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末世女的古代生活》
末世女的古代生活

第一百九十章 心怀鬼胎(四)

当着那么多同窗的面动手,让他下不来台,这口怨气憋在宋恒的胸口,足足两天。

返回明远的当天,就杜撰了一套说辞,准备狠狠在宋二爷面前告宋江一状。

没想到的是,宋二爷病了,而且病的极重。

众人嘿嘿一笑,不予应之。

李侍郎的确致仕很久,但是人家有个好儿子,户部正三品,比其他爹当年的官位还高。

“柳员外,你刚继任家主之位,老夫托大,在这里嘱咐你几句。”

人是救了回来,可身子骨却大不如前,不能说骨瘦如柴,但也差不多。

大夫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半年内,宋二爷必须静养,戒嗔戒躁,否则即便是大罗金仙前来也无计可施。

就这样,宋二爷被抬进了方夫人的缘菊堂,外人一律不见,过上了罕见的没有莺莺燕燕环绕的日子。

宋恒那个恼啊,却无计可施,更不敢贸然求见。

即使能见到他爹,目前这个情况,他也不能报复宋江。

宋二爷可是他的钱袋子,也是他最大的依仗,若是没了宋二爷,他就是个屁,啥也不是。

别看他在宋江面前咋咋呼呼,不可一世的样子,可他不傻,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只能把那股怨气暂时按下,等宋二爷身体好转之后,再做打算。

这日晚上,宋恒一人躲在酒楼喝着闷酒。

这段时间,没了宋二爷的银钱支援,仅靠家中妻妾做的那些锈活,和几个陪嫁铺子的营生,手头颇紧。

连最喜欢的小相好,凭澜苑的玉莲,都好久没摸过了。

一想到玉莲那柔弱无骨的腰肢,吹弹可破的脸蛋,一股欲火直奔下面而去。

摸了一下怀里干瘪的钱袋,嗖的一下,这股欲火也随之憋了回去。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一仰脖,一杯水酒下肚,脑袋更晕了。

眯着眼睛,对着空荡荡的大堂,狂喊道,“小二,再给大爷上壶酒!”

“九爷,你都喝了三壶了!”

年轻的小二苦着一张脸,无奈的提醒着。

宋恒近日喝酒,皆是赊账,点的还是他们小店最好的酒水,加上几盘下酒菜。

掌柜的发话了,若再赊账,就从他的月钱里扣,谁让他那天好死不死的答应了宋恒的第一次赊账。

他的那点月钱那够宋恒这么花啊,再者说,宋恒以前也没赊过账啊,还是他们酒楼的老主顾呢,他也是为了酒楼着想。

哎,说多了,都是泪。

“怎么?你家酒楼......不卖酒了?还是说.....看不起老子,以为.....老子.....给不起酒钱。”

宋恒的舌头都大了,瞪着有些发红的眼睛,扯着嗓子冲小二喊道。

“哎呦,九爷,真是误会了,我是怕你喝多了,家里夫人担心。”

一听提到夫人,宋恒来劲了,大着舌头,含糊不清的说道:“别跟我.....提她,烦死了,整天.....就知道哭,改天....就.....休了她。”

不就是拿家里的两个小铺子抵押了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举起右手的大拇指,在小二眼前晃悠一圈,嘚瑟道:“瞧见了没?祖母绿的......玉扳指,一千五百两,放心,你九爷有钱,哈哈....”

小二忙不迭的奉承道,“是,九爷是大富大贵的命,跟咱们这帮子小老百姓没法比。”

心里却鄙视,有钱赶紧把帐结了呗,在这装什么大爷!

要说宋恒虽然手头颇紧,但也不至于穷到赊账的地步,究其原因,就在这个玉扳指上。

这段日子,在明远的纨绔子弟中流行玉扳指,而且点名指性的必须是前朝的玉扳指,宋恒作为其中一员,又岂能甘于人后。

无奈囊中羞涩,羞于见人,今儿刚找到门路,抵押了两个铺子,咬咬牙买了这个玉扳指。

可是被家里的妻妾发现后,各个哭天抹泪,看着就让人心烦。

其实他自己也有些后悔,打古董店出来,他就后悔了,只是看到狐朋狗友羡慕的眼神,打死,这话也不能说出去,这才溜达出来喝闷酒,边琢磨着有没有来钱的门道。

没成想,越喝越多,越喝越烦躁,弄钱的主意,愣是一个也想不出,正烦躁着呢,小二这倒霉催的,撞枪口上了。

“还是.....你小子乖巧,去,再给我拿酒去”

宋恒又一屁股坐了回去。

得,这位九爷压根没提酒钱的事,小二还踌躇着没有离开,突然,被一个陌生的声音给救了。

“小二,去拿酒来,这桌算我的”

小二回头这么一看,乐了,这位爷可是真的有钱的主,今晚的酒钱有着落了。

“祁爷,稍等,小的这就给你取来。”

说完,一溜烟的直奔账房而去,有了这位爷,终于可以把宋恒的欠账都还上了。

柳员外连忙从椅子上弹起,深深一躬,“李大人折煞柳某人了,您吩咐就是,柳某人必将铭记于心。”

“作为家主,要行事周全,深思熟虑。切记勿自乱阵脚,人云亦云。”

明远城宋府。

一场针对宋江和杜君的阴谋,也在慢慢酝酿。

李鸿运在这点上看的很清楚,也时常点拨一二。

转过头来,眯着一双老眼,环视了一圈,才缓缓开口,“老夫早已致仕多年,远离朝堂,别再用侍郎称呼老夫了。”

“纵观在座的各位,那一个家族,不是经历风风雨雨,才走到今天。一个小小的没有底蕴的农场,又岂会动摇我们的根基。”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届时,诸位还担心佃户问题吗?”

维护好这帮草包,也为在户部的儿子在朝堂上增加一下政绩。

那个农场,若是可以为我所用,招收些难民,倒也不错,若是不能,除去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

停顿了一下,端着茶盏喝了一茶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在这里,我给你们透个底儿。”

“犬子家信中提到,今年北方大旱初露端倪,朝廷有心,在秋收后迁移难民。我等地处江南,富庶之地,深受皇恩,理应为朝廷分忧解难。”

和府上下,只有主母方夫人可以近前伺候,旁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包括他和李姨娘。

半个月后,服用了大量珍贵药材和大夫的全力救治,宋二爷才九死一生,堪堪从阎王殿爬了出来。

李侍郎不愧做过朝廷命官,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既彰显了自己的为国为民的品质,又解决了当下的难题。

毕竟,这些乡绅,多数因祖宗庇佑得以做个富贵翁,其本身并无真才实干,眼光也不够深远。

“权当一场闹剧罢了,这样的例子,这么多年,安县发生的还少吗?站的越高,摔的越狠,各位且等等看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