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CNC苍蓝暮光》
CNC苍蓝暮光

OR8A-EP1:圆满时(10)

当施密特中校向麦克尼尔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时,约阿希姆·汗小声向着屋子里的第三个知情者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麻烦缠身的第9空降师先是在之前抓捕间谍的行动中首先发现了同叛军地下组织网络有关的线索,现在又率先和孟加拉抵抗运动取得联系,可谓成为了德国人介入孟加拉地区乱局的最好工具。提起新任务时,约阿希姆·汗只是平静地说,里希特少将当时没有出示任何可靠的公文,只是告诉他最好要执行柏林方面的命令。

迈克尔·麦克尼尔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施密特中校,又看了看同样保持沉默的约阿希姆,开口说道:

“这件事不能只是我们的工作,长官。如果要训练孟加拉人,就必须让印度人也介入。”

迈克尔·麦克尼尔驾驶过各种各样的机甲,其中既有更接近装甲车和坦克的传统类型武装机器人,也有些延续了日本人的设计思路的人形机甲。有了这些必要的经验,他能够凭着自己的直觉和本领驾驭大部分不同于传统装甲载具的机甲,而且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控制它们。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驾驶这架四足机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而且他更愿意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设计上的缺陷。为了驾驶机甲穿过丛林,他着实花费了不少精力:部分是因为他希望能够让机甲平稳地前进而非一路横冲直撞,另一部分因素则是他还在思考着德国人开发这种新型陆地装甲兵器的意义。每一笔新订单背后都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和生计,容不得丝毫马虎,至少麦克尼尔是这么想的。

遗憾的是,搭载在这架机甲内的传感设备还不能满足麦克尼尔的需求:它没有办法扫描战场环境,也无法给出附近地形图,更不必说自动识别附近的障碍了。因此,麦克尼尔只得通过摄像镜头观察外面的风吹草动,而另一个让他有些头疼的问题是机甲在移动过程中的剧烈颠簸。碰上稍微平坦的地形,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这种看上去应该是为某些特殊作战环境开发出来的机甲想必会在山地吃上不少苦头。

还有另一个疑问藏在麦克尼尔心底,那就是第9空降师把装甲猎兵部队牵扯到此事之中的意图。训练那些散兵游勇和叛逃士兵的工作,由普通德军部队来完成就足够了,况且孟加拉抵抗组织的武装情况不允许它像德军那样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战术。

这背后或许还有柏林方面的其他考虑,但他没必要替SPD还有国防军的大人物们挂念连那些人都不一定清楚的事务。

自去年年底以来,大量孟加拉人跨过国境线逃到印度境内,而孟加拉民间武装对巴基斯坦军队的持续抵抗阻止了巴基斯坦方面关闭边境的尝试。这些涌入印度的孟加拉人让印度本就复杂的东北地区局势雪上加霜,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未曾料想到的问题。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而发生的冲突已经算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而敌对的村落之间互相雇佣孟加拉人难民打劫对方、抢夺对方的土地则成了印度东北地区最近的流行生意。那些无家可归又只得露宿街头的孟加拉人没有其他选择。

这是麦克尼尔坚持要求在开始制定训练计划之前先把事情通知印度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级有没有事先和印度人打招呼,那不是他们该关心的,反正和印度人谈谈最近的孟加拉人问题又不会浪费很多时间。决定听取麦克尼尔意见的约阿希姆拿起电话,和附近的盟友取得了联系,他用了十几分钟时间才把问题说清楚,幸运的是印度人没有做出什么意料之外的过激反应。

“你们真应该来试一试,驾驶这东西的感觉非同一般。”他毫不脸红地和德国人战友们宣传着自己的体会,好骗别人也来尝试一下,“它比我们目前装备的相当一部分装甲载具都更加灵活,而且在密林之类的特殊环境里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那么它能替代坦克吗?”无线电设备里传出一个漫不经心的声音,“其他人和我说,它在和坦克对抗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

“幸亏不是,不过我更希望确实是。”目睹着麦克尼尔顺手关上了屋门的约阿希姆拿起一个文件夹,打算从里面拿出些什么,但他又马上把文件夹推开了,“有一项比较棘手的新任务需要我们去处理,而且施密特中校也会参与其中。”

“让我想想,该不是训练孟加拉人吧?”麦克尼尔的猜测脱口而出,他几乎不用认真思考就能看到结论,“最近我们已经不再理睬周边地区对清理和驱逐难民的呼吁了,也许这是个重要信号。”

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思,麦克尼尔把车子开到大楼旁,跳下车子,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约阿希姆的办公室旁,发现门还敞开着。他探头探脑地朝里面望去,又敲了敲洞开的外门,这才走进房间里了解此次的任务。

OR8A-EP1:圆满时(10)

“这是当然的,长官。”麦克尼尔按下按钮,紧接着拉动身旁的操纵杆,他视野中的树林又变小了许多,但从屏幕中央位置的黑影中显现出来的下一层树木填补了空缺,“实验型武器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就算坦克也不是从最开始就得到重视的。如果没有我们的先辈提出那些开创性的思路,也许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都将认为坦克只该充当配合步兵进攻的移动火力堡垒。”

这番话足以让大部分德国军人得意起来,他们当然会顿觉与有荣焉,况且第9空降师里可没有那么多清新脱俗之辈。摆脱了上司的问候后,麦克尼尔继续驾驶着机甲前进,他从树林里钻出,穿过一条浅浅的溪流,很快进入了下一处森林。凭借着临时锻炼出来的驾驶技巧,麦克尼尔努力避开树木,但想让这架有着近似八爪蜘蛛外观的机甲能完全服从他的控制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或者说有时他还不足以让机甲以某种刁钻的角度绕过那些树木——其结果是,挡在正面的参天大树又一次伴随着猛烈的撞击而倒地,掀起的尘埃将无数飞虫吹到九霄云外。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它会在城市巷战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无所顾忌的话。”麦克尼尔跳下机甲,故作轻松地拍了拍手,指着已经成了画布的装甲兵器向战友们说明自己的体验,“也许在丛林地带使用它同样是好主意,但我不确定北方那些驻扎在山地的友军会怎么看。”

房间里除了刚刚到访的麦克尼尔和坐在椅子上喝茶的约阿希姆·汗之外还有另一个人,这是个中等身材、其貌不扬的青年日耳曼人,面部看上去有些浮肿,脸上有好几道明显的伤疤,其中一些纵横交错的伤疤几乎形成了一副棋盘。他也正处在从青年向中年过渡的尴尬节点,也许时光在他身上留下了比他人更加明显的痕迹。

麦克尼尔认得这名军官,或者说整个第9空降师都该认识对方。第9空降装甲猎兵营的营长约翰尼斯·施密特(JohannesSchmidt)中校,从样貌到名字都平平无奇但偏偏能做出许多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大胆行动,他所统领的装甲猎兵部队称得上是第9空降师执行突击作战任务时的尖刀。

“早上好,中校。”麦克尼尔向着对方打招呼,“你们上次的表现出色得让我们所有人都很佩服,下一次印度人想必会吸取教训的……长官,我们最近有新的训练计划吗?”

不死心的麦克尼尔向着目标所在方位持续开火,而后打开了红外探测模式。确认到目标的轮廓后,他再一次坚定地瞄准了目标并发起了致命一击。遗憾的是,等到他和距离自己有几百米远的另一名德军驾驶员爬下机甲以确认中弹情况时,两人都失望地发现他们的机甲已经成了调色盘。

迈克尔·麦克尼尔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将机甲重新开回基地,有十几名印度人士兵站在外面等待着他。

“这会让长官很为难。”施密特中校摇了摇头,“我们这个师没有什么在军事问题上搞神秘主义的传统,但这一次他们打破了惯例。事情办成了,大家都高兴;一旦我们犯了错误,止损的代价也很小。”

“只要不公开就行,但印度人一定要知情并参与其中,而且我们可以提议把训练工作合并。”麦克尼尔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需要让事情顺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下去,“长官,孟加拉问题当然也是我们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印度方面的问题。”

“不必担心那些,我们的优势是他们无法超越的,上级军士长。”其中一名印度人士兵上前告诉麦克尼尔,约阿希姆·汗少校要找他,“嗯……长官说想和你讨论些问题。”

麦克尼尔见状,连忙让其他人把机甲收拾到仓库里,他自己一路小跑乘上附近的吉普车,沿着熟悉的路线返回参谋连所在的建筑。但愿不是下一次军演,那样一来他又要到外面奔波数日,而且搞不好印度人下一次会把他们拉到中部地区、南部地区甚至是接近巴基斯坦中枢的西部地区去和当地部队比拼一下。印度人或许会乐在其中,他可没有全天候给印度人打工的念头。

麦克尼尔把机甲停在树林里,调整了显示设备的模式,以检测附近的目标。他没有看到友军树立起来的其他靶子,便重新推动了操纵杆,让机甲迈出下一步。就在他的机甲刚抬起右前方的机械臂的瞬间,显示屏画面骤然被什么东西遮挡住了。眼疾手快地控制机甲放下机械臂的麦克尼尔调转炮口朝着他认为有目标埋伏的位置开火,但就在他的机甲转向时,又一发颜料弹完全蒙住了光学观测设备镜头。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