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猛萝降世》
猛萝降世

第十卷 西游记 第十四章:离刘家复西行,五指山遇猴子

刘家人见李玄奘态度坚决,只得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再叫伯钦远送,长老满心欢喜收纳。

长乐公主嘴里啃着鲜嫩桃子,坐在老虎背上,看李玄奘同那刘家上下辞别。

刘母原本还欲使唤家中几个家僮,各自带着捕猎器械,随同李玄奘长老一同上路。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说也奇怪,这几天里头长乐公主俱是放养老虎,从不约束,偏偏这畜生天明时自己外出捕食。

等到将近黄昏时,牠又返回刘家山庄,如同狸猫般憩息,并不打搅其他人等。

就连那匹天子李世民所赐,让李玄奘长老赶路的马匹,牠也从无捕杀念头。

此刻这头老虎一声呼啸,惊起山中无数走兽,顿时显示出来,山君威猛模样。

连刘伯钦都啧啧称奇。

长乐公主逞神通,让众人知晓祂的能耐,因此终只有公主,刘伯钦和李玄奘长老,三人一虎一马同行。

不知是否在前日被公主骑乘缘故,此刻那马背着李玄奘,走得四平八稳,并未露出丝毫惊悸模样。

一同行了半天时间,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高接青霄崔巍险峻,让人望之生畏。

刘伯钦遥指那座山道,“长老,这便是五指山,山脚下方,压着一头神猴。”

李玄奘闻言顿时想起前日,长乐公主同刘伯钦交谈,所谓“齐天大圣”的故事。

正感慨时,突听到山脚下面叫喊如雷道,“咦,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吓得李长老滚鞍下马,战战兢兢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要唤我做师父?”

公主坐在老虎背上,嘻嘻笑道,“是那头猴子,想是听到了取经和尚到来,因此出声叫你哩……”

刘伯钦瞠目结舌,痴痴呆呆,不解询问道,“此处离那神猴关押的山脚下石匣,有不下十里路程。”

“那神猴,如何听到我们交谈声音?”

长乐公主扑哧一笑道,“那猴子,连天庭都敢反抗,众多神将俱不能伏。”

“祂若无一身惊人本领,如何敢逆天而行?”

说地刘伯钦,还有李玄奘连连点头称是,复又想起前天时,神猴亦曾同自己三人打过招呼。

“咦”的一声,接着那头五指山下猴子惊疑不定道,“原来又是你在说我坏话?”

长乐公主嘿嘿一笑道,“便是本公主说你这猴子,揭了你的短,那又能如何?”

刘伯钦毕竟见过“神猴”多次,知这“神猴”性情暴躁,十分容易发怒。

还以为长乐公主这几句话,肯定会惹神猴不悦,谁知对面却寂然无声并没反驳。

李玄奘长老惊慌失措,询问刘伯钦道,“太保可知,能否绕过眼前此山?”

刘伯钦还未开口答复,长乐公主已驱动身下猛虎,吆喝一声,向关押猴子的山脚跑去。

李长老座下马匹,亦无缘无故撒开四蹄,跟随猛虎背后,带着长老飞速奔跑。

在山路上如履平地,丝毫不弱平地,看呆了刘伯钦刘太保,醒悟过来后只能大步流星,追赶两人。

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五指山下,山脚处关押猴子的石匣,果然看到露在石匣外面猴头一颗。

说起来也奇怪,这五指山看似浑然一体,偏偏山脚下却有一石匣,只有一个猴头露在外面。

正在来回转动,怔怔盯视长乐公主,李玄奘同刘伯钦一道,赶来山脚处。

这猴子在王莽新朝年间,中了如来佛祖之计,被压在五指山下,迄今大约有六百年时间。

祂被五指山镇压后,虽勉强露出一个猴头,却又被“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贴压得浑身无力。

双手双脚俱在山底下面无法挣脱,不能打理容貌,因此数百年来,头顶上堆满了苔藓,双耳边生出了薜萝。

便是两边双鬓亦有青草随风摇曳,颌下脖颈间,一片苍绿;眼睛口鼻凹凸不平处,泥土堆得有两寸深,差点看不出原本模样。

祂见一匹马驮着李玄奘来到自己跟前,双眸中眼睛灵活转动,欢欣喜悦道,“师父来了,师父来了。”

接着看到刘伯钦赶来,又埋怨道,“你这小太保,多年也不来看望老孙……”

突的却瞪大双眼,呆呆凝望长乐公主身影,双眸垂泪道,“天尊也是个心狠的。”

“明明知晓,俺老孙被压在五指山下,竟硬着心肠,从未前来看望老孙一次。”

长乐公主闻言含笑答道,“猴子,你落得如此下场,难道不是你自找苦头的结果?”

这猴子被长乐公主一顿挖苦,竟没了声音,头颅来回转动,不敢接触长乐公主眼神。

你道为何?

原来祂就是跟随长乐公主而来,穿梭不同世界,来自《水浒传》世界的那只猴子。

祂本是取经多年后,已成就“斗战胜佛”果位的佛陀,被长乐公主带着穿梭不同世界。

是以对灵山大雷音寺之主,如来佛祖并未尊崇之意,一心想要逆天更改命运。

穿梭之初,此界猴子并未诞生,依然还只是东海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

因此长乐公主便将祂的神魂,打入到仙石当中,算是又重新走了一遍剧情。

其后亦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曾经一番经历,三星洞中学艺,东海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

其后又大闹幽冥地府,注销天下猴类所有性命,被天庭招安,因为官封弼马温,嫌弃官小返回花果山,第一次反抗天庭。

再次招安,又做了一次“齐天大圣”,接着斗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打了一镯,又被二郎神的细犬偷袭。

擒拿上天庭以后,天庭众神用尽方法,都无法伤害祂分毫,投入八卦炉中炼丹。

七七四十九天跳出八卦炉,拎着金箍棒横扫天庭,玉帝不得不请来如来佛祖降妖。

再同如来佛祖比拼无果,本想要趁着佛祖不备,敲佛祖满头包,好一报前耻。

哪曾想佛祖果然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猴子还未近得祂身,又遭五指山镇压。

因此一番影帝级演戏,俱付了东流水,最终又一次被压在这五指山下方。

此时此刻,猴子终感应到,长乐公主身上熟悉气息,忍不住低声控诉公主不近人情。

公主哈哈大笑,小手轻轻一点,一道清光落在猴子头上,替祂驱除脸上杂物。

果然清晰看到尖嘴缩腮,金睛火眼的雷公嘴模样,分明当年大闹天宫齐天大圣。

李玄奘到了此处,不知为何福至心灵,向猴子询问道,“原来你便是我大徒弟……”

猴子轻轻撇嘴,有心否认,看到长乐公主低眉垂眼,嘴角笑意吟吟模样。

眉间现出几分桀骜不顺,无奈道,“正是俺老孙,前者碰到观世音菩萨东来大唐。”

“我向菩萨求救如何才能脱困,菩萨便说起西行取经人,让我殷切保护取经人,成功取得三藏真经。”

“因此在这五指山山脚下,只等师父到来,搭救我脱困后,便做你的大徒弟……”

李玄奘闻言没有疑心,满心欢喜道,“你有如此善心,贫僧自应救你脱身。”

“只是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身边又没斧没凿,如何才能救得你出来?”

话音未落,陡见身旁伸出一双白白嫩嫩小手,细长五指捏着一把锋利斧头,还有一个青黑色凿子。

李长老愕然望去,却见长乐公主一副兴趣盎然模样,将斧头和凿子俱递到长老手中。

这李长老不知所措时,一旁刘伯钦忙接过他手中斧头并凿子,将凿子放在山石上,用斧头背面狠击凿子。

“当”一声巨响。

刘伯钦只觉虎口一疼,手中斧头凿子早飞得不知去向,再看看五指山山石。

却连一个白印子都没有,心中顿时叫一声“苦也”。

这五指山山石,简直比金刚石还要坚硬,以他的一身力气,都没有方法敲碎。

又该如何才能救“神猴”出来?

这正是,“五指山下重聚,山依旧猴却非”。

不知猴子如何脱困,且听下回分解。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供给了李长老素斋后,又想要以白银一两,作为长老颂念经文,消除刘父罪业功劳。

李玄奘长老却连声推辞,分文不收,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道,“但请太保送我一程,便算谢过贫僧即可。”

刘伯钦亡父得了李长老几卷经文后,消除因多年打猎,而造就杀生业障,避免沉沦于地狱,得以重新托生中原富贵人家。

诗曰,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这一篇《即心是佛颂》,乃是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说的便是佛法玄妙,不假他物,需向心中求。

刘家一家老小,上至刘母,下至刘伯钦夫妇,还有两者子女,得到刘父托梦,皆大感不可思议。

次日一早,众人互相一番印证,才知道昨夜里之梦相同,并非只是某一人偶得。

情知必是李玄奘长老之功,于是对这长老感激流涕,一同拜谢过李玄奘长老。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被不耐烦的长乐公主,将身下老虎头顶皮毛一揪,疼得老虎仰天一声惊啸。

唬得众人心惊肉跳,魂不附体,才知道长乐公主神通,因此只能就此作罢。

张伯端是道教真人,亦知佛法无边,李玄奘本是金蝉子转世,现在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是凡夫俗子。

但他自幼在寺院中出家为僧,修持佛法多年,一心侍佛,因此哪怕并无法力在身,颂念经文,也能够消灾弥业。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