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孝经》
《孝经

第222章 至诚孝悌 无所不通

当孝悌之心到了极点,“至”就是极点,就能够通于“神明”,“神”就是天地之神,也是祖考之神。

邢昺《正义》解释,“明”就是指神明,一切的圣贤。佛家讲的佛菩萨,道家讲的天地的众神、神仙,儒家里面也承认有神明存在。如何跟神明感通?用孝悌至诚之心。孝悌到了至诚,心里只有父母,只有祖先,完全把自己给忘了,到了无我的境界,自己完全跟父母、跟祖先乃至跟天地鬼神合为一体,所谓跟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跟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孝悌到了极点,当然他就能够感通一切,也就能够明察一切,宇宙万事万物都通达明了,佛家讲明心见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就成圣人了。

“光于四海”是讲智慧。智慧用光明来代表,表示通达无碍,因为孝悌之心养到了极点,而孝悌之心就是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心,这样就通到本性上了。如道家所讲跟道合一,即跟宇宙本体合一,当然对宇宙万事万物都能够通达,所谓“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唐玄宗注解:“能敬宗庙,顺长幼,以极孝悌之心,则至性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故曰:‘无所不通’。”这是讲能够敬事祖先,能够长惠幼顺,把孝悌之心推到极致,就“至性通于神明”,即通到了自性,自性是无所不通的。禅宗六祖开悟见性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生万法”是指宇宙万物,从我们自性生发出来,能通到自性,就能通达万法,也就跟圣贤、跟天地相通,“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这就叫做无所不通。

所以能够尽孝,从孝道入手,就能通到我们人的自性上来,一通到自性,宇宙所有维次空间都通了。我们现在不通是因为有很多的妄念、自私自利的念头,很多的、烦恼,把自性给蒙蔽了,这样不仅四海、宇宙不通,地球上的东西我们都不能通达。

《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庶人,即从上到下,都要以修身为本,修身慎行,修养德行。自己修养德行,从而教化大众,如《礼记·学记》所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德行为先。这样的政治,就是《孝经》讲的圣治,以圣道治理天下,当然天下和谐,这都是孝道的感应,感应章所讲的道理,就是因果。圣人以孝道来教化百姓,百姓能够落实孝道,人人想到敬父母、敬祖先,修身慎行,自然感得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如下面经文所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现在科学尽管很发达,地球的种种事物,能不能全部通达?还不能,乃至人对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所有的构件、器官如何运作,这些都不能通达。对自己都通达不了,怎么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是不是我们努力发展科技,拼命钻研,有朝一日就能通达了?圣人告诉我们,这种方法走到最后还是不通,因为它不是向心性里求的。我们要认识这个宇宙,就要从宇宙本体去求,本体抓住了,整个宇宙都能够通达明了。

所以圣人教诲我们向心内求,不要心外求法,心或者说性,宇宙万物都是同一个心性。“神明”是讲不同维次空间中的生命,有情的众生;“四海”是讲无情众生,就像植物、矿物。不管是有情、无情的生命,它们的性都是一个,同一个真性,同一个本源。我们能够悟入这个本源,就能无所不通,到那时我们发现,其实宇宙整个就是自己,通达宇宙就是通达自己。整个宇宙除了一个自己以外,没有他物,没有他人,这就是跟天地合一。圣人都是这个境界,如何得到?极孝悌之心,把孝之心推到了极点,他就能做到。

《诗经》的这首诗赞美周文王的德行,感化了东南西北四方,所有的百姓都来归服。

感应章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经最后引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的一句诗文做结: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这句诗文实际上是解释、呼应“无所不通”。圣人的德行“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其风范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样,大家都敬佩他、敬仰他、效法他,都服从他的教化,服从他的领导,所以天下大治。因为人心都能像圣王那样断恶修善,所以天下人有福,感应得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真正是和谐世界!

唐玄宗《御注》:“义取德教流行,莫不服义从化也。”是讲这句《诗经》取“德教流行”之意。圣人的德行,圣人的教育教化,能在世间推行,接受教化的大众都佩服、敬服这位明王的道义。“服义”是服明王、天子之意,服周文王的德行。而“从化”,“从”就是服从、跟从,学习这位圣王,受到了转化,原来的习气毛病都改正过来,不再自私自利了,能够大公无私了,也能够以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天下就真的是太平了。太平是果,因是天子到百姓从上而下,修养德行,修身慎行。修身慎行要通过教育,所以推广圣贤教育就非常重要。

六、引用《诗经》结束全章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