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读《史记》之汉武帝》
读《史记》之汉武帝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2

卫青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他原本并不姓卫,其父郑季是当地的一个县吏,被派到汉武帝的姐姐平阳侯家做事时,和平阳侯的婢女私通。这个婢女,《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说是“侯妾卫媪”,《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说是“家僮卫媪”。“侯妾”和“家僮”是一个意思,即平阳公主家的佣人。

卫青成年之后,有一次到甘泉宫,遇到一个髡钳之刑的囚徒(钳徒)。此人声称自己懂得相面术,执意给卫青算一卦。望闻问切一阵,钳徒郑重其事地说:你将来是贵人啊,官可以到封侯。卫青既未欣喜若狂,也无诚惶诚恐,淡淡一笑:我一个家奴生的孩子,不挨打就知足了,怎么可能妄想封侯呢(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古人讲述贫寒者发迹,每每出现仙人指路,如:张良的黄石公授书;汉武帝外婆臧儿的“两女当贵”;汉武帝之母王娡的“梦日入怀”,多半是后人的附会。谁能体会成事者背后的艰辛,谁能读懂卫青一笑里的凄凉?

卫青是郑季和卫媪的私生子,本该姓郑。由于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被皇上宠幸,所以卫青不用亲生父亲的“郑”姓,而改用母亲的“卫”姓(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

卫媪有六个孩子: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长子卫长君,次子卫青,还有一个卫步广。早年,卫媪一家穷得揭不开锅。无奈,只好送卫青到他的生父郑季家中。郑季明媒正娶的夫人当然对卫青没有好脸色。郑季自己出轨在先,自知理亏,只好让他的拖油瓶娃娃上山放羊。卫青的兄弟姐妹也瞧不起他,对他呼来喝去,百般欺凌。

为挽回马邑之谋的失败局面,打击匈奴的疯狂报复,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分别从上谷、代郡、云中、雁门出击,攻打匈奴。

卫子夫得宠,卫家人人受益:卫青的哥哥卫步广几天中受赐千金,卫青的同母姐姐都嫁得金龟婿。大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曾与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武帝就把陈掌招来,赏赐兼提拔。后来,汉武帝又升卫子夫为“夫人”(嫔妃的一级),提拔卫青做太中大夫。公孙敖因为营救卫青有功,也沾了光,蒙武帝多次提携,备受尊崇。

第一,私生子。

母亲养不起,父亲不疼爱。私生子卫青从此坚强早熟,养成了谦卑隐忍的个性。

第二,骑奴。

卫青少年坎坷,但机遇也与坎坷并在。何况,他从小就是个知高知低的孩子。在他心中,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恩之心——感谢上天,感谢皇帝。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后陈阿娇积怨爆发,竟然用巫蛊诅咒卫子夫。害人终害己。一只怨毒的蛊娃娃,对当事人毫发无伤,倒是把阿娇自己拉下了皇后之位,打入长门冷宫。而卫子夫更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爱屋及乌,卫青因此更得汉武帝信任和重用。不过,汉武帝和卫青都清楚,做外戚,只是一时风光;做能臣,才是一生荣耀。仅仅依靠裙带关系,卫青就官运亨通,荣华显赫,必然难以服众。皇帝只能为你指方向,造声势,要想在朝中站稳脚跟,卫青还得靠自己建立功业。

荡平龙城冠群臣?

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入侵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市),以报马邑前耻。

然而,卫青的骑奴身份也给他带来机遇:一是骑奴必备的武功和精湛骑术,使他有能力担纲将来大将军之职。二是使平阳公主对他非常了解,以致再婚时选中卫青。

当然,真正改变卫青一生命运的,是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

无论如何,卫青被抓,阿娇母女对卫子夫的嫉妒之心暴露无遗,也使汉武帝对阿娇母女更加不满。

汉武帝索性把卫青提拔为建章监(建章宫的管理者),并加封侍中(皇帝的侍从)。这无非是向阿娇母女以及其他再图不轨者亮明:我就是卫家的后台老板!

卫青成人后,又回到平阳公主府邸,做平阳公主的骑奴(骑兵侍从),身份还是奴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