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敢说会说巧说》
敢说会说巧说

第5章 掌握“三大法宝”

一旦意识到口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你事业有成的瓶颈,那么,就要培养一种非突破不可的“冲动”。告诫自己,不是“想要”突破,而是“一定要”突破。这就是为什么不选用“自信”一词而用“冲动”一词的缘故。

具体的做法是:每天都要想,当众讲话对自己的未来至关重要——能获得领导的信任,赢得周围人的认可;www.youxs.org,而是一种享受;在社交上会如鱼得水,社会地位会因此大有提高等,当我信心十足,站在众人面前与其共享自己的思想时,是多么的满足和舒畅……

如果能按此方法坚持数日,会自然地从你的内心里产生一种力量感,一种不练好口才誓不罢休的》中动感。你会感到神清气爽,坚强有力。这正是成功者的形象。

现在就开始想象:我满怀信心,走向讲台;面对着听众,会场鸦雀无声;我侃侃而谈,听众们兴致盎然;离开讲台时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记住,要一遍又一遍、时时刻刻这样想,强化自己这种能说好的意识,养成习惯,直至突破敢说,学会有效地当众表达。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有资料记载,在距离日本东京55英里的富士宫市,有一所经理人学校。该校以对学生进行严格且系统的训练而著称于世,其中有一项训练,即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具备不怕“当众出丑”的心理素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当众做几件十分尴尬的事。譬如:有的学生西装革履地肃立在富士宫市火车站前的人行道上,放声高唱该校校歌,按照规定,还必须让百米之外的教师听到。这种训练方法看起来有点怪,但仔细想想,却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即运用心理学理论中的行为疗法来克服害羞心理。

www.youxs.org“冲动”

www.youxs.org

从今天起,一定要积极地想,轻松乐观地憧憬:我的目标一定会达到,我一定要把决心印记在每个词句、每项行动上,全力以赴培养这种能力。

这便是不朽的“恺撒精神”,在攻克当众讲话这一堡垒时,何不将它变成你的动力?把每一分钟的消极思想都扔进熊熊的烈火中,凭你的决心和努力,一定能征服听众。

前面我们曾说过,几乎所有的人,当众讲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为什么有的人能把紧张情绪有效地控制在~定范围内,实现了有效表达,而有的人至今不能呢?答案完全在于自己。当有人问到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如何学会声势夺人的当众演讲时,萧伯纳说:“年轻时,我是伦敦最胆怯的人之一。自己是以学溜冰的方法来练演讲的,当时我固执地一个劲儿让自己出丑,至今我仍习以为常。”

你是否做好了出丑的心理准备呢?事实上,骑自行车,没有不曾跌到过的;练游泳,没有不呛过水的;学溜冰,没有不跌跟头的。练习当众讲话同样如此。

阅读至此,我们已有了练好当众讲话的“冲动”和立志必成的决心,并且也有了“出丑”的心理准备。那么,如何去具体地练习呢?

高兴的是,他从此走出了自己放大了无数倍的失败阴影,下决心在当众讲话方面突破敢说,进而会说,达到巧说。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他不仅自己实现了这一愿望,还进一步著书立说,并将训练他人当众讲话选为自己的职业。这位朋友就是本书的作者——我自己。

你也许对“恺撒精神”并不陌生。当年恺撒和他的军队登陆现今的英格兰时,他是如何确保自己军队成功的呢?恺撤把军队驻扎在多佛海峡的后白垩悬崖之上后,点燃了运载他们渡过来的所有船只。望着200英尺悬崖下那赤红的火焰,每位士兵都清醒地认识到:置身敌国,与大陆最后的撤退工具已被焚毁,留下来惟一可做的事只有:前进,征服。

www.youxs.org

有人说,我是想要练习好当众讲话,可没有练习的机会。事实并不是这样,那只是在为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找理由。可以肯定地说,当众讲话的机会随处都有。譬如,三五人聚餐时,在餐桌上给大家说一段看来的或听来的新闻轶事,也可以练习着讲些笑话:还有平时的聚会场合以及大小会议上,当可发言可不发言时,要有意识地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如果成天只是想突破敢说,却又不去练习,就好比一个人想学会游泳,可又不想下水练习。这可能学会吗?突破敢说关键是要靠你亲自付诸实践才行。正如一位因害怕而不敢乘坐飞机的人,想要克服这种害怕心理则只能通过乘坐飞机才能逐步克服。当众讲话中的紧张心理,也只有在当众讲话的训练实践中才能逐步消除。

有这样一位朋友,他在大学里的一次演讲中,一开口就忘了词,好不容易想起来了,结果讲了不到一半,再次“断电”,想啊,想……大脑一片空白,结果没办法,脸色苍白,极度羞涩地跑下了讲台。连续数月他都躲避人群,感觉没脸见人。偶尔一次硬着头皮与同学聊天,他自己还念念不忘那一次丢脸的经历,可同学们说,那件事早者5忘到九霄云外了。后来,有一位教授在课堂上这样问同学:“你们参加完一次集体活动,大家合影留念。照片/中洗出来后,发到每个人的手里,试想,每个人第一眼先看谁?”同学们都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说:“看自己!”教授接着解释说:“自私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是自己。对于其他人的只要与自己没关系的事,很少会放在心上。”听了教授的这一番解释,那位朋友羞愧莫如。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