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如血的青春》
如血的青春

第48章

她说“在家的时候,听南雁说起过你,谢谢你对南雁的帮助,以后有时间欢迎到我们家来玩儿。”

我说,“谢谢!”

他们一家人走远了。擦肩而过的瞬间,杨南雁回过头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明天上午九点,在石头房子等我。”然后,对着我和我的弟弟妹妹招了招手。

十一

很快,春节就要到了,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在春节前掀起的“抓革命,促生产”**文字过滤**中,已经夺权和还没有夺权的各生产单位的群众组织都加紧了工农业生产,各学校的红卫兵也都组织起来,到各火车站汽车站和物资流通单位开展义务劳动,帮助解决生产和运输中的问题,于是市场的供应丰富起来,人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时,我已确信那天在匆匆经过的队伍中所看到的,肯定就是杨南雁的爸爸了,明确无误的是他瘦削白晰的脸庞、薄薄的嘴唇旁那一颗明显的黑痣、细长的鼻梁和架在那儿的那一副金丝眼镜。

丽日高悬,旌旗猎猎。人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叠出各种样式能够飞行的东西,顺着一江和煦的东风放飞出去,于是,花花绿绿的火箭、飞机、燕子、降落伞、螺旋桨……便带着人们快乐的心情,翱翔着翻滚着旋转着……,在空中舞出了一片五彩斑斓的美丽。

我看见弟弟妹妹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书、笔和剪子来,在每页书上都写上什么,然后把一页页的纸剪下来。

我说:“你们这是干什么?”

妹妹睁大眼睛说:“全市人民都知道,你还不知道啊。”

弟弟说:“大哥是个大笨蛋。”

他们很得意地将剪下来的旧书叠成了飞机、燕子……从高高的桥上往前推去,兴致勃勃地互相比赛着看谁叠的飞得更远。

这时,弟弟妹妹才将他们的秘密告诉了我。原来,父亲告诉他们,在那些有关“踩桥”的古老习俗中,有一项仪式是将代表着钱的纸片丢进江中,表示将一年买药的钱送给了神仙,神仙就会保佑送钱的人一年不得疾病。而他们在纸上写的是母亲的名字,意思是告诉神仙那钱是母亲送的,祈祷神仙祓除母亲的病痛,保佑母亲的身体早日康复。

我被他们的虔诚和认真感动了,从收到的传单中抽出一张来,看了一下,是一张《首都红卫兵红色联络站关于邀请陵江大学红旗造反兵团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公开辩论给陵江市全市人民的*》。我心里有些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首都红卫兵红色联络站一直都是陵江大学红旗造反兵团的坚定支持者,但草草一瞥中,字里行间的内容里却与我的印象大相径庭。在裁与不裁首鼠两端之间,我已经将它裁成了一缕缕的长条,抽出一条来,在一头横着撕出一个长方形的孔,另一头撕出一个“工”字形的颈,然后将它插入另一头的孔里,做成一个“炸弹”,也在上面写下了母亲的名字,学着弟弟妹妹的样子顺风放去。只见它乘着上升的气流,疾速地翻滚,远远地飞去,与雪花般飞扬的纸片混在一起看不见了。

飞舞的所有纸片最后都落进了嘉陵江,随着碧绿的江水缓缓地远去,在江面上铺出了一条流动的彩虹。

阿★迪★小★说★网 ◎最新更新!

阿★迪★小★说★网 ◎记得收藏哦!

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原先不允许家属区饲养公鸡的禁忌就被打破了,雄鸡们此起彼伏的叫声拉开了一天天的序幕,只要太阳一露脸,成群结队的大姑娘小媳妇,就背着背兜或提着竹篮,把一堆堆的被单衣服泡到金鳞溪里浆洗,冰凉的溪水把胳膊冻得通红仍然挡不住她们嘻嘻哈哈地打情骂俏甚至开着粗俗的玩笑;家属区里不多的几盘石磨便整天“轰轰隆隆”地转个不停,一袋袋磨好的糯米浆便白白的小猪般被吊在了各家各户门前;家家的烟囱和屋顶的瓦缝里便成天都冒出淡蓝色的烟雾,飘出熏制腊肉时燃烧松柏树枝的清香;房前屋后一群群欢蹦乱跳的小孩子们四处乱窜,寒冷的空气中便越来越密集地响起“噼噼啪啪”燃放鞭炮的声音。人人心中都充满着欢乐和期盼。

那年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嘉陵江大桥通车了。这座桥梁因为苏联专家的撤走被迫停工,几年后又重新开工,经过两三年的建设,现在终于通车了。这在我们那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听老辈人讲,过去,即便是在金鳞溪上建成一坐小石桥,当地的官员和士绅都要披红挂彩,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桥仪式,祭拜土地和河神,祈求冥冥中的各路神仙保佑一方祥和平安,风调雨顺。剪彩以后,人们还要按照当地的风俗,又放鞭炮又唱戏地喜庆三天,据说,在祭桥仪式后的三天内,能在新桥上走过的人,都能得到神仙的保佑,获到幸福和健康,这被老人们叫做“踩桥”。

她母亲说:“你爸爸妈妈怎么没来呢?”那平易近人笑容可掬的样子,稍稍地弥合了我心中所感到的隔膜>>>☆★其他书友正在看★☆。

我说“我妈妈生病了,爸爸在家陪着她,我就带着弟弟妹妹来了。”

我这才缓过神来,红着脸说:“伯父好、伯母好!”

第48章

嘉陵江大桥通车的时候,祭桥的仪式被作为封建迷信取消了,但仍进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并宣布禁车三天,供人们“踩桥”。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涌到嘉陵江大桥去“踩桥”>>>☆★其他书友正在看★☆。不断有人去了,又不断有人回来,兴高采烈地讲起“踩桥”时种种新鲜的感受。我们全家人也都盼着能够一起去“踩桥”,弟弟和妹妹还专门准备了一本旧书、一支铅笔和一把剪子,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神神秘秘地不告诉我。

那年春节,母亲的支气管扩张的病又犯了,一直到大年初二也没有好转,踩桥的日子只剩下最后的一天了,父亲只好对我讲:“你带着弟弟妹妹去吧,我在家照顾你妈。”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着,前后左右都是摩肩接踵的人们。快要接近桥中间的时候,我偶然间的一抬头,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就象刚刚从她家挂在墙上的镜框里走出来的一样,杨南雁和她的家人迎面向我走来。我认出了和她走在一起的她的爸爸、妈妈。

她母亲已不如照片上那样年轻,稍微胖了一点,但仍一脸融融的笑意,亲热地问:“你爸爸也是我们厂里的职工?”

我说:“是,他在铸造车间工作。”

他父亲似笑非笑地咧了一下嘴,接过话头说:“铸造车间的工人!”说完便转过头向别处望去,两片眼镜迎着阳光一闪,冷冷的脸上没有了任何表情。从他语气中特别加重的“工人”二字中,我听出了其中隐隐约约地潜藏着的蔑视和鄙薄,让我再一次地感到那一次当杨南雁说到“你们工农家庭的子女”时我心里所感到的刺痛。

当我们来到嘉陵江大桥的时候,远远看去,只见桥面上人头攒动,象是一江缓缓流动的河水,有时候,有一点小小的堵塞,还搅起一个小小的旋窝。宽宽的引桥上,远远地就有人向过往的人们散发五颜六色的传单,其内容五花八门,有揭露某某事件重大内幕的消息、有某某组织召开大联合会议的通知、有某某学校胜利夺权的喜报、也有某某工厂抓革命促生产的捷报……,一路收来,竟有厚厚的一叠。

桥头上,通车典礼时用过的半圆形彩门上的松柏树枝已经有些枯萎了,但那上面“热烈庆祝嘉陵江大桥胜利通车”的大红标语仍然鲜艳夺目。太阳已经出来了,灿烂阳光的照耀下,青山绿水一片明丽。向上游看去,从天山之交那那淡蓝色的雾霭中、从连绵不断的丘陵中徐徐飘来嘉陵江,已经远没有洪水泛滥时的恢弘气派,变成了脚下一泓清清浅浅的绿水;往下游看去,一江碧水被突兀地横在眼前的一抹青山拦了一下,拐着弯流向了山后面的远方;南岸是陵江市依山傍水的城区,重重迭迭的房舍半遮半显地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树之中,江北是隔江相望的郊区,农田里一畦畦的油菜正在开花,倾斜的岸坡上一片耀眼的鹅黄,山腰上的冬水田象一迭曲线优美的镜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脚下吐着黑烟的轮船和挂着布帆的木船驶过,象一个个缓缓移动的儿童玩具。这一切,对长年累月已经习惯了局促和逼仄的山水之城的人们,是难得一见的高远和辽阔的视界,让人感到一种为之一震的宽敞和明亮。宽阔的桥面上到处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到处是穿得花花绿绿的奔跑着跳跃着的孩子们。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景,妹妹拉了我一把,问:“哥,你刚才为什么脸红了呢?”

我没有回答她,邂逅已经过去,我却仍然在想着刚才的事情……

不知所措的顷刻之间,我们就迎头碰上了。

互相面对面地站定以后,杨南雁首先反应过来,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和我的哥哥姐姐。”接着又介绍我,说:“这是我的同桌,林木生同学。”

从金鳞湾到嘉陵江大桥,有五公里的路程,我们沿着金鳞路,一早就出发了。弟弟妹妹都穿着新做的衣服,兜里塞满了花生和瓜子,连蹦带跳地走着。前前后后都是一家家去“踩桥”的人们,沿途一边是河谷下一江莽莽苍苍的白雾,一边是山岩上满坡露珠盈盈的树丛,浓浓的雾霭中不断传来一阵阵说笑和打闹的声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