帖帖。

公子庆还说过:“现在你家夫人做出来的丝绸,还帮纪国赚不少钱。”

纪凌听到这话,直接挑眉:“那肯定,不看是谁媳妇。”

公子庆翻个白眼,扭头就走,就你爱炫耀是吧?

不过纪凌还是劝媳妇多休息,宫里医工说她最近几日就要生产,不适宜劳累。

纪凌也是因为这件事还未动身出去巡查。

二月二十四,在纪凌查看各处春耕情况时,小宫室传来消息。

他媳妇儿要生了!

纪凌刚跟堂哥公子钦巡查完皂角院,正要去桑树园,便听到这消息。

当下什么也不管了,赶紧回家!

到家的时候,离得较近的萱夫人,郑姬已经赶到,她们两个都有生产经验,皆在产房内陪着。

大哥家的大儿子公孙耀今年八岁,这会乖乖跟着叔叔在一起站着,还小大人一般安慰:“叔叔,肯定没事的,你放心。”

旁边还有公孙耀的亲妹妹纪盈。两人一左一右都在陪着叔叔。

纪凌被他们俩逗笑,蹲下来道:“好,听你们的,肯定没事。”

话是这么说,但不担心肯定不可能。

在听到孩子哭声时,纪凌眼眶有些湿润。

“母子平安。公孙,咱们纪国第二个公孙出生了!”

好消息一路从纪国传到王都。

周天子让歌舞暂停,心中大喜,知道妹妹平安,孩子顺利出生,更加有心思看表演了。

要说难过,肯定是有的。

周如今这个样子,任谁都不会太高兴。

好在妹妹的喜事冲淡这些落寞。

纪国这边更是高兴,庆祝的规格只比当初公孙耀出生时低一档。

旧城池百姓借着这件事,也算热闹不少。

母子平安,纪凌却只能在国都待一个月,等媳妇出月子之后就要出门。

纪国四百多城,实在太难管了,他哥跟父亲已经提前出发,平定四五处叛乱。

周公主安慰:“我们母子两个都明白,纪国如今正在关键时候,再说旧城池内道路方便,随时都能回来。”

纪凌看看她跟孩子,实在也没有办法。

不仅是他,父亲大哥,还有不少官员,全都忙得脚不沾地。

那二十道政令推广的并不顺利。

纪国旧城池还发生过新百姓抢良种的事。

现在原来的纪国百姓,很仇视新来的纪国百姓。

纪凌三月下旬出发,照例先去旧城池巡视一圈,等旧城池事情稳定,这才先去原昌国方向。

原昌国内里的叛乱其实不算严重。

主要问题,还在于逃跑的人太多,荒地也多。

还因为当初昌桓王扩张到白戎附近,导致现在几个地方语言还不通,别说推广政令了,他们听都听不懂。

这些人原本就是只服昌桓王,他一死,异族百万人就有反心。

他们的地盘本就在昌国边境,如今是纪国边境,说反那是直接反,画地而治了。

纪凌去的时候,是大哥带着兵马刚把这地锤了一遍,看着老老实实的。

纪凌见此,第一件事,就在这普及纪国官话。

先把语言搞通了,再说其他的!

召集来的翻译跟夫子在纪凌的作用下,建立此地唯一官学,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语言。

可以暂时不会写,但一定要会读。

同时又让小说家华冶写几篇脍炙人口的戏曲桥段。

没什么比娱乐的方式传播更有效。

再加上纪国良种诱惑,还有之前纪胜武力威胁,两者结合总算让此地安稳不少。

接下来几个城池,各有各的问题。

只有一面武力威胁,一面拉拢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才让各地叛乱渐渐平息。

事情终于在四月份的时候有了巨大进展。

四月三十,天下四百四十九城的人口统计全部完成,虽说大多数给的田地只是虚报,但至少都上了户籍。

绝大多数人员流动都在纪国掌握当中。

与此同时,纪国一百多旧城池开始发力。

不打仗之后,各地工厂在萱夫人带领下迅速恢复生产,开始给周边城池修官道。

只要此地城池安分守己,官员真心实意为纪国办事,那便利的官道就会修过去。

这一百多旧城池的官学同样开始运转。

庞大的人才运输机器,吸纳了全国各地过来的人才,今年四月的县学考试出来不少优秀学生。

他们再进一步送到郡里学习,考试。

相信等到九月份,会有一大批人才到国子监,成为纪国真正的后备力量。

今年城池增加,各地的学生名额也扩招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百姓明白给他们土地是什么意思。

再多的不用讲,只告诉他们,按照纪国的方法来做,你们从旧贵族家中搬出来,分给你们土地,以后你们就能像最早的纪国人一样富裕。

说别的大家不明白怎么回事。

可说这些就懂了啊。

当初纪国有多富裕,就算是狄戎部落的人都明白。

何况其他诸侯国百姓。

距离纪国最远的原赵梁,那边都知道纪国人有钱,纪国人有粮。

抱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越来越多人从旧贵族家中逃离,跟着纪国派来的官员新开耕土地。

这种方法就是说了,你们旧贵族不改变是吧?那就别改了,我们纪国来的人另起炉灶,带着百姓玩自己的。

你们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哭吧。

抱着土地又有什么用,这种地广人稀的时候,土地重要,还是人重要?

纪国的一项项措施,明摆着偏向庶民,偏向平民,偏向最普通的人。

那普通人肯定跟着他们跑啊。

得了百姓的心,就是得了天下的心。

想看纪国笑话的人有些傻眼。

你们纪国难道不该讨好我们这些贵族?

偏偏去哄平民。

果然,纪国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就会想这些主意!

恼羞成怒的贵族开始暗下黑手,让自己的奴仆控制百姓。

更有甚者,直接杀了派过去的纪国官员,来一个杀一个,甚至连随行护卫都被砍死。

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纪国储君纪胜过去,直接解决所有杀害纪国官员的家族。

不是杀一个来震慑。

而是杀你全家。

杀一个纪国派去的官员,那就等着灭族吧。

不少贵族觉得纪胜的手段过于血腥。

但震慑的目的果然达到,被纪国派去各个城池推广郡县制的纪国官员,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更多城池发现。

但凡是纪国出身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不论以前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要不来多久,此地就会像之前的纪国旧城池,开始往旧城池方向靠拢。

倒是一些有名气的其他国家士大夫,根本不得其法。

两者的执政能力竟然都能形成鲜明对比。

有些抓耳挠腮的士大夫,竟然愿意出高价请纪国小吏过去指点。

没办法,人家有经验,人家更熟悉纪国的模式啊。

而纪国模式,是真的很好。

这个时候,郑锡写出的纪国律法书在士大夫中间畅销。

甚至有人说,学会纪律,那就学会治理纪国。

虽然有点夸张,但天下人都学同一本书这种事,还是极为少见。

在纪凌的建议下,纪律,乃至天下书籍,以后只准用纪国文字。

开始确实带来很多不便,但这种强行改变确实有成效。

各地政务开始有所改变。

公子庆对商税的事同样有了进展。

在他规定的条条框框中,各行各业都出现规范,什么商业行为要交什么税,什么东西允许售卖,什么东西不允许。

再加上他早就对全国各地的货物买卖情况聊熟于胸,开始有针对的布局天下商业。

公子庆确实是商业鬼才,在他统计的各个行当开始有自己的模式。

虽说天下初定,商业还没起步,不过肉眼可见,以后四百四十九城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五月,公子钦带着农家一众人等分别出发。

他甚至在纪凌的后面,去了所有安稳点的城池,开始教导当地农人种田技巧。

当初纪国旧城池走过的路,现在带着安稳的城池再走一遍。

早已经形成体系的农学在这个时候散发光芒。

农学是由公子钦牵头,以纪凌当初的种田指南为蓝本,认真写了上百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公子钦的学生更是不少。

现在大家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往全国各地。

他们带来的成果十分显著,五月各地收获,接着就可以种田。

无论是种子,还是化肥,水利,全都慢慢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池知道跟着纪国的好处。

可能现在还没完全觉得自己是纪国人,但大家都知道,成为真正的纪国人,只是时间问题。

得了实惠的百姓们,开始真的抱有期望。

他们真的能跟纪国人一样,过上那样的好日子。

而原本的纪国人也放下心中芥蒂,要说这会的生活,确实还没恢复到三年前的水平,但只要休养生息,他们就高兴。

不少人发现,只要给纪国时间。

那一连串令人头疼的麻烦,似乎都不是麻烦。

他们纪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

看似岌岌可危的局面,竟然被他们流畅的运转方式慢慢扭转。

现在看来扭转的并不多。

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两年。

只要给纪国两年时间。

他们就能让所有城池服服帖帖。

让所有百姓真心拥护纪国,拥护郡县制。

还在周的公子卢握紧手里的书籍,这是他写的书。

写的是关于纪国的书。

仪先生叹气:“你说的果然没错。”

“纪国战胜我们,靠的不是火药,也不是工厂,而是他们的制度。”

“靠的是为百姓做事。”

多少人忽视百姓的作用,纪国就把百姓到底有多厉害摆在眼前。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也许这会还没这句话,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被关在周的公子卢跟仪先生写了一个篇章,却又觉得空落落的。

可以说关在周的一众人等,只有他们两个是单独关起来,而且看守得十分严密。

至今都不让他们跟其他卢国人接触。

也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看到天日的那一刻。

他们这本书的文字,用的还是卢国文字,两人虽然懂一些纪国字,却也不算特别精通。

等知道外面换了天地,流通的书信都只用纪国字的时候,再次感觉自己落后了。

或者说纪国进步太快了。

快到一般人根本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但纪的脚步还未停止。

他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周朝六百三十五年,纪国元年,纪国父子三人几乎都没怎么回过国都。

一批批的纪国官员更是被调到各地。

这样的大规模行动,让天下城池终于安分下来。

四百四十九城,终于有一半变为郡县制。

工部,农学,兵部,派出不知多少人,用纪国先进经验改变各地城池。

这样的改造势必会十分艰难。

而纪国这种模式,却在天下间慢慢推广开。

只要按照纪国律法办事的郡县,竟然真的向着纪国旧城池看齐。

高产的粮食,便利的水利,趁着农闲四通八达的水利。

所有的所有,都在这一年里开始逐步形成。

等到秋收之后交田税的时候,这些城池发现纪国说的是真的,确实没有苛捐杂税,确实该交多少交多少。

算起来,便是没有增产,他们能留下的粮食也比战前多。

更何况,他们经历过接近三年的战争。

在官员们的帮助下,从战争的贫穷到丰收,竟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说平常的郡县被纪国较轻的赋税惊喜到。

那天下间还有几处城池,直接被减免三年赋税。

之前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被屠城的几个郡县,在这三年里,不用交税,不用徭役。

他们要做的,就是恢复生活。

不用交税?

天底下的百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话。

接着,他们发现所有不生事的郡县里,同样开始陆陆续续减免赋税。

就差直白说了。

别闹事!

负担就轻,大家好好过日子。

要是闹事了,那就只能见血。

恩威并施这一招,在哪都有用。

得到实惠的天下百姓,无不感念纪国纪伯的恩德,更感激奔走的纪国官员。

一时间,说一个人像纪国官员,竟然成了夸奖的话。

比如说,你做事真像纪国官员,那意思就是,你能力很强!你办事利落!

听到这些夸奖的纪国官员们,差点抹一把辛酸泪。

终于有人懂他们了。

知道他们这一年怎么过的吗?

不是在这办差,就是去那边办事,一年了!一年都没停过!

一会去剿匪,一会去扶贫,还要修桥铺路修水利!

他们容易吗!

不过听到这种夸奖,心里还是暗暗发爽。

不枉费他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终于混出个名堂!

得了夸奖的纪国官员们,开始继续奔走。

周朝六百三十六年,纪国二年。

纪国一众人等还在路上。

还在为天下太平做着努力。

纪凌巡查到原赵梁城池,现纪国肃州郡县的时候,发现一样东西。

肃州,或者可以叫甘肃。

纪凌发现了他想要很久的一样植物。

橡胶草。

好笑的是,他在发现橡胶草前几个月,在原昌国,现顺宁府,也就是云南,找到杜仲树。

甚至杜仲已经送到堂哥公子钦手中,今年开始种植。

他找了那么久的东西!

在统一六国后,不到一年时间尽数到手!

忙了这么久,终于可以说出那句话了。

地大物博就是好!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作者有话说:

? 第 93 章

地大物博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这件事上。

纪凌在全国巡查的时候, 扶持各地建起百草园,收集当地的各种植物。

各地忽然发现,原来他们当地也有皂角树, 只是之前藏的太过隐秘, 而且形状有一点点不同, 但确实是一个品种。

不止如此,连桑树都发现了好几种,高的矮的,叶子时间长一些的,短一些的。

只有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 当地人才知道,原来有用的东西那么多。

若不是云南顺宁府那边不好行走,纪凌都想让人住在里面,多寻一些植物出来。

其中茶叶同样被大量开发。

以前只是纪国小范围在吃茶, 而且比较稀有。

昌国打下来之后,茶叶, 各种麻椒, 全都被发现, 在派去官员的指点下开始大量种植。

可想而知, 用不了多长时间, 这些东西就会进入纪国千家万户, 更会成为这里的经济支柱。

在保证当地粮食的同时, 各种经济作物同样重要。

原本众人以为,推广这些应该有些难度。

谁知道一听是纪国小公子的主意,立刻点头答应。

纪国那么多好货物, 还不是小公子那来的。

都不用派过去的官员劝, 就有聪明人符合, 这无形中竟然加强了当地政府对百姓的管束。

各地农作物有序种植。

从纪国运出的各种货物,在许多地方新建的官道上运输。

明明只有一年时间,纪国完全摆脱建国初期的慌乱,天下各处开始有条不紊运行。

纪国的官道修到哪,好用便宜的话货物就送到哪。

这些官道依托纪国做水泥的本事,修的又宽又直,还非常平整。

虽说为了让战乱已久的百姓休养生息,只修了最关键的道路,但这已经让不少人啧啧称奇。

以前只听说过纪国的名声。

现在真成了纪国人,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处。

各处的货物价格,不仅因为战争平息降低,还因为纪国恢复生产,以及少了关税,价格瞬间降低很多。

较低的物价,加上各地官员都在努力给他们争取田地,不再打仗的安定生活。

这几样加起来,足够天下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

他们要的从来都不多。

只要上面稍稍松松手,无数的人的日子就会很好过。

时间一长,有些闹事的城池贵族就会被百姓自动抵制。

大不了搬家!

搬到纪国出身的官员管辖的城池里!

无形间,所有从纪国旧城池国子监出来的官员,竟然被很多百姓追捧。

他们中间还流传了一句话。

就算是旧城池最差的官员,也比新城池的官员要好!

在百姓里口口相传的话,是最抵挡不住的。

纪国治理天下的第二天,靠着纪国的制度,以及国子监的人才机构,终于拿稳天下大半城池。

剩下的城池,国子监跟吏部已经在派人过去。

给他们时间,他们纪国只需要时间。

周的旧贵族们从看戏的状态渐渐转变。

纪国的厉害,他们都领教过。

打了近三年的仗,也就他们还撑下去。

他们接手的,更是一个破烂的世界。

这都能行?

刚开始的傲慢渐渐不见,有些聪明的贵族已经在想办法。

若不趁着现在融入纪国,只怕以后都会没有机会。

最反应过来的一个贵族,竟然是卢国老贵族卢叔公,他看清形势之后,吩咐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子侄们去学习。

主动学习纪国律法,纪国文字。

然后当上纪国官员,最好能去原本的卢地任职。

接下来,不少旧贵族有样学样。

学了你的本事,继续去管我的城池,不过是换个方法而已。

而这些人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起点,比普通人高太多。

第二年二月纪国各处官学招生,这些贵族子弟明显名列前茅。

在纪国父子三人还在各地平乱的时候,另一个势力在纪国悄然出现。

由老贵族卢国为首的贵族子弟开始出现在纪国各处官学。

以前的纪国也有这种贵族子弟。

可时间长了,早就跟纪国平民关系不错,已经不分彼此。

但这些人却不同。

他们竟然开始天然抱团。

既然打不赢你,那就加入你,从内部开始掌权。

这股势力原本没什么人在意。

纪国正是用人的时候,而且以前也用过旧贵族,只要真心归顺纪国就行。

可纪凌还是对他们多了些限制。

比如所有旧贵族家中,一门只能出一人在纪国做事。

这个要求一出,这些大家族第一反应是抗议。

他们一个家族成千上万人。

只出一个?

这怎么样?

纪凌给出的答案是,你们可以分家。

普通人家一户一二十人已经不少,你们直接分家即可。

不少人对此摸不着头脑。

一个大家族里出几十人,跟大家族分成几十家,每家出一个,有什么不同?

等找到出主意的卢叔公,这位卢叔公脸色自然不好。

卢国在天下大乱时,算是损失最小的诸侯国,大多数贵族都还活着,毕竟他们确实不想死。

拿卢山鸣来说,若不是纪国为了报仇,估计也会留他一条性命。

卢叔公直接道:“自是分散卢氏一族。”

一旦分家,刚开始卢家可能还会团结。

过个一两代,绝对会分崩离析。

毕竟在一家的时候,内斗就不断,何况分宗庙,直接分家。

公子凌看事情太准,太毒。

他不想让这些公族贵族抱团。

估计等他们当官的时候,还有诸多限制。

毕竟都要当人家的官了,肯定要听他们的。

纪凌自然清楚知道卢叔公都说了,那边一言一行都有人汇报。

纪凌笑笑,抱着自家儿子公孙笑咋舌:“都一年了,这些人还是不可用。”

心思太多太重。

从卢叔公到公子卢,仪先生,甚至卢公。

都是极有能力的人。

可惜都不好用。

杀了可惜,就放那吧。

说着,纪凌又看了看公子卢跟仪先生写的书稿,虽然还没写完,但依旧有人偷偷帮他们抄录。

这手稿纪凌,纪胜,纪伯,郑锡他们人手一份。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确实有大才。

至少在他们成书之前,自家绝对不会伤害他们。

公孙笑快一岁的年纪,正是调皮的时候,平日里最喜欢黏着大伯纪胜,天天要骑马,还要骑高头大马。

反而是纪胜的大儿子公孙耀喜静,没事跟着纪凌身边学习。

今年第二年,纪胜他们基本都在国都,除非是棘手的事情,他跟纪伯才会出征。

不过说实在的,打到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打不动了。

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

天下各处城池,全都需要休养生息。

正好趁着空闲时间,众人聚在都城,继续改善民生。

以前旧城池一百多城的时候,都能让百姓生活过的很好。

现在四百多城,这事依旧要做。

说白了。

四个字。

基建,种田。

大面积的基建种田。

只能说幸好纪国之前积累的经验很足。

现在全国推广起来,都有经验可循。

郑锡老当益壮,一想到自己为郑国写的律法,最开始是纪国想用,如今天下人都用,就觉得干劲十足。

当初来纪国的时候,也没想过有这么大的成就。

不少人都在暗地里说他,讲他跑得快,眼光好,那么早便去纪国,实在厉害云云

说这话的时候都不想想,谁能想到纪国能有今天?

抱着这样想法的,还有朝堂上许多人。

现在纪国开会已经不在之前的宫室,而是在宫室前面扩建一圈。

没办法,之前的地方太少,已经不够站了。

而且纪国国都又开始呈现拥挤的状态。

如果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纪国都城又新修了五环,一圈圈地往外扩展。

今年大臣们站在朝堂上,表情明显轻松不少。

比之去年,纪国内部终于稳定。

大局稳住了,接下来就是正式推广高产良种,让战乱已久的百姓们吃上饱饭。

不止如此,有些工厂也要开始在外面修建。

比如对于现在来说,技术含量没那么高的造纸厂,依托之前昌国,卢国修的粗糙纸厂,直接改建利用。

还有各地的化肥厂,百草园,肥皂厂,全都不能少。

最好能让百姓就地买卖,减少运输费用。

可算来算去,纪伯沉默片刻:“大家冷静,国库要见底了。”

他本来以为可以轻松一点,怎么大家一开口,都是要钱?

特别是各地郡守,就差把要钱写在脸上。

郡守上面的知府,更是眼巴巴等着工厂建设。

“我们顺宁府气候合适,同样能种甘蔗,竹子更是不少,糖厂,造纸厂,怎么也要来个十几个吧。我们下面十几个郡,几十个县啊。”

“我们甘肃肃州找到了橡胶草,已经在大面积种植,但以后想要运到中原,必然要好的官道,那我们的官道?”

“齐鲁之地难道不用吗?那是卢国旧地,自古就是盐场,再有珍珠养殖,那边也需要啊。官道当然也要。”

“新兴江浙同样需要啊。我们那边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更是好,土地也肥沃,良种跟造纸厂,我们那很缺。”

“晋州跟西安府更是如此,不是要在我们那边引进马匹,修马场。”

“说这些,肃州也在修马场啊。”

这些说话的官员,基本都是纪国国子监出身,只有一个旧贵族子弟。

但他却是个有真才实学,还喜欢学习的,竟然成功融入其中,成为旧贵族中少有成为知府的人。

这会吵起来,全都是帮自己下面要资源的。

纪国还没有那么富!

虽说去年收过一次税收,但不夸张地讲,去年天下四百四十九城,还没有战前纪国旧城池一百多城的税收高。

就这么点银子,怎么养天下人啊。

还修东西,这是在为难他纪伯。

这也确实没办法。

纪国接手之后,才知道其他各地的税收有多烂。

或者说他们习惯了纪国的丰收,再去看他们的田地,就会变得惨不忍睹。

大家吵归吵,纪伯这边早就有要求。

“种田,各地先种田。”

“纪国当初就是吃亏在种田上面。”

“今年秋收之后,哪个地方田地开荒多,田地均产有进步,那明年的工厂就会先分给你们。”

当然,民意的考核同样在里面。

纪伯随时会派人去各地巡查,若发现欺压百姓,谎报瞒报的情况,立刻会处置当地官员。

有了这层监管,很多小动作收敛不少,只有好好种田,在纪国才有出路!

如果说纪国元年的基调是平定叛乱,安抚民心,处理一切叛党分子。

那纪国二年的基调,便是种田。

都去给我种田!

种田才有饭吃,种田才能养活一家人。

饭碗端稳了,大家的心才能稳。

什么东西都放在种田后面,以后再说!

众人一听,立刻明白过来。

想要后面的东西?

那就要种田!

所有人的目光放在公子钦身上。

管着纪国农业的人,肯定要捧着啊!

去年公子钦就带着人去各地整理农田,教导农务。

今年明显要精细化。

这种时候,更需要公子钦!

公子钦既感慨又有些无奈。

不过纪伯说的话正中他的心坎。

以前的纪国就是吃亏在种田上,所以以后绝不能吃这个亏。

他的干劲也很足。

当年他父亲为了纪国种田而死,若能看到今年纪国四百多城,或者说四百多县,五十多郡,五个省府,全都在争相种田,一定会很欣慰。

这次的消息经由纪国官道传到全国各地,百姓们下意识松口气。

种田好啊。

他们就喜欢种田!

更给他们惊喜的是,从都城铸造室,以及旧城池送来的耕牛,化肥,同样经由官道,送到一切能送到的地方。

有些特别落后的地方,甚至从骨头制作的农具,直接进阶到铁制农具。

日出前去领回家,日落的时候交上去。

在这期间,用先进的农具,可以大大节省力气。

不少人终于明白,原来纪国粮食那么高的产量真的不是传说,他们依靠先进的农具化肥种子,真的可以让粮食产量翻几倍。

春耕开始,纪国各地百姓再次意识到,当纪国百姓真的很好!

什么赵梁,什么昌卢。

再也没有比纪国更好的地方了。

他们就是纪国人!

身份认同这种事,最能凝聚人心。

各地旧贵族遗民知道此事,心里滋味万千。

在他们看来,纪国去年各处平定还有些威严,今年明明是在媚下,竟然在讨好最普通的庶民。

偏偏这种“讨好”让全国迅速安稳下来,各地统治力,明显比去年用武力威逼更好。

此消彼长。

纪国的掌控力更足,也代表着他们的掌控力变低。

虽说依靠之前积累的财富,他们依旧过得滋润,但这种滋润竟然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他们过的还不如普通百姓安稳。

其中一个普通百姓名叫牧杰。

有人说,他家以前也是士族,但也是几百年的事了。

到他这一辈就是普通百姓。

最早的时候是庆国人,之后几家分庆,十六岁的他还被姓赵的拉去打仗。

打完之后就成了赵国人。

刚开始他也觉得厌恶,觉得赵国人实在可恶,不过之后周天子都承认,那也就算了。

牧杰甚至在想,他都帮赵打仗了,能不能分点东西。

谁知道打完之后,赵国那些官员根本没管他们,直接把这些拉过来打仗的人安置在一个城池里种田。

当时的牧杰受了不少伤,只好一边自己治伤,一边种东西糊口。

好在他年轻,伤得也不重,不过旁边的兄弟就没那么好运,断胳膊断腿都是好的,死了也是常态。

刚开始过了一段时间太平日子,但断断续续地总要打仗。

接着就是昌国打赵国,郑国也打赵国,前面兵力不够,他又被拉上去,那时候他已经二十四五,家里孩子都生了三。

作为家里顶梁柱,他这次被拉上战场,心态就没那么好了。

以前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全家都饿。

战争打打停停,他也被拉去各种地方,被昌国俘虏之后没什么心理压力就当了昌国小卒。

要他说,昌国其实好一点,至少昌国是有军功制度的,这让牧杰有点盼头。

只不过说得好好的,等实际执行出现问题。

当时的昌伯还有昌国储君昌含笑整顿过这些事,不过他的军功还是被长官抢去不少。

牧杰都习惯了,拿着昌国给的为数不多的粮食回家,让家人不至于饿死。

至于他,还要继续打。

再最后,就是纪国人了。

其实牧杰特别怕纪国人。

不止他怕,他们一起打仗的兄弟都怕。

刚开始是怕天雷,等见到天雷之后更知道杀伤力,所以即使昌国长官反复告诉他们,那不是天雷,更是上天的惩罚,而是一种武器。

牧杰想的是,武器同样可怕啊!

他见过被火药炸过的人,血肉模糊,看一眼就会吐。

他也算老兵了,都忍不住吐。

不过纪国人好像并不想故意伤他们,更多的火药只用来炸城墙,或者冲锋的军队太厉害了,才会发两颗。

打着打着,牧杰跟身边士兵都知道了,冲的时候不要太快,往两边跑,不要对纪国人下黑手,他们就不放火药。

果然,纪国不到特别危险的时候,是不会用天雷的。

可这种一打仗就往两边退的情况,昌国很快支撑不住,他们这些兵士被纪国俘虏。

当时的牧杰在昌国军队已经有些军功,等纪国人过来统计情况的时候,详细问了他在哪出生,叫什么,家里有没有人等等。

原本以为,他们会被纪国拉着继续打仗,没想到纪国人看他被火药炸过,半只胳膊的肉都烂了,就让他在家休息,还送来一种叫大蒜素的东西,说是可以治伤。

牧杰将信将疑没有用,不过他有兄弟用了,竟然真的保住性命。

只是等他再想用的时候已经晚了,说是过期了。

不过没关系,他身体还是不错,伤好了起来。

伤好之后他们这些人又被拉去当兵。

但这次当兵跟之前不同,并不是草草训练就拉去打仗,而是认认真真在后方训练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牧杰还吃饱饭了,甚至因为他在昌国有些功绩,连家人都能被照顾到。

在牧杰看来,他在纪国军队哪是训练,分明是养伤。

在那他又用到纪国的药品,甚至还分了颗糖,听其他纪国人说,现在纪国糖产量少了,否则每人四五颗呢。

两个月的训练很快结束,牧杰从原来的西边昌国,被拉往东边的卢国,开始伐卢。

应该是最近吃得饱,力气大,牧杰战场经验又足,在伐卢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而这次在纪国军队,他所有战功都得到了实惠,不是身份的进阶,就是实物的奖励。

随着他身份水涨船高,俸禄也越来越多,倒不是直接给他,直接送到他家中妻儿手里。

家里妻儿还让同乡带消息过来,说是他们一家几口都有饭吃,让他放心。

牧杰听着口信,心里高兴的厉害。

他在外打仗,家里还有人照顾,那他打起仗更有劲。

只要他多杀几个人,多立几次战功,他家人生活会越来越好。

原来纪国的军功制度不是骗人的,还不打折扣。

牧杰还见过纪国储君纪胜。

整个军队里,没人不服他,打仗他冲在最前面,一个打十个都不是问题。

他平日跟所有人关系都很好,不管平民还是贵族,只要有本事,公子胜就会高看一眼。

更重要的是,纪胜打仗跟他名字一样,无往不胜,跟着他就能减少伤亡。

谁不想跟着能保自己命,还能立功的将领?

之后还见过公子凌,这位名声同样响亮。

他过来的时候,带了不少军粮,还说因为是五月稻,口感估计不好,所以尽量多宰点猪。

啊?

打仗能吃口饭就行了。

怎么还管口感好不好的。

牧杰知道五月稻,五个月就能熟的稻子。

能高产就行了,还管什么口感好不好。

不过他们接下来的伙食,肉还真的增加了。

有功必赏,吃得好,长官对下属好。

牧杰感觉他更有力气了。

直到灭了卢之后,他们这些人被送回原来的城池。

以前是庆国的,再是赵国的,接着昌国。

现在变成纪国的一个郡。

牧杰等人也算风光归来。

他们这个郡运气比较好,分了个纪国培养的官员,迅速把城池各地划分为各县,当地士族被他们杀了七七八八,然后登记百姓户籍,给他们分土地。

原本是士族的土地被分到他们手中。

作为小有功劳的小军官,牧杰被郡守带着去各处公务,成了本郡的捕快,手里带了十几个人,管着其中一个县的治安。

牧杰其他兄弟也是如此,就算是缺胳膊少腿的,同样能做个管事,功劳稍小的,则多分田地,减免一两年的赋税等等。

反正一句话。

但凡跟着纪国打仗的兵士,都不会被亏待。

他们这些人的户籍上都登记了当年的军功,说是天下休养生息之后,应该还会给他们好处。

牧杰在周朝六百三十五年,或者说纪国二年的时候等到这个好处。

好处竟然是,当初帮纪国打过仗的兵士,优先分到良种!优先使用铁器!

这下牧杰傻眼了。

纪国的良种,竟然优先给他们?

他们这些人其实没有帮纪国打多长时间的仗,都能被如此优待,那些纪国人呢?

怪不得纪国军队异常勇猛!

此举也让天下人皆知,只要对纪国有功的,按照纪国制度生活的,纪国绝对不会忘了你们。

不管你们是什么赵梁人,庆国人,昌卢祁郑等等。

只要归顺纪国时候,好好生活,那就会对你们好!

纪国用实际行动说明这一切。

牧杰再次感慨:“怪不得纪国人说他们不怕打仗,有功必赏,谁会不奋勇啊。”

他在那么多国家的军队都待过。

只有纪国军队对他们最好,不仅提前训练,还给吃饭,还有军功可拿。

这么想来,纪国最后会统一天下,似乎并不意外?

如果这样的纪国不统一,似乎也没有别的国家可以做到了。

他在纪国军队时候都学了纪国话,如今还把三个孩子送到官学里,学习的也是纪国的文字,看的纪国书籍。

像牧杰这样的普通人,在纪国四百四十九城里还有很多。

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纪国带来的好处,更影响着周围人的看法,从而让更多人信服纪国。

不说了。

种田去吧!

纪伯都说了,今年要抓紧种田的。

今年田地种得好,说不定他们也能有良种?

纪国各地百姓翻耕,挖水渠的动力更足了,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牧杰的!

天下各地的人,在纪国的努力下,渐渐归到一起。

现在的种田,更是把大家团结起来。

为了吃饱饭!好好种田!以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作者有话说:

? 第 94 章

纪国二年。

天下各地趋向安稳, 偶尔有闹事的也被当地百姓跟赶去的军队压下去。

旧贵族们就算再不想承认,也明白新时代已经来了。

还不到两年时间,纪国似乎已经掌控天下。

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 一步步收拢天下百姓的心。

如果能安稳过日子, 天下百姓谁会不愿意呢。

这些贵族们发现, 即使他们的根基再为牢固,也被纪国爱民恤物,秉政劳民的做法给冲散了。

他们的根基在庞大的庶民面前不值一提。

百姓,平民,庶民, 从奴隶奴仆变为普通人的民众。

他们的心向着纪国,向往着传说中纪国的生活。

不过要说天下各处,那还是旧城池恢复的最快。

在战乱中,他们的损失本就最小, 之后天下大定后,各处有需要他们的货物, 几百处工厂开动, 捡起原本的种田耕牛, 生产很快恢复。

再依靠他们辐射周边, 带动一城一城的百姓同样过上好日子。

纪凌看着现在的纪国地图, 或者说天下地图。

可越看越别扭。

现在的天下地图, 不过是北至山西大同, 南至广西柳州,西面云贵川青海。

东就不用说了,从齐鲁到江浙, 顺着海岸线还有闽粤。

这些区域大家都很熟悉, 后世也是自家的。

问题是西北方向。

按照后世地图来看, 自家地图不过点亮一半。

西北的一半还是暗着。

纪凌手指点在雁门以北,胡人就在附近盘旋,之前还攻过周。

除了胡人之外,还有鲜卑,匈奴!

西,更有羌人。

这些人盘踞的地盘全部点亮才是后世大家熟悉的地图。

纪胜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弟弟在看雁门以北的方向,开口道:“弟弟在担心胡人?”

纪凌点头:“原本四周蛮夷狄戎是周的屏障,但现在他们基本都被打散,大多归于纪国,没了他们,更要注意外面的部落国家。”

说到这点,就是另一件事。

之前诸侯国附近的蛮夷狄戎,大家都很熟悉,各国不同程度地拉拢过。

但是中原大乱的时候,他们也不能幸免,自然而然被卷入纷争。

卷着卷着,基本就没了。

当初昌把赵梁打得要没的时候,赵梁还能腾出手打狄戎。

卢国跟郑有纠缠的时候,郑还派人去打过狄人,卢那边更是没少收拾夷族。

至于纪国跟昌国南面的蛮族,早就顺手收拾了。

这些事在中原征战的时候,并没有被任何人放到眼里。

但等天下太平之后发现,狄戎蛮夷,好像都没了。

中原打仗,把他们给打没了,跑的跑,收编的收编。

这也怪不了逝去的赵梁昌卢郑啊!

他们那会只想着征兵,自家国家不够,就去外面征,谁能想到把他们给征完了。

而且打完仗之后,看着多出的领土有些尴尬。

顺手,真的只是顺手。

等打完之后,这些狄戎蛮夷部落百姓,又被纪国官员统计户籍,成了纪国人。

当然也有跑的。

可跑来跑去,发现纪国官员在教他们种植,养殖,还计划修路开工厂,努力让各地物价降低。

这还跑什么。

反正跟着中原各国打了那么久的仗,不能融合到早就离开,该融合早就融合了。

周边狄戎蛮夷没有了,更远的敌人就出现。

他们趁着中原大乱,无暇顾及他们的时候开始发展,趁机掠夺中原财富。

其中胡人就是一个代表。

胡人都抢到周了,更何况其他部落。

等中原平定,天下归一。

纪胜也发现,外面也形成几股势力。

平日里他只是派人去查探,并未多加声张。

纪国刚刚安定,还有那么多城池要管,暂时抽不出空。

这会看到弟弟在看雁门关外面的地图,自然就说了出来。

没想到弟弟也注意到作乱的部落。

纪胜道:“放心,雁门关已经加派人手,胡人就在那一带活动。”

“不过近来似乎想朝西边走。”

“胡人的骑射虽好,但上次在周被你打怕了,一时半会不会侵犯。”

“反而是胡人西边叫匈奴的部落,应该会有危险。”

纪凌眼皮狠狠一跳。

匈奴?!

还真有!

不过他哥好厉害,在纪国内部安抚民生的时候,已经把探子派出去了。

看到弟弟崇拜的目光,纪胜干脆继续道:“西边还有羌人,但羌人跟纪国现在有交流,暂时不会有问题,不过他们势力庞大,以后也是心腹之患。”

说完,纪胜最后安稳:“放心,各处关口都有兵士把守,等纪国内里安定一些,还会派重兵把守,肯定御敌以外。”

他们纪国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必然不会疏忽。

大哥做事一向靠谱,纪凌听此放心许多。

现在担心确实没用,纪国统一天下还不到两年时间,庶民需要休养,兵士们同样要休息。

打仗太久,劳民伤财。

所以大哥只是在关口派探子探明情况,并未多声张。

有这层防备,纪凌也就放心了。

此事说完,纪胜道:“再有几日,就是秋收了。去年仓促,今年倒是赶得及时,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去年那会天下刚定,还有在内打了几仗。

可今年不同。

今年从定下基调之后,天下各处都在种田,今年的收成很大决定天下百姓,平民,庶民的心。

说得再好都没用。

看到粮食才是真的。

所以纪伯,纪胜格外重视。

现在刚八月,便督促各地准备好收粮一事。

纪胜这会过来找弟弟,就是商量秋收。

纪国治理国家,似乎把安民当成头等大事。

只要安民,才能让江山稳固,才能让天下少些战乱。

而安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大家吃饱。

五个省府知府,五十多郡的郡守,以及四百多县知县。

哪处都在忙。

哪个地方今年收成好,均产高!

他们就能有工厂!

有更多的官道!

都城那边还说,准备修河堤,修运河,虽说都已经规划到五六年之后,但至少先排个队,排上号了再说!

而各地百姓,则看着他们的田地。

被纪国农学指点过的田地,修缮得更为合理,还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做了调整。

虽说有些良种并不适合所有地方,可各地修缮的百草园已经承担起这个重担,他们会在当地培育出适合当地的种子。

这些百草园里都有纪国培养出来的农学子弟坐镇,至少每郡都有厉害人物,郡又管着下面的县,虽说人手可能不够,但至少能照看一二。

现在秋收时候,农学子弟家门口都要被踏破了。

当地的郡守,下面的知县频频上门,就为了被农学等人指点。

往日在外面威风凛凛的官员,到农学子弟这,全都点头哈腰。

别看这些子弟们年轻,但他们厉害啊。

都得了公子钦的真传。

“要不看看我们望县,我们那边雨水多,好像土地有点问题,您去看看怎么收获更好吧。”

“听说工部那边送来一批新农具,能不能让我们县先用啊,我们县粮食少,用完再给他们。”

“这位先生博学,最近我们那鸟雀众多,您说有什么生物防治,那是什么方法。”

“到这会了,还用施肥吗?若施肥,又要怎么办?”

这些人里面,不乏贵族出身。

放在之前,他们就会让人知道,什么叫五谷不分。

可经过学习,历练,都能分辨出什么样的肥料适合什么土地了。

他们私下也感慨,以前当贵族的时候,只要吃喝玩乐就算,就算再蠢笨也有家族供养。

现在完全不同,现在要是不努力,家族都会嫌弃。

家族也没有那么多资源给他们。

不过来这里做事之后,只要不是特别懒,特别无能的,基本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再说,不学是不行的。

不学就不能升迁,家族就会看不上。

现在各家旧贵族长辈,天天逼着他们学习,还说要重振世家公族的光辉,逼得不少贵族子弟日日苦读。

这种只看学问,不看门第的情况,让许多贵族旁支竟然起来,甚至还有旁支继承大宗的情况。

他们已经逐渐融入到纪国的模式里面,甚至有些人提前摸到游戏规则。

这点纪凌也是无奈的。

没办法,他们的起点确实高。

便是最纨绔的子弟,想要学习,想要回头学习,资源都很容易获取。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起了学习重要的想法,都是奢侈,都是人群中更聪明的存在。

知晓学习重要,都是一项本事。

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快推广官学建设,以及让小说家华治等人多写点庶民,奴隶学习成才的故事,再吩咐人编成歌舞去各地表演。

表演的优人也好找,其他诸侯国灭国之后,宫室里的优人无处可去,都被纪国收编。

不过纪国宫室并不喜爱这个,只是宴会上偶尔让人表演。

招他们过来,就是让他们去各地演出。

优人们以前只在各国宫室表演,还是头一次去下面县城,乡野做事,很多人还不习惯。

可要是不依附纪国,他们又没有饭吃,只好这么做。

不过做着做着,竟然得了乐趣。

在乡野间表演,不仅掌声更加热烈,而且还被当人看了。

对于郡县百姓来说,以前只供给贵族们的歌舞现在表演给他们看,还有说书人没事讲故事。

在农闲之余也是多了乐趣,还有不少人被话本里的故事鼓舞,准备也去官学。

旧贵族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原本只服务他们的优人,变成对抗他们的武器。

这会更想不到,几个厉害的优人还被赐官,更会在这里出现。

要知道,他们不论男女,以前在自家表演的时候,他们连正眼都不会给优人。

所以在百草园看到优人队伍的时候,赶来想求当地农学官员帮忙秋收的贵族,脸色有些尴尬。

农学的人却道:“优人嵇雪,自编了秋收之歌,将秋收要点全都编为歌舞,他们很快会去下面县城教导。这些秋收歌朗朗上口,想必很快所有人都能学会。”

嵇雪听到有农学人喊她的名字,上前盈盈一拜,她目光温和自信,对上原本服侍过的贵族也不气弱。

她编的秋收歌是被纪伯,小公子等人都夸过的,甚至封了她做女官,她跟这些人的身份一样!

眼前过来请求农学官员帮忙的知县们,除了那些旧贵族出身之外,其他人立刻抢优人!

编成歌舞!

还朗朗上口!

好事啊!

他们一有动作,那些旧贵族子弟也开始行动。

还想那么多干嘛。

世道变了,你们还没发现吗?

抱着之前的想法,是过不好日子的。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一个省府里,更多人都在关注今年的秋收。

九月份。

各地的秋收数字渐渐上报,加上更加大力度的巡查,确保下面没有虚报数字。

十月,四百多县的情况都在纪伯桌案上。

五倍!

就不跟打仗的时候比了。

今年比去年的粮食,增产了五倍!

就算良种不适宜全国使用,也不够全国使用,但依旧翻倍了!

郑锡道:“天下安定,不再征战,原本打仗的兵士在家种田,劳动力增多,就能多种地。”

但又不止这一点。

“各地基本都使用上纪国先进的农具,不仅更省力,还提高效率。加上化肥的传播跟使用,还有农闲时候对水利的修缮,全都有成效。”

只要给百姓安定的生活环境。

他们惊人的生命力就会出现。

没有良种,都能提高五倍的收获。

这是何等可怖的税收。

不止纪国税收增多。

百姓们的手里也有余粮。

纪伯看着上面的记录,难免想到最早之前,他大哥还在当纪国国君的时候,天天为粮食发愁。

现在呢!

现在不愁了!

天下丰收了!

这次丰收,更是奠定了纪国的统治基础。

经历过战乱,经历过流离失所,再经过纪国的宽待百姓的做法。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选谁不选谁,似乎清晰可见。

就连原卢国那些旧贵族们都不蹦跶了。

蹦跶有什么用。

四海归一,万民一心。

就算他们再不想承认,也知道纪国把这事办成了。

纪国用自己当初最缺的粮食,来稳定了天下人的心。

他们真的用两年时间,稳定住了局面,掌握住了所有城池。

还在周的老贵族们,发现留在身边为数不多的奴仆,似乎蠢蠢欲动。

因为他们听说各地要建工厂的事,全都有了心思。

其中一个趁机逃跑的奴仆,从周偷偷离开之后,下意识道:“还是郊野的气息更加清爽。”

旧贵族聚集的地方,总是混合了各种味道。

酒肉味,脂粉味,陈旧的腐朽味。

离开那里,好像立刻变得不同。

不管了!

听说纪国明年要开更多工厂,今年已经在选地方了,他们要去看看,能不能找些事情做!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有点忙!

? 第 95 章

一切都变了。

旧贵族发现, 他们家只剩空壳子。

先是最底层的庶民,平民,百姓离开。

然后是他们家养的奴仆离开, 走的时候还偷拿不少他们库房的东西。

对于这种事, 当地官府竟然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有一种,人家干活了你们不给工钱,拿你点东西怎么了?

其实这也是野蛮的,不讲道理的。

可你们剥削人的时候,也没讲道理啊。

这种官员, 一看就是纪国国子监出身,还以小公子纪凌为榜样的。

旧贵族们恨的牙痒痒,普通人跟还没逃跑的奴仆喜笑颜开。

当然,当地官员也不会太过分, 如果不出现流血事件,那就无所谓。

贵族的权威被彻底踩在脚下。

百姓们一看, 这些人跟我们也一样啊, 以前装得那么神秘, 现在看看, 不都是人, 都要吃喝拉撒。

其中一个庶民家的小姑娘唯就这么想的。

她跟父亲母亲一样, 都是没有姓氏的人, 姓氏这东西,不是他们普通人能有的。

不过纪国过来之后,当地官员道:“你们这原来是卢地, 这个县城又依山傍水, 可以选用路, 尚,水,为姓。自己村里讨论讨论看选什么。”

这个官员就是当初锦族部落出来的。

他们的族长带着锦族人投奔纪国,也就用了锦字当姓氏。

之后老族长去世,她的女儿继任族长,对他们的要求一向是,他们是纪国锦族人,必须要对纪国忠诚。

他们十几万人的命,就是靠这片土地救起来的。

锦族部落的日子其实很好过,大部分都在各个城池开锦绣铺子,也是纪国小公子的主意,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做布匹生意。

锦伟在锦族算个例外,最喜欢读书,还一路考到国子监。

在纪国统一天下,十分缺人的时候,成为原卢国东平县的知县,他知识扎实,以前还去其他旧城池实习过,所以上手还算快。

锦伟给东平县的人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的姓氏。

这个叫唯的小姑娘村里,就选了水当姓。

以后她的名字,就叫水唯。

水唯刚开始很怕贵族老爷们,连他们身边的奴仆们都怕,反正可以轻易决定他们今年有没有粮吃。

等纪国打到卢国,开始统计户籍,开始给他们分田地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变了。

那会纪国的官员还比较少,没有强硬跟这些旧贵族们抢田地,只是要带着庶民们去其他地方种田。

要维持原样,还是跟着新官员去开耕,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

但一想到,那些田地会是自己的,官府还会有契约,大多数人都心动了。

自己的土地。

做梦都不敢想。

纪国官员还亮出很多先进的农具,承诺只要跟着他去开耕,这些农具就可以给他们使用。

翻过年就是春耕,他们马上就能行动。

锦伟甚至已经在规划百姓们的房屋建在哪,到时候形成新的村落。

锦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想想旧城池的情况,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多好啊。”

这个说到所有庶民的心坎上。

对啊。

纪国以前多穷啊,不就是这么过来的。

可以说纪国的信誉在这个时候非常管用。

毕竟是多年来以来积攒下来的。

水唯的一个邻居大伯,他就头一个响应,他之前跟着纪国人当兵,虽然没打几个月,他也没立什么战功,可他家孩子跟老人每月都能得到粮食糊口。

这个水大伯对官员老爷十分信任,说什么都要跟着过去。

村里不少人陆陆续续跟了过去。

不止他们如此,听说整个东平城,现在叫东平县大多数普通人都这么想的。

以前的田地开耕已久,种起来是方便。

但这田地不是他们的啊,是那些旧贵族老爷的,每年种田还要给他们租金。

长远来看,还是去开耕更好。

还有先进农具可用呢!

他们都没见过。

于是全村人准备搬家。

他们在这的房子就是茅草屋,虽然可惜,但也没办法,只是自家所有东西都要带走才行。

就在他们收拾东西的时候

他们村里人第一次看到贵族老爷们出现。

贵族老爷,传说中的人物,平日里全都是趾高气扬的仆人们过来收税,也就收水唯他们存在的仆人牧还算和气。

其他村子,那都是动辄割舍砍手指的。

为什么不砍手?

砍了没办法干活啊。

多数仆人都那么傲慢,在水唯村子人的心中,贵族老爷肯定更可怕。

突然见到传说中的人,大多数人反应就是害怕。

还好水大伯站出来,直接道:“你们过来有什么事吗?”

水大伯努力不让自己害怕,又让人握住石头,准备随时跟这些贵族老爷,还有他们的仆人打架。

谁知道这些平时正眼都不看他们的旧贵族,竟然好言好语相劝。

听完之后,才知道贵族老爷们竟然劝他们留下。

言辞恳切让他们别走,还说什么出去开耕多累啊,那都是荒地。

而自己的土地是熟地,种着方便啊。

大不了以后少要点租金,算起来,还是留在这更划算。

开耕多累啊,说不定耕种一两年,产量还是上不去。

明年粮食不够,那怎么活命,怎么想到后年的事?

这话说的也没错。

但小姑娘水唯明显感觉到,眼前的贵族老爷根本不懂种田,还要身边人提醒,才能明白生地,熟地之间的区别。

不过他说的减少租金,还提供农具跟种子,更会让他们修缮房屋,却让大家很是心动。

还说给他们三天考虑时间,留在这多好啊,这可是他们的家乡。

他们犹豫的时候,另一边官府派来的小吏也在“加价”。

什么优先给良种,还给他们便宜精盐,更会给各家小孩发口粮。

水唯听着两边条件,自己都摇摆不定。

很快,贵族老爷们为了留住他们,再次“加价”。

说老爷们有盐场,给他们免费的食盐,便宜精盐怎么了,那也要钱啊。

只要你们不走,这些都好说。

这下水唯整个村子算是看明白了。

为了从纪国官员手里抢走他们,贵族老爷们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这么说虽然夸张,但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没有了大量的百姓,不出一两年时间,旧贵族吃饭都成问题,只能花大量银子从纪国官员手里买粮。

他们隐隐知道,这些庶民才是他们的基础。

连着好几天,水唯发现他们全村基本都在讨论,看看到底去哪更好。

最后因为旧贵族给的条件实在好,他们很多人也觉得留在家乡更方便,再看到贵族老爷们送来的盐,送来的口粮,甚至还送了几样首饰过来。

那么精美的东西,他们可从来没见过。

不止水唯他们村这么选,东平县七成百姓都这么选。

只有剩下的三成,因为旧贵族不肯出血,把人放跑了。

还有人在知县锦伟面前唉声叹气,忍不住道:“长官,这次似乎是他们赢了。”

来旧卢国之前,小公子就说过,天下间,只有原来卢国的城池贵族风尚最重,贵族也最多。

到这里做官,就是要斗他们,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准备是准备了,但也败了啊。

谁知道长官看他一眼,好像看白痴一般:“这就败了?我看是赢了才对。”

见他还不明白,锦伟道:“本大人就给你解释解释。”

“那七成庶民的生活是不是提高了?”

肯定啊。

旧贵族们出那么多血,能不提高吗。

“那咱们出了分毫吗?”

也没有,人家没来啊。

当初长官说给那么丰厚的待遇时候,其实他心里还打鼓。

放在以前的纪国,肯定随便给,这几年里他们纪国国库其实挺空的。

长官笑:“这不就结了,不花一分一毫,还让他们生活水平提高,岂不是好事。”

啊?

还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

但那些庶民还继续依附旧贵族,以后怎么办?

说到这,锦伟语气才正经起来:“那就需要我们监管。”

“若不是纪国官员人手不够,也不会留他们那么久。”

这就是相互制衡。

等纪国情况稳定,一批批新官员接手,那就不用他们了。

锦伟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实现。

下属这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

下意识道:“咱们是有作用的,若不是咱们出现,他们不可能凭空放血。”

锦伟满意看他。

不错嘛。

终于想通了,还没那么迟钝。

不少百姓也琢磨出味。

变成纪国城池之后,日子好过很多,而且因为有纪国官员在,那些贵族们只能给他们好处,否则他们就要走。

反正一句话,纪国人来了之后,日子没那么艰难了!

趁着春耕之前,水唯他们更是知道,要是被贵族仆人伤害,又或者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去县衙告状。

水唯还看到,有个又要割别人舌头的仆人反而被割舌头,因为知县锦伟下的命令,还把他关到地牢里,让他整日干苦役。

等到春耕的时候,整个东平县都活了起来。

合理的租金跟税收,让他们对今年充满希望。

但凡哪个贵族想故技重施,再次索要高额税,都会被当地官员压下去。

到现在,水唯感觉,自己已经很感激当地官员了,甚至很庆幸他们是纪国人。

十五六岁的她每日劳作是有成果的,这些粮食是她的了,再也没有人过来动辄打骂。

农忙就干活,农闲跟着村里去修水渠,一切都是那么安定祥和。

官府那边还教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知识,让他们知道怎么种粮食才能更高产。

刚刚挂穗,他们能看出来,今年的产量绝对很高。

水唯还在想,要是用上传说中的良种,肯定更厉害吧?

就跟水大伯家那样。

他家虽然分到的良种不多,可明显比其他庄稼长势好。

其实这样的念头,东平县的人们就很满足了。

不打仗,有饭吃的。

便是最好的生活。

但收税的时候,官府还减免不少,说今年情况好,而且天下刚刚恢复,纪伯下令减免的。

交出去的粮食,还能拿回来一些?

这让水唯等人大为震惊,同时看向旧贵族那。

旧贵族一家,只得咬牙也吐了点东西出来。

他们要是不吐出来的话,这些刁民肯定会跑!

不知道他们从哪学的,一有不满意就闹事,以前他们都不敢的,现在天天都是麻烦。

但旧贵族们还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天下丰收,证明纪国的统治是有用的,还是正确的。

越来越多的百姓意识到,当纪国人是多么正确。

抱着这样的想法,旧贵族们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

但这还不算什么。

从东平县贵族们的奴仆们开始逃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贵族的世代家仆,识字的虽然不多,但都见过世面,还跟着主人经过许多事,有些人甚至比主人家还要聪明。

以前负责水唯他们村的仆人就是如此。

丰收之后,纪国各处发生变化,他也看到各处的发展,等他听说原祁国那边粮食更高产,所以获得开工厂的机会时,这个叫牧的仆人立刻有了想法。

纪国到处都缺人。

还缺管事的,他在旧贵族家中,就是管事的啊,眼看这里日薄西山,不如隔壁兖州南看看。

纪国统一天下后,原来的卢国,祁国,已经并为一个州,成为兖州。

按照现代来看,基本就是齐鲁之地。

卢国算是在兖州北,祁国在兖州南。

那都是兖州,为什么要从北边去南边?

自是因为,现在各地产量已经出来。

因为兖州南先并入纪国,他们农业起步比兖州北早,所以产量更高!

两者对比之后,自然是兖州北胜出,纪伯承诺的工厂,全都建在那边。

仆人牧动了心思,在知道很多旧贵族家的仆人都跑的时候,他速度更快了。

现在不跑,以后来不及!

还是赶紧去兖州南看看!

万一能有个好差事呢。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不识字,要是之前不偷懒,学学字就好了。

再想想他在贵族家中帮忙收租采买,或许这是个优点?

仆人牧走之前,还给自己添了姓,想了半天,干脆也姓水,以后他就要水牧!

水牧偷偷收拾包裹,原本想顺几样老爷的东西,可老爷现在学聪明了,就怕仆人们偷拿,早就锁在库房里。

天蒙蒙亮,水牧悄悄从后门离开。

谁料刚把门关上,那门又从里面打开。

水牧看看眼前另一个仆人,再看看他身上背得包裹。

那人也看看他的包裹,两人相顾无言。

他们俩刚走两步,只见前面熟悉的身影背着同样的包裹,听到他二人的声音,俱是尴尬一笑。

还有什么说的。

赶紧走啊。

水牧原本还担心衙门没开门,谁料人家天蒙蒙亮就开了个侧门,补办户籍的都可以过去。

怎么有种专门给他们设门路的感觉?

至于进了里面,发现很多“同事”这种事,那就不必讲了。

当地知县锦伟打着哈欠。

最近想要离开的旧贵族奴仆很多,如果按照正常时间开门,他们肯定会被旧贵族们抓回去。

一来二去,干脆早早开门,晚上闭门。

此时来办户籍的,基本都是大家贵族。

他们是方便了,自己困死了。

虽说不用他亲自做琐碎的事,但要看啊,他还要盖印章,真累啊。

他们这里人手还不够,有些活他也要做。

锦伟不仅累,气还不打一处来。

都是兖州。

他怎么就到了兖州北,怎么粮食比不过人家兖州南。

那边欢天喜地筹备工厂,他们呢?

他们只能看着,还要给他们输送人才。

锦伟当然知道,这些大家贵族仆人里,很大一部分要往兖州南看看,一个是那边离得远,这边旧贵族管不到他们,二是人家要建工厂!

现在十月份,明年二月,便能开工!

锦伟一边机械盖印章,一边长叹口气。

谁羡慕了,他不说。

锦伟看了看眼前的户籍,再看看要办的路引,开口道:“水牧?去兖州北?可有定好去哪个郡县。”

这一下子稳住水牧。

他不知道啊。

其实户籍路引都是第一次办。

户籍他知道证明他身份,路引怎么弄?

锦伟不厌其烦解释:“路引就是去从哪来,要去往哪,目的是什么。说明白了才能通行,沿途住店,到了那边都需要路引。”

解释的清晰明了,水牧明白了,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他只知道要去看看工厂。

锦伟又道:“兖州北边的青县,海边的成朝县,都有工厂开设,你是去那边吗?”

闭着眼都知道!

他是要去找工厂的!

不如直接说了。

水牧眼睛一亮,立刻道:“成朝县,就去那!”

别的他不知道,但听到工厂两个字了!

锦伟让手边文书写了成朝县三个字,自己再盖上印章,等着下一个人。

文书边写边吩咐道:“从咱们东平县到成朝县,记得一路走官道,官道两边会有茶馆驿馆,关键是附近野兽都被赶走,也没什么盗贼。”

“若走偏僻之路,就别怪没提醒你了。”

“到时候豺狼虎豹,说不定还有恶贼。”

这语气不算好,估计也是早上起来累的,但水牧连连点头,他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这都是保命的信息啊。

只是不知道官道上人多不多,从这里到成朝县,路也不近的,要是人少的话,说不定还会有危险。

不过踏上去往兖州南的官道,水牧就不担心这些了。

因为路上不说人来人往,但不时会过个商队,从纪国旧城池,也就是如今的豫州郡,荆州郡一带拉货物过来。

全都是大家都需要的东西。

放在以前,他们家老爷肯定第一个买,估计现在也不舍得了。

水牧还在路上碰到其他认识的仆人。

大家默契不提以前的事。

他们已经不是仆人牧,仆人什么什么了。

他们给自己选了姓,以后是有姓的人,还是正经的良民。

同去兖州南的人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普通百姓,更多从旧贵族家中出来。

通过这一年的时间,他们已经知道谁才是可信的,谁是不可信的。

再说,不再依附旧贵族们,他们是有可能得到良种的。

都城那边说了,明年良种能供应更多地方,聪明人已经在开耕了!

水唯她家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准备去开荒地了,开荒地不仅粮税减半,还有良种可拿。

这还等什么?

就在他们村子第二次准备搬家时。

这时候旧贵族说什么都没用了。

你能给高产的良种吗?你们这有人能指导高效种田吗?

不能的话还是算了。

他们村下定决心要搬。

谁知道这次又没搬成。

东平县的知县锦伟竟然下令抓捕这家贵族,说他们草菅人命,暗地里害死一个奴仆。

那仆人本想离开,就被他抓住,然后活生生打死。

这是把其他仆人逃跑的怒火全都发泄到这个可怜人身上。

幸好有其他奴仆偷跑着去衙门告状。

可惜的是,捕快赶到时候,仆人已经咽气。

故而知县直接下令逮捕。

旧贵族本想让自己家丁跟私兵抵挡。

但私兵早就散了,根本不听指挥。

仆人怕他的恶毒,又有官府撑腰,谁都不肯向前。

等着旧贵族一家上百口全部被关到监牢,这东平县的大半熟地直接充公。

充公后,再发给已经在种地的各家各户。

他们只要象征性出点纪币,便会给他们官府的田契。

证明这些田地以后就是他们的。

不用搬家了。

还不用开耕生地,熟地就是他们的?

水唯全家,不,全村都不敢相信!

这种情况,这纪国各地都有发生。

纪国二年冬,田地的事终于解决大半。

在很多人看来,九月的丰收,似乎证明纪国成功了。

但对于纪国国都众人来说,收拾了大批残留的旧贵族,该斩首的斩首,该送到周软禁的送去软禁。

不夸张的说,周里挤满大小贵族。

贵族多了,也就不值钱了,身份也没那么尊贵。

这对纪国来说,才是成功。

等土地到了百姓手里,明年的自耕农大幅度提升,纪国众人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相信明年再次收获时候,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府,税收都能增加。

这才是天下太平的好日子!

种田有条不紊进行。

工厂的建设也刻不容缓。

豫州的工厂个还好,荆州那边的工厂有些靠南了,纪国那么大,运一次至少两三个月,这还是有官道的情况下。

所以全国各地生活类的工厂,正式逐步开工。

纪伯也没食言,按照丰收情况,给他们建工厂的名额。

这点其实也跟种田有关。

田地才是一切的根本,要是当地粮食都不够吃,种田的人都不够,那是绝对不能建工厂的。

只有等到大家吃饱饭,有富余的劳动力,这些事才可以开始做。

兖州南边,便符合这个要求。

水牧到兖州南的时候,一下就觉得这里不同,等他说自己想去工厂做事时,有人给他指了指队伍。

看,那么长的队!

排去吧!

水牧揉揉眼睛,这也太夸张了。

队伍有男有女,排了几千人吧?

全都想进工厂?

水牧开始怀疑自己,他那点本事,真的能进去?

一问身边人,好家伙,都是各处贵族家中跑出来的,甚至还有小贵族本身!

你们都是贵族了,怎么还跟我们抢饭碗啊。

小贵族才不说话。

他说是贵族,其实过的苦得很,虽然会写字,但去考官学的时候,还考不过那些平民。

虽然也有官学对平民宽松,对他这种贵族苛刻的缘故,反正当官是当不成了。

一气之下,干脆去其他另谋出路。

要不然就去工厂好了!

众人排着队,前面已经有管事的女子出来,那女子做事干练干脆,开口道:“造纸厂招八成女子,两成男子,职位不多,大家谨慎排队。”

啊?

这要两成?

水牧慌了。

这还要排吗?

太难了。

不是说纪国缺人吗?

怎么看着又不怎么缺的样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旁边小贵族倒是可以回答。

“这已经是纪国统一天下的第三年了。”

按照他们的习惯,去年已经有新一批官员上岗。

缺人这种事,人家也快解决了!

等他们的人遍布天下。

哪还有旧贵族耀武扬威的时候。

纪国一步步走的十分踏实。

他们真的把天下各地,一点点掌握在手中。

水牧也叹口气。

算了,来都来了,排排队吧。

希望其他人都被吓到,然后离开,这样竞争对手就少了。

可水牧往旁边看看。

怎么回事!

大家为什么都不走啊!

都觉得给纪国打工很香吗!

作者有话说:

? 第 96 章

纪国各地的工厂, 全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可见想来做事的人有多少。

也有人说,要不多开点工厂, 直接被纪凌拒绝。

若都去做工, 那田地怎么办。

田地才是重中之重。

这样一来, 工厂的活计便显得十分难拿到。

好在水牧运气好,他说话伶俐,做事也不错。

其实他不知道,在他户籍第二页上,写了他的过往, 写过他之前收租的时候态度还行,这才让他有了进去的机会。

像那些为虎作伥的仆人,基本就不用想了,工厂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且进去之后, 也不是管事,而是做苦力, 搬搬扛扛的。

好在工厂规定了休息时间, 让他们不至于太过劳累, 都在合理的范畴内。

跟他一起的, 还有那个小贵族, 同样在做苦力, 没多久那位撑不下去离开。

小贵族走的时候还问他:“你以前好歹是个管事, 在这做苦力也愿意?”

水牧想了想,开口道:“以前动辄被主家人打骂,毫无尊严, 来了这之后, 虽然累了点, 但不会受限于人。”

尊严这两个字,都是最近才学会的。

所以水牧愿意留下来,不想再给别人当奴仆。

小贵族听到这,估计也是没想到这个答案,只是他不知道,他离开之后,工厂里就挑了几个踏实肯干的人,让他们做点统计的活计。

进来也是要考核的。

真以为入职就当管理啊。

还要考察一下这个人品。

其实水牧之后也跟小贵族有联系。

听说回家之后,他开了个小私塾,教些附近的孩童,这些孩童去考官员的时候就更有把握。

两人也不知道,他们身份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还会一直联系,但反正是联系了。

水牧还知道,他们工厂附近渐渐也开了私塾,他还去学了一段时间。

私塾的消息对纪国朝堂来说是好事。

对周的旧贵族们,则是大大的恶事。

本来还以为纪国人才不够,会难以统治天下四五百城。

毕竟培养人才需要时间。

学知识又不是个简单的事。

但官学的出现,私塾的辅助,让之前专门供应给贵族的东西教给普罗大众。

进一步拉近百姓跟贵族之间的关系。

他们这些旧贵族,真的太旧了。

甚至现在投诚都是晚的了。

想必再过几年,纪国只怕再也不需要他们。

或者说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把他们养在周,也只是养起来,其他的什么也不能做。

他们在这随便商量点什么事,还会被迅速送到纪国国都,根本不知道是谁告的密!

这也导致,旧贵族们几次想联合起来,全都被打断。

仉选笑而不语,看着自己的待遇,看着纪国送来的珍珠异宝,再看看现在天下大势,该站那边,他不知道吗?

幸好他站队早。

这是他多年来,站队最正确的一个。

可仉选知道,他在周的旧贵族圈子里,并非唯一一个探子,至于其他人如何,那他就不知道了。

反正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他年纪已经够大了,在这颐养天年挺好的,连周天子都在日日看歌舞,他又有什么。

纪国这边,只把这些旧贵族圈养起来,只要不闹事,不结党,便随他们瞎玩。

但有一点,纪国除了特定的人之外,其他人提供应有的生活设施就好。

想买好东西?

自己买。

你们家底不是很厚吗?

周天子,仉选这类不用说,跟郑国都是姻亲,会额外厚待。

除了他们之外,待遇最好的,竟然是公子卢跟仪先生。

有人说,这是纪国为了感谢十几年前,两人狂奔千里,去向纪国透露他们要被祁国攻打的事。

甚至还有人把这件事写下来,歌颂纪国的知恩图报。

也有人说,当年最后一次名士会,天下四公子里,只有公子卢不在纪国,所以要对他好点。

可公子卢本身却明白。

纪凌在等。

等他和老师写完手里的书。

等着看到时候天下局势如何,是要杀了他们,还是用他们。

公子卢跟仪先生并未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们若自尽,更符合父亲卢公心愿。

这样能给卢国带来美名,更能让天下贵族愤怒。

之前父亲就托人带话过来,说的非常隐晦。

但只带了一次,就被纪国的人拦住,不准他们再有接触。

父亲想让他们死。

纪国想让他们活着。

公子卢叹口气。

快三年了。

他们的这本书就要完成。

等书完成的时候,他跟老师会默契讨论起以后的事。

至于是死是活,他倒不怎么在意了。

此时的纪国,纪伯正在试穿新式皮靴。

马上秋冬,皮靴要提前备下。

可这次的皮靴跟之前不同。

以前的鞋底都是木头,葛布等物制成。

而这次的鞋子,则用橡胶跟杜仲胶制作,穿起来格外轻便,而且还防水。

这种鞋子踩在雪地里,那鞋袜根本不会湿。

纪胜第一反应是:“若出去打仗,将士们人人都有这样的靴子,就不会冻坏脚了。”

纪伯也惊喜:“对啊,我还从未穿过这么好用的鞋子。”

“不止鞋子。”纪凌道,“以前做马车,弓箭,鱼胶总是不够用,现在种植橡胶草跟杜仲胶之后,马车上各种地方,都能用上,以后咱们的马车会更稳。”

虽说现在的马车已经不再当战车使用,但马车不管拉人还是拉货,都是好用的,所以马车也一直在发展。

只不过从之前的作战变成装载,性能虽然有变化,可同样要求稳定性跟速度。

橡胶很快弥补中间的各项小环节。

纪叔公现在年纪大了,但他的手艺早就成为一门学科,他的十几个学生专精不同的方面,其中大弟子最是稳重,马车跟橡胶之间的结合,就是他来做的。

这位大弟子也是姓纪,只不过是很远的关系了。

他看向纪凌的时候,还有种崇拜之感,当初纪叔公最想让公子凌接班。

后来公子凌的本事太厉害,纪叔公也知道,他的能力不止局限于一个铸造室,更不局限在工部。

这才另选人做接班人。

工部的位置是要科考上来,但铸造室依旧在纪姓一脉手中。

大弟子知道,若不是小公子不要,也轮不到他,所以格外尊敬。

等他讲完新式马车的作用,又拿过来无数橡胶制品。

各行各业,基本都离不开它。

很多物品都能极大提高性能。

小到人们穿的鞋子。

大到工厂里的机械,全部升级换代。

纪伯那边,一边看新产品,一边换鞋子,又换了个薄点的鞋子,依旧是橡胶底。

这底子弹软不说,穿着十分舒适,按照纪叔公所说,还耐用的很。

纪伯穿着也满意,最后看看弓箭上的橡胶零件,这下更加满意。

之前胡人入侵周,占了周好几个月时间,连消息都没传出来。

当时就是依靠他们厉害的弓箭跟骑兵。

马匹那边还在养,但弓箭已经改进好了。

甚至比胡人的强弓更要厉害。

纪国在武力这方面,可是从来都不落后的,即使发现落后,也会飞快弥补回来。

“不错,看来橡胶厂可以建成了。”纪伯开口道,“只是国都附近太拥挤,实在没地方了。”

偏偏橡胶厂非常重要,必须掌握在纪国手中,最好还在国都附近。

说到这事,纪凌也头疼。

谁不头疼啊。

没统一六国之前,纪国就已经够挤了,打仗的时候好了点,现在纪国主街都已经宽阔到十五米了,还是摩肩接踵。

纪凌道:“只能扩建城池。”

纪伯啧啧两声。

确实如此。

纪国三年秋。

纪国国都开始动工。

一座史无前例的大都市开始扩建。

旁边的旧五城都快无奈了。

再扩建两年,咱们几个城干脆合并算。

不过作为纪国资格最老的五个城池,里面的工厂也不少,很多没那么重要的工厂基本都搬过去。

今年各地建厂,还有不少知县派人过去学习。

不仅都城拥挤,纪国最早的城池,哪个不是人挤人。

放在现代来说,那就是一线城市。

所以国都有的问题,他们基本上也都有,两边一起扩建,这不就要挨一起了。

纪国三年还没过完,下面的任务已经出来。

甚至不用纪伯吩咐,各处都要开始基建。

三年的时间,大部分百姓生活已经安定,各地的工厂还能提供不错的生活物资。

很多平民还说,现在的日子比战前还要好。

生活一好,各种问题都出来。

什么自家修房子,各地修水渠,官道修得差不了,那郡县的道路是不是也要修通。

要想富,先修路!

很多知县都知道的!

纪凌去西北肃州看养马地的建设时,听到这句话差点跌倒。

他随口的一句话!

怎么还传开了?

现在的纪凌看着成熟稳重,面容愈发俊朗,许多人瞧着他都会脸红。

可目光再转到他身边之人身上,更是呆愣。

好美的夫人。

两人身边,还有两个小孩,一个看着十岁,十分稳重。

另一个两三岁的样子,机灵活泼,兄弟两个手牵手,商量着要挑小马驹。

这自是纪凌,周公主,纪胜长子公孙耀,纪凌儿子公孙笑。

来这里巡视养马地,特意把公孙耀带上,也该带他四处走走。

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天子不坐垂堂的说法,纪伯,纪胜都会出去征战,何况纪国嫡长孙。

古代的养马,约等于现在的兵器厂。

便是有了火药,同样少不了高机动性的马匹。

特别是知道胡人马匹高大,那会纪胜,纪凌都起了新心思。

纪国稍微安稳一点,此地养马地便开了,还从肃州西海门塞外捉了马匹回来。

期间还跟胡人碰过面。

没想到胡人竟然从北边一面打到西面,这股势力不容小觑。

那些胡人一看纪国的装扮,竟然退了几步,但他们性子本来就凶狠,估计早就想着怎么报仇。

可打了几回,就再也没见他们。

具体原因,纪胜的人还在探听。

但西海门外皆是茫茫草原,实在不好找。

总之费尽千辛万苦,总算弄来不少好马,纪国的养殖经验又丰富,此处马场算是开辟起来。

但想要用这些高大的马匹替换掉军队的矮马,还需要一段时间。

纪胜甚至用各种类型的马分出优劣,组成了不同类型的骑兵,每种骑兵都可以应对不同的地理环境,还能应对不同的天气。

可以说,纪胜对骑兵的应用,绝对领先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纪凌这次过来,既是过来看马场情况,也是查看此地的马草如何,还带来不少农学子弟。

这些农学子弟,有的伺候庄稼,有的伺候药材,现在还来伺候牧草,算是遍布天下了。

有了他们,这里的牧草肯定能长得更好。

纪凌转了几圈,发现这里还算合理,牧场又宽阔,实在是好地方。

唯一不好的,是西海关有些松懈。

西海关距离纪国都城很远,便是骑快马,也至少也二十天时间,所以管得一直不严。

而出了西海关,又是到了塞外。

这里的城墙跟关口必须加固。

不仅如此,延绵的边境线,只有当初梁国还在时建的城墙,那城墙断断续续,根本没有护卫住整个边境。

等于说你家大院子在围篱笆,可大门轻轻一推就开,篱笆围的断断续续,谁都能挤进来。

所以就算大门修好,也没什么太大作用。

延绵万里的边境线,就像对外面胡人,匈奴敞开的大门。

西北边,始终是隐患。

要么在一圈修上城墙,要么就是另一条路。

纪凌看看西边。

这里在大汉时期,是西域都护府。

不过这会还早。

纪国统一六国才三年时间,周还在,那些一批批旧贵族同样活着。

他们纪国刚刚休养生息,家底还很薄,不管是修城墙,还是打个西域都护府出来,都还为时过早。

现在哪哪都缺钱,养马费钱,修城墙要钱,修路要钱,没办法啊。

西海郡内几个马场都看了一遍,公孙耀跟公孙笑都挑中自己喜欢的小马驹。

这些马场也有了更专业的农学子弟帮忙。

相信接下来不会让他们失望,会给纪国培育出更好的马匹。

来都来了,纪凌又去看了看当地几个橡胶草园子,里面种着整整齐齐的橡胶草,种好之后,便会顺着官道送到纪都附近的工厂。

今年冬天,其他各项东西都用上橡胶不说,最吸引人的橡胶皮靴同样会上市。

其他东西大家看不到也就算了。

但新式鞋子,绝对不便宜。

纪凌想了想缺钱的事,干脆让公子庆带了一百双橡胶皮靴到周,五双送给周天子。

剩下的九十五双售卖给周八千个大小贵族。

九十五,八千。

这不要抢破头。

如此好用又精美的物件,他们这些贵族们能不喜欢?

喜欢就掏钱包吧。

你们比比家底。

公子庆还找了人当托,把这靴子吹的天上有地下无,搞的不少贵族明知道不值那么高的价格,可还是想买。

他们这些人,全都被困在周,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顶多看看歌舞,玩玩新奇东西。

公子庆还总把天下最好玩的全都搜罗过来,只是要价奇高。

这些旧贵族们为了仅有的乐趣,不得不购买。

公子庆看着他们,明知道这些人被自家越养越堕落,但心里别提多爽。

这个狗眼看人低的,之前庆国没的时候,还当面嘲讽他。

现在不要求着自己买东西?

还有他,笑话自己是亡国公子?你呢?你也亡国了,混的还没我好!

公子庆可不是个大方的人,他每次到周,总会狠狠拉住仇恨。

偏偏好东西都在他手里,这些贪图享乐的人想要东西,只能找他。

现在这橡胶皮靴在手,一口价,你家祖传的鼎,必须给我。

钱他都不要了,他要古董!要你家的家底!

然后再把鼎卖给其他人,或者用你的地来换也行,他没意见。

等公子庆卖完九十五双橡胶皮靴时,又送来五百双上好橡胶靴。

最先买到的人也不生气。

都被困在这了,不攀比还干什么啊?

他们可是最先买到的。

公子庆走的时候,还看了看公子卢,顺便把他新写的篇章带回去。

公子卢看他也叹气。

其实周城里,原本攀比奢靡的气氛并不算严重。

可硬生生被公子凌跟公子庆炒起来。

让这群人万物丧失,乐不归家。

这些旧贵族一直在退步,而纪国各处则在进步,就连以前敢拿名士会做赌的公子庆其实也变得不同。

说起名士会,都是□□年前的事了。

那会他跟纪凌还是朋友,所以两人总是一起听各位名士讲学,公子庆没事也跟在一起。

三人还有这个交情。

公子庆似乎也想到当年名士会的事,开口道:“当年,你,我,公子凌三人,在名士会里同进同出,算是有些缘分,今我也劝你一句。”

“卢国早就没了,那些坚守没有必要。”

“而卢国无,怪不得纪。”

“你若来纪,大有可为。”

“再说,你一身本事无处施展,也就罢了。”

“仪先生花甲之年,难道也要在周一生?”

大概是,你想蹉跎,你就蹉跎,反正你才三十多岁,还年轻。

你师父都六七十岁了,再不给机会,他的才学怎么办?有才学的人不施展,也是很难受的。

为你老师考虑考虑吧!

当初能做出千里奔袭救纪国的公子卢,根本受不了这样的“道德绑架”。

偏偏公子庆说的还很对。

可公子庆根本没给他反应的时间,明显让他慢慢考虑,自己直接启程回纪国了。

公子庆着急回去,是想看看他宅子里的地龙做好了没。

当年纪国国都兴起盘火炕的时候,正好是大战前一年,之后几年里,各家也没心情搞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等统一天下,事情又多得很。

等来等去,今年情况好一些,公子庆立刻让人重修屋子。

他要做地龙!他要做地暖!

公子庆回程的时候还在想。

放在很早之前,他大概不会考虑打仗的时候盘炕合不合适。

也不会考虑天下未稳的时候重修房屋会不会招来非议。

怎么现在就开始考虑了?

还推迟这么久才做?

跟着纪国做事,好像还真能改变想法?

公子庆摇摇头,还是快点回去享受享受,谁不喜欢在有地暖的房间里办公啊。

旁边跟着公子庆身边许久的仆人小声道:“您还在惦记办公啊,可真不像您。”

公子庆脸色一变。

完蛋,被纪凌洗脑了!

都是他每日在嘀咕办公办公,有地暖了还办公吗?!难道不该休息吗!

可真是怪事!

作者有话说:

? 第 97 章

纪国的地暖始建于大战开始之前, 周朝六百三十一年冬天,跟次年春天。

但次年五月,各处开战, 纪国便把这项事推后。

之后打仗, 重建国家, 一直到现在周朝六百三十七年冬天,才重新开始修建。

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地区,动力最足。

谁让这边天太冷了,一到冬天冷得厉害。

有人说,这也表示纪国的经济情况慢慢恢复, 终于有点向大战之前看齐了。

若还是以前危急的时候,谁还有心思盘炕啊。

现在各处情况恢复,这些享受自然也捡起来。

谁不想在冬天还温暖如春。

不过天下间作地龙跟火炕最好的地方,却是纪国的公桑蚕室, 周公主所管的地方。

在各地战乱的时候,她这边招揽不少厉害的养蚕人, 正好填充了蚕室的人手。

其他各位大家来纪国, 可能会有点顾虑, 但周公主寻人, 他们自然答应。

之前的诸侯国里, 郑国, 周, 都是做丝绸做好的地方。

郑国颠沛十几年,养蚕人同样深受其害,到纪国之后才安稳下来。

而这样一批人, 直接填补了纪国丝绸的空白。

以前的纪国, 只能靠着锦族带来的麻布做衣裳, 丝绸这种东西全都要向其他各国买。

周公主来了之后,带着大家种桑养蚕织布。

这几年时间里,更是带动周边的养蚕发展。

都城如今这么拥挤,也跟这事有关,附近很多农户家里都会养些蚕,还有专门开辟房屋养蚕的。

一来二去,人就多了。

现在周公主手下的公桑蚕室,已经可以供应十几个城池的丝绸,制造工艺更是天下顶尖。

加上最近还在跟纪叔公他们商量怎么改造织布机,估计以后的丝绸价格不会那么昂贵,花纹也会更多。

这东西,古往今来都受人欢迎,公子庆都知道这以后是赚钱的买卖,没事就过来看看情况。

蚕室的建造,同时促进地龙跟火炕的建造,怎么掌控温度,怎么调节温度,全都有了方法。

毕竟人能有蚕娇气?

蚕都觉得温度舒服,调节人的温度,更是简单,反正原理差不多。

火炕,地龙被重新拿出来,所有官署都建造地龙,保证大家冬日也可以办公。

回来的公子庆听到这话,差点翻白眼!

大冬天的还要干活吗!

确实提高效率了!但你纪凌也太狠了吧。

普通人家多数的火炕,便宜好用不说,还不用大费周章。

本来打算明年开始基建,没想到今年就已经动工。

火炕自然也传到纪国各处,不少平民越来越认可纪国。

当一个纪国人有多好,他们最清楚。

而且这地方本就同宗同源,大家都是周的子民,这点永远都没有变化。

周王都内部的情况,不少平民也知晓。

那些贵族在里面醉生梦死,已经过了许久。

可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各地的农业发展起来,手工业也发展起来,还不打仗了,因为户籍的关系,各地治安都好了不少。

开春,各地的基建开始动工。

但基建又包括太多方面,什么修桥修路修城墙都是最基础的。

各地的水利,驿馆,官学等等。

这次就不能只靠一两年时间完成了。

再说,还有西北的西海关口。

纪凌从马场回来之后,就在想西边的事。

边境线太长了,胡人研究出更好的武器,更精良的马匹,那其他人呢?其他部落呢?

若他们攻进来,现在的纪国能不能抵挡得住?

纪胜给的答案是,不行。

甚至纪国马上会垮,纪国所有旧贵族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反扑得更厉害。

这些年来,纪伯已经把手中不少事情交给大儿子纪胜,虽说重要的事纪凌都会知道,但一些细枝末节,还是要坐下来慢慢看卷宗。

趁着冬天大家休息,纪胜把这些卷宗带了过来。

两兄弟明显想到一块去。

纪胜道:“咱们这天寒地冻,西北早已大雪,那边的情况你也知道,茫茫草原。”

“现在要防的,就是春天,咱们那边的城池已经建设起来,这些年还收获不少粮食,那些人探头探脑,只怕有想法。”

以前中原也乱,西海郡的百姓们日子很不好过,那边也就没多看。

抢不过来粮,看了也没用。

但这几年不同,纪国各处的发展极快,靠着旧城池的农业,工厂领先天下,迅速带动其他城池一直种田致富。

这几年天下刚刚安稳,纪伯又不是个贪心的,各处的税赋很轻,连劳役也是如此。

按理说建设纪国各处地方,劳役应该加重才是,那么多城墙等着修缮,那么多城池等着建设。

退一万步说,还有纪国贵族们的宫室修建。

可从苦里出来的纪伯根本没下这个命令,再者也体会到宽待百姓的好处,所以一直在推迟。

到明年,才会开始慢慢行动。

这几年所做的事,目的都是让百姓日子好过。

好过的同时,同时会招来觊觎。

中间的平衡确实困难。

西边的西海关,北面的雁门关都是如此。

纪胜继续道:“还是要看塞外草场的情况,他们那边要是青黄不接,有灾害,必然会动心思。”

自家穷得很,邻居有余粮。

该怎么做,就不用说了吧。

纪凌点头:“不管怎么样,那边的城墙都要提上日程了。”

纪胜是同样的想法,不过他道:“明年开始,要调一部分兵力到西北两处。”

“都城附近的人手不能调,估计要征兵了。”

别看都城拥挤,跟周围旧五城都是人挤人。

但依旧留出几十万禁军守卫。

毕竟是自己家门口,防着各处不能被偷家。

征兵也是头疼事,百姓生活刚安定,实在不好大动干戈。

可不动又不是不行的。

纪伯把手里权力不仅分给纪胜,还给了纪凌。

两人以前,不是在外打仗,就是捣鼓各种东西。

真正开始处理这些事后才发现,他们老爹到底做了多少事。

一会这要钱,一会那要人。

哪有那么多钱跟人啊。

“要不然,征兵的事,还让父亲来做?”纪凌提议道。

“父亲今年才五十二,他肯定能行。”

纪胜拍拍弟弟肩膀:“知我者,弟也!”

其实也是纪胜的表态。

他今年三十二,正是鼎盛之年,做了近十年的储君。

所以纪伯才有意放权。

纪胜明显看出父亲意思,借弟弟之口说出。

他是想要权,但又不会是现在。

父亲才五十多,还能掌权很久!

没看郑锡都六十二了,还是老当益壮,天天着手改革,别提多精神。

说到这,纪凌提议:“郑锡的儿子今年十四,在国子监也学了两年。不如让他进宫给公孙耀当伴读,哥你看如何。”

当初杜邗的儿子杜或十五岁时送到纪凌身边,已经成为纪凌最得力的文官。

同为大学士,缪成志是他们外祖,不用说,送不送人都行。

大学士之首的郑锡虽说近几年不会退下来,但年纪到底不小,是时候重用他的儿子了。

十四岁,送到十岁的公孙耀身边刚刚好。

纪胜倒是把这事忘了,点头:“还是弟弟你想的周到,只是郑锡儿子有些胆小,不若他父。”

两兄弟自己闲聊,绝对不会传到外面,说的也都是真心话。

纪凌同意,不过道:“郑大学士最重视的就是这个儿子,在储君之子身边,想必他会安心。”

此事定下。

明年纪国各地开始少量征兵,送到西边的西海关跟北面的雁门关。

以及优先城墙建设,再者招郑锡儿子郑书荣到公孙耀身边当伴读,都在纪凌身边跟着学习。

其他暂且不论。

最后一条,让郑锡心中百感交集。

他来纪国已经十几年时间,早就把郑国抛之脑后,但当初郑国国君要杀他儿子的事,他可没忘。

这是他来纪国的重要原因。

这么多年过去,儿子在纪国没吃一点苦,天下战乱也波及不到他,更有名师指点。

现在儿子郑书荣虽平庸,但跟在储君之子身边,加上纪国一脉全都重情重义,以后就算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也会衣食无忧。

这样的安排,解决了他最后的心头之患。

如此纪国,怎么不让人肝倒涂地。

等知道这是小公子的提议,郑锡更是感慨。

两兄弟倒是不见外。

若纪胜不说,谁又能知道,他明明可以自己揽功的。

但现在的郑锡已经没有想法,纪凌明显对那个位置没有一丝想法。

或者说,正因为位置上是他父亲,以后是他大哥,他一点想法也没有。

郑锡摸摸自己花白的胡子,又感受了下建好的地龙。

感觉自己还能再给纪国办公二十年!

周朝六百三十八年,纪国四年。

各地征兵果然引起一点骚乱,众人只怕是又打仗,等知道是去驻守西北,情绪还好了不少。

各地百姓实在是怕了。

经历过天下大乱,又经历过和平稳定的生活,没有人会怀念战争。

西海关跟雁门关很快驻守各二十万大军。

他们是耕战兵,平日没事的时候种田,但会抽时间训练,而他们交的赋税则少之又少。

这种方式很快推广到全国各个指挥营,既能消磨大家的精力,不让他们变成为祸一方的兵痞,还能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

对士兵们来说,种田可比打仗好,宁愿一辈子种田,没事再操练一番,也不愿意真的上战场。

这个想法朴实又有道理,只是少了些军魂。

纪伯很快注意到这一点,派了纪国老辣的将军过去轮番带兵,这才解决问题。

这些事情普通人自然不知晓,普通正在认真生活。

在烟城附近山上避世而居的祁先生,知道的就更少了。

当初纪伐祁就捉过他一次,把他放会给迁都的祁。

再之后纪灭祁,他带着众多子弟躲在山上,中间还受过纪国官府的帮忙。

但除了必要的药物之外,他什么也不让拿,那些药物还用了等价的兽皮交换,连他最心爱的纸张都没要。

几年过去,他们这几百人还在山上。

说实话,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不过大家也能自得其乐。

毕竟能跟着祁先生上山的,都能坚守这份寂寞,他们在山上甚至不知道昌没了,卢也没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天下必然还在打仗,肯定还是纷争不断。

他们躲到山上避祸,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他们种庄稼都种出心得了。

要不是因为一个老人实在病得厉害,祁先生还是不会让人下山找医馆。

昨天老人还算康健,今日眼看不行,他们也医治不了,只得送下来。

送人下来的祁家人,已经做好到处避战的准备。

当初这里虽然被纪国占领,但隔壁卢国也不是好惹的,谁知道会到人手里。

在这打仗也未可知。

可下山之后,就看到一群农夫扛着锄头在挖水渠,他们旁边还站了个官吏模样的人,应该是在监督劳役,官吏开口道:“把山上的水引下,等夏天就能灌溉,这是好事啊,大家走快点,这都是你们的田地。”

其实不用他多说,这些农夫们就在做了。

农夫已经习惯,以前做苦役都是给贵族们干活。

现在做劳役那也是给自己修水渠。

去年隔壁县从河里修了水渠引到田地附近,等到夏天旱天时,都不用跑那么多远挑水,比较轻松就灌溉了田地。

所以去年隔壁县产量很高。

今年春耕刚过,本地知县也带着他们去修水渠。

虽说水渠没那么简单修缮,要看看哪有水,看看那地势,还要规划怎么修得快速简单。

他们知县跑了好几个地方,找的地理学的大家才求来修水渠的路线。

春天也不热。

大家干劲还是很足的。

这群人跟抬着生病老人下来的祁家人正好撞了个照面。

两队人面面相觑。

农夫这队人,虽然一看就是庶民打扮,但至少衣衫整齐。

纪国奉行宽民举措,支持农耕。

而农耕不止是指粮食,还有种麻种葛之类。

总之这三四年下来,就算再穷的人家,买不起好布料,但至少能买得起麻跟葛布。

加上大多数人都是这几年才穿得起衣服,所以衣服显得很新。

再对比从山上下来这群人。

怎么说呢,不能说他们是乞丐,但也差不多了。

其中一个农夫心想,这年头,还有如此贫穷的人,那该有多懒?

因为今天要干活,他穿的还是旧衣服呢,都比眼前的人好。

祁家人也傻眼。

这些农夫们,还穿新衣?

手里拿着恶金农具?

两队人惊讶的时候,还是管事的官吏一拍脑袋,想到知县的嘱托,而知县又是被郡守嘱托,郡守又是听纪伯吩咐。

就是遇到从山上下来的奇怪人,不要惊讶,该送医送医,该救济救济。

“您姓祁?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还是祁先生有什么麻烦。”

祁家人没吭声,旁边的官吏道:“你是蠢吗,没看到他们抬了个人。”

在官吏们的努力下,老人被拉去医馆。

医馆医工认真诊脉道:“没事,用肥皂催吐就行,应该是吃了毒蘑菇之类的东西。”

果然,在慌张的催吐之后,又灌了些汤汤药,老人很快转醒。

只是醒来后第一句竟是。

“饿。”

“好饿。”

合着您吃蘑菇是为了充饥?

还是背着人吃的?

同样来看病的百姓忍不住摇头。

这也太惨了吧。

饿成这个样子。

明明现在粮价也不贵啊。

这个百姓干脆把家里带来的糖水递过去:“先喝口糖水垫垫,让他们去街上给你买点。”

“最近祁家酒楼开到咱们烟县了,那味道,特别香。”

“他们老板还来了,说是开业有优惠。”

祁家酒楼?

老人在抱着糖水喝,其他人疑惑了。

不过祁这个姓氏,怎么可以跟酒楼合在一起,简直有辱斯文。

但这糖水真香啊。

闻着就甜。

在山上过了六七年苦日子的他们,最多吃点蜂蜜。

但他们不会养蜂,取蜂蜜也不得其法,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甜的东西了。

他们虽然在咽口水,不过还是道:“请问这糖水多少钱,我付银子给您。”

祁家人身上的金银已经不多,这还是为了救老人,祁先生才塞了钱让他们带下来。

谁知道那庶民打扮的人竟然摆摆手:“不值一提,要不来多少钱。”

说着,他从腰间又取了个小纸包,又给自己冲了一杯糖水。

他干活累着了,多歇歇就行。

医工看到后,皱眉道:“加盐了吗?盐糖水才能补充体力。”

庶民嘿嘿一笑,从医工桌子上取了点精盐加里面。

那盐也太细腻了。

一看就是纪国盐,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了。

看来这地方还是纪国在管。

他们这群人已经意识到,如今的烟城,或者叫烟县大不相同。

那边恢复体力老人也开始看周围的情况。

不过他们最好奇的,还是祁家酒楼。

倒是这里面有个年轻人想起。

纪最开始伐祁的时候,占了榆城,那榆城是小贵族祁未平的地方,被占之后祁未平的夫人带着手下厨子们开了酒楼,生意好像不错。

等他们过去的时候,才知道哪里是不错。

是非常好。

三层的酒楼,宽敞的店门,雕刻得极为精细,连里面的青砖都整齐的很。

不仅如此,进门的门帘都是用珍珠做成,一看就很奢靡。

就算以前祁国在的时候,他们也没这么奢侈吗?

珍珠帘子放在屋内可行,挂在大门口?

那门口伙计倒是看看他们,有点嫌弃他们穿着破烂,好在虽然破倒也不脏。

这群从山上下来的人,竟然有点不敢进。

要不是祁家酒楼的老板走出来,估计他们就离开了。

而那老板,不是他们认识的祁未平,而是祁夫人,现在也称她为林老板。

林是她娘家的姓。

也有人喊这个酒楼叫林氏酒楼,反正喊什么都有的。

林夫人开的点心铺子,倒是直接叫了林氏点心。

林夫人是个眼神好的,虽说多年未见,但还是认出他们,下意识道:“祁家叔公?”

这就是那位老人了。

他病好之后,就听说自家人在附近开酒楼,然后要在回山上之前看看。

没想到还被认出来。

既然都是自家人,林夫人自然把他们迎进去,还上了好酒好菜招待。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酒楼的饭菜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之前诸侯国混战的时候,林夫人收缩了生意,打完之后,她开始找合适的地方开分店。

烟县有工厂,所以她早就看好这里,已经在这边几个月,终于把酒楼开起来,旁边还有林氏点心,都是一体的。

没想到在这能碰到祁国旧人,林夫人也是高兴的。

等林夫人这边说完,祁家人吃饭都不香了。

竟然是这样。

竟然打完了。

其中一人问道:“烟城距离卢国也很近,卢国没有打过来吗?”

这话让林夫人吃惊,意识到他们在山上太久,根本不知道下面发生什么。

林夫人道:“已经没有卢国了,也没有昌国,天下各国,统一归纪。”

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人为之一振。

什么叫,天下各国,统一归纪?

那周呢?

还有,天下各国,都是纪国的?

还是纪国统治了各国?

等林夫人耐心解释完,已经到了晚上。

在林夫人的安置下,几人都换了洗澡换衣裳,还安排了住处。

可谁睡得着啊!

在他们躲到山上的时候,天下间竟然变化这么大。

知道的是他们躲了六七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躲了六七十年!

周还在,纪国统一所有诸侯国,供应周。

各国活着的贵族全都在周王都养着。

那祁国贵族呢?

也在周王都,祁伯跟祁喜早就死了,剩下的旧贵族整日在那边吃喝。

复国?

这话一说,林夫人对他们都有些防备,还认真道:“我已是纪国人,还请诸位不要再说,一次只当没听到。”

她现在的日子要多好有多好。

祁未平不懂生意,家里全靠她,在家里她就是唯一当家做主的人。

这还有什么不好的?

难道要让她继续当贤内助?

林夫人面上不显,却又看了看他们,确定这些人只是一时情急说出,这才离开。

想也是,那么多旧贵族都办不成的事。

他们躲到山上的一群人,肯定也办不成。

第二天清早,林夫人买了不少好东西让他们带到山上。

纪国官府给的,他们不好收。

但林夫人怎么也是自家人,想到山上贫瘠的生活,再看看山下繁荣的景象,他们还是拿着了。

昨天来得匆忙,又是看病,又是找酒楼,也就没仔细看看。

这会看了烟县主街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繁华。

那么多人,那么多货物,比祁国统治的时候好太多。

这里的人自称纪国人,估计早就不记得,或者说不想记得祁国。

一群人回到山上后,脸色都分外凝重。

这些事自然没瞒着祁先生,原原本本讲了山下的见闻。

祁先生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更没想到纪国竟然统一天下,看样子还治理得很好。

若不好的话,普通人怎么可能喝得起糖水,还分给旁边的人。

那些农夫也不会有整齐的衣物,他们还在官府的带领下开凿水渠。

祁先生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本以为带着大家躲避战祸,还要躲避纪国。

可现在天下都是纪国的,还指望复国?

怎么可能。

林夫人也是祁国人,但看她的动作,估计他们再多说一个字,那边就会报官。

凭借他们复国?

祁先生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子们。

虽说大家饿不死,但也吃不了太好的。

跟山下面的东西完全没的比。

祁先生还看出来,这次跟着下山的五六人当中,至少有两个年轻人对山上的东西十分动心,若不是为了自己,他们肯定立刻搬下去。

很快,山下的情况被山上几百人知道。

听到他们耳朵里就是。

山下不打仗了。

山下有足够的粮食吃。

山下很安稳。

还有就是,纪国统一六国。

接着就不是一两个人心动,而是所有年轻人动心。

他们本来想趁着月黑风高下去看看,谁料在路口就碰到祁先生。

祁先生满头的银发,看着他们微微叹气,却并未阻止。

他怎么可能阻止的了。

就像纪国要统一六国一样,不是别人可以轻易阻拦。

很快,祁先生同意大家下山,还把小孙子送到县城的官学里。

至于他自己,则在继续在山上潜心修学。

这件事很快送到纪国国都,算是让纪伯等人松口气。

可以,总算少了个隐患。

主动融入就行,就怕他们心里再有什么其他心思,倒是不难解决,就是太麻烦了。

纪国几百郡县里,这种小问题很多,好在一点点都在消除,只要纪国依旧吸引人,依旧能让人安居乐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发生。

在纪国努力让内部安定生活的时候,一个戴着奇怪帽子的队伍出现,他们从雁门关进来,当时就被守卫发现。

那队伍说话奇奇怪怪,最后才知道,他们是胡人,想要跟纪国邦交,还请同行。

胡人,要跟纪国邦交?

这怎么听都奇怪。

消息一路从北面雁门关传到纪国国都,中间还路过了周。

但周又不管这些事,他们是只管吃喝玩乐的。

国都众人讨论之后,决定让他们到都城再说,要看看这些胡人想做什么。

纪凌也想了许久,就是没想明白怎么回事。

胡人忘了自己侵犯过周,然后还是被纪打跑的吗?

不过能想到来纪国,看来他们首领定然是个聪明人。

纪凌最近正在工部,跟大家在设计一种新的桥梁。

真正基建才知道,桥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没有合适的桥梁,那路就要饶很远,百姓也要绕开很远的地方才能到目的地。

特别是江浙一带,丰富的水利资源确实好,但出行也确实不便。

修桥在基建里,绝对占比很大。

可要用巨石来做,很多地方又付不起这个钱,近些年休养生息,国库也不会硬搜刮赋税。

想来想去,只有节约成本了。

这边有点眉目之后,他们就会启程往江浙走。

一条好走的路,就是对当地百姓最大的支持。

纪凌心里打算去江浙,但心里也在西北方向,胡人突然来访,西面的匈奴最近不见踪影,都是头疼的事。

好在今年春天,塞外各族没有把关内当肥羊看,算是让纪胜纪凌都放松片刻。

韬光养晦,他们纪国可是专业的!

但那边的吞兵也没放松,该吞兵还是要吞兵的,省的打过来时候措手不及。

有了都城那边的同意。

从雁门关过来的胡人被人带着走到官道,还开了专门的路引。

这队胡人虽然没看到吞兵,但明显看到纪国军队的军纪,表情竟然既担心又兴奋。

为什么兴奋?

这点让纪国人很是疑惑。

等到三月份,这群人终于到了纪国。

中间种种真假自不用说,这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一种冲击。

甚至他们的游牧文明还未形成真正的体系。

这也让他们对即将要做的事抱有很大希望。

等见到纪伯说明来意之后,满朝大臣都震惊了。

“请纪国出兵,帮你们打匈奴?”

纪伯语气里带着不敢置信。

关他们什么事啊。

纪国其实一直注意他们的动向,纪胜的探子也发现,胡人跟匈奴打了几次仗。

只是碍于之前的冬天,茫茫草原还不好找,消息这才延误。

不过自己探子的消息,跟他们实际参与其中的人比,消息还是差了很多。

两者结合来看,也能知道事情大概原貌。

胡人认真讲了他们跟匈奴的恩怨,都有些声泪泣下之感。

说匈奴如何如何欺负他们,抢走他们的草原等等,还说最近几个月,他们都被赶到再北边了,最近才打回来一下。

可纪国这边对了对消息。

事情应该从周被侵犯说起。

周被占后,纪打了胡人,可那一波实在喂肥了胡人,不仅让他们兵强马壮,还有很多珍贵的宝物。

胡人仗着自己厉害,跟西面的匈奴碰了碰,刚开始还好。

匈奴分了不知多少个部落,打起来也简单,就在他们吞并大半匈奴的时候,还去了西边西海关。

只不过那会中原也在打,没有注意到关外打得也是热火朝天。

胡人以为,自己要占领整个草原之时,那匈奴部落里,突然间出现一个厉害人物,整合了剩下所有部落,还利用熟悉的地形,将得意的胡人们打的落花流水。

那些胡人战斗力不弱,只是控制的草原太多,分不出什么兵力。

不仅如此,那会他们还骄傲的很。

俗话说骄兵必败,也是这个道理了。

匈奴卷土重来,不仅夺回自己的地盘,还吃了不少胡人的地方。

那个时间点,纪国已经统一天下,在督促全国的农耕。

匈奴就是趁着这个时间发展。

胡人已经被他们赶到北边蒙古以外了,好在休养生息后打了回来。

只是现在,这些胡人竟然到纪国,想要跟纪国联手剿灭匈奴!

胡人是这么说的:“匈奴的势力,已经占据纪国西面跟北面,那边边境线极长,根本防守不过来。”

“不如我们联手,将匈奴赶出草原!”

道理确实没错。

可这套东西,怎么越听越熟悉。

纪凌下意识:“你们部落里有周人?”

“周哪里人?”

见胡人闪躲的眼神,纪凌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还真有周人跑到塞外去搞事情!

想要邦交跟联合,估计就是那边想的!

胡人见已经被猜到,只好说:“他只说自己是纵横家子弟,别的什么也没讲。”

纵横家?

旁边站着的纵横家鬼烁有点好奇,到底是谁啊。

自己说不定还认识!

怎么,中原玩不转,就去塞外是吧。

什么都没讲,你们就敢用他?

是不是有点太过信任了!

不过想来也是,肯定是有着极高的心智,说不定是帮他们打赢不少胜仗,这才如此信任。

那胡人又道:“匈奴也在用周人当谋士,还不止一个,我们用用怎么了?”

又是周人?

怎么哪哪都是你们!

也就是说,从中原逃跑的周人谋士有的去了匈奴,有的去了胡人。

搅的他们也打得天翻地覆。

看样子现在匈奴占了上风,所以干脆到纪国,来个纪国胡人版本的合纵连横。

纪国人无语了。

你们塞外打的好好的,别来扯我们袖子啊。

我们不想打,我们过的好好的。

话是这么说,可这打不打,不止看自家意思,还有匈奴跟胡人的情况。

不管胡人真心实意是什么,可有句话没错。

匈奴在纪国以北,以西的地方,随时都能攻打过来。

而那边地势开阔,十分容易找地方进攻,除非修建起长长的城墙,否则简直是把西北门户大开。

不说那要耗资多少,便是建起来了,也容易被攻打。

甚至不止为了匈奴,这些胡人也是会随时打进来的。

周王都不就因为他们的践踏,连最后一点威慑力都没了。

纪国是个善于居安思危的国家,更善于找问题。

纪伯看了看胡人,开口道:“知道了,先送他们下去休息。”

既没说同意,也没反对。

果然,西北问题还是出现。

虽说纪国早就在准备,甚至提前屯兵,但方才胡人的意思,匈奴何止百万人,他们的骑兵更是至如疾风,去如收电。

纪国的骑兵虽然厉害,但对比他们,其实不好说。

再说,纪国刚刚安定下来,谁想打仗?

众人沉默之际,纪凌开口道:“父亲,必先备战。”

不管草原上,赢的是匈奴还是胡人。

都要备战。

刚刚松了几年的纪国,又要开始紧张起来。

备!

一定要备!自家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局面,不能再乱了!

把乱糟糟的天下整理成这副模样,知道他们有多难吗!

作者有话说:

? 第 98 章

胡人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支胡人队伍十分失望, 难道纪国真的不如传说中那么厉害,竟然连潜在的危险都没发现。

他们的谋士还说,纪国肯定会帮忙。

这叫肯定会吗?

不过纪国倒是把他们安安稳稳送走, 顺便在路上探听到更多消息。

估计胡人跟匈奴的谋士, 都是因为中原战乱, 而各处又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他们也想过来纪国,只是纪国人才济济,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出头之日。

还有些是仇恨纪国,想要为故国报仇的。

不管哪种想法,都有些厉害?

对于他们的想法, 纪国这边并未多考虑。

只是在送走胡人之后,开始新一轮的建设,西北两地的增兵刻不容缓。

好在这些年人口一直在增加,而不管胡人还是匈奴的数量, 绝对没他们多。

唯一要提升的,就是骑兵的能力跟武器装备。

最好还要派人去专门了解草原的地形, 若以后打起来, 总不会两眼一抹黑。

以前都在中原内部打, 地理环境大家都熟悉。

突然出去打, 不是主场作战了, 总会不一样。

纪胜花了更多时间去带兵, 纪凌则跟着纪叔公一起改进武器, 以及培育更好的良马。

朝廷的一系列动作,下面全然不知,只是明显感觉到要钱艰难了。

说好的修城墙, 怎么又说当地要出一部分啊!

还有县城里的路, 也要靠自己吗?

好难。

工作真的越来越卷了。

好在朝廷给的条件还算合理, 属于他们努努力就能做到那种。

但好景不长,首先出问题的,就是雁门关外的胡人。

来求邦交的时候好言相求,还带了不少礼物。

纪国把他客客气气送出雁门关外,这些人立刻变了脸色,

五月份,胡人从边境进攻,趁着漫长边境线不好防守,直接找到突破口。

一万多骑兵疾如闪电,快速奔袭到边境小县。

这个县城百姓刚刚夏收结束,粮仓丰满,百姓高兴。

许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的丰收。

这些胡人抢了粮就跑,根本不给还手的机会。

纪国人追了又追,怎么可能追得过这些四条腿的。

倒是刚刚驻扎在小县附近的军队冲了过去。

可惜他们刚刚来到此处,站都没站稳,营地也没扎稳,即使勉力追上也只抢回来一点点粮食。

大部分粮草都被嚣张的胡人抢走。

冲锋最前面的士兵甚至重伤不治身亡。

这一抢,举国震惊。

纪国上下倒不是慌乱,就是震惊。

胡人又来了!

当初怎么侵犯的周,他们都还记得。

若不是周已经被糟蹋成那个样子,纪国也不会如此顺理成章接手一切。

在看歌舞的周王都沉默片刻。

其他老贵族则是幸灾乐祸。

就说纪国不可能一帆风顺吧,当初胡人多厉害,他们都是知道的。

胡人那么高大的马匹,谁能抵挡得住啊。

听说隔壁还有匈奴,匈奴更是跟南越也联系上。

这些旧贵族们,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为了看纪国的笑话,更是不惜自己去探听消息。

当然,这些消息都纪国直接笑纳。

纪伯都懒得理他们。

不过这些旧贵族们的消息,加上大儿子调查的结果,让他们知道,觊觎中原的国家可不止诸侯国。

特别是近些年纪国的发展极好。

谁都能看出凶猛的势头。

那纪国的丰满的粮仓,就是他们的粮仓了。

满朝文武百官一想到自家努力那么久,将天下百姓平民庶民全都拉扯起来,让所有百姓都要过上好日子。

然后就来这么一出?

自家辛辛苦苦种了那么久的地,种了那么久的庄稼。

收获的时候,你来摘果子了?

谁都生气啊!

纪伯安稳道:“大家不要生气,这不是在商量应对方法吗。”

“能不生气吗!纪国好不容易成了现在的模样,难道要会毁在他们手里?”

这还不至于啊,只是抢了个小县城!

可谁也不敢说这句话。

就算是个小县城,那也是纪国的领土,是纪国把这些贫瘠之地一点点扶持起来。

那小县城刚顾上温饱,粮食就被抢了,谁不气?

“出兵!一定要出兵教训他们!”

“对!国君!让我出兵吧!我打了几十年的仗,绝对可以!”

“还有我!国君!我也行!”

纪胜道:“那边是茫茫草原,他们随水而居,居无定所,你们谁能找到?谁又了解地貌环境?”

“他们将士多少,骑兵多少,马匹多少,族人多少,你们知晓?”

纪胜一番话,让大家都闭嘴了。

现在的纪国官员,无论是原本纪国人,还是招揽过来的谋士们,依旧有着之前的风格。

那就是文武兼备。

这几条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他们不能贸然行动。

要说优劣的话,对方更了解纪国情况,又有更强壮的马匹,以及彪悍的风气。

而纪国有火药,有钢刀,如果正面对上,纪国胜面较大。

但就怕找不到他们,把所有精力都耗费在找敌军上面。

这些胡人必然会找机会偷袭,而纪国的边境线又那么长。

他们肯定打完就跑,利用熟悉的地形优势,来甩开纪国军队。

倘若纪国军队再迷路,消失在茫茫草原上,那估计会全军覆没。

朝堂上众人讨论之时,纪凌听到迷路两个字。

迷路?

那要是有指南针的话,岂不是更好?

是时候把指南针做出来了。

但只靠这个,也是不行的,虽然是很好用的工具,可上面说的问题,基本上还存在。

好在,纪国早就在做准备,下次有驻扎的兵士,应该不让这个县城有那么多损失。

问题是,边境三十多个小县,每一个都要翻倍。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耗费的精力将会是对方的百倍。

打也打不成,防又不能长久如此,不说别的,如今纪国脆弱的国库都支撑不住。

官员们暂时抛下愤怒,认真思考起来。

“还是要组织当地百姓,形成防卫营,每日巡查,各地驻扎兵士会在最快时间赶到。”

“如此,大概是当下最合适的。”

“借此机会,纪国的军马等物,要快速发展。”

“到时候要真的打起来,粮草必须跟上。”

当初祁国,卢国,昌国攻打纪国,压力有多大。

纪国屡次以少胜多,既然是依靠纪国的军纪军功制度,更是依靠纪国源源不断的储备物资。

现在的纪国,还打不起这样的仗。

地方虽大,可根本没富多久。

这话都有道理。

不过纪凌却有其他想法。

人家打你一下,若不还击,那以后怎么办?

岂不是当你好欺负。

两边意见僵持不下。

到底是忍一时,还是不忍。

讨论这些的时候,边境的防御也并未松懈,各处派去的士兵全都迅速安营扎寨,再从附近大郡调粮食过来,至少要让百姓们先吃上饭。

六月,纪凌把江浙造桥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纪叔公那边也做出指南针。

纪凌已经做好打算,他准备亲自去玩雁门关。

大哥已经接手不少纪国的政务,他出去打仗可以,但做这些收集地理情报,以及绘制草原地图这种事,耗时太久。

可这种事又十分关键,不如他过去。

他身边的杜或,以及锦涌两人,一文一武,都是好用的。

有他镇守北方雁门关,应该可以抵挡住胡人。

如今的纪国太大了。

若没有合适的人过去,只是遥控指挥,迟早会被击垮。

作为纪国的小公子,他去作为合适。

不过这一去,至少有一两年时间。

周公主听说此事,知道夫君唯一的挂念就是她跟孩子,直接道:“上次我跟孩子与你去了西海关,如今再去雁门关,似乎也不错。”

虽说上次是去巡查,这次则要住很长一段时间。

可周季漪还是愿意过去。

那可是胡人。

彻底击垮周的胡人,先是打她家,现在又打夫家,颇有些新仇旧恨加一起的感觉。

“若能看你赶走胡人,我反而高兴。”

纪凌道:“雁门关风沙极大,跟着我过去,定然要吃苦。”

周公主摇头:“正好过去,说不定我还能在雁门关附近养蚕呢。”

至于儿子公孙笑,一说出远门,他比谁都高兴。

连带着大哥儿子公孙耀都郁闷了。

平时小小年纪就沉稳的公孙耀,少见有些沉闷。

他也想出去啊。

但想是不行的,他跟郑书荣还要在国子监读书,作为储君的儿子,他要做好表率。

纪伯跟萱夫人万分不舍。

可也知道,西北距离纪国国都实在太远了。

越远的地方越不好管。

如果不能派人过去稳定军心,那么远的地方,很容易失去实际控制。

就跟周失去远处诸侯国的控制一样。

再让胡人占据北面,纪国绝对不得安生。

纪胜也来送行,他好像觉得,弟弟早就有这个想法。

可能在他去西北马场巡视的时候,心里就装了念头。

纪凌一家赶往雁门关,同时又派了靠谱的农将军镇守西海关。

纪凌不用说,纪国小公子,绝对是自己人。

农将军也是跟着纪国打天下过来的,他去镇守西海关,必然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大的关口如此,小关口在陆陆续续派人。

之前是文官不够用,现在武官也缺。

纪国这么大的地方,确实都需要人手。

连南越那边,都要再加派重兵。

原本的中原旧贵族没能做到拖垮纪国,但外敌入侵,让纪国发展的步子慢了些。

在周王都幸灾乐祸的贵族们,还没笑几声,便发现周王都内部的管理更加严格,连周王都对他们约束几分。

平时小打小闹也就算了,这个时候要是捣乱,那真的就是杀无赦了。

天下百姓知道此事,心里也气愤不已,倒不是担心征兵,纪国征兵十分有序,去戍边的待遇也不错。

但他们心里气的是,刚过上好日子,就有人来捣乱。

换做以前,他们或许不会在乎这些事,天下兴亡,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现在不同了。

现在知道,安定就有好日子过,打起来,大家又要回来之前的样子。

之前打仗的时候,多富裕的旧城池,那一百多城池过得要多滋润有多滋润。

一场仗打下来,他们是赢了,但兵士死伤的也是无数,生活水平倒退了小十年。

让他们生活水平倒退?

谁也不想啊。

一时间,纪国几百城里,就算是最南边,对北边胡人没有概念的百姓都在骂人。

胡这个字都变成骂人的话。

民意汹汹,都说明一句话,不想打仗。

纪凌自然也不想打。

可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打了才能安稳,才能让大家有好日子过。

他们一家从纪国国都前往最北的雁门关,还路过周王都。

纪凌特意停了几日,一个是让媳妇跟哥哥叙旧,他跟他哥的关系有多好,媳妇跟她哥的关系就有多好。

两人许久没见,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孩子公孙笑也是头一次过来,要拜见一下舅舅。

除了这件事外,他还要去看看公子卢。

不得不说,公子卢跟他老师仪先生的书写的越来越好,用词精炼准确不说,连配图都不错。

纪凌过去的时候,他们两个已经得到消息。

三人见面,到底有些尴尬。

以前在纪国的时候,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回卢国后,刚开始还有些联系,之后各有各的情况。

天下大战,他们的身份又让他们自然成为对手。

不过直到现在,公子卢跟仪先生,也不能他们是敌人。

哪有敌人享受这样的生活,哪有敌人衣食无忧,用着其他人都没有的先进东西,连卢公的责难都能拦下来。

两人专心著书,没事画画,倒是很有乐趣。

只要不去想那些事,似乎很快乐。

倒是公子庆的话,一直在公子卢心头萦绕。

不过那次之后,纪国也没有派人过来劝说。

今日见到纪凌,公子卢甚至松口气。

寒暄过后,纪凌说出想法:“胡人侵犯周王都,又骚扰周朝百姓,边关小县粮食被抢,若再纵容下去,只怕每年收获,都会招来恶贼。”

“想着你们二人书画了得,不若陪着我一起去雁门关,既然是保护周百姓,也能画出塞外地图出来。”

跟公子卢想的差不多,纪凌过来,就是招揽他们的。

周王都里虽说有不酒囊饭袋的旧贵族,但也有不愿意为纪国出力的隐士。

其实大家早就隐隐发现。

有本事的人,日子过得都不差,那些只懂吃喝的,则会被公子庆带着玩闹。

其中厉害的隐士,就要以公子卢跟仪先生为首了。

纪国统一天下,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

若能先把他们两个招揽,其他人会更好说。

但除此之外,公子卢并不认为纪凌是为了招揽更多人,才找上他们二人。

也是因为他们确实是有本事的。

对于这点,公子卢从不妄自菲薄。

再说,公子庆说得没错,自己还能蹉跎,老师不行了,老师的一腔抱负跟能力,在卢国都没有施展。

当初在纪国办官学的时候,也不能尽数劝说。

回卢国的时候,又处处受限。

如果再被自己耽误,那他这个弟子,还配弟子吗。

除此之外,还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这身本事,真的要留在这自怨自艾?

似乎没必要。

这话要在三年半前,估计谁劝都没用的。

可真真切切看到纪国的能力,纪国做的事情。

公子卢等人,早就心服口服。

不过公子卢还是道:“画图我一人即可,老师对官学另有想法,可继续去国子监。”

仪先生一震,确实如此。

如今的纪国官学天下皆知,虽然已经足够完善,可清楚如何运行的他,还知道更多方法弥补漏洞,更能细分成许多科目。

以此,才能更好择选良才。

他平时不说,没想到弟子全都知晓。

纪凌笑,这可再好不过了。

当初纪国官学,就是仪先生操持起来,他要是愿意回去,再带回一些卢国的经验,那再好不过。

而现在国子监的耘先生跟仪先生还是好友,两人一起,必然能完善纪国科举。

他俩的身份,都是正统的大家学说,更能在各种情况下吃的开。

“这自是最好,吾马上写封书信,由我的人带仪先生去纪国都城,父亲跟大哥定会重用!”

这是肯定啊。

他可是纪国的小公子。

多少人都想求他一封举荐的书信。

这几日里,纪凌陪着媳妇在周王处叙旧,公子卢跟仪先生则收拾东西。

此处雅致的小院,他们待了三年多,今日出去,还别有一番滋味。

他们两个要离开的消息,十几年间传遍周王都。

身体日渐衰弱的卢公骂了几次,但消息都没传出来,根本掀不起风浪。

反而是想跟着公子卢离开的人更多一些。

想离开也可以,依旧是要考试的,还要查全家的情况,但凡有一个情况不对,那就不能在纪国当官,顶多去各地当夫子。

以前的贵族,变成教书先生,按现在来说,这算是技能,是工了。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能做就做,再说,你们的身份,当夫子已经很不错了。

纪国都城那边,对于仪先生的到来自然举双手赞同。

这可是仪先生,十位名士之一。

算下来,天下十位名士,去死三位,剩下七人里面,五个都在纪国国都。

天下四公子,四位都在为纪国效力。

天下英才尽数归纪所有,可不是一句虚言。

纪凌他们这边,要从周王都出发。

不过周王却有一事要说。

“若大举驱逐胡人,到时候能不能让本王也去。”

周天子,要去打胡人?!

纪凌立刻明白意思。

当初周王都的尊严是被胡人践踏的。

他虽然对纪国统治天下无力抵抗,但若能有机会反击胡人,那是他再愿意不过的事。

周季漪眼神微睁,似乎想到什么。

其实这些年里,周天子的待遇一直不错。

按照纪国的习惯,并不会故意给周王难堪,甚至会对这边十分敬重。

大概是,只要不插手天下政务,那周王该有的礼仪,他们一定遵守。

别的不说,周王室的日子都比之前好过。

可周王到底是周王,还记着胡人的仇恨。

他自己几斤几两是知道的。

可有这种机会,他一定会抓住。

虽然这些年里,纪国努力淡化胡人入侵周王都一事,但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周王本人。

纪凌看了看媳妇。

见季漪答应,他才点头。

周王带兵打仗虽然说不是很好,也不会拖后腿。

到时候会给这个机会。

等他们离开,周王继续看王室里的歌舞,又陷入深深沉思,他像是在看,又像没注意看,可紧握的手掌表明心意。

反正在很多人眼里,周王都还跟以前一样。

周王心里只有一件事,为此事战死,也是可行的。

他妹妹也看出他的想法。

估计纪凌也看出来了。

再从周王都出发,纪凌一行人走的快了。

公子卢三年多没骑马,但很快就适应马匹,加上这条官道修得笔直,连沿途桥梁都很不错,对他们来说,自然省力。

好不容易出来,公子卢心情自然不错,看着沿途各城的变化,心里感慨万千。

这些城池,以前也被卢国统治过。

但那会的情况,跟现在没法比。

以前只听人说过,以及推算出来。

到底跟看到是不同的。

看到的一切,让公子卢再次吃惊纪国的能力。

也只有他们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不过一路往北边走,一直到雁门关,明显能感觉到统治力的进一步衰落。

并不是这里的官员不够好,而是太远了。

距离国都越近,臣民的敬畏心就越重,好东西也更多。

偏远地方,碍于运输条件,以及信息的传达不便,都会导致政令不达。

这也是纪凌跟农将军等人,要来戍边的原因之一。

在雁门郡先安置下来,纪凌便带着杜或,锦涌去被抢的县城。

仔细盘点之后,确定胡人抢走大半粮食,许多人户的粮仓全部空了。

好在提前调动的粮食填补亏空。

可整个县城的人还是不停抹泪。

“好不容易种出来的庄稼,终于收获了,就那么没了。”

“天杀的胡人!”

“他们又来欺负人!实在可恨!”

又?

纪凌仔细问过才知道,以前胡人就经常过来,只是那会耽误不到诸侯国,大家也懒得管。

纪国为着周打跑他们之后,倒是消停一阵,没想到又来。

看来这些恩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纪凌一来,便着手在附近几个县城中间建水泥厂,这是最快修补城墙的方法,并派兵士们在附近巡逻。

更拿了从都城带来的烟花信号弹,出现问题只要一拉引子,就能招来各处兵马飞速集合。

在纪凌全方位的整顿下,边关的军队有了应对之法。

并抓紧时间,在十月份之前把城墙全都修补好。

即使边境线再长,把城门堵住了,至少能保护一城的百姓。

北面的天冷得更早一些,十月份大雪纷飞,到时候什么也好不做。

现在七月中旬都有凉意,必须抓紧时间。

纪凌来之后的举动,让边关许多城池百姓都放心很多。

他们本以为,胡人来此是经常的事,可没想到那么远的都城,竟然还想着他们,还派了国君的儿子过来。

一时间,边关的凝聚力极强。

招来的劳役更知道,修好城墙,就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做事更加卖力。

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真的不想被人抢走!

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家!

不过胡人那边似乎察觉到什么。

五月份抢了那么多粮食之后,竟然没什么动静。

眼看那边平静不少,纪凌派人护送公子卢,开始绘制塞外地图。

刚开始走的不远,慢慢往里面探索。

为了保护公子卢的安全,他们更带了不少□□,这些□□便于携带,威力极强。

整个纪国都没几个,全都是纪叔公亲自做的,原本是为了纪凌一家的安全所做,现在全被护卫们带上。

公子卢看着□□感慨。

他早就知道火药并非天雷,而是一样武器,当时卢国快没的时候,他还派人加紧研制过,甚至配方都记得滚瓜烂熟。

那时候的火药体积还不小。

现在已经浓缩成这么一小块了。

纪国的武器制作,到现在还没松懈。

那时候炸他的东西,现在用来保护他,能不感慨吗。

公子卢摇摇头,想这么多干嘛。

为了边关哭泣的百姓,为了减少他们的损失,保护周的领土,他们也要绘制好地图。

只有地图到手,找到胡人的踪迹,这才能让他们远离周!远离这些百姓!

作者有话说:

? 第 99 章

十月的雁门关, 大雪纷飞。

纪凌穿着媳妇做的厚绒衣,再看看旁边硬是要跟过来的公孙笑,抱他起来看向塞外:“看到没, 那里有我们的敌人, 特别凶。”

说着, 纪凌又看往西北方面看。

那边也有,匈奴人。

公孙笑点头的时候甚至有点兴奋:“父亲,咱们什么时候打过去?”

纪凌把孩子抱的远了点。

是他儿子吗。

这么凶?

都不怕敌人的?

四岁的小孩满是期待,看样子恨不得自己去打仗,一看就是个标准的纪家人。

纪凌道:“现在还不到时候。”

说着, 眼看塞外大雪里出现一行人,他们穿着厚重的斗篷,但明显能看出来还是浑身寒气。

“卢叔叔他们回来了!”公孙笑一眼认出。

这就是出去绘制地图的公子卢等人,他们出去的时候雪还没下, 二十多天的时间,积雪已经半人高了。

纪凌又看到他们中间似乎有人受伤, 立刻道:“医工呢, 快去治伤。”

一行人到了雁门郡的宫室里, 这里面自然也盘了火炕, 不过公子卢他们先在外间等了等再进来, 否则忽冷忽热, 肯定要生病。

进来的时候, 大家的伤口已经包扎好了。

同去的锦涌道:“回程的路上遇到胡人游兵,还好人数不多。”

若碰到大部队,他们必然危险。

公子卢却道:“这指南针果然好用, 虽说我们对方位不熟悉, 但有指南针后果然好找方向。”

再加上当地向导, 他们出去三次,每一次基本都能按时间回来。

这次要不是遇到胡人游兵,也不会耽误几天时间。

不过一看就知道,公子卢已经沉迷绘制地图,半点没觉得危险。

纪凌无奈:“还是要注意安全,不过下次就是春天再去了,估计要等到二月份,天气才会稍稍回暖。”

雁门外到底寒冷,十月份大雪已经让他们这群中原来的不敢置信,一直要下到二月才能出发。

这个时间里,他们也没放松。

三次绘制的地图可以稍稍整理,查漏补缺。

但他们拿到手的地图,占了塞外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

等明年再出发,估计要派十几只队伍一起绘图,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公子卢身上渐渐有了暖意,又表明几个标志性的地貌特点,这次还找到一处水源,只是现在被大雪覆盖,所有周围没人居住。

不过想着春暖花开,水源地肯定就是栖息地,这些地方都被重点标记。

整个冬天,纪凌等人都在做这一件事。

北边太冷了,冬天根本出不去。

好在冬日来临之前,几个县城都设置了安置点,全都建好火炕,让家里贫寒的人过去取暖。

火炕更是在整个雁门关附近郡县里推广,加上新建的炭火厂尽量压低炭火价格。

不少百姓发现,小公子过来,不仅是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更是在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保证此地的生活物资供应。

被抢的县城也安定下来。

虽然日子依旧难过,但至少饿不死。

换做那些诸侯国统治的时候,哪会管他们死活。

大部分人都盼着春天赶紧到来,他们可以继续修城墙。

一到冬日,就不能出门这种情况,纪凌心里也忧虑。

除非有兽皮等物,不然大多百姓的衣服里是一种草,这种草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可怎么能抵挡住这里的寒气。

而兽皮衣物又贵得很。

如果有合适的保暖衣物就好了。

可是棉花这东西,至今还没有消息。

纪凌问了当地郡守:“我记得雁门关附近,百姓不仅种田,同样有放牧的百姓,把他们的卷宗找出来。”

当初统计的时候,早就做好分类,郡守立刻拿出卷宗,里面还大概记了大家有多少田地,又有多少牲畜,每年都要再核查一次。

纪凌看了看当地养的羊,也是有绵羊的,但现在还没人能细致地处理羊毛,更别说羊绒了。

既然本地能养绵羊,不如明年扩大面积,既能吃羊肉,还能用羊毛。

就算做出来毛衣出来,也是能保暖的,若能做了羊绒衣物,岂不是更好。

纪凌说了自己的想法,当地郡守有点尴尬,让人拿出一个羊绒披肩,让小公子看:“您看,这羊绒太细了,就算这披肩的布料已经很密,羊绒还是会跑出来。”

“越细的布料又越贵,下官家都只能做这一件披肩,何况百姓。”

“而且羊毛的味道太难闻,小孩跟老人一拿就打喷嚏。”

不止如此,羊毛还重的很,虽然可以做衣物,可到底是不方便的,并且没那么保暖。

纪凌笑:“那是没洗干净,你们试过用肥皂来洗吗?”

刚剃下来的羊毛,是有很重的羊油的,能不重吗,普通的清洗自然洗不掉。

必须要用碱水来洗。

至于布料不够密这种事,他并不了解,可是他媳妇了解啊。

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羊绒不跑毛。

还要处理好羊毛,做成羊毛衫之类的衣物。

冬日里的保暖是能救命的。

雁门关普通人是不用工作的。

但纪凌他们室内有火炕,自然继续工作。

羊毛的事交给周公主之后,她就迅速开始研究方法,又招来当地懂得处理羊毛的妇人。

这些妇人处理下来的羊毛,虽然还是不好用,但比普通人好多了。

看完他们的处理方法,再结合纪凌给的建议,周公主很快动手改进,以及布料的改进也迫在眉睫。

纪凌绘制地图,周季漪处理羊毛衣物,整个冬天就这么过去。

可是等到二月份,雁门关的雪才小了一点,丝毫不见回暖的迹象。

谁知道等到三月初,天气立刻转晴。

此地的气候,跟中原真的一点也不同。

不过习惯之后,倒是能更好在这生活,同时这里的春耕也在进行,去年种下的麦子,三月份开始疯长。

等到五月底,又是收获的季节。

这次胡人若是再敢来,他们就要好好打一架了。

只是纪凌没想到,胡人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

雪化一点,胡人的队伍便集合而至,去的肯定不是上次被抢的县城,而是又找了个地方。

第二个倒霉的县城也算比较富裕,一看就知道是逃走的周人给指点的。

好在当地立刻关闭城门,然后燃放军中发下来的烟花,烟花朝天上开三朵,刺眼的光芒即使在白日也很清楚,更何况这是凌晨。

当地日常的守卫努力抵挡,两侧而来的驻扎兵士已经奔向城池。

那胡人见到势头不对,立刻往回撤,先头部队是撤了,但后面两三千人被硬生生拦下。

胡人确实狠辣,根本不管自己人,只顾离开。

城里战战兢兢的百姓听到象征胜利的号角,那颗心瞬间放下。

太好了!

他们没被抢走东西!

不过战场还是要收拾的,他们新修的城墙也被破坏,明日还要继续修补。

可恶的胡人!

被抓的三千胡人直接押送到雁门关,纪凌稍稍了解就知道。

虽然中原这边统称胡人,但他们跟匈奴一样,其实是很多部落组成。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一部分人先走,根本不在乎被留下来的人。

这就奇怪了。

若真是抢粮,那肯定是抢一波就走,抢不到立刻撤退,这才符合他们的想法。

胡人最下策,便是攻城。

应该看到纪国有防备,攻城两次不成,就立刻离开。

不至于把城墙破坏成那个模样,还要等到增援过来,再调转马头。

唯一的解释便浮出水面。

“他们知道咱们在绘制地图,在试探。”

“甚至早就把这些人当作弃子,就是要看看咱们的增援多长时间能赶来,又会来多少人。”

纪凌在探索他们的地图,他们同样也在摸纪国的底细。

纪凌眼神一冷。

这种试探明显带着恶意。

如果不是将士们处置得当,那迎来的就是无数次掠夺。

或者说,等他们试探得差不多了,就会继续抢粮。

纪国现在的驻扎情况是有弊病的,兵士不够多,边境线又太长,遇到事只能调兵。

倘若胡人分成几股来侵,玩什么声东击西之类的战术,人手必然不够。

要是找准大批敌军在哪还好,若扑空了,他们肯定就近抢粮,到时候不管怎么看,都是纪国这边吃亏。

纪凌再次看看地图。

前日凌晨过来扫荡,应该还没跑太远。

不如顺着他们回去的路追一追。

这些熟悉草原的人,走的肯定是最合适的路线。

如果碰上他们休整,那是最好的。

谁都想不到,纪国敢这个时候追出去。

锦涌,公子卢立刻出发。

这次跟以往不同,纪凌也在其中。

原本大家都反对的厉害,可纪凌道:“都已经到雁门关了,要是不出力,那我来这做什么。”

纪凌率兵五万出发,五万骑兵的马匹一半是新培育出来的高头大马,另一半还是纪国原来的矮马。

好在后者优中选优,虽然冲锋时力度不够,速度却是够快的。

五万大军出发,又绑了二十个胡人,让他们分别指路,谁说的不对,那便原地杀了。

这二十人战战兢兢,半点差错都不敢出。

出了错就是死!

谁敢啊!

留在雁门关的俘虏同样也默写地图,谁写的好,谁都待遇就好。

只是大多数人的部落不在雁门关附近,而在更北边,那边的地图倒是可以描绘出来,可也没用啊。

总不能跳过近处,直接深入后方?

不管怎么样,当地郡守接了纪凌的命令,还是逼着他们写。

今日用不到,不代表以后都不用到。

而纪凌那边已经出发三日。

对方果然认为纪国人不会跟上来,刚开始逃跑的时候还算用心,后面很快慢了下来。

这一切都是纪凌的计算内。

等到八千人被纪国五万兵马团团围住时,也是不足为奇。

只有四五个先锋返回部落,其他人根本不是纪国兵士的对手。

有个人远远看了眼,便立刻逃跑,同样不打算回头。

这回头有什么用,人家多少人啊。

纪凌在边塞这段时间,约莫听懂一些他们的这边的话,知道对面的胡人骂骂咧咧没一句话好听的。

锦涌虽然听不懂,但看的懂小公子脸色,一个大耳光抽过去,那胡人立刻闭嘴。

其实这些胡人,远不如纪国士兵高大,个个矮小健壮,看着灵活得很。

也是,这又不是后世游牧成了体系,如今的胡人还是风餐露宿为主。

既然抓到他们,那这一趟自然要回去,而且要快些回去。

胡人既派了他们当探子,肯定会注意他们的动向,不好被对方在此地捉住。

虽然这一趟来去匆匆,但收获不小。

胡人来去的这条路果然是好走的,公子卢记了又记,确定这条路线,一路上地势不算平缓,但有遮挡物,不至于被对方早早发现。

隐蔽处还有几处水源,提高给人员马匹补给。

中间还有几条岔路,估计是通往不同的部落,具体的关系,还要审问这八千人之后再说。

这一趟不仅收获满满,还给自家人这边涨了很多气势。

纪国被抢的两个县城别提多高兴了。

终于报仇了!

特别是去年被抢的县城,好不容易收获的粮食被抢,房屋被毁,终于报复回来!

当初能吃到国都拨的粮食已经足够惊喜,谁知道还有这种好事?

不少百姓还跑到雁门关看这群胡人,自然表达了他们的“激动”心情。

纪国士兵也不拦着,虽然互相听不懂,但是表情到位就够了。

前后捉了一万多胡人,也算大获全胜。

胡人部落本就是派人过来试探,所以这一万多人来自各个部落,心一点也不齐,随便说几句,就分为好几个小团体。

这点纪凌一点也不意外。

看他们飞速丢下后头的两三千胡人,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若不是因为这个,他也不会贸然去追。

这种毫无纪律性的队伍,根本不是纪国这种军纪严明的军队可比。

纪国从不担心打不赢他们,只担心找到他们。

不过现在不担心了。

一万多人,总能绘制一个像模像样的地图。

这可大大节省他们的时间。

愿意说的,那就只用动笔,不愿意说的,那就送去修城墙。

他们修城墙,是真的苦役,每日随便给点吃的,没日没夜地干活。

什么?

想通了?

愿意画地图了?

那感情好啊。

纪国这边的大获全胜,让胡人那边愤怒。

不就是抢了你们的粮,至于这么防备吗?

他们还以为现在的纪国,就跟之前在诸侯国一样,根本不在乎这些人。

这才抢了一次,就生气了?

还派人过来驻扎。

胡人首领河万指了指旁边战战兢兢的周人:“说,你驻守的人有什么了解吗?”

跑来回的四五人详细说了纪国城池的情况,还说了什么放信号的东西,以及随时支援的士兵等等。

更说了里面有个壮汉几乎高两米,十分凶悍。

听到这,那谋士周人下意识用周话道:“他是不是跟着一个相貌英俊的男子?”

说完,赶紧又换胡人语言。

见先锋点头。

谋士周人忍不住嘀咕:“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他依旧用的周朝语言,让胡人首领听得十分不爽,一道马鞭抽过去,厉声道:“说胡话!”

谋士周人深吸口气:“那是纪国国君的儿子,纪国小公子纪凌。”

“他的名字,您也知道的。”

纪凌。

河万自然知道。

他跟他哥一文一武,帮他们父亲灭了中原六个诸侯国。

改进了无数工具兵器,还让纪国变得如此富饶。

纪国国君,竟然舍得让儿子来这?!

他们不过是抢了一城的粮食!

至于吗!

作者有话说:

? 第 100 章

胡人部落的周人谋士, 已经起了离开的心思。

不止他有了这个心思,其他周人同样刚想跑。

他们从中原来到这,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 是想躲过纪国人的。

本以为这种边境地方, 纪国不会太重视。

谁能想到他们一点亏也不肯吃?

抱着以前旧想法的周人, 压根没想到,纪国根本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会看着他们掠夺边境百姓。

而被纪国重视的事情,一定会做好。

到时候他们这些帮胡人入侵纪国的周人,那就完蛋了。

纪国怎么对他们, 其他周人都不会介意。

所以这群人,自然想立刻逃跑。

可天下之地,似乎都没他们的容身之处。

总不能再往北边跑吧。

又或者远处海外,找找海外仙岛?

胡人部落的周人们长吁短叹。

早知道就留在纪国了。

当个纪国普通百姓, 也比现在强啊。

胡人部落首领扫一眼就知道他们的心思,直接派人堵住他们去路, 想走?哪有那么简单。

虽然这些人胆小懦弱还有异心, 但确实有用。

那会被匈奴打的快被灭族, 还是这些人给的主意, 让他们才夺回一部分地盘。

去年抢纪国边城的粮食, 也是他们提议。

结果却是不错。

那一小小县城的粮食, 就让他们十分满足。

谁能想到他们的粮食竟然大丰收?

这次试探同样是这些人的主意。

其实确实有了效果。

可谁让对手是纪凌。

那个他在草原上都听说过的名字, 纪国小公子。

这些纪国人实在贪心,都有那么大的地盘了,竟然还管着这么远的地方。

可能这些人, 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寸土必争吧。

纪凌他们这边, 正压着俘虏们画地图。

俘虏们哪会画啊, 公子卢这边会啊,就算是口述,也要把地图画下来。

但在纪凌这,只是画出来怎么行。

沙盘这种东西,必须做出来。

一个半月后,公子卢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前的沙盘。

这是出自他手的东西?!

怎么可能!

这分明就是出自纪凌之手的东西!

纪凌轻咳:“我只是动动嘴,具体还是你做的。”

“没有你的想法,谁会做出这样的东西。”

面前的沙盘四四方方,足有一两米长。

按照地图的模样标注了所有要点,所有的高低起伏,全都用沙土表现得明明白白。

这个草原的地势,全都在这了。

看地图的话,或许还需要门槛,但要是看沙盘的时候,就算小孩子都能看出来哪里好走,哪里不好走。

就跟打游戏的时候,给你一张地图,跟不给地图,完全是两种困难模式。

有地图,就能猜到对方会在这,对方又会利用哪里的优势来跟你对打。

而沙盘地图,更是把一切都简单清晰化了。

虽然这里面还需要慢慢补充,需要更精细的设定。

可对于善战的纪国将军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以前在中原打仗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精细的地图呢!

而且,不仅胡人的地图画了出来。

一部分匈奴地图同样出来,西海边那边农将军同样在收集匈奴地图,回头两者结合,连匈奴的位置都能稔熟于心。

知道他们的位置,对纪国来说就好办了。

他们老老实实的还好,要是想闹什么幺蛾子,纪国军队绝对重拳出击。

五月份,又是粮食要收获的季节。

距离上次纪国粮食被抢,已经过去一年时间。

别人忘了,纪国可没忘。

既然现在地图已成,那就要打回去了。

什么?俘虏对方一万多人了,仇已经报了?

这哪够。

就算上次俘虏对方,也是对方找事。

连着两次,若不给点教训,那他们的努力不就白费。

胡人首领都没想到,纪国半点不给好脸,这期间还派人过来,想要回俘虏,说是可以用马匹跟羊来换。

但这些求和全部被拒之门外。

要是收了他们的东西,那就说明已经讲和。

这轻易讲和,对不起纪国边城被抢的屈辱。

更何况。

跟胡人还有另一个仇。

周王。

纪凌早将周王的想法告知父亲跟大哥。

期间纪伯屡次写信,劝周王放弃这个想法,放弃去找胡人报仇。

便是报仇也是可的,派王军出征即可。

现在的王军虽然还不到两千人,但有象征意义即可。

郑锡还被派到周王都劝说。

郑锡对周王一直是有尊敬的,之前他不让郑愍公欺辱周王,就是因为那份尊敬。

没想到周王还是想去打胡人。

而大家都知道,周王是想洗刷上次周王都被侵犯的事,更想解决现在天下悬而未决的问题。

郑锡叹口气,又道:“纪伯也好,公子胜,公子凌,都不是恃强的人。”

“天子大可放心。”

周天子何尝不知。

但他在周王都太久了,久的就要腐朽,此时淡淡道:“郑锡,或许旁人不知,但你们是知晓的。”

“每日我会收到多少信件,多少是辱骂,又有多少是怂恿反纪的。”

这两种信件。

每一种都会让周王饱受折磨。

辱骂,那骂的是什么。

还不是骂他没有能力,骂他忘宗背祖,竟然真的接受纪国的提议。

周王室的权利只在这王室里,出了周王都,天下只认纪,不认周。

说他沉迷享乐,根本不知道争,周败到他这样的人手里,祖宗都会出来骂他。

信里自然不会那么直白,但文人骂架才最是戳心。

明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可他们依旧能把语言包装成一片拳拳之心。

“后人看了,定会以为他们十分忠诚,鞭策我这个无用的天子。”

毕竟那文章写的,好像他不立刻反纪,他就是千万年的罪人。

他确实有罪,但罪不在这。

六国贵族将一腔怒火全都发泄到周天子这,刚开始写的还委婉,看到周天子并不理会他们,也并不会处罚,那写的就更难听了。

有些东西让纪伯看了都皱眉,还是纪国出手,才没让事情愈演愈烈。

可稍微不管,这些人又会卷土重来。

一定要骂到你的心坎上,骂到你日日夜夜都在被指责唾骂。

周天子若是个完全不顾及这些事的也就罢了。

他不是。

他也反抗过,在胡人还没踏平周王都之前,他也曾在很多诸侯国之间找机会。

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

辱骂已经够让人难堪。

还有一部分,则是要拖着整个周王室去死。

信里详细写了,他们要怎么密谋,要怎么招兵买马,怎么利用他的妹妹杀死纪国几个重要人物。

又或者捧他外甥公孙笑当纪国国君。

那样就算纪一统天下,就算纪国称王,那天子也有周的血脉。

反正比公孙耀那种完全异国学堂要好云云。

这说的,就是扶持周公主血脉的计划了。

比这离谱的计划可太多了。

反正一句话,臣已经有万全之策,只等您反抗了!

到时候六国遗民,都是您的手下!

我们必然一呼百应。

若是遇到不坚定的人,肯定已经被忽悠成功。

可惜了。

他是周天子。

他见到太过这样的书信,他也见过天下纷争,见过诸侯国的嘴脸。

周被狄戎,郑,昌,卢,胡人等等侵犯的时候。

怎么没见你们这么忠心?

现在大家都被关到周王都,开始知道周天子才是天下的主人?

知道的是不是有点晚了?

在这些人的计划里,他,他妹妹,外甥,死多少次都没关系。

只要能让纪国有乱子,只要能让他们趁机夺回自己的城池,他们就满意。

里面还写了无数理由。

什么纪国暗暗杀了多少贵族,都是他们的亲戚如何如何。

又说纪国在官员不够的时候,对贵族们还行,官员够了,立刻痛下杀手。

特别是公子胜,私下处决过不知多少贵族,有一个城池三百多贵族,说什么都不离开城池,也不愿意前往周王都,公子胜直接下令就地斩杀。

那时候血流一地,他们想想都胆寒。

还问自己害不害怕。

这是在问害不害怕,还是在吓唬他?真那么在乎他害怕,早干什么去了。

郑锡知道这些信件的大概内容,但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信。

如今的天下早就不用竹简,全都在用纸张。

薄薄的一张纸,可以容纳以前多少份竹简的内容。

而此处的信件纸张,是很厚一沓,堆起来,看着倒是跟竹简差不多的重量。

可想而知,纪国统一天下这五年来,周天子明里暗里倒是遭受了多少。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在王室坐下,成为这座周王都的吉祥物。

郑锡深吸口气,只看几封信件,他就有些承受不住。

那被关起来的卢公,都缠绵病榻一两年了,还是让手下人写信,这种精力也是没谁了。

翻了几次,郑锡的脾气都有些受不了,再看向周王的时候,心里复杂万分。

换作其他时候,或者换了其他身份,周天子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

但他接手的周太不一样了。

从镐京搬到洛邑,周已经衰落,诸侯国的强势崛起,以及更加便利的向外扩张。

再加上几百年来,诸侯国一代代王室血脉的削弱,早就跟周离心。

有些诸侯国虽然顶着王室头衔,可身上所谓的王室血脉,少之又少,加上各国国君距离周又远,谁会敬重一个从未见过的人。

在这点上,周王室没错,诸侯国也没错,只是立场不同。

按照纪凌的话说,历史发展,并不是你我之力。

他还说过,纵然不是纪国统一六国,也会有其他国家统一六国。

至于周,纪凌没提。

但周早就没了,甚至在胡人到来之前。

周天子又道:“这些书信倒没什么,只是本王也在想,祖宗见吾如此,也会唾弃吾。”

“至今不敢去宗庙。”

周天子面对郑锡,难得说了实话。

他还记得,当初郑愍公怎么来周王都斥责他,那时候他十几岁,过得战战兢兢。

郑锡赶过来道歉,拉走郑愍公。

当时周天子想的是,若他身边能有个郑锡就好了。

之后知道纪凌,又想着身边要是有纪凌就好了。

说那么多也没什么用。

周天子坐在几案前,目光聚焦在灯火前的蚊虫上。

“所以,驱赶胡人,本王必须亲征。”

“要将胡人,赶出纪国千里。”

“以此来洗刷周受的屈辱!”

这也是他最后能做的事了。

为周做的最后一件事。

室内一片寂寥。

郑锡态度有些松动。

其实周天子这么做再好不过,无论对周,还是对纪。

当了纪国近二十年的臣子,儿子在储君儿子身边当伴读。

纪伯还有意把孙女,公子胜的二女儿嫁给他唯一的儿子。

这种托付,这种信任,早就让郑锡自认是纪国人。

可以说他的身家性命,他的一切,都在纪国。

倘若周天子没了,周王没了。

天下间,还有人会称王?

唯有纪国。

而他的身份会水涨船高。

从公国卿士变为王国臣子,身份,权力,都会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

但郑锡还是说不出口。

其实纪国很有耐心。

纪伯,公子胜,公孙耀,丝毫没有着急。

权力在他们手中,他们并不急着称王。

这大概就是有底气。

所以周王愿意活多久活多久,愿意怎么过就怎么过。

反之,周王坐不住。

他不想再这么过下去,不想再受到无止境的谩骂。

归根到底,作为周王,他也没什么不同的。

这个想法过于惊世骇俗,所以他从未提起过。

郑锡语气晦涩,开口道:“锡会给纪伯写信,说明情况。”

“公主那,需要写信吗?”

周天子摇摇头:“不用。”

反正很快就会在雁门关见到。

信件从周王都送到纪国国都,换来的自然是一片沉默。

而此时的雁门关,正是水草丰足的时候。

纪凌看着排队剃毛的绵羊,问了句:“这时候剃毛是不是不太好。”

旁边羊倌道:“五月底,正是时候嘞。”

“等到九月份,还能再剪毛一次。”

纪凌点头,又看看旁边的媳妇,她近来都很沉默。

纪国这边在备战,还在等国都的意思,所以他趁着空闲时间,陪着媳妇看看羊毛情况。

不过还有一件事两人要聊。

其实从周王都离开,周季漪就知道哥哥的意思,他想战死在胡人的骑兵下,算是为周留最后一份体面。

但这跟她想的完全不同,她想的体面,是哥哥接下来做周王,平安健康活着,作为联系天下的中心。

权力已逝。

维持好旧贵族,让他们不再生事,最后再打赢胡人,同样对得起周氏祖先。

最后,让周随着哥哥风光入葬,已经够体面了。

周季漪太知道她哥哥接手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周。

在她小的时候,周也不过三个城池,她父亲贪婪爱美色,她母亲胆小懦弱。

而周王都,被一个又一个诸侯踏破。

那时候打仗打得太频繁了。

作为天下中心,周被无数人踏破,被无数军队掠夺,都是再经常不过的事。

她从小生的好看,被母亲跟哥哥藏在宫中,直到其他王子死于各种各样的暗斗里,不少人才知道后宫里还有她这个周公主。

因为其他公主,不是被狄戎蛮夷抢走,就是被诸侯抢走。

这些诸侯又要维持一个本就不存在的面子,根本不会承认自己抢的是周公主。

失去名头的周公主客死他乡,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申冤。

那些辱骂她哥的士大夫们,才不会注意这些。

他们为什么骂。

因为他们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周季漪早就看透这一切。

她哥也看透了。

可骂到自己身上到底是疼的。

即使她哥努力收回城池,努力保护好家人,努力让周王都变得没那么残破,重新组建起王军。

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在念王都被胡人破开。

要她说,胡人破王都之前,二十多年前,那些诸侯国早就破开了。

怎么不见他们为之前的事生气?为周鸣不平?

她哥要是没了,她?

纪凌并未多说,只是蹲下来,跟她一起查看剪下来的羊毛。

即使这些羊毛已经翻来覆去拿了很多次。

纪凌轻声道:“放心,天子亲征,必然不会有危险。”

周季漪下意识看过来,她的想法,似乎都被夫君看在眼里。

纪凌随手朝后面招了招。

小狗般的公孙笑立刻小跑过来:“父亲!母亲!找我做什么啊。”

四五岁的公孙笑最近热衷扮做草原上的狼。

但纪凌怎么看儿子怎么像小狗,让媳妇看看小狗崽:“拿公孙笑起誓。”

公孙笑:???

周季漪也哭笑不得。

怎么会有这种人!

见媳妇心情好了些,纪凌这才正经道:“出征胡人,洗刷欺辱,这件事做做,保护你哥的安全,同样重要。”

还是那句话。

纪国耐心太足了。

周王都藏着一堆定身炸弹一般的人物。

换个人还真不一定能压得住。

虽说对纪国来说,怎么都行。

可这种看人去死的时候,纪家人没这个爱好。

纪凌周季漪在后面对视,公孙笑还在冲着绵羊学狼叫。

来边关好几个月,狼叫声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公孙笑年纪小,学着学着,跟小狗叫差不多,偏偏他爹还逗他:“再学两声,声音短一点。”

“对,就这样,乖儿子,更像了。”

哪有他这样当父亲的。

逗着孩子学小狗叫?

周季漪忍不住又笑,心里那点念头也没有了。

她依旧为哥哥感到不值,可事到如今,哥哥肯定会来。

到时候再说吧。

面前依旧是排着队在剪羊毛的绵羊群。

今年听纪凌的话,当地多养了不少。

这些剪下来之后,就可以正式试试周季漪的方法了。

之前只收集了些,不过周季漪试出来怎么做羊毛衫,适合羊绒毛的布料也织出来。

而那布料,也是用羊毛做成的棉线来织,织出来的布料又软又密,又或者在外面添一层混了杜仲胶的葛布,绝对不会跑毛。

那胶一定要适量,多了面料太硬,用少了则没效果。

不过只要找到方法,那后续一定能改进。

在等周王来的这段时间,纪凌跟周季漪在洗羊毛,织毛线,做羊绒衣,羊毛衫。

虽说是农忙时间,可还是有不少百姓过来学习。

收获重要,学做衣服同样重要,等到今年冬天,大家就能有保暖的衣服了。

边关的百姓,许多人户里都是有羊的,就算只能做一两件,自家出门够穿就行。

火炕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纪凌打算今年农闲的时候,搞个火炕下乡的活动,这东西做起来简单,希望各家都给做上。

还可以趁着天气好的时候,各家多捡点柴,这样等到冬日就算买不起炭火,也有取暖的燃料。

别看现在刚六月,可眨眨眼,冬天可就来了。

当地百姓只觉得,小公子一来,他们这不仅安全了,好像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如果再把胡人赶跑,那日子会更好过。

六月中旬,边境大军集合完毕。

六十万大军全部在雁门关附近,等待听候调遣。

从中原而来的两千王军到底还是来了。

论气势,远不如纪国士兵,就连率领他们的周王都带着灰败的气息。

但他还是来了。

身后跟着郑锡跟缪成志,全都是周朝老人。

不过即使是纪凌,也要发出一句疑问。

啊?

这配置?

打底细全都被摸清的胡人?

还是被匈奴都揍了一遍的胡人?

周王来了,纪国两个大学士,更是两个天下有名将军,郑锡,缪成志。

也许还能加上一个他,再有锦涌等人。

这么多人揍胡人。

他们也太有福气了吧。

纪凌,周季漪,公孙笑都在城门前迎接。

看到妹妹,妹夫,还有小外甥,周王脸色好了很多,他穿着青铜制的盔甲,闪着金色光芒,格外英武不凡。

这支严肃的队伍在雁门郡休息。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打胡人,更是给周洗刷屈辱。

就在众人刚坐下喝茶,准备讨论接下来的情况时,公孙笑已经摸到舅舅身边,小声道:“舅舅,我学会狼叫了,很凶的那种狼。”

纪凌跟周季漪心道不好,刚想把儿子拉开,就听他快乐地朝周天子示范起来。

“汪!汪汪!”

“汪汪汪!”

宫室里严肃的众人下意识看过来。

然后爆发惊天动地的笑声。

郑锡,缪成志笑得都快倒地了。

缪成志看着自己小重外孙,更是笑得胡子颤抖。

周天子也忍不住肩膀抖动,原本灰败的脸色,多了些血色,有了中年人的感觉,没那么暮气沉沉了。

公孙笑再傻也看出不对劲。

这是他爹教的啊。

有什么不对吗?!

心里有无数话要说。

周天子从来不是个蠢人。

当时换作其他诸侯国来此, 周天子觉得, 他必死无疑。

就算不死, 也会被继续软禁起来。

也由此正式开启周衰落的过程。

第 91 章

他十二岁登上这个位置, 过了十九年的时间, 还能保持一定自主, 甚至比之前几个周王好多了。

不过他手中权势太少,而且只要他有动作,天下所有诸侯国都会调转矛头,对向他。

这不仅是实力是损耗,更是声名俱毁。

现在比狄戎更远的胡人来此。

结果还用说吗?

周王是有些畏缩, 但表现出来的不肯见人, 约莫三分真, 七分假。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 周会被胡人破门。

还大摇大摆在王都洛邑几个月。

听说他跟妹妹关系一直不错,妹妹写信也说过此事。

所以妹妹要来周, 他拒绝不止一次, 一是确实没脸见人, 二是若妹妹来了,就要面对选周还是选纪的局面。

说句不好听的,大概是,上次狄戎破王都城门, 那时候还在镐京,也就是现在西安一带。

因狄戎破王都, 周迁都到洛邑。

等于实力又弱,对手还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