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第61章 把观察也当成一种习惯

孩子在3岁的时候,正是他各种能力提高、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要在这个年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力的强弱并不仅仅是由眼和耳决定的,它是在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方位辨别能力、时间感知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复合能力。

孩子最初的观察,只是对事物进行表面的认识,随着孩子观察力的提高,要让孩子逐渐去认识事物本质,让孩子经过观察进行思考,感知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在观察的过程中养成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经常进行观察的孩子,能够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多个方面,能在观察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素材,得出更多的结论;而一些不善于观察的孩子,常常是对身边事物的变化无动于衷,有了大的变化,他总是只有很小的反应或者是没反应,比如说,秋天来了,树叶开始落了,孩子只是对地上的落叶感兴趣,很少去想为什么叶子在这个时候会落下来?为什么周围的环境一下都失去了绿色?所以,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经常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让孩子拥有一些知识更加重要。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才会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才能让孩子更加出色。所以,要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

第一,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

3岁,正是孩子从无知走向认识大千世界的时期,也就是孩子观察力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孩子就会通过不同的观察水平来认识不一样的大千世界,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观察速度、广度和深度。所以,家长要从孩子观察力的类型、特征及各阶段的特点出发,增强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

经常带领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不断接触新鲜的事物,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有助于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在观察风景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同一处风景,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以古诗中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佳句。游览风物、观山察水如此,观察社会和人物更应如此,没有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远看近看、里看外看、正看侧看的精神,是不能把握时局动向和人物性格的。

第二,要让孩子有自觉观察的意识。

孩子最初在观察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兴趣去观察一些他认为很有意思的事物,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性的观察,观察之后也没有去记录或者思考原因的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带着目的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思考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才是最有效的观察。只会观察,不会思考,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本身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身边事物的变化中学到知识,观察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只观察,不思考事物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充其量只能开拓孩子的视野罢了,起不到提高孩子智力的作用。就像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过的一样:“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

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莫泊桑,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过程中,能自觉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这些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创作的素材,从而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也是如此,作者总是在村口设茶摆烟,听人言谈,终成巨作,这些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自觉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例子,为孩子提高观察能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远大的目标。

第三,不仅要会观察,更要善于思考。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就要让孩子时刻抓住他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做到随时随地都要提高观察的兴趣,自觉养成一个爱观察的“有心人”。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