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战国狐出没》
战国狐出没

第53章 安阳君(二)

南方豪族在军事力量上不可能跟北地相比。在北方边塞等地,将军开幕府治理军民,一应税赋收获不纳公库而入幕府。而南边已经完全实行郡县制了,就连封君在自己国内都没有收税征兵的权力。国际环境又不允许他们往中原入侵,只能往北面蚕食。

南北冲突就是如此简单形成了,要想解决却不容易。

“不才倒是可以回邯郸闭门闲住,那些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又将如何自处?”安阳君问我,好像我真能给他一个答案似的。

人家可是乐毅啊!

“狐婴见过君上。”我先跟乐毅见了礼,转而向安阳君拜道。

安阳君连忙避席回礼,称呼我为先生。以他的身份,这么做已经是礼贤下士了。我又请他上座,他推辞再三,终于我们三人还是以朋友的身份分坐主宾。我也是这才仔细端详了赵章,心中不由感慨,这孩子长得实在太像赵雍了。

我之前小看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力量,以为是安阳君受人挑拨而想夺王位,故而只要让他和随从出使外国就没事了。现在看来,安阳君一走,北方局势势必变化,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动荡,惹得生灵涂炭。安阳君不忍心看自己的兄弟手足枉死,我又何尝忍心看北地百姓无辜受戮?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安阳君说完,静静地看着我。我吸了口气,将他心里的牵绊更加透彻地说了一遍,让他顿生知己的感觉,同时我也从他脸上看到了一丝恐惧和无力感。谁能对抗这么庞大的势力呢?这不就是助人君得天下的民心么?只是这种民心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罢了。

“狐某冒昧请问君上,”我抬手作礼道,“君上以北地为基业,为何又和南方豪族结盟?”诚如刚才分析的,如果安阳君真的篡位成功,怎么调和南北势力的矛盾?这个关键问题不解决,赵国依旧面临下一次政变。

“南方豪族不满君父久矣。”安阳君道。

赵雍的确挺招人恨。以世族的立场上看,光是换衣服行胡俗并非不能接受。真正不能接受的是“骑射”。在骑射立军的理念之下,大量的楼烦人、林胡人、乃至匈奴人都进入了赵队。这些人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又有后天的政策优势,很快就成为了基层军官,大大冲击了世族对军队的掌控。世族子弟再也不能进入军队就成为将领,靠着自己的姓氏招摇过市了。

这些事赵雍当然很清楚,但是他无所谓。诚如他说的,十万甲士在手,谁能拿他怎么样?这点上,安阳君反倒要比他爹更谨慎,若是真的做了赵国国君,肯定不会如赵雍那样穷兵黩武。

“南方豪族,包括宗室,都不能信任。”我对安阳君道。

安阳君点头道:“但是要想兴兵也不容易。”那是当然,大军举旗之日,粮草辎重就得筹备妥当,以北地苦寒,要想独立支撑这么一场大战是很困难的。安阳君乐毅都以奇袭为上佳,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我叹了口气,好像看到了一个死结。

如果安阳君不造反就会被北地势力抛弃,赵国陷入南北分裂,赵雍只能再次起兵北伐。而且北伐不会成功,因为谁都不可能将北地豪族全部族灭,将异族全部屠戮,更重要的是北伐之后又造就了一批军功贵族,他们的封地也只能是在北方。

安阳君如果要造反,大军压境难度太高。要想奇袭得手,只有跟靠不住的南方贵族合作。而现在南方贵族借刀杀人的阴谋已经昭然天下,却成了一副合作与否由不得你的态势。

“其实主父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我道。

“哦?愿闻其详。”安阳君有些激动。

“主父想伐秦。”

赵雍的确跟我聊过伐秦的事,不过他没说过为什么要伐秦。在我看来,赵雍想打仗纯粹是个人爱好,并不会想那么深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帮他脸上贴点金。

说起来伐秦也的确是个好主意。第一,秦国已经惹得天怒人怨,打它很容易找到大义。第二,我们有河东土地在秦国人手里,就如刺入赵国的木刺,总得拔掉。第三,能够将北地积聚的那股“气”发泄掉,缓解国内矛盾。

问题就是,未必打得过秦国。

尤其现在秦国新败,再动手很容易造成秦人举国动员,进入“哀兵”状态。孙子说,哀兵必胜。当初我花了那么多口舌分析了秦赵各自的优势劣势,并非唬弄他。

“那就伐秦吧!”安阳君眼睛一亮。

安阳君遗传了赵家的两道剑眉,浓密深厚,眼睛倒是比赵雍大些,颇具神采。我一直听说公子章强壮,又因他十五岁就随父出征,亲冒矢石,总觉得他该是个五大三粗的壮士。谁料他竟然风度翩翩,举止有礼,阳刚之中蕴含柔意,根本不像是个为了权力能够手足相残的野心家。

他今天没有穿公子哥们喜欢的丝绸,只一袭淡色布衣,干净利落,是我们三人中身高最高的,显得很有气质。落座之后,他无意识地将腰间佩玉挪正,暴露出重视细节微末的小性格。在他身上有赵雍的磊落豁达,又有贵族的矜持克己,简直可说为人中龙凤,意淫小说的主角了!

北地豪族四个字里包含了三种人。一种是原来赵地迁徙过去的贵族,封臣,以及告老之后就食采邑的大臣之后。第二种是当地的异族,有林胡、楼烦等部落。这些人是因为赵雍七次北伐,自知不敌而投靠过来的土著。赵雍并不避讳出身,一体对待,允许他们居城,入伍,与赵人无异。第三种就是中山国灭亡之前暗中投靠赵国的世族,比如乐氏就是其中代表。

这三种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共通点就是希望能够扩大地盘,无论是良田还是牧场,越多越好。当北方已经打到了匈奴的地盘,一时啃不下那块硬骨头,他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南边。

对乐毅而言,安阳君造反不需要理由,诚如刘邦问英布为什么要造反,英布回答很经典:“想当皇帝而已。”对于我来说,安阳君的谋反动机却是值得一听的,因为我本质上是希望什么事都别发生。

我把安顿三十人住宿吃饭的事交给了小佳,直接无视了她的愁眉苦脸,快步往正堂走去。因为家里没有其他佣人,所以苏西亲自持壶为两位贵客斟酒,算是极尽优待。至于苏西怎么认识乐毅的嘛……咳咳,能和乐毅交上朋友,就算表面上没什么波澜,回到家里总是可以显拍一下的吧。

相谈数语之后,安阳君和乐毅对视一眼,对我道:“狐子名不虚传,请容某冒犯一言,万望恕罪。”

“君上过谦了。”我道,“狐某卑鄙之人不知忌讳,君上尽管指教。”

我挑了挑眉毛,微笑道:“愿闻其详。”

“不才十五从军征,诚如世人谓我‘强壮’,手下百金之士过万,控弦甲士如云。”安阳君叹了口气,“这些人跟我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视我为主公,竭忠尽力,长锋所指虽火海刀山不避。狐子以为,不才能舍弃他们否?”

我微微摇了摇头。

“再者,”安阳君的声音变得压抑起来,“是北地豪族。”

我轻咳一声道:“君上见赐,怎敢遽拒。只是无功不受禄,狐某受之有愧。”

“乐子将先生的三策告知不才,不才深以为然。”安阳君说着,面露难色,“只是眼下不才却已经没有了退路。”

人是感情动物,所以会被各种感情绑架。有些感情简单些,只是对物质的执迷。有些感情复杂些,源于共同经历的牵绊。前者可以组成利益集合体,后者却演化为友情亲情爱情之类的社会关系。

安阳君手下的将士们渴望打仗,打能够打胜的仗,最好是往南回到自己的家乡,裂土封侯。北地豪族们也希望往南扩张势力,让家族的荣光越发闪耀。他们不会真正意义上的绑架安阳君,但是每天承受着这些人的劝谏、诉苦、忆苦思甜,说不定还有恨铁不成钢,威胁逼迫……安阳君势必会一步步走向反叛的深渊,就如同现在这样骑虎难下。

安阳君微微一顿,缓缓开口问道:“狐子以为,不才之所以能掌代地,靠的是什么?”

我没有回答,静静听安阳君讲下去。一般以询问开始自己故事的人,感情会比较细腻,乐于与人互动沟通。我不需要去打扰他,他自然就会将前因后果全都说出来。

“狐子有功于国家,本该由大王封赏,怎奈今上不能遍察,使狐子这等贤人屈居陋室。某在邯郸有一处别馆,用具器皿一应俱全,想赠与狐子,勿拒为盼。”安阳君说得好像是求我接受房子一样,神情谦恭,让我怎么能够拒绝呢?就算我能够拒绝,门口那些人怎么办呢?苏西在宫里都不用做粗活,嫁我之后反倒体力劳动更大了,还轻了两斤。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