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毛泽东与陈云》
毛泽东与陈云

第21章 陈云顺利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

1956年9月,在七大召开后的第11年,中国召开了党史上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重要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不仅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七大以来党所做的重要工作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而且宣布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大会还对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不少好的指导思想。八大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八大路线在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议程就是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带领全国人民完成这次大会所提出的各项重要任务。为了使得选举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在八大正式开幕前召开的第二次全体预备会议上,陈云受中央委托,对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选的候选人名单做了说明。因为在这个名单里,工人少,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大城市的工人一个也没有。这一情况的出现,还表不表明中国仍然是一个马列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新的中央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央、是不是无产阶级的中央呢?对此,陈云指出,产生这一情况完全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反映了我国的革命过程。只有到将来,有些工人发展起来了,做了一些负责工作,当了工程师或者厂长,表现出他们的能力了,那时候,我们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分就会要起变化。

也就此做了详细解释。他指出,我们这个中央历来就是无产阶级成分很少。现在开八大,全国搞工业化建设,无产阶级成分还这么少,为什么?因为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在农村先发展先胜利。许多同志在根据地搞了很久,二十多年,也有一部分同志是在白区奋斗,有的长期坐班房。这些人在斗争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得成熟了,有一部分便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在产业工人集中的城市是最后胜利的,到现在才有几年时间。所以现在,也许到九大、十大,都不可能有很多工人选到中央委员会里头来。所以,不能因为工人成分少就说我们这个中央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央。不能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但又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的中央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央。你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央,我们为什么会反对帝国主义呀?为什么会搞社会主义呀?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几位也都不是工人出身。我们的党按成分来说,是无产阶级和过去的半无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党,还有一部分中农和知识分子。应该肯定,我们的中央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央,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我们的党能够领导民主革命,这已经在历史上证明了;又能够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现在也证明了,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胜利了。我们党能够领导经济建设,这一点还没有完全证明,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了,连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搞经济建设也有七年了。根据我们在革命时期自己的觉悟,即觉悟到过去犯的错误是什么,后头改正错误应该怎么改法,现在我们虽然还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残余,这些东西是可能减少的。

陈云还对170人建议名单的规模做了说明。他认为,有很多同志,才也好,德也好,错误犯得也比较少,但是没有列上,这主要是考虑到名单不能过分扩大。

由于有了的详细推荐,再加上陈云本人在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中做出的有目共睹的杰出成绩,八届一中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以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此,陈云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了更为艰辛的探索。

在“八大”预备会议上,着意推荐陈云;陈云顺利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成为以为首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集体中的重要成员

对此,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他说,如果都列上,就要扩大到二百多、二百五六十,扩大到二百五六十,就要扩大到三百多。革命胜利还只有七年,如果照苏联那样算下去,到革命胜利四十年那个时候,可能要搞个两三千人的中央委员会!那就只开中央委员会会议,不要开代表大会了。

还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明没有列上,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继续说道,这样安排的中心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多几个人,大家都负一点责任。至于秘书长改为总书记,那只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邓小平插话: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他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国的秘书长,中国的秘书长就相当于外国的总书记。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你说他样样事情都办得好呀?不是,他跟我一样,有许多事情办错了,也有的话说错了;但比较起来,他会办事。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的人,使人不那么怕。我今天给他宣传几句。他说他不行,我看行。顺不顺要看大家的舆论如何,我观察是比较顺的。不满意他的人也会有的,像有人不满意我一样。有些人是不满意我的,我是得罪过许多人的,我想起来就不舒服,今天这些人选我,是为了顾全大局。你说邓小平没有得罪过人?我不相信,但大体说来,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他说他有点诚惶诚恐,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

指出,四位副主席和总书记的人选是不是恰当?当然这是中央委员会的责任,由中央委员会选举。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党的安全,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

说,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除非一个原子弹下来,我们几个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选举了。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末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不像苏联那样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们就是要预备那一手。同时多几个人工作上也有好处。设总书记完全有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你们不要以为我现在在打“退堂鼓”,想不干事了,的确是身体、年龄、精力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了。我是属于现状维持派,靠老资格吃饭。老资格也有好处,因为他资格老。但能力就不行了,比如写文章,登台演说,就不行了。同志们也很关心我们这些人,说工作堆多了恐怕不好,这种舆论是正确的。那末,什么人当主席、副主席呢?就是原来书记处的几个同志。这并不是说别的同志不可以当副主席,同志们也可以另外提名,但是按照习惯,暂时就是一个主席、四个副主席。我是准备了的,就是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主席了,请求同志们委我一个名誉主席。名誉主席是不是不干事呢?照样干事,只要能够干的都干。

“宣传”完了邓小平,又开始“宣传”陈云。他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五个人里头就有一个。

确实如“宣传”的那样,陈云不仅在年龄上有优势,是所说的“少壮派”,而且办事公道、能干、稳当,和平得很,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还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惟一的一位工人阶级出身的高级领导人。比如在新中国建国初稳定物价的斗争中、在同高饶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在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重大决策中、在领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陈云无不显示出看问题敏锐、办事稳当、为人公道的优点和特点。

在9月13日召开的七届七中全会上,还对拟议中的中央领导核心成员的有关候选人作了详细介绍,以便让代表们有一个充分酝酿、熟悉的时间。其中重点是就设立中央副主席和党的总书记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并对邓小平和陈云作了重点推荐。他说,我这里还要谈一下关于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陈云同志。另外还准备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名单还没有定,但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