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京师惊梦》
京师惊梦

第七十三章 子衿阁开业

听她如此说道,在场夫人纷纷表示出对着屏风的赞赏,更有甚者还向苏宁筠打听这扇屏风是否出售。

苏宁筠早料到会有夫人对着屏风感兴趣,随即故作为难道:“多谢护国公夫人和众位夫人的厚爱。但这屏风是我江宁宁绣阁的镇店之宝,也是我们做出的第一扇屏风,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所以无法出售。不过......”

她看几位夫人似乎面露可惜,又立马说道:“不过,若是各位夫人喜欢这双面绣屏风,也可向我们预定,我们这有不少好绣样可以给各位选择,也可以根据夫人的要求和喜好进行改动。为保证我们的双面绣屏风每一款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凡我们用过的绣样都会被销毁,所以若是各位夫人有喜欢的绣样还请早下决定。”

铺门大开,穿着齐整的年轻小伙计站在门口,随时准备接待贵客的马车。不少行人被开业的动静吸引过来,在门口驻足观望。

站在门外便能瞧见大堂内十几盏宫灯同时燃起,照亮了所有货架,显得货架上的那些物品愈发的璀璨夺目。而大厅里的一切用具摆设都尽显华贵却又恰好好处地相互映衬着,特别是大堂正中那幅“松鹤延年”的双面绣屏风,一束光打在上面,给人一种高级却又疏离之感。

大多数路人都没见过这般有格调的铺子,竟都有些不敢进去。即便有那一两个自觉底气足的走了进去,闻着大堂内清甜的鹅梨帐中香,看到身着统一服饰,气质温婉的女伙计分立两侧,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恭敬又不显谄媚,都不由感觉有些局促,只匆匆逛了一圈,也不敢去问那心仪货品的价格便仓皇离去。

这些贵夫人一向自持身份,听说二楼有专门为她们准备的雅间以及商品都觉得这个苏东家很是会做人,心里对着铺子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上了二楼,进了那间最大的雅间。雅间内早已多备了几张软榻供夫人、小姐们休息、品茶。苏幼筠落后一步,悄声嘱咐了一旁的秋云几句。不一会儿一行伙计鱼贯而入,在屋中的长几上摆满了精致的水果点心。而秋云则跪坐到一旁,熟练地点茶、分茶,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待客人略歇了会,用了些茶点,苏宁筠适时地拍了拍手,夏青便带着一众女伙计端着托盘进到屋内分列两侧。

苏宁筠先是打开夏青托盘上的盖的锦缎,里面是一本装订精美的图册,都是她收集而来的绣样。她打开图样,翻到最后几页递给燕夫人道:“燕伯母您看,这几幅图样都是瑶儿妹妹画的,可是这本图册里我最喜欢的几幅呢。”

听说是燕瑶画的,燕夫人身旁的几位夫人也凑过来,都对着图样赞不绝口。

护国公夫人笑着说:“我看这瑶儿的画怕是与那京师四才女比也不遑多让。晴婉,你就是将瑶儿护得太好了。我看凭着瑶儿的样貌、才情,你家门槛早就该踏破了。若非我家那两个臭小子年纪不合适,我定是要上你家来求亲的。”

便是燕夫人再低调,听着大家如此夸自己女儿也是很高兴的。她摸了摸燕瑶的头,笑道:“你们莫要再夸她了,当心将她捧上天去。”

燕瑶被大家调笑得有些害羞,娇嗔了一句躲到了一边。

众夫人说笑了一阵选好了图样,定好款式,苏宁筠将图册放回托盘,挥了挥手,夏青应声退下,秋月又上前一步。秋月手中的托盘上是个锦盒,苏宁筠打开锦盒,里面一套青瓷碗盏映入眼帘。

苏宁筠小心地拿起其中一只瓷碗道:“这是出自慈城陶家窑厂的秘色缠枝石榴纹笠式碗,陶家窑厂的秘色瓷堪称一绝,此套碗盏又是精品中的精品,每年出窑的套数,一只手怕是都能数得过来。”

“这釉色青碧润泽,纹路典雅大方,确实是难得的佳品。请问这套碗盏可是陶先生所作?”一位身着绛红色褙子的夫人出声询问,她一脸欣赏地看着这套瓷碗,明显是懂行之人。

这位是国子监司业黄大人的夫人,黄大人最喜品茗赏瓷,夫妻二人相伴多年,这位黄夫人耳濡目染,对着瓷器也是有着不俗的品味。

苏宁筠唇角挂上了恰到好处的微笑:“黄夫人好眼力,这套虽不是陶先生亲自所作,但却是他亲传弟子所作,已有陶先生八九分的功底了。陶先生如今年事已高,已经很少再出来烧瓷了,不过他总说他这亲传弟子已有后浪之势。在慈城,也已无人不知这小陶师傅的名号,他的作品也已千金难求。说句托大的话,若非我外祖家与陶家有旧,怕是今日大家也见不着这两套碗盏。”

苏宁筠话音刚落,不远处却传来一声低微的“哼”,声音很轻,不仔细听很容易忽略。可一旁角落里一直在默默观察众人的苏幼筠却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声音,她寻声望去,见一个一袭水红色掐腰广袖长裙,满头珠翠,容色艳丽的姑娘一脸不屑地撇了撇嘴。她身旁一个打扮富贵的夫人也听到了她的声音,转头朝她瞪了一眼,那姑娘忙收敛了神色低下头去。

而苏宁筠却并未注意到这边的小插曲,自顾介绍着面前的瓷器,时不时的还与询问的夫人们闲聊两句,气氛很是融洽。

趁着众人未注意,苏幼筠悄悄挪到燕瑶身边,小声问道:“瑶儿妹妹,那穿水红色衣裙的姑娘是哪家小姐?”

燕瑶顺着她的眼神看去,脸色古怪道:“那是广平侯家的姑娘,也就是我舅母的娘家侄女。这姑娘傲着呢,幼筠姐姐你可得离她远一点。”

苏幼筠不解燕瑶为何要让自己离那姑娘远一点,但也直觉这姑娘不太好惹,此刻也不便多问,只点了点头,站回一旁陪着客人。

这些夫人小姐来前都只觉得是卖燕夫人一个面子过来捧个场,却不料进了这铺子深觉里面别有洞天,各个流连忘返。一群人竟是待到午时才纷纷离去,走时自是买了不少东西。而那两套秘色瓷的碗盏竟是都被那黄夫人以高价买走,走前还不忘嘱咐若是再有这等上好瓷器定要叫人通知于她。

众夫人走时,燕瑶特意悄悄留在了后头,趁人不注意时从袖中拿出了一个小荷包塞到了苏幼筠的手里,耳语了一句:“我哥让我带给你的,说是祝贺你开业的。”

说罢,朝苏幼筠眨了眨好看的杏眼,戴上幂篱,快跑两步跟上了母亲。

说了一上午的话,苏宁筠只觉口干舌燥,端起桌上几乎未怎么动的茶水正欲猛灌了两口却被苏幼筠夺下。

“这茶水都凉了怎好入口,去隔壁我们自个儿的屋子,我让秋云备好了茶水和午食,姐姐你快去歇一会儿吧。这里有我处理就好。”苏幼筠将苏宁筠推搡出了屋子,又唤人过来将屋内重新清扫干净。

待人都出去后,她才从袖中拿出那个小荷包,打开一瞧竟是一个拇指大的黄金貔貅。貔貅做得栩栩如生,两只眼睛上嵌的是两颗小小的黑玛瑙。荷包里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八方来财入貔貅,财到腰包喜上眉。

看着这打趣的话语,苏幼筠不禁“扑哧”一笑,有些嗔怪地嘟哝道:“我哪里这么爱财了,真将我当貔貅了。”嘴上虽带着些嗔怪,但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苏幼筠将东西放回荷包,贴着心口小心收好,随后也去了隔壁姐姐那边一同用午食。

苏宁筠与妹妹坐在二楼自个儿的雅间内,听着管事的回报,心里不由有些着急。她看向妹妹道:“咱这铺子怕是看着太豪奢,吓得客人都不敢来了。”

苏幼筠淡定一笑,顺着窗口的缝隙朝外看去,慢悠悠地道:“姐姐莫要急,咱们的客人还没到呢。”

其中那个苏幼筠觉得有些面善的夫人笑着对燕夫人道:“晴婉,这双面绣的屏风真是难得,寓意也好,待下次皇后娘娘的千秋宴若是送上一扇也是极好的。”

说话的这个夫人是燕夫人的闺中密友,礼部尚书家的嫡出小姐,当年嫁给了护国公世子,如今已是护国公夫人了,是在场夫人中身份地位最高的。

燕夫人也客气地打了招呼,又介绍了一番今日来的夫人小姐后便细细地打量起大堂,见店内的装饰精致又不乏格调,心下也很是惊喜。她也是第一次来子衿阁,先头就一直听女儿说这子衿阁如何精致漂亮,本也没太放在心上,总觉得小姑娘家家的也就是小打小闹罢了。如今这一见,真真是出乎她的意料,如此精巧的心思,深厚的底蕴,让她第一次正视起苏幼筠的能力与决心。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子衿阁开业的日子。这日从早上起街上就人声鼎沸,行人络绎不绝。子衿阁的开业并未敲锣打鼓搞得十分热闹,只是撤掉了围了一月的帷幕,挂上了簇新的乌木匾额,放了一串鞭炮。

苏宁筠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频繁地向窗口张望显出了她的急切。

约莫等了半个多时辰,楼下突然热闹了起来,秋月小跑着上来惊喜道:“二位东家,外头来了好几辆马车,想是贵客到了。”

苏宁筠点了点头,站直了身子,拿出了自己官家小姐的气度,当先迎了出去。苏幼筠落后几步跟在后头。在外头人看来,这子衿阁的东家是苏宁筠,所以苏幼筠今日并不好出头。

此次同来的除了燕夫人和燕瑶外还有四位夫人和三位小姐,都是燕夫人的闺中好友或是娘家亲戚。苏幼筠常年不在京师,所以也不认得这些夫人、小姐,只隐约觉得其中一位夫人有些面熟,想着大约是少时燕家摆宴时见过吧。

这些夫人可能是受过燕夫人的嘱托,是以今日也都很是客气,进了铺子好一顿夸奖,当看到大堂正中那扇屏风时更是忍不住驻足欣赏起来。

苏宁筠见夫人们对那屏风有兴趣,便细细地讲解起着屏风的绣法及绣样。

苏宁筠心下既高兴又忐忑,也忙跟着起身检查着自己的行头。今日不同于苏幼筠的低调,苏宁筠是特意打扮过的,她身穿镂空浅碧色蜀锦对襟褙子,上头用平绣、盘金绣、打籽绣绣制了玉兰、海棠纹样,一头乌黑的秀发松挽了一个朝天髻,上头并未戴整套的头面,而是简单地插了一支玉兰花样式的羊脂白玉发簪。给人感觉既不会太过招摇也不会太过素淡。

苏幼筠轻轻握了握姐姐的手,小声地鼓励道:“姐姐莫要紧张,就按我们原先商量的做,燕伯母是宽厚人,她也会帮着你周全的。”

古往今来,女人们,特别是这些贵妇们,对精致且独一无二的东西都是没有抵抗力的,纷纷提出要预定绣品。

苏宁筠用余光瞟了眼站在角落的苏幼筠,两人会心而笑。这个笑容一闪而逝,苏宁筠收敛了神色,安抚道:“各位夫人莫要着急,不妨与我一同去二楼雅间小坐片刻,品一品今年新收的雪顶含翠。我再让伙计拿了绣样给各位瞧瞧。另外,我们还有不少上好的香料、玉器首饰以及瓷器摆件等等都是这一楼不曾摆出来的,若是各位有兴趣,我也让伙计一道拿了来请大家品鉴一番。”

苏宁筠下了楼,见到有伙计将一群衣着华贵,气势十足的夫人小姐引进大堂,便加快了两步迎了过去。

见着为首的燕夫人,她忙行了个福礼:“宁筠给燕伯母请安,今日燕伯母带众位贵客前来,子衿阁真是蓬荜生辉。

苏幼筠唇角微弯,起身理了理衣饰,看向苏宁筠道:“姐姐,贵客到了,接下来便要靠你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