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寒门崛起,我靠种田打猎发家致富》
寒门崛起,我靠种田打猎发家致富

第148章 世外桃源

“不过,我发现也有一部分青壮年劳力,没有活儿,还在四处找活儿呢。”

听着苏景文的话,苏景云皱着眉头。

青壮年劳力多了,也是问题啊!

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价无市。

就连涌入到北山县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了。

现如今的三岔沟村东北部,搭建的地窝子,已经绵延到了北正店北部一带。

看了看周围,苏景云陷入了沉思中。

建筑队,有几千人。

水泥窑、砖窑、炭窑,也有几千人。

还有纺织作坊,一两千人。

伐木场那边,也有几千名散工。

就这,还不够安置的!

看来,还是需要再找点活儿啊!

开采石头吧!

思来想去,苏景云决定开采石头!

“景文,”

苏景云吩咐道:“你和大伯说一下,招点流民,让他们去开采石头!”

“长石条,或者方石块!”

“长石条,到时候用来建房子、砌墙!”

“方石块,不要那么大,普通人能抱起来就行,暂时堆放起来!”

“让他们组织流民开采吧,工钱核算一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听着苏景云的吩咐,苏景文愣住了。

他不知道,大哥这样安排开采石头,为的是什么。

不过,苏景文也没有多问。

只要是能给流民安排活,就好!

最起码,那些流民不至于铤而走险!

……

到了三月初,开采石头的活儿,也安排下去了。

整个三岔沟村,已经大变模样了!

高高矗立着的瞭望楼,中间还有小瞭望楼。

而在这一面,建筑工人们正在不断建造着,东面的这一道墙,已经铺好了模板,开始浇筑混凝土。

高达两三丈、宽约一丈的墙体,已经有了雏形。

混凝土坚固,因此中间修筑了诸多仓室。

以后,用于囤积物资也好,住人也罢,也能够广泛利用!

最关键的是,也能够省工期!

除了外围瞭望楼、城墙之外,三岔沟村也大不一样了。

尽管原来村中的旧房子,还没有拆除。

不过,在里面居住的,大都是最近一段时间,来到苏记作坊做工的流民了。

而原本村中的居民,几乎全部搬到了新村之中。

新村中的房屋,也是最新修建的。

规划得整整齐齐,家家户户都修了火炕。

从北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直接通到了每一家。

每家每户,也修了下水道、厕所,有沟渠相连,直接汇聚到了西南部的一个大化粪池中。

到时候,也用于堆土肥!

不仅仅是三岔沟村,经过这两个月的努力建设,周单庄新村、柳埠渠新村,也已经建设完毕了。

那边一些地方的旧村落拆除了。

一些百姓搬迁到新村之后,旧村原有的建筑全部拆除。

建筑队依然在这边进行规划,建设房屋。

房屋多了,自然是为城外那些流民准备的!

一部分流民,一家几口人中,已经至少有两人在苏记作坊中做工了。

有恒产,自然有恒心!

尤其是经过各个作坊的筛选,留下来的人,让他们住到这里,也能放心!

在住宅区外面,一条主引水渠通往东边。

在主引水渠旁边,就是纺织作坊。

沿着主引水渠东边,分成了几个小水渠,通往田间地头。

还有一条水渠蜿蜒流到了东边,越过了正在修建的城墙。

在外面,还有几条水渠,将这座城环绕起来。

这,就是苏景云的构思!

尽管东面地势较高,苏景云也没有担心。

他甚至还打算,从华河上游再修筑一道滚水坝,拦蓄一部分水。

在这里,开挖一条水渠,与村东的水渠相接。

在三岔沟新村附近,成片的工坊,囊括了三岔沟村大部分壮年劳力。

这里,便是苏景云最早的产业!

造纸坊、印刷坊、酿酒坊、肥皂坊等产业,全部聚集于此。

苏景云还打算在附近修建一些仓库,以及其他加工作坊。

这些构思,很宏大。

等到全部落实下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时间不成问题!

工人也不成问题!

有这么多活,才能将流民全部安置下来。

当然了,在这段时间,苏景云也吩咐李泉,又招募了一部分人精锐人员,充实守御百户所的力量。

尽管,名义上,这是一个守御百户所。

但是在实际上,李泉手下已经搭建了一个千户所的框架。

从河道工程队、村民中,又招募了大量符合条件的人员,充实了守御所的力量。

苏景云甚至还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两三百架制式军弩,装备到了守御所中。

其他人员,则分别装备了大刀、长矛。

每天都在演练攻防作战。

这些人群,也是百姓安居乐业最大的保证!

所有的事业,都已经打好了基础。

只要是跟随着苏景云,都能够吃喝不愁。

原来的三岔沟村,也俨然成为了这一带的世外桃源!

站在一处瞭望楼上,观看着这处情景,苏景云连连感叹:“这不得有大几千人啊!”

“景文呢,让他组织点人手,清查一下有多少流民。”

“其中,有六七千人,有活儿干,都在各处作坊中做工呢。”

“还有一部分,是老人、小孩。”

看到这个数字,苏景云彻底懵了!

到了二月底,市面上的糙米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文一斤了。

“还是要控制好!”

这些人,用好了,那就是庞大的人口红利!

他们都知道,在三岔沟这边,能找到谋生的手段。

怎么会这么多呢!

“大哥,”

苏景文开口说道:“这一万八千余人中,有一部分,是这段时间,刚刚迁徙到这边的,大约有四五千人。还有一大半,是今年来的。”

尽管这段时间,已经在想方设法地处理了,不过流民每天都在快速增加。

甚至就连一些逃到了北山县城附近的流民,也回过头来,又来到了三岔沟村附近。

不稳定因素就多!

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要是吃不饱、没工作,对于局势影响很大!

经过几天的清查,对于外面那些流民,也有了基本的数字。

一万八千余人!

用不好,那就是不稳定因素!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