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孝经》
《孝经

第166章 在丑不争 和顺从众

“丑”,也有不少含意,一般丑是丑陋,在这里是众的意思,“丑,众也”,在大众中,“不争”。大众属于平民百姓,也是地位比较卑贱,在古代等级社会里,属于下位、下级。所以以上讲到的三个方面包括:居上的、上位的人,还有为下的是讲臣子,“在丑”就是更加普通卑下的这类人。在大众之中最关键的是不能够争,“争”竞也,就是竞争,不要有竞争的意念。“当和顺以从众也”,这是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懂得恒顺众生,要懂得以和为贵,和顺就没有斗争、没有竞争。真正圣贤君子,他们的品德就是无争,真的是与人无争,与事无争。老子《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的道理是什么?利而不害,只利益人而不害人。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为是作为,为人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但是绝不跟人竞争。以无争的心,以礼让的心来处众,这是在丑不争的意思。

◎礼让不争和睦无怨

现代教育体制,受西方影响,尤其是现在经济思潮影响下,大家都竞争,都争利,人与人之间要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要竞争,乃至国与国之间也要竞争。竞争的思想,导致互相都要争利,争到最后就产生斗争,大家就兵戈相见。斗争升级了就是战争,现在的战争很麻烦,不像古代常规战争,死的人有限,现在的战争,可是原子弹、核武器的战争,生化武器的战争,所以到了最后,战争就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末日,是死路一条。西方的竞争是死路,不像我们传统文化,中国人讲的忍让、礼让、不争,能够不争自然就不会有怨恨,能够礼让大家就和睦、和平了。

《弟子规》讲“财物轻,怨何生”,现在人都争财争利,互相之间结怨的很多,真正把财物看淡了,懂得让利,就自自然然不会有那些怨恨发生。经营商业的企业家,如果真正懂得这个不争的道理,实际上活得也很自在,而且也不见得企业的利润会降低。北京的一位企业家,他过去在经营当中有竞争的思想,跟另外一个公司竞争市场,互相揭露对方的缺点。比如说有一次看到对方公司制造的产品里面,有一个部分没有按照标准去做,就揭发人家,后来他们公司有了问题,对方公司也就不放过他,把他的这些问题、也都揭露出来,甚至放到了网上告诉所有的消费者,就这样互相的诋毁。《弟子规》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把人家的短处都给揭露出来了,引起了怨恨。做了这些事情不仅跟人家结怨,还导致了别人的报复。后来,这位企业家学了《弟子规》,把《弟子规》作为自己企业的规范。非常难得的是,自己带头,从上到下员工们一起学《弟子规》,员工们逐渐放下了竞争的思想,只是为大家服务,真正以一颗真诚的心为客户着想、服务,反而使得客户对他们产生了信赖感,因为不争反而赢得了大家信赖。学了《弟子规》以后,不竞争了,他们的企业竟然盈利额增加了很多,企业经营得反而更好了。

所以,真正懂得圣贤之道的人,他们不会争,因为知道争得来的其实也是你该有的,你不该有的,你争也争不到,何必要去争?这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反而小人要争,冤枉做了小人,争到最后没有幸福,没有快乐,而且到处树敌。就像一些大富大贵的人,他们靠一些不良的手段发家,通过跟人争利而发达,其实这种发达也是他命中本该有的,如果命里没有,怎么争,用什么方式争,他也得不到。

经文:【在丑不争。】

◎守分不争命有终有

明朝袁了凡先生是一位进士,在家训《了凡四训》中记述,他年轻时被一位高人算定了一生的吉凶祸福,包括考试第几名,做什么样的官职,拿多少俸禄,命中无子,多少岁去世,都给他算定了。结果真的,他后来的人生完全按照算命人给他算定的走,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争来的还是命中应该有的。用争的方式,其实得到的不是幸福快乐,会有怨恨、有对立、有矛盾,最后甚至可能终日都活在惶恐当中。所以一些有钱人,反而很孤独、寂寞,常常担心自己的钱被人拿走,担心别人绑架他、谋害他,因为他跟人家争,也怕人家跟他争,他是用不良手段争来的,别人也是用这种不良手段去争他的,所以会很惶恐。在丑要争的话,最后就会导致斗争和战争。所谓“在丑而争则兵”,兵就是战争。所以夫子在这里劝导我们,处众不要有争的思想。

经文:

八、三者致祸皆为不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