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蓝玉案》
蓝玉案

第二十八章 在水一方

但是他一点都不自傲,对师门中人都很客气,见到谁都面带笑容。

姬大墙的人生格言,他人见我,如沐春风。

只是自己这名字,叫起来不大好听。

这个自称卫伯之人上了山找到了掌门师尊,师尊派人找到了他,便让他下了山。

山上十三年,姬大墙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如今师尊突然叫他下山,心中很是不舍。

要不是卫伯说先到卢先生那里去,姬大墙都怀疑师父是不是把自己卖了。

至于深意在哪里,先生笑而不语。

边走边回头的“春风”有些不开心,他没见到大师兄。

师父告诉他,大师兄下山办事去了,只要他惦念大师兄,他们二人是有机会再见的。

姬大墙心中一直纳闷,一州之地的大将军为何要带自己下山,难道就是因为自己长得好看?

山上一十三载,他早忘了自己童年的时光,那段时光,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她不知道自己娘亲是谁,更忘了爹爹,他好像只是一个人。

卫伯什么都不说,板着个脸叫了声少爷,就让自己跟他走。

想做春风的姬大墙还是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

一路上甚是无趣,姬大墙问了好多问题,那人只会说一句,

“到时候少爷自会知晓。”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走着走着姬大墙才想明白过来,那人管自己叫少爷,那岂不是说自己从未谋面的爹爹和娘亲来接自己了?

这人要带自己去照详庐,那不正是自己先生的草庐么?

姬大墙心中突然有些紧张,他曾问过自己先生,自己父母究竟是何人?先生为何又在此教自己读书?

先生告诉他,到时候他就知道了,

难道就在今天?

姬大墙心中念头转了又转,愈发笃定自己的猜想。

二人来到照详庐,卫伯没有进去,而是说了句,

“少爷请!”

姬大墙走过柴门之后,便看到有位看起来比师父年轻不了几岁的长者背对着坐在自己常坐的小竹椅上,与先生交谈。

卢士隐见到姬大墙走了进来,赶紧招呼,

“是大墙来了啊,快过来!”

那位长者也跟着回了头,打量着他。

看着那人的面容,姬大墙只觉得有些亲近之感,心中微动,眼睛似乎有些热,几步上前,姬大墙跪在那人身前,开口叫到,

“孩儿大墙,终于见到爹爹了!”

——————————————

用过朝食,吕关雎换上男装,推开了家门。

昨日那董相林令人捎来口信,说办得妥妥当当的。

董相林这次亲自找人把信送到武馆,主要是那女魔头可说了,若是搞砸了,第二天就让她爹去董府提亲。

吓得董相林一激灵,对着送信过来的竹青说道,请转告你家小姐,必定让吕姑娘满意。

为了避免出了岔子,他董大少亲自走一趟也没什么,正好出去会会几位好友。

只要她吕关雎不上门提亲,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从小到大,他董大少爷为这女魔头办的事儿还少了?黑锅也不少背。

送完信,他就准备去醉仙居与另外两个背锅侠说一说女魔头给人悄悄送信这事儿。

这才几天,就让自己帮忙送了两封信,看来坊间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自己可要与那两位好兄弟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

许一白可是跟他说过,听说城中松竹馆近日来了位新的头牌,叫作柳薇薇。

而柳元卿更是一脸傲娇,说是自己本家,五百年前兴许是一家呢,咱们都已经束发,是可以去喝喝花酒的,去给我那本家捧个钱场。

三人不是普通人家子弟,几番打听,便是知晓,那柳薇薇来自扬州,师传大晋王朝名伶柳潇潇。

这柳潇潇乃扬州人士,原本是个可怜的贫家女子,年幼之时便家破人亡,与很多孤苦伶仃的孩子一样,她在街上插根稗草,只为能吃上一口饭。

后来有人带走了她,八年之后,扬州城出现了一个名伶,名叫柳潇潇。

说来也怪,在吕府没有亲口否了那桩早些年酒桌上定下的娃娃亲,他董相林不知为何,还真没有胆子去松竹馆喝上一口花酒。

许一白和柳元卿可就很不讲兄弟义气,说得好听,他们先去探探路,可回来跟他董相林聊天的时候,话语间全是你还是个小孩子,我们说的你都不懂的那种神色。

说得董相林心痒痒,恨得牙根疼。

没去过松竹馆,如何在圈子中立足?

如上次那般,吕关雎依然一人来到城北白沙湖。

此时大约辰时三刻,城中大多数人家也是刚刚用完朝食,家住白沙湖附近的人,得了闲的便来湖边散步,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忙于生计,哪有如此空闲欣赏这湖光山色。

湖面如镜,水中映出一个晴好的蓝天,吕关雎又登上了一只湖边孤舟。

开了张的老舟子也刚刚是在舟子上用完了早饭,正坐在船头闲坐。

老舟子天明便来到了湖边,洒下两网,捕些鱼虾,由家中过来送饭的儿子和婆娘带走去买,他留在湖边撑船,挣些额外银两。

这买卖,老舟子做得,他儿子做不得,不是他儿子懒散,而是客人不喜。

泛舟游湖,多是成双入对之人,一位年迈寡言的老舟子,更加让人放心一些。

老舟子不识得将军之女,不过这男子衣着的女子,他还是一眼认出来了。

他撑船多年,少有一人乘船去湖心赏景的,况且只是在舟中静坐,不去赏景,更是少见。

登船便是客,给了银钱只管撑船便是,这便是老舟子的生意经,至于他的船上今日上过什么客人,做了哪些事情,他归家后从不与家中人讲。

在家中,多是婆娘与他说些邻里长短,鸡毛蒜皮的琐事。

儿子与他一样,不善言辞,多是赶上年节时候,陪爹爹喝上二两浊酒之后,话能多些。

好在儿媳懂事,与婆婆能多说上几句,家中便热闹些。

还没能抱上孙子的老舟子起身迎客。

长篙没入水中,老舟子用力一撑,不算大的孤舟便划破水面,离开岸边,吕关雎在船舱中静坐。

每天打完鱼之后,老舟子都很细心的把自己的老伙计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点上一根自己用山上艾草制作的熏香,既有驱蚊之功效,又能让渔船的味道,能更清香一些。

到了湖中,老舟子询问了客人之后,便把船停在山阴背光处,长篙横于船头,老舟子以钓消磨时光。

拿起放在船上的竹制鱼竿,挂上饵之后,抛竿入水,老舟子静坐船头。

细细的麻制鱼线,连接了湖里湖外两个世界,也连接了人与鱼的世界。

吕关雎盘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便走出船舱,站在渔船的另一端,看向湖边。

鱼篓中已经有了两条收获的老舟子看向客人,吕关雎对那张满是沟壑的脸说了声,您继续,有事我招呼您。

出门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元夕便把自己的授课任务托与孔礼祥师兄弟三人,加上成云德也与三人打过招呼。三人知道元夕与成是非要出门许久,便应承下来。元夕跟成云德提出,把自己出门这段时日的所得匀给三人,三人意外之余便顺着师父的意思没有推却。

按照成云德的意思,单凭元夕给武馆提供一套新的拳法与枪法,就值得武馆多给元夕一年俸银,元夕给拒绝了。

元夕的道理很简答,我觉得我没亏。

可能在元夕眼里,这是他心中的公平交换,而在成云德心中,他是记下了元夕的这份人情。

有些时候的人情往来便是你家娶妻我送上贺礼,我家添丁,你来恭喜。

这礼便成了另外一种礼,一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礼。

可还有一种礼,便是情谊。

人们常说谈钱伤感情,

却又有人说,亲兄弟,明算账。

这情义二字,又如何能算得清,但凡去算了的,也是白费心一场,因为这些情谊,早在算的过程中,给算得一干二净。

在元夕成长过程中,山居士曾经跟他说过。

万事万物,人们为何要去衡量一二,不过是为了得与失二字。

可是真的不需要计较么?是需要的,很需要的,因为不去衡量,便很难在交与换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所谓的公平。

而这种衡量带来的公平,恰恰是人们在长此以往的交换活动的衍生品,是人们共识之所在。

讲到这里,山居士提及了一位帝王,始皇帝。

单说这位一统天下,下令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便是对后世莫大的功绩。

山居士并未在元夕面前说自己对那位帝王的评价。

只是对元夕说道,大多数人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多习惯于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作为参照。

若是说起不相干之人之事,往往似乎更能深明大义一些,说些公正的话语。只是落在己身,也许便没那么大义凛然了。

山居士让元夕记住,你可以有你的喜与恶,但是你的喜恶不是他人的善恶与好坏。

人们往往近善远恶,多是为了自己能够趋利避祸。便是什么也得不到,也能图个心安。

可万事因果复杂,切勿轻言断人善恶,说人好坏。也许你的一次信口揣测,便能伤人一生。

大功不掩小过,大是不除小非。

同样,没有一棒子打死人的道理,有过不一定全是过。

师父的话,很多,元夕都记在了心里。

天明起床,打了几套拳,活动活动筋骨,去演武场与那三名弟子嘱咐一下练功莫要懈怠,不能丢了他元夕的脸。

三名弟子一听元教席要出门许久,心中有些难过,都拍着胸脯子说,元教席放心吧。

在自己的房间用过早饭,元夕去后院看了看,刚好看见成是非在喂逗非。

让他很诧异的是,小非竟然敢蹲在逗非旁边。逗非在吃,而成是非就在旁边捋顺着逗非的毛。

看到元夕来了,成是非喊了声“元大哥”,然后用手揉了揉逗非的头。

元夕一看,这是跟自己炫耀呢,开口说道,

“小非,不错啊,不怕逗非了?”

逗非这时也抬起头,撒着欢儿的冲着元夕摇尾巴。

成是非嘿嘿笑道,

“它是我的好朋友,怎么能怕它呢?元大哥,明天就要出门了,你东西可是收拾妥当了?”

元夕嗯了一声,然后说道,

“不过是些替换的衣裳,好收拾,小非,我出去溜达一圈,要不要一起去?”

成是非想了下,然后问道,

“元大哥,你去哪儿?用我陪着么?要是不用的话,我待会儿去趟我姐夫家,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不。”

元夕摇摇头,然后说道,

“小非,除了你的掌法,成世伯可曾教过你用什么兵器?如果教过,你便带上,咱们此去荆州,不是游山玩水,还是准备万全一点的好。”

已经起身的成是非冲着元夕一挑眉,眨了下眼然后说道,

“当初爹爹说他从师门学来这套开岩掌法练刀比较适合,所以我学的是刀。爹爹也叮嘱了我,明天我带上的那把刀,可是爹爹早年随身之物。”

一脸得意的成是非揉了揉逗非滚圆的肚子,开口问道,

“元大哥可有趁手兵器?”

元夕看着被揉的舒舒服服的逗非说道,

“我出去看看吧,要是有合适的,我想买上一把剑。”

“剑啊,元大哥,我还以为你要耍枪呢,要不我帮你弄一把?”

元夕笑道,

“不用,我出去了,你在这陪逗非玩儿吧。”

元夕出了武馆,向着城北方向走去。

吕关雎看着远处出现的一个黑点,然后慢慢变大,一个身影出现她的眼中,不知为何,她的心跳有些快。

第三竿还没有收获,客人便要靠岸,老舟子收了钓竿,长篙入水,飞舟似箭。

靠了岸,吕关雎便跳下了船向着元夕走去。

阳光照在收了钱的老舟子的脸上,笑容如光般明亮。

这位客人出手可真阔绰。

临近湖边,元夕便开始四顾,四下并无人出现,只是见到青天碧水间有一叶扁舟划向岸边。元夕自小便没见过此番湖景的,天虞山中多是神山隽秀,有那潺潺溪水,如此大的湖泊他也只是第二次见到。

舟子靠岸,下来一人,向着自己方向走来,元夕暗自思忖,莫不是此人约自己,便向前走去。

二人越走越近,吕关雎便有些紧张,喉咙发紧,毕竟自己这般约人见面,难免让人误会,心中正想着该如何开口。

大约相距二三十丈远的时候,她止住了脚步,转身看向湖水,一双无处安放的素手收在胸前,轻轻地揪着衣带。

元夕没想到对面走来之人竟然是她。

待二人临近,那熟悉的味道又飘入心中,元夕放缓了步子,装作看风景样,心中却是在盘算,既然遇到了,要不要打声招呼。

他心中认定约自己见面之人必然不会是她,尤其是看到吕关雎好似避着自己站在了路边,元夕更是笃定。

看来连招呼都不用打了,还是找一找是谁约自己见面吧。

如此一想,元夕心中好似放下了一块儿石头,步子便快上了几分。

当与那个身影擦身而过的时候,元夕心中便有些空落落的。

这时,一个不大的声音传到耳边,

“喂~”

吕关雎低着头,好似看着湖水,其实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后那个身影上。眼看他马上要从自己身边错过,她不得不从口中挤出个微弱蚊蚁的声音。

元夕停下脚步,站在吕关雎身后,疑惑地问道,

“吕姑娘,你是在叫我么?”

吕关雎一转身,差点与元夕撞了个满怀,有些气恼道,

“边上就你一个人,不叫你叫谁?站那么近干什么?是想占本姑娘的便宜么?”

元夕一脸诧异,怎么就一言不合就生气了呢?自己貌似也没做什么吧,不过是站得近了些而已,还不是她突然转身的缘故。

不过她转过头来的样子,还真好看。

元夕向后撤了半步,开口道,

“吕姑娘,不知叫住在下何事?”

见元夕撤后半步,不知为何,吕关雎心中又有些恼火,杏目一瞪,刚要开口,听元夕问话,她才想起是自己约人过来的,且并未留名。

想到这里,她便底气全无,然后轻声说道,

“元公子,是我约你来湖边的。”

从小到大,元夕其实并未与同龄女子怎么打过交道,多是王李庄中的婶婶大娘。

虽然吕关雎是男子装束,依然无法掩盖她的美。

远而望之,姣若明日升朝霞,近而观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师父没有教过元夕男女之情,只是告诉他,到那时,懂便懂了,不懂,便是没到那时。

此时,也许便是那时吧,他只觉得眼前这位女子,好看,真好看。

上次一别,元夕心中便留有遗憾,不知二人以后是否会有再见面之日,没想到的是,这么快二人便又见面了,还是她约的自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吕关雎,真是一个好名字。

元夕愣了一下,怎么说话声就突然这么软了呢?软得他不知所措,略有点结巴地问道,

“不,不知,吕,吕姑娘约在,在下所为何事?”

看到之前对自己出手好似毫不留情的元夕这般窘相,她心情突然大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纤纤素手轻挡朱唇,她开口道,

“前几日与元公子讨教拳法之后,只觉得自己的拳法与元公子相差甚远。爹爹他忙于军中事务,没多少时间指点我,我便想到了元公子,才冒昧叨扰,还望见谅。毕竟我一个女孩子家,此举本就不妥,所以上次相约,见你同成是非一同前来,不便现身,还望公子见谅。”

元夕一听便笑道,

“吕姑娘客气了,毕竟男女有别,不过元夕拳法不过如此,如何能指点将军之女。”

吕关雎看了眼四下,还好人不多,自己又是男子装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便说道,

“元公子,我也不是那自大之辈,爹爹与我说过,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做空中鸟,莫做井底蛙,咱们平南城不过是巴州一城而已,不瞒公子,这平南城在我吕关雎眼中,还是太小了。”

元夕听了吕关雎这番话,没想到她还有这般胸怀。

想到此处,目光略微在其胸前鼓鼓处扫过,他面色微红,开口说道,

“既然姑娘这般说,那便听姑娘的。”

吕关雎在湖边找了一处开阔之地,与元夕说了声请元公子指教,然后打了一套流云手。

湖光净,人轻影,近环山翠,远摇天碧。风卷落英,水流云出,直上瑶台,飞仙去。

元夕看得痴了。

不知为何,吕关雎觉得这次自己打得很舒畅,不似之前在家,拳路渐乱,心不稳。

收势之后,吕关雎抱拳。

元夕轻轻抚掌,赞叹道,

“姑娘这一套掌法打得真是太美了。”

“美?”

吕关雎愣了一下,这是什么评价,便言道,

“元公子,可看出什么不妥之处?”

元夕说道,

“姑娘的这套掌法练得炉火纯青,初遇姑娘之时,姑娘与那伙歹人命博,也是临危不乱,出手也有章法。不过,当时与姑娘敌对之人似有留手,招招不过是逼退姑娘,并非致命。不然,姑娘可能落败的机会会更多。其实那人的功力未必比得上姑娘,不过是他们对敌经验强于姑娘罢了,加之男子气力本就强于女子,况且他们又有兵刃在手,占尽先机,姑娘才会不敌。方才我赞叹姑娘掌法打得美,是赞美,也是说出来姑娘存在的弊端。”

见吕关雎一脸认真的在听,他便继续说道,

“姑娘掌法飘逸,出手行云流水,叫人琢磨不定,多在于让对手防不胜防之意。不过姑娘现在是飘逸有余,气力不足。姑娘尽量把力聚于掌上,在注重身法的同时,保证一击有效,不然对敌之时,可能会出现以伤换命的局面。”

吕关雎若有所思,便开口问道,

“是我的内力不足么?”

元夕摇摇头,然后说道,

“吕姑娘,恕我直言,就是目前你的掌法杀伤力不足,攻击效率不高,动作美感多于实用。用我师父的话说,便是花架子。当然,以吕姑娘的身份,可能也不太需要对敌的杀伤力吧。”

吕关雎摇摇头,然后展颜笑道,

“多谢元公子,我之前遭受刺杀,你也是知道的,多些自保之力,还能为爹爹多分些忧。我想练拳,却也没有个合适的对手,小女子唐突,不知元公子以后可否方便与我一同练拳?”

听吕关雎这么一说,元夕的心跳开始加快,他不知道的是,对面的女子,说出这句话之后,心中更是如小鹿乱撞。

蒹葭苍苍,绿水骄阳,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姬大墙长得很好看,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在山上这些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练功之余去观井。

这般好看,岂是言语能形容得出的?

连师门那些弟子们都不敢正眼看自己,姬大墙知道,那叫自惭形秽。

这口井是他的秘密,即便是他长大了些,知道这井中倒映之人就是他自己。

姬大墙一脸疑惑地跟着这个称呼自己少爷的人走在下山的路上。

古井深幽,井水平静,好似一面镜子。

第一次去那井边玩耍的时候,探头看着水井的他惊喜地发现,这井水中有一个和他一样大的小伙伴。

大师兄对他很好,抓山鸡野兔烤着给他吃,带他在姑射山里闲逛,夏天跟他玩儿捉迷藏,陪他捉蝴蝶,逮蚂蚱,天冷了带他撵兔子,追山鸡。

井中人生得这般好看,原来是自己,姬大墙心中更是欣喜。

他几乎把自己从书中学来的形容人长得好看的词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古人真是没文化,说来说去,也就丰神如玉,玉树临风、气宇轩昂、品貌非凡之类的,姬大墙觉得,自己确实有些难为古人了。

上山就被掌门崔星河收为弟子的,他是第一人。

除了宋蓝玉之外,崔星河只收了他这一个弟子。

他问过卢先生,为何自己的名字这般普通?

卢先生告诉他,这名字,不过是一个人的名号而已,无需在意,况且大墙之名,大有深意。

他最喜欢大师兄,可他依然很孤独。

他没有小伙伴。

那时他刚上山不久。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