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战国狐出没》
战国狐出没

第246章 先打了再说(二)

“先王创业未半而中道薨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贞之士忘身于外,此皆大王得以兴霸天下之资。如今得此良机,正是开疆拓土,封赏国士之时。”我道。

“寡人明白先生的意思。”赵何一笑,“先生是怕寡人听了王后的话,不肯攻伐姻亲之邦吧。先生多虑了。齐国将女儿嫁给我,本来就是因为我赵国强盛。若是寡人因为一个女子而放弃让赵国强盛的机会,又如何让齐国看寡人?不过先生,寡人还有事不明。”

“大王请指教。”

后军将的人选,我有心用牛翦。

这位老将军当年随赵雍七伐中山,一直是车骑将,属于冲锋不落人后的猛将。我要设人在平邑据守高唐兵,正好需要他的经验丰富,以攻代守。而且平邑附近的平原地貌,适合战车展开。

至于其他下面的千百夫长官,自然有人充当。现在的战争已经越来越专业了,专职武将还没正式出现,但是武将门下的确有更多的军事人才。让一个遽然而起的文士领兵,他可能连哪里扎营都不知道。比如那个可怜的蔺相如,也是带兵出征,毫无战果而归。

真是不好!

“秦国正在休养生息,恢复实力,等闲不会来招惹我们。”我对赵何道,“而且这次,秦国也不会放过齐国。”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敢问其详。”赵何一脸疑惑。

因为之前齐国相邦孟尝君田文出奔魏国,齐王任用秦人吕礼为相邦。这是齐国破除了与魏国的盟约,转而投向秦国的标志。结果后来齐王驱逐吕礼,召回孟尝君,听说最近又要拜相了,所以这是断绝秦国之意。

问题是魏国人并不原谅齐国之前的断交行为,所以魏王遫送来了公子睿,宁可下嫁给我,也想联合赵国一起伐齐。秦国新受了侮辱,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故而若是大王决心伐齐,臣以赵国右师之名致信魏冉,只要他派几个使者来,到时候打下的齐鲁之地就分一块给他作为养邑。”我道。

“先生好计策!”赵何拍案而起,“不需要秦国出兵,只要派出使者,无论胜败与他们无关。魏冉又能得到私家的好处,必定希望我赵国能战胜齐国!”

我微笑不语。

你要是能知道我的谋划,我还能当上右师么?

派出使者在列国间往往也有人质的意思。尤其是两军之间,派个亲贵勋臣过来当人质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我要那些蠢人干嘛?我要的可不单单是人质啊!

我列出了个名单,交给天璇堂,让他们尽快奔赴秦国,以赵国信使的名义递交国书,并且给魏冉送去私信。

我要的可是白起、蒙武、司马靳!

如果不是司马错德高望重,我真希望把他也弄过来。

赵何为了安定我心,当即就派人去取了兵符、节钺,到时候拜将誓师的时候装个样子就行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虎符,而且一次就拿到了八枚。这八枚虎符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铸造的,青铜材质,上面有的用的黄铜嵌字,有的是错金,两相比较登时就能分辨出来。

符身上刻着铭文,大同小异,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某。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左在某,就是指的某地。

我这五枚虎符,分别是征橑阳、武安、钜鹿、列人、南昳、肥、番吾、信阳之兵。这五个地方除了橑阳在西北面比较远,其他都是邯郸附近的县邑。所以说赵国还是往北打比较方便,南方的人口密集,但是县邑多,出兵的时候光是虎符就要领这么一大盘!

我拜谢赵何,接过垫着明黄绸缎的托盘,上面整整齐齐地摆列着这八枚虎符。

“寡人反正把周边的地方都搜罗了一遍,先生若是不够了再来取。”赵何很大方地道。

我点头称诺,突然觉得有些变味。这是出兵打仗的国家大事啊!怎么弄得好像去邻居家借酱油那么简单?还不够了再来取?

这是虎符好不好啊!

算了,我自己也挺不庄重的,随随便便就答应下来了,弄得完全没有资格说他。

“先生,还有件事。”赵何突然道,“寡人派一支黑衣铁卫为先生短兵吧。”

唔,这绝对不能拒绝!

如果是赵雍的话,那么短兵就是短兵。如果是赵何,那么短兵也可能是监军行刑队。

“谢大王!”我连忙拜倒。

“唔,我记得黑衣铁卫中有一员谋将,便让他领兵千人,随先生出征。”赵何道。

谋将?我倒是没听说过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

“殿下是谁?去传韩彬来。”赵何道。

韩彬?这名字很耳熟呢,哪里听到过的?

我犹自在回忆,殿下很快就有人身穿皮甲,头戴鹖冠,大步流星走了上来。

他朝赵何一拜,朗声道:“臣韩彬奉召而来。”

部队运动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啊!

我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一定会找那些行的人帮我干。

我求见赵何之后,将一应关系利害说了个清楚,赵何也被我说得心头痒痒。他即位之后还没有过开疆拓土的功勋,对于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此番就出兵三十万!”赵何此刻倒是颇有乃父赵雍的气魄,“有劳先生了!”

“只要识字就行。”我需要大量的书记官,仗不能打完就算了,必须每天都有记录。如果可以的话,我甚至想把书记派放到伯长一级,每天日记必须书记和伯长签押。

中军自然是我自己率领,人数不用太多,三万人足矣。到时候腾卫、袁晗可试以千夫之长,其他将领也可以从赵室将门之中选取。

除了军事人才,我还需要大量的文字幕僚,处理往来沟通,确保信息通畅。这些人在战后必然能够获得嘉奖,说不定还有人能够崭露头角成为名将。谁知道历史长河里的人才到底被淹没了多少呢。

这时候,就能看出势力了。

“可。”我道,“先把这仗打了,日后有军功在身可以方便晋身。”

“凡是随我出征的,日后必有前途。”我道,“但是胆敢不服军令的,我也不会饶他。犯了军法,谁都逃不过斧钺之刑。你们回去挑选门人,凡是有怨气的,性子刁顽不服管教的,都别送来。”

“岂敢。”两人拜倒,“军中自然闻军法行事。”

送走了贾政仇允之后,皋氏也闻讯前来,愿意派出子弟。我同样告诫一番,让他回去录写名册。现在我能靠得住的氏族也就只有这三家,如果把消息透露出去,或许还有人会来投靠,不过在那以前,得先征询赵王的意见,他才是最大的老板。

“明公,从法官之中调人可以么?”仇允问道。

我要的可都是精英人才,不是私兵、奴隶。即便是豪门大族,也不可能随便就拉出来一帮。这点上的确是受限制于人口了,让人无比无奈。

“若是我们发兵打齐国去了,秦国在咱们身后动手,该当如何?”赵何这个问题倒是让我很意外。

感觉自己还是小看他了。

仇允贾政都是我的铁杆支持者,从我关注秦律,他们就应该收到了信号。秦律是日后赵法的发展方向,而秦律的精髓就是鼓励耕战。

“夫子,”贾政道,“我贾氏人丁微薄,但请以旁支小宗一并随行,可否?”

贾氏和仇氏是必须的,他们已经鲜明地打上了狐氏的标签。如果我失败了,他们只能无奈的在贵族圈的底层徘徊,最终被挤压出去。如果我飞腾了,他们自然可以扬眉吐气,甚至傲笑朝堂。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